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装备 冷资源的热经济
2020-03-16柳青黄
柳青黄
中国冰雪装备行业正在冰雪经济的驱动下逐步向国产化迈进。
2015年7月31日,托马斯·巴赫宣布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申办成功后,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
5年之后,2020年11月11日,国际奥委会举行了执行委员会会议,听取了关于北京2022年冬奥会准备工作的报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对北京冬奥会的准备工作表示肯定:“我们听取了北京2022冬奥会的报告,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成功完成了认证前的测试。本周末场馆将启用,相关单项运动国际联合会届时也将到场。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承诺,2020年年底前所有的比赛场馆都将准备就绪。”
冬奥会来了,冰雪运动火了。
随着北京冬奥时间的开启,冰雪产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数据显示,2013年-2017年,我国冰雪产业的市场规模从1177亿元增长至3976亿元,翻了三番。据《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研究报告》预计,到2022年,中国冰雪运动产值将达到8000亿元,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将占整个中国体育总产值的1/5。
据某机构分析,中国的冰雪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行业在未来10年~15年将保持在20%~30%左右的增速。
纵观世界冰雪行业产业链,其上游环节主体为冰雪装备原材料供应商与冰雪装备供应商,中游为冰雪场地资源供应商、冰雪体育企业、冰雪旅游资源供应商、医疗服务提供商和保險服务提供商,下游为冰雪产品分销渠道(如OTA平台、线下旅行社、票务公司等)、营销渠道(包括社交媒体、UGC平台、门户网站等)、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处于上游的中国冰雪装备行业正在冰雪经济的驱动下逐步向国产化迈进。
破局之困
但是,对于2015年的中国来说,冰雪产业才刚刚起步。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冰雪运动基本只集中在竞技领域。这就导致了其群众基础差,商业化程度低的特性。
随着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中国迎来了史无前例的冰雪热潮,社会资本大量涌入。随着我国冰雪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2016年-2019年整个冰雪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带动了我国市场对冰雪装备器材需求的快速增长。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2023年冰雪装备器材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冰雪装备器材包括滑雪服、雪橇、冰刀鞋等冰雪装备,以及架空索道、魔毯、雪地摩托、造雪机、压雪车等冰雪设备两大块。冰雪装备器材是冰雪产业发展的硬件基础和保障,是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我国冰雪产业起步较晚,冰雪装备行业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国内冰雪装备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研发能力弱,技术水平低,产业体系不完善,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不足,尚未拥有自己的品牌。相反,国外冰雪产业起步较早,产业链也很成熟,冰雪装备品牌层出不穷,也非常专业。
以雪板为例,我国有专业雪板生产企业,业务以为国际知名品牌代工为主,生产的产品远销至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供应内销的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工艺技术以及质量与国际品牌一致,且性价比更高。但由于国内冰雪产业起步晚,冰雪装备品牌建设不足,知名度低,用户购买时信任度有限,因此市场占有率较低。
这导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市场主要被外资企业所垄断,国产产品的市场份额占比非常小。在滑雪产业链中,处于供给侧的滑雪场建设所采购的索道、造雪机、压雪车、雪地摩托等装备,高端产品基本来自进口,雪橇、冰刀鞋等轻型装备,外资品牌占据较大份额。
对于2017年以前的国内冰雪装备市场,业内人士表示:“冰雪装备产业作为产业链的上游环节,国产化的比率很低,高额利润都被国外大品牌厂商拿走。(国内)冰雪产业规模不大,有效供给不足,缺少自主品牌。目前,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气候,生产的滑雪用品和装备设备达不到竞技比赛要求,冰雪产业链没有真正形成。”
国产产品价格低廉,但质量不稳定,返修率较高;外资产品进入市场时间较早,技术经验积累较为丰富,产品质量稳定,品牌知名度较高,虽然价格相对较高,但返修率较低,后期维护成本较少,更受市场青睐。
这对于当时中国的冰雪装备行业来说,一边是日渐旺盛的需求量,一边是亟待成长起来的国内企业,巨大的反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政策助力
自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国家层面对我国冰雪产业发展尤为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
2016年,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和《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后,国家体育总局又发布了《群众冬季运动推广普及计划(2016-2020年)》,为冰雪运动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和政策助力。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达到10000亿元。各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配套出台地方冰雪产业发展政策,共同推动我国冰雪产业蓬勃发展。
政策的推动给我国冰雪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8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2000年国内滑雪场总数只有50家,2018年滑雪场数量已上升至742家。随着国内滑雪市场迅速发展,直接拉动了滑雪装备销量上升。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到2022年,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开发一批物美质优的大众冰雪装备器材和北京冬奥会亟需装备,大幅提升供给能力;建立较为完善的综合标准化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创建若干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具备高质量发展基础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体系。
为实现这一目标,《计划》鼓励金融机构、产业投资机构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的支持,引导冰雪装备器材租赁市场发展;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开展并购重组,加快做强做大;鼓励冰雪装备器材企业、科研机构等积极申报专利、商标或软件著作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支持冰雪装备器材行业信用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冰雪装备器材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示范应用的支持;充分利用政府采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进口税收政策、科技创新奖励等政策措施加快冰雪装备器材的研发应用。
