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高职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探究
2020-03-16裴丽娜唐霞
裴丽娜 唐霞
[摘 要] 土建类专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为很多高职院校重点发展的专业之一。高职教育作为专业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环,承担着培养工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面对的是建设行业更高标准的影响和挑战,如何培养工匠精神进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土建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30-02
一、时代背景及意义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16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也明确指出“要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同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国”;中央电视台热播的《大国工匠》引起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关注;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更引起全社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
高职土建类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勘察、设计、施工组织、现场管理等一线的中坚和骨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基层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高职教育作为本科教育的重要补充,对学生精神素质的培养目标与本科基本一致,包括学生独立能力、人文精神、创新精神、批判精神、自由精神、科学精神等,但在对学生专业的培养目标上,与本科还是有本质的区别,高职教育更侧重实践性、实用性,特别是在土建行业面对高端转型的形势下,除共性的职业素养外,工匠精神无疑是重要的一项内容和要求。
综上所述,培养高职土建类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使命,是必然要求和努力方向,是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四新”快速发展和应用提供技术技能型年轻人才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二、高职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的特点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是学生走向职场的“通行证”,是未来职业发展和规划的铺路石,是学生成功和学校发展的基础,更是我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乃至“中国质造”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更高要求。
土建类专业也称土木工程类专业,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总称。在土建类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管理类知识也是需要培养的重点内容之一,因为在工程项目中,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协调能力、缜密的思维、组织动员能力等。特别是施工现场条件恶劣,需要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忍耐能力,把上述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起来,就是高职土建类学生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主要特征:一是理论知识的专业性,需要物理、数学基础,尤其是力学基础,还需掌握一定的地理、化学等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能够独立完成工作的全面、过硬的专业知识,并在实际进程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激发专业潜能;二是专业实务的实践性,相较于理论知识,土建类专业更侧重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把专业转变为业务和技术特长,进而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和专业认证;三是综合全面的能力水平,高职学生要想在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脱颖而出,除具备基本的表达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外,结合专业开展创新创造,成為出彩的重要标志之一,进而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三、培育现状
(一)学生层面
高职学生普遍表示知道或了解工匠精神,但其重视程度、普及力度还远远不够,且对其认知和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其内涵及意义了解甚少。特别是当下,浮躁的社会风气特别容易影响“三观”尚在形成期的高职学生,表现为在工匠精神上普遍有所欠缺。此外,高职学生普遍不够重视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一是对自己的职业理想不够明确,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没有结合自身实际、兴趣爱好、社会需求,而是随波逐流、盲目选择;二是入学后,没有根据专业导向,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三是求职时,有乱投简历、盲目跟风、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诚信意识、团队观念不足、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现象,导致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评价不高。
(二)教师层面
对高职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专业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在实际的培育过程中,很多专业课教师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专业教学和实训实践,从而忽视甚至缺乏在专业课堂中融入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培养。此外,专业课教师普遍关注专业知识领域与时俱进,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积累,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以更好地为学生就业等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撑,但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训和累积没有跟紧时代步伐,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
(三)学校层面
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阵地作用。有些高职院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与产业实际需求有效对接,导致很多土建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就业后很难适应不同产业结构和专业技术层次的需要,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导致人才结构性过剩。此外,部分高职院校对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教学中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即更侧重学生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相对淡化了对职业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弱、实践能力较低。
(四)社会层面
社会环境是决定高职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客观因素。我国政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战略决策,为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也实现了自身规模上的快速发展,但受传统观念影响,很多“工匠”所涉及的职业和岗位并不是高职土建类毕业生的首选,就业导向性作用的发挥尚需加强。此外,社会上复杂的环境直接影响着高职生的价值取向。面对与日俱增的竞争压力和名利诱惑,特别是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而高职土建类学生由于受个人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的限制,一旦思想意识不够坚定,很容易被误导。
四、对策探究
(一)提高认知,提升认同
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养不能独立于高职土建类学生的学习、生活,应将素质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有机融合,从内涵出发,提高学生对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的认知和认同。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针对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对自己所学专业需要的职业素养缺乏了解等情况,加强对专业所需职业素养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更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提高认同感,这是提升职业素养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化师资,完善制度
专业课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引导学生的前提是自己要对专业有明确的认知和职业的态度。同时加强与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的沟通和交流,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此外,要提高重视程度,在专业课的教学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融入职业素养内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升专业的魅力和吸引力,引导学生要沉下心来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真正实现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育入脑、入心。
(三)加强合作,侧重实践
土木工程面临越来越多新鲜事物的挑战,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此背景下,对我们的专业技术人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既注重基础性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侧重实践知识的学习,要强化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施大师名匠引培工程,进而让高职院校与社会上广大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实用人才。
(四)优化环境,形成合力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形式,承担着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高职土建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与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校园文化建设等紧密结合,实现协调发展。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保障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机制,不断完善教育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程度,进一步净化社会环境,正確对待传统文化,积极探索高职教育特点,始终保持与社会实际需求高度匹配,以保持与时俱进,形成教育合力。
五、结语
所有的素养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高职土建类学生所需的专心致志的态度、始终如一的精神、坚强稳定的意志、诚信明理的态度、踏实肯干的品格等,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磨炼和培养才能逐步形成,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更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在教育、改造、磨炼、完善的循环往复过程中逐步形成高职土建类学生所需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曹婷.“工匠精神”引领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之探索[J].智库时代,2019(10).
[2]赵欣.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塑造工匠精神[J].北京青年研究,2017(2).
[3]李金国.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
[4]武海燕.关于如何培养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探讨[J].装饰理论,2018(6).
[5]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