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历史演进与政策分析
2020-03-16周潘伟冯欣
周潘伟 冯欣
[摘 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的制定经历了模仿苏联的学前教育政策、探索与建设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政策、迈向科学化与规范化的学前教育政策三个阶段的演进历程。研究通过分析各个历史阶段《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文本的历史演进,探究政策演变的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国家政治经济状况与教育环境,最后以1953年至2019年期间颁布的新规程(2016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例,从背景、过程与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政策分析。
[关 键 词] 幼儿园工作规程;历史演进;政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 T-652.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0)30-0130-02
一、《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文本的历史演进
(一)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
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吸取了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经验,借鉴了苏联学前教育理论,并依据共同纲领和改革学制的决定制定。
其创新之处:(1)名称改变,由原来的“幼稚园”改为“幼儿园”。(2)规定幼儿园应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全面发展的教养工作。(3)体现在幼儿园的任务上,以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为指引来教养幼儿,使其在学龄前期获得健全的发育,并通过减轻负担的形式使母亲获得充足时间参与各项活动等。
(二)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20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外对儿童认识的提高和对儿童教育的重视,幼儿园的教育也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去认识与解决,我国于1989年颁布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
其创新之处:(1)将幼儿园规定为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的预备阶段。(2)将幼儿园对象界定为三周岁至入小学前。(3)在主要目标中,审美方面增加幼儿感受美与发现美的能力培养。(4)为迎合社会发展需求,幼儿园的任务增加了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便利条件。
(三)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依据幼儿园当时存在的问题与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加强幼儿园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对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进行修改。
其创新之处:(1)规定幼儿园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基础阶段。(2)幼儿园教育对象重新界定为三周岁至六周岁(或七周岁)。(3)幼儿园的任务修改为幼儿园同时为幼儿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四)201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大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15年教育部对《幼儿园工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
其创新之处:(1)对一些笼统、模糊的内容进行了重新界定。(2)将“幼儿园的工作人员”修改为“幼儿园的教职工”,并对各岗位的职责进行了详细规定。(3)目标上增加了规范办园行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4)规定了幼儿园一般为三年制。(5)幼儿园主要教育对象一般为3周岁至6周岁。(6)在幼儿园的任务上增加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强调禁止虐童。(7)幼儿园面向幼儿家长提供科学育儿指导,反对进行家暴教育。(8)要求幼儿园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二、《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演变的影响因素
(一)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影响教育政策演变
政治领域内的变革推动教育政策进行相应的改变,为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举办幼儿园和托儿所成为必要的选择,这一时期的学前教育政策主要吸取老解放区的经验,搬用苏联的教育模式来解决教育问题。这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苏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相同的政治理想和追求,在政治制度上有共同的特质,政策理念上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念。为了对旧教育进行改造,建设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在《暂行规程》中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幼儿园必须承担教育幼儿和便利妇女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这一任务的确定使农民工子女有了教养的场所,同时也减轻了妇女的负担,便于他们投身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时期,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伴随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我国的学前教育政策逐渐趋向本土化、科学化、规范化,政策价值取向也逐步朝着人本化的目标迈进。
(二)国内外教育环境影响教育政策演变
1953年至今,我国的教育环境经历了从传统的旧教育到新民主主义教育再到民主化、科学化、终身化的教育发展阶段。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儿童权利公约》的颁布带来了儿童观念的改变以及人们对儿童的重视,使学前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满足社会政治的需求向满足幼儿、家长、幼儿园等多种群体的利益需求转变。
