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
2020-03-16梅继开
梅继开
[摘 要] 湖北省宜昌市作为省内首批省级研学旅行试点城市,全国三大示范性营地之一所在地,研学旅行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良好,管理模式创新;在研学旅行课程开发方面建设成效突出,形成了一批地方特色鲜明的精品课程,但从宏观层面来讲,也存在课程类型同质化、教育目标空泛化、教育内容浅层化、课程组织单一化、课程评价简单化等普遍问题。建议从课程体系构建、精品课程开发与实施、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工作。
[关 键 词] 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110-02
2016年,教育部、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全国上下各级各地、教育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也都纷纷响应、制定相关标准,大力推进研学旅行活动。湖北省宜昌市是首批省级研学旅行试点城市,教育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研学旅行社工作,在这方面开展了大胆的实践和尝试,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研学旅行工作经验,赢得了湖北省教育界同仁的一致好评。课程作为研学旅行活动中的核心环节,也受到了教育及文旅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宜昌市在研学旅行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开发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研学旅行课程的育人效果。因此,笔者着手研究宜昌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相关问题。
一、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行发展现状
(一)研学旅行资源禀赋高
1.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宜昌是巴楚文化的交融地,文化遗产丰富,底蕴深厚,是嫘祖、屈原、王昭君的故乡,“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陆游、白居易、欧阳修、苏轼等历代大家,都在此留下许多的足迹和诗文,被誉为“中国诗歌之城”。
2.自然风光秀美,生态资源多样
宜昌位于长江之畔,三峡起点。市内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前列;地理地貌复杂多样,拥有国家地质公园3个,国家湿地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6个,奥陶纪石林、喀斯特溶洞星罗分布,特色突出,被誉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宜昌生物种类多样,是“水中大熊猫”中华鲟的生殖繁衍地,建有全国唯一的中华鲟研究所。
3.水电文化独一无二,特色产业品牌响亮
宜昌是世界水电之都,是“大国重器”三峡工程所在地,区域内还建有葛洲坝、隔河岩、高坝洲等多个特大型水电大坝,水电文化独一无二。宜昌市也是中国著名的“钢琴之城”,是中国著名的橘都、茶乡和猕猴桃世界原产地,拥有兴发集团、人福药业等大批高新科技企业和柑橘、脐橙、茶叶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多个享誉国内外的特色产业品牌。
(二)发展基础良好
1.教育生态基础良好
宜昌市實施立德树人德育工程、高中结构性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改革创新手段,打破高中省市重点等级,严格省级示范高中分配生制度,规范管理普通高中招生,中考前300名成绩显示“A等”,不炒状元;省级示范高中招生严格属地原则,不在县市掐尖子;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折合20分,计入中考升学总分,引导家长及社会大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生态基础良好。
2.基地(营地)建设模式领先
在宜昌市政府、市教育局、市旅游委的统筹安排下,宜昌市创建“1+N”营地加基地管理模式,即以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为龙头,引领研学旅行相关工作开展。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研学营地1家,国家级研学基地2家,省级研学营地1家,省级研学基地3家。
3.研学旅行服务机构实力雄厚
按照宜昌市出台的研学旅行服务旅行社遴选方案,由教育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审核评定,确认了25家旅行社为宜昌市研学旅行推荐旅行社,其中有全国百强旅行社2家、5A级旅行社5家、4A级旅行社5家,服务实力雄厚。
(三)管理模式创新
1.“1+4”研学旅行管理模式
宜昌市确立的“‘1+4模式”研学旅行管理,深受各方好评。“1”指的是一个市级研学旅行协调小组;“4”指的是学校、家长委员会、基(营)地和旅行社四方。多方协作,各司其职。
2.“1+N”研学旅行运行模式
“1”指的是一个核心,也就是宜昌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学校(全国研学实践教育示范营地);“N”指的是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以宜昌市内多家基地为内线,以湖北省内研学实践营地基地为中线,以北京、上海、西安、重庆、长沙等城市为外线的内中外三环格局,构建形成了纵贯联通、辐射全国的研学旅行网络。
