课程思政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实践和新探索
2020-03-16张忠于
张忠于
[摘 要] 会展业不仅为经贸、文化搭建了交流的平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窗口。立德树人不仅是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更是成为国家栋梁的必备条件。课程思政要在人才培养中深化、细化、全面化、潜移默化,打造新时代、新机遇的新人才。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会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30-0226-0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且要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此,学校的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师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来学。在新形势下,学生主体也随着时代发生了变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和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在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大格局过程中,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地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一、领会新思想——课程思政的内涵
(一)理念上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实现立德树人的润物无声;每门课程都有自身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要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延伸扩展到全部课程。
(二)方式上
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具体途经和载体来贯穿思想政治工作。
(三)内涵上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课程思政不是要把思政课的内容简单照搬到其他课程中(二者各有体系);不是其他课程思政化或者其他课程“去知识化”;课程思政建设不是改革,思政的元素本来就有,需要去挖掘、发挥,有机融入课程,润物细无声,切忌生切、硬切。
课程思政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各门课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之中。把思想政治工作这个盐,溶解到各个课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课程思政的最高境界是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最高目标是进头脑;达到的功能是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哪儿形成协同效应了,在立德树人上,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
二、了解新生代——培育对象的特点
第一批“00后”已经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群体从“90后”向“00后”过渡,势必会呈现全新的代际特征,这对大学思想教育、价值引领、课堂教学形式及内容提出全面、更新的要求。
千禧年后出生的孩子,一落地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中长大的,这些“网生后”大多数还是独生子女,被捧在手里尽享几代人的关爱,没有温饱之忧,甚至条件优渥,他们在日益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多元的思维碰撞中,更注重精神和个性的发展。“00后”这群跨代际的新新人类有着不同于我们的“新审美”“新消费”和“新连接”,普遍存在主体意识强、自信张扬,但心理问题凸显、抗挫能力弱、思维活跃、网络化生活明显等特点。研究这些新生代大学生的群体特征、行为习惯、思想方式,有利于有针对地改进教学方式,有利于新生代大学生群体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因此先要了解我们培育的对象他们在听什么、想什么、用什么、做什么、玩什么……说他们听得懂、能接受、愿意做的课程思政,这样才能起到深入灵魂、落到行动、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以生为本,了解学生、理解学生、服务学生,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探索新办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育人新理念——教师是关键
教师是学生品格的影响者、知识的传道者,也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要培养未来的栋梁,教师自身要过硬,要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是专业课教师,因此加强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十分重要,每一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制订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个个教师讲育人。课程思政是教师育人职责的深化和拓展,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一)党课
组织生活中互相学习交流,并吸收带动非党员教师共同进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二)教研活动
强化每一位教师的立德树人意识,由专业负责人重新审视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把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做实做足。对专业开设的课程进一步解读,分解课程思政的任务,要求每一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指导每位教师重新制订课程标准和教案,“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专业主任带头和骨干教师一起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承担思政科研课题,推动整个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
(三)进修培训
为了更快地提升课程思政的水平,鼓励教师外出参加了“课程思政建设及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骨干教师能力培训班”,积极参加上海市“星光计划”教学能力比武,“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竞赛”,通过学习观摩、切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四)教学实践
派青年骨干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在行业排名第一的外企励展博览集团沉浸式锻炼一年,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需求,了解岗位技能对专业和职业素质的要求,使课程思政的内容更丰富、更鲜活、更务实。
通过听课、说课、共同备课等方式把课程思政切切实实、生动有效地贯穿执行,每一位教师自觉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四、行业新机遇——“国际会展之都”的新高度
我国会展业起步晚、发展快,目前以年均15%的速度增长,很多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上海经历了许多年的飞速发展,在全球各大会展城市中成为成长最快的城市之一,在展馆面积、展会项目和组展商营业额三个维度,已位居全球第三、全国第一。2018年进博会的召开,又为上海的会展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
政府对会展业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2016年9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展览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本市展览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打造成具有全球市场重要话语权的国际会展之都。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宣布中国将从2018年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17年12月,上海印发了《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化国际创意设计高地建设”,包括建设“国际设计之都”“国际时尚之都”“国际品牌之都”“国际会展之都”。
上海在全国会展业的重要地位,以及进博会在全球的影响力,都对会展人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会展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会展人才严重缺乏,而会展教育与人才培训又与市场需求脱轨,质量和数量均不能满足会展业的现实需求。人才的紧缺成为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瓶颈,但同时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也为高校的会展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思考和新挑战。
五、企业新要求——人才标准又红又专
会展业是多个行业构成的产业链,涉及面广,关联行业多,涉及众多学科,且实践性强。会展业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既懂会展理论又要有实战技能,如会展运作人才、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公关人才、法律人才、精通国际商务的人才和配套的各类服务人才等。会展企业类型不同,职业需求取向不同。