教育环境作为影响教育政策变革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国内外教育环境的改变,对学前教育政策的调整也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学前教育政策只有做出动态性与过程性的改变才能达到政策价值目标与政策结果的一致,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总体上来讲,不论是国家政治、经济状况,还是国内外的教育环境对教育政策的影响,它们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通过影响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念进而影响教育政策的制定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外界因素使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察觉到处于教育环境中的教育政策必须与环境的变化相协调,才能充分发挥政策的作用,使教育政策的运行进入良性的循环模式。
三、《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分析——以2016版为例
(一)政策制定的背景分析
1.政策问题的动态性
政策问题始终处于一定的变化之中,政策问题的界定、解决、发生都是不断变化的。把握政策问题的动态性,有利于认清问题发展中的不利与有利因素,从而更好地界定问题,调整政策计划。
一个教育问题上升为政策问题,必须明确问题的价值基础以及牵涉的利益群体范围。近年来由于中小学幼儿园安全事故频发,幼儿园中虐童事件频频报道,已经关系到了家长、幼儿的切身利益以及幼儿园的发展问题。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已经成为开办幼儿园必要的问题。此外,虐童事件频发,尊重、接纳与保护儿童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新规程强化安全管理,专设“幼儿园的安全”一章,对建立与幼儿身心健康相关的一系列卫生保健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指出幼儿园应当关注幼儿心理健康,注重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保持幼儿积极的情緒状态,让幼儿感受到尊重和接纳。
2.相关群体的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是教育政策问题构成的关键要素。在一个追求公平的社会中,教育机会均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平等是教育政策的一个主要的价值基础,其中包括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反映到教育领域中则是平等的受教育权与平等的享有教育资源的权利。在这一社会政治背景下,学前教育政策的普惠性价值取向也成为必然的要求。新规程也明确体现了关注弱势群体的价值选择。
3.政策环境的变化性
政策环境的动态变化一方面得益于先前政策的政策效益,另一方面这种先前政策带来的政策效益促使政策环境发生了新的改变,对于处于政策环境影响中的政策来讲,教育政策就在获得政策效益,推动政策环境改变,优化政策决策,做出政策调整的循环模式中逐步实践其有效性,使其贯穿于教育政策的全过程。
(二)政策制定的过程分析
1.科际整合保证政策科学性
所谓科际整合,就是在教育政策制定中加强各学科人才的协同合作与共同参与,尤其是大批专家的参与。为了有效制定教育政策,新规程在制定过程中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组织对英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幼儿园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最终使决策程序得到优化,决策方法得到改进,决策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2.搜集信息保证政策的可行性
由于教育政策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受政策环境的影响,这些环境中存在的大量信息是实际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教育政策制定需要搜集的信息及途径应是多种多样的,既需要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参与,也需要深入教育实践基地调查,并采用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学前教育战线、基层幼儿园园长和一线教师的意见,以使教育政策更接近客观实际,可行性更强。
3.决策组织优化保证政策的民主性
在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民主化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一项重大的教育决策往往牵涉许多人,可能影响众多人的利益,社会影响大,必须经由广泛的民主参与,做到客观、公正、合理,体现相关利益群体最优化的原则。此外,教育政策的问题往往不局限于教育领域,还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需要协调几个部门,邀请各个阶层人士的广泛参与,政策制定才可能切合实际、有效。
(三)政策制定的内容分析
1.《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目标从单一群体的利益向多元群体的利益转化
从1953年到2016年新规程的目标来看,经历着从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服务,减轻妇女负担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再到为幼儿全面发展、家长科学育儿提供政策导向,可以看出伴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与国内外教育环境的变革,政策的目标导向也在通过政策制定者的价值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由关注单一群体的价值取向向关注多元群体的价值取向转变。
2.《幼儿园工作规程》政策对象界限逐步明确
新规程作为幼儿园管理的相关文件,其政策对象的界限也在逐步明确。首先,在幼儿园的教育对象的年龄界限上,由最初的三足岁到七足岁的幼儿,到三周岁至入小学前,到三周岁至六周岁(或七周岁),再到三周岁至六周岁。其次,对幼儿园相关工作人员的称谓界定经历了由最初的教养员到工作人员再到教职工的转变。这一称谓的转变体现了随着外界教育政策环境对儿童权利的重视以及对儿童观念的改变,幼儿园任务已经由过去的单纯保育变为保教结合,此外伴随着政策制定者价值观与素养的提高,对学前教育工作者称谓的改变也标志着学前教育工作日益专业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洪秀敏,朱文婷,张明珠.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研究的回眸与展望:价值取向、研究范式与核心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20(4).
[2]姚国辉.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史系统分析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8.
[3]张娇.70年来学前教育政策的嬗变研究[J].西部学刊,2020(4).
[4]虞永平.试论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中的作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7(1).
[5]袁振国.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6]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编辑 常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