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影响因素的5T模型分析
2020-03-16舒旭丽
舒旭丽
[摘 要] 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非常态背景下,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生态系统——在线教学系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以非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以教学系统要素理论、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和科技接受模型等理论研究为依据,构建了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統影响因素的5T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五个直接影响因素:教学对象、教学实施者、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管理进行具体分析和阐述。
[关 键 词] 非常态背景;在线教学系统;5T模型;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0-0001-03
一、前言
2020年2月,教育部发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高校在此期间的在线教学。高校应充分利用慕课和省、校优质在线课程教学资源,积极开展线上授课和线上学习等在线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为此,各地高职院校积极出台在线教学相关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教师采用适宜的在线教学形式开展线上教学。一时间,大规模的在线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
在线教学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这种新型教育方式创新了教育的教学模式、组织模式、管理模式,构建了数字时代的新型教学生态系统。2020年2月这一非常态时期,在线教学从一种仓促的、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探索、创新,逐渐转变为从容的、有条不紊的教学创新实践。这种改变是如何发生的?影响这种新型教学生态系统的因素究竟有哪些?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并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在线教学效果和质量的?这都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在线教学、网络学习的影响因素,国内外学者都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解释。Webster、Hackley的研究认为技术特性、教学者特点、学习者特点、课程特点影响学习者的在线学习,同时认为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的变化会引起学习结果的变化。Joo等三位学者通过研究提出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自我效能感。薛雅明等学者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分析,认为学习系统的质量、学员特点、教学策略等因素会影响网络学习。龚志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者学习行为分析,认为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与教学互动程度、教学交互行为、网络课程结构、网络课程资源等相关。张哲等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提出网络课程的知名度、课程的考核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习者的网络学习行为。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有关在线教学的影响因素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和细化,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若干不足:(1)大部分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学习者,强调学习者本身的内部因素。(2)部分研究着重强调某种或某类因素的影响作用,缺乏整体性、全局性。
三、非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和分析
(一)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
1.教学系统要素理论
教学活动作为一个系统,通常包含三个基本要素:教师、学生和学习内容。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随着教学内外环境的变化,教学系统的要素不断迭代更新。在现有教学条件和环境中,在线教学过程中包含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资源和网络教学环境。我国学者陈丽在引进劳瑞拉特论述的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提出了她本人的“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陈丽将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分为由低级(具体)到高级(抽象)的三个层次: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和概念交互。其中操作交互是指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信息交互是指学生与教学三要素(资源、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概念交互是指学生新旧概念的交互。在整个在线教学中,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将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交互,从而构成在线教学系统,产生与传统教学不同的学习活动、教学行为。
2.科技接受模型
科技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简称TAM)是美国学者戴维斯运用理性行为理论研究用户对信息系统接受程度所做的一个模型。该模型的目的在于找出一种有效的行为模式,用于解释信息技术中使用者接受新信息系统的行为,并且具体分析了使用者接受的各类影响因素。该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础,用来解释外部因素对使用者内部的理念、态度及意向的影响,从而影响科技使用的情形,此模型能够普遍应用于解释或预测信息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
(二)在线教学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本文以非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教学系统要素理论、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和科技接受模型等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影响因素的5T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在本模型中,影响高职院校在线教学系统的因素有教学对象(Teaching object)、教学实施者(Teaching im-plementer)、教学内容(Teaching content)、教学环境(Teaching env-ironment)、教学管理(Teaching management)五个方面。其中,教学对象是主体,它是在线教学的内部影响因素;教学实施者是主导,教学内容是关键,教学环境是基础,教学管理是保障,四者共同构成了在线教学系统的外部影响因素。通过系统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常态循环,展现在线教学系统的不同教学形态和效果。