二、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现状
(一)开发现状
1.明确机制,高度重视
宜昌市高度重视研学旅行课程建设工作,成立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专家指导组,明确课程编写体例,聚合区域优势资源,加强课程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开发指导工作,明确了研学旅行的核心活动——课程建设机制。各基地(营地)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邀请行业专家、相关基础教育教师等成立课程开发组,负责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具体指导工作。
2.初构体系,彰显特色
宜昌市现有优秀传统文化类、革命传统教育类、国情教育类、国防科工类、自然生态类、综合实践类等六大类共计50余家研学旅行基地,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营地基地,资源禀赋强,特色鲜明。依托这些基地,宜昌市初步构建了以三峡文化、水电文化类课程为特色与核心,六个方面课程为基础与支撑的课程体系,地方特色鲜明。
(二)存在问题
1.课程类型同质化
对宜昌市各基地(营地)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各基地(营地)课程涉及领域广、种类繁多,尤其是素质拓展、手工制作、国学文化等类型的课程,在很多基地都有涉及,同质化较为严重。
2.教育目标空泛化
教育部于2016年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完整的育人目标体系,构成了课程育人的完整框架,也体现了课程育人的复杂性与专业性。[1]诸多基地(营地)在进行研学旅行课程教育目标设计时,也大谈特谈核心素养,但多为泛泛而谈,缺乏对各学龄段学生进行分层,没有结合不同学龄段学生的不同身体、心理、认知能力特点进行教育目标的明确设计,随意性较大。
3.教育内容浅层化
部分基地(营地)设计的研学课程,教育内容缺乏与学校的联动沟通、整体性设计和统筹协调,各自为政,没有把学校知识学习与校外实践进行有效衔接、统筹考虑。
4.课程组织单一化
部分基地(营地)设计的研学课程,课程组织形式仅停留在让学生浅层次地看和听上,缺乏体验性、实践性、探究性,大多都是与传统旅游行程无异,组织学生集体参观游览,简单停留在看走马观花的层面,没有让学生参与深度体验、力争“知行合一”,教育教学质量不高。
5.课程评价形式化
“教育评价体系是教育教学转变的核心要素,评价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彻底变革”。[2]其实宜昌市自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以来,积极探索研学旅行课程评价,早在2017年11月发布了相关文件,建立了以基地导师评价为主,多维度考核学生研学课程参与情况的评价体系。但各基地(营地)在具体的研学旅行活动评价实施过程的操作层面,避重就轻,导致评价环节和维度设置过于简单、流于形式。
三、宜昌市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建设策略
(一)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市级层面要加强统筹规划、引领指导作用,避免出现辖区范围内研学旅行课程同质化现象出现。重点打造以水电特色、三峡特色为核心课程,以六类基础课程为支撑的以点带面、亮点突出的课程体系。
(二)精品课程开发
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组织宜昌市研学旅行研究员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基地(营地)的指导、扶持与监督,协助其开发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底蕴的精品课程,如水电特色课程、屈原文化特色课程、昭君文化特色课程、三国文化特色课程等。建立健全精品课程开发考核办法,对基地(营地)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监督与考核实行合格一门、上线一门、发现问题、及时叫停的制度,实行动态化的监督和管理。
(三)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研学课程体验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重视对研学旅行课程的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的全过程评价,结合不同课程类型及实际情况,确定评价维度、要点及实施细则,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通过全过程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进一步促进研学旅行课程优化实施,立德树人,全面育人。
四、结语
研學旅行课程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是学校实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方位育人的重要途径。课程开发要站位高,课程实施要落点低,这样才能将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的理念贯穿研学旅行活动始终,将提升中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聚焦立德树人,凝练学科核心素养[J].教育家,2018(3).
[2]鲍成中.第三次工业革命冲击下的基础教育变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3(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