通过座谈会、走访以及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发现,会展企业对复合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高达58.3%。企业希望会展人才能够同时具备会展管理、会展营销及会展设计方面的综合素质。在企业招聘中,需求量最大的还是营销和设计人才,而学生刚毕业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另外,企业迫切需要“拿来即用”的会展实战人才。高校会展专业招生搞得红红火火,企业招聘会展策划人才却难以如愿。能够完整写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做一个海报设计的学生都很难找到。会展企业要展台设计得靠挖人,做策划得靠自学,写文案还得从汉语言文学专业招人,这是会展用人企业常常抱怨的问题。可见,教学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拉大了学校与用人企业之间的距离,如何解决技能型、实战型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会展企业与高校会展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研还发现,不同的岗位除去专业技能的不同外,企业一致认为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实战经验是重点,其次才是学历等。例如:对于设计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公司最看重独立的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另外要求沟通协调能力、创新精神;对于营销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对“爱岗敬业、责任心强”“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强”三点要求最高,另外,网络营销成为现代营销的重要内容,希望学校加强学生新媒体能力培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展会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国际性展会越来越多,国外的展商和买家越来越多,会展企业也纷纷设立海外市场部、海外项目部,对外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都要求英语达到六级或者会话沟通能力较强,尤其在“国际会展之都”的上海。
六、人才培养新思路、新方案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弄清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其次它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
习近平要求,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的问题。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应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李克强也强调,职业院校把工匠精神和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是根本要求。
会展专业面对行业发展新机遇,面向“00后”新生代,迎接新挑战,制订新方案。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要建成“国际会展之都”的区域发展目标,结合行业特点、企业需要以及市场空白,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采用策划为主、设计为辅的跨界培养模式,打造复合型人才;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合作,夯实实践环节,全程、全员、全方位打造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新时代新形势下会展行业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思政聚焦立德树人,落实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上,为此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是:一条线贯穿,即立德树人,二条腿走路,即实践型、复合型。
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了近60%的比例。
七、课程思政融入新举措
(一)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融入立德树人
依托走近劳模、劳模精神的系列教育,让时代楷模的最强音震撼和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企业家进校园,寻找未来精英的活动,讲座和行业标杆企业的优才培养课程等多种形式,以职场精英丰富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激励学生敢做梦、勇追梦,效果显著。通过参观艺术展览、展示陈列和特色展会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概论、新媒体技术、综合素养以及专业课程中的案例欣赏,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审美能力,成为会展专业的特色教学内容。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母校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同龄人特有的方式告诫学弟学妹们在校要勤奋学习,打好基础,不负韶华。通过校企合作的项目实操、企业骨干的带教指导,以他们勤奋敬业、精益求精、团队协作、客户至上的职业精神,言传身教、润物无声地感染着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所有的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专业课有着有形和无形的育人优势:专业课有着占据更多的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有形优势;专业课又有庞大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逻辑结构,让育人工作变得有温度、有厚度、有力量、有亲和力、有可信度,这是它无形的优势。有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
为此,我们专业教师总动员、专业课程全覆盖、专业教学全融入,要求每位教师对每一门课程重新深入思考,挖掘思政要素,重新修订课程标准,重新撰写课程教案,提炼出每一门课的思政主旋律和每一模块或每一节课的思政映射点。通过交流、学习、共同备课、说课等办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盐溶解到各个章节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而不是生切、硬切。
目前专业负责人带领骨干教师建设两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参加课程思政说课比赛,完成两项课程思政科研课题,重新修订专业课程标准近二十门。
课程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是教育最微观的问题,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因此课程思政让立德树人更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使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同频共振,把无形的思政魂融入有形的专业课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是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成效更快速、更有效、更深刻
国家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以能力和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实践教学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可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为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实践教学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学校的教学安排,要做到双元制和工学交替暂无可能,但边学边做,学做一体确实促进学生的技能提升,为此,在现有条件下,专业每个学期设置实践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基础服务到基层管理、由模拟仿真到真实项目,全员参与。每一个阶段的实践,专业教师和企业带教都明确了思政要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强化,学生在实践中立竿见影,收效显著而且体会深刻。例如参加“2017世环会”的现场服务、“2019中国美容博览会技术服务”,从现场服务到一线管理,学生提高了服务意识,理解了客户需求,锻炼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了团队合作与沟通,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触动很大。
与北京世家国际展览公司合作参与“2018华为HC全连接大会”一万平展厅设计项目的学生,在国际化高标准、严要求、多变化的客户要求下,极大地挑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抗压、抗挫能力,企业带教总监的敬业、辛苦、担当、服务等职业精神给学生上了最生动难忘的一课,学生学会了自学、自律、责任、勤奋,学会了沟通、合作、理解、诚信,这是最震撼的一场思政教育课,一生难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和磨炼,顺利完成了这个超乎一般高职学生能力的高端项目,学生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专业还与毅朝展览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合作,为渔具产业博览会的参展企业做宣传推广方案和宣传设计;与荷瑞会展有限公司(荷兰上市公司)开展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等项目的合作。思政元素全面深入地贯穿项目,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同样学生在全国行业技能大赛中的策划类、设计类项目获奖无数,这次又挑战不可能,参加上海星光计划技能大赛虚拟现实(VR)設计与制作赛,这是跨专业、跨学科的赛项,学生日夜奋战,克服重重困难获奖,今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展示设计上海赛区选拔赛,目前正在连夜奋战加紧训练中。这些竞技类项目很好地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思政是一种理念、一种课程观,习近平总书记说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聚焦立德树人。针对“00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思维活跃、善于运用网络的群体特点,立足新时代、贯穿新思想、着眼新要求、运用新话语、寻找新方法、做出新成绩。在专业课中挖掘思政元素,把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态度、创新的思维、素质的提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将思政的盐融入教学的汤,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杜晓宁.郑州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52).
[2]张莹.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专业中的实施路径: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9(3).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