随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中国冰雪产业联盟第一届理事大会上指出,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聚焦重点、集智攻坚、产需协同、开放融合的总体思路,重点做好5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开发大众冰雪装备器材;二是加快实施精品示范应用工程;三是加快完善产业支撑体系;四是加快培育企业品牌;五是加快促进开放合作。当前,加快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对推动冰雪运动广泛开展意义重大。
2020年10月,为进一步落实《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推动冰雪装备产业加快创新发展,10月15日,冰雪装备产业发展研讨会暨冰雪装备委员会筹备会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召开;10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在北京召开了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推进会,分析总结工作经验、成效,研究部署下一步推进举措。
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表示,冰雪装备产业是开展冰雪运动的物质基础,对于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制造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业内人士建言献策,将各自领域的实践成果转化成为冰雪装备行业的发展动力,推动我国冰雪装备产业持续提速,成为“中国制造”的新亮点。
勃勃生机
随着冬奥会的不断临近,国内冰雪场地在不断剧增,这直接带动了冰雪装备行业的壮大与繁荣。事实上,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和布局,国内冰雪装备行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虽然在一些窄而精的专业领域,国产冰雪装备品牌仍未成熟,需要继续升级,但在一些领域,国产品牌已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并在不断壮大。
例如,在冰雪经济的促进下,冰雪场地的制冷系统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已日趋成熟,如今已基本做到进口替代,国内冰场的大部分制冷设备已在采用国产品牌。
冬奥会给中国冰雪装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事实上,随着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利好政策加持,冰雪装备产业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例如河北省,在《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印发之后,河北省也于同年8月印发了《河北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大力培育和发展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努力把河北打造成冰雪装备器材制造强省;到2022年,形成完整的冰雪装备器材产业链,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初具规模;建立健全冰雪装备器材研发创新工作机制,成立河北省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创新联盟等措施。
其中提到以张家口、承德、廊坊、唐山等市为重点,培育一批高端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建成3~4個冰雪装备器材研发生产基地,打造1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冰雪装备器材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
事实上,以北京、延庆、张家口3个赛区为代表的一些城市近几年一路高歌猛进,在冰雪装备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上可圈可点。
例如张家口,作为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之一,在发展冰雪装备产业方面具有先天优势。张家口市近年来紧紧抓住冬奥机遇,在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同时,立足装备制造产业的良好基础,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和宣化冰雪产业园,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通过不断打造冰雪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取得了可喜成绩。
“张家口市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链的形成,与当地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有关。”张家口市财政局副局长段炼介绍,此前,张家口市装备制造产业主要围绕煤炭开采、石油钻探、道路工程等行业需求,开发生产相关装备产品。张家口市抓住冬奥机遇,提出《河北省冰雪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立足装备制造产业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产业,立志把张家口打造成全省冰雪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例如,生产推土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骨干企业河钢集团宣工公司,在传统产品遇到市场“天花板”后,捕捉到了冰雪装备产业新机遇,开始转型。“这是我们公司生产的国内首台高端大马力压雪车,已有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的客商签了订购意向书。” 河钢集团宣工公司SG400压雪车总设计师温晓宣介绍说,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国内外滑雪场对高端压雪车需求量很大,而全球高端压雪车市场被德国、意大利的两家企业垄断,国产大功率高端压雪车尚属空白,宣工公司完全可以切一块“蛋糕”。
受相关政策激励,近3年来,张家口市冰雪装备产业项目不断增加:2017年共签约项目8个,2018年共签约项目21个,2019年共签约项目30个。此外,为培育更多冰雪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张家口市还组建了总面积达7000平方米的冰天雪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为初创期冰雪装备企业提供工作场所、运营服务、创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该孵化器是目前河北省唯一一家以冰雪产业为主的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已入驻企业25家,还有多家意向企业正在对接中。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在张家口落地生根,打造世界冰雪体育运动胜地、世界冰雪旅游目的地、世界冰雪装备制造聚集区、世界冰雪人才培养基地、世界冰雪论坛会展高地,到2022年全市冰雪产业规模达到600亿元,辐射带动全省冰雪产业总规模达到1200亿元。
毫无疑问,在2022北京冬奥会和国家政策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冰雪装备产业正在日渐壮大并焕发着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