(三)在线教学影响因素5T模型具体分析
1.教学对象因素
教学对象作为教学的主体,其学习特征和学习行为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相较于传统教学,全面在线教学中教学对象的核心作用就更加明显。非常态背景下教学对象这个内部因素主要由以下内化因素构成。
(1)个人特性
性别、年龄、心理特征等个人特性对在线学习也会产生明显影响。
性别是网络学习研究中关注较多的外在特征,在相关研究中发现,在线学习过程中,女生的学习投入度、学习持续度要高于男生。
年龄大小可判断心智的成熟度,在虚拟的网络中完成学习,需要教学对象有一定的自控力、思辨力,而这些一定程度上与教学对象的心智相关。
心理特征是指教学对象对于在线教学的一种基本意识倾向,在非常态的特殊时期,需要教学对象保有稳定的、积极的、自我情绪调节的心理状态。
(2)学习特性
学习习惯是指教学对象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形成更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线教学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内化因素。
学习态度是指教学对象对待学习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我们可以从教学对象对学习目标的认知程度、对学习过程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活动的持续程度等方面综合判断其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态度会影响学习效率、学习行为、学习状态。在非常态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态度还和稳定的情绪状态相关。
学习基础主要是指教学对象原有知识、专业和接受教育的程度。原有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不同会对在线教学的投入度不同。一般而言,对同专业的课程学习专注度和持续度会较高,对信息技术掌握较好的教学对象会比较适应在线教学,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教学对象,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强,也会更适合在线教学。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是激发、定向和维持学习行为的心理过程。
信息素养与学习行为紧密相关。在非常态的特殊时期,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教学对象能够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等网络教学工具,能更有效地收集学习资料,能更快适应在线教学氛围。
(3)认知特性
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学对象对自己能否有能力完成在线学习所进行的推测和判断。在整个在线教学过程中,自我效能感一直作用其中,这会直接影响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元认知水平是指教学对象在学习中,一方面进行着各种认知活动,另一方面又要对自己的各种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反思、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的两方面是相互独立有相互联系,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元认知控制是对目前任务的认识、制订认知计划、监视计划的执行以及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元认知水平越高,更能有效控制和调节认知行为。
2.教学实施者因素
教学中教学实施者处于主导地位,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1)教学专业素质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理解和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个人教育观念和理念。随着时代变化,教育理念和观念也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具备先进的教学信息技术理念和观念。
专业态度指个人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以及在行为方面的反应倾向。作为高职院校,这里的专业态度不仅指教学态度还有专业学科态度。教师的专业态度不仅能对其本人行为起到重要的指导和调节作用,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设计能力
在线教学系统具有师生教学空间分离、教学活动异步等特点,因此我们要重新梳理课程框架和内容。在保证教学内容完整和学习逻辑合理的情况下,针对线上教学形式,调整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互动。
(3)教学信息化能力
非常态背景下的大规模在线教学,从在线教学理念、在线教学技术等各方面对教师提出考验。作为在线教学的实施者,首先从理念上要快速接受在线教学,并形成正确认识,针对在线教学中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环境的变更、教学手段的更新,要积极应对和准备。
在原有教学信息技术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学习直播软件、直播平台等操作,做到熟练应用在线教学工具,为顺利开展线上教学做好准备。
3.教学内容因素
(1)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课程定位、课程内容、课程项目和任务进行设计。作为线上教学的课程,教学对象能不受时间、地点、次数及进度的限制,能自由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除了以上设计,作为在线教学,还需要设计线上教学活动、教学互动。线上教学活动和互动可利用教学平台、直播平台等教学工具开展课前预习,课中讨论、练习、案例分析、分组辩论,课后回放复习等。通过线上课程内容设计和在线教学组织设计,旨在调动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度。
(2)课程资源
在线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建立网络课程,在收集、利用网上已有的教学资源外,我们还要根据课程內容、教学组织等进行课程教学资源的制作,如微课、短视频、PPT录屏等。通过这些课程资源的创建,既能多样化阐述教学内容,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在线教学的多种学习方式。
(3)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引起教师的教学反思,为后续课程的教学提供更好的优化方向。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活动的安排等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形成课程的多元评价体系,并实行量化考核。由于在线教学过程的时空分离、异步考核等特征,我们在重视学习效果考核的基础上,更要做好对学生在线学习过程的评价,构建既注重过程评价又注重效果评价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4.教学环境因素
在线教学系统中,网络学习环境起到基础性的支撑作用。在非常态背景下,大规模的在线教学系统一般基于网络学习平台、直播平台展开。王运武等学者提出该时期在线教学的6种优化组合方案是:视频会议直播+即时社交软件;视频会议直播+课程平台;直播课程平台;网络在线课程+即使社交软件;电视空中课堂+即时社交软件;录播+即时社交软件。在教学工具选择中,主要由教学实施者根据教学对象现有条件、课程展现需求、网络通信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评价后再行选择。
5.教学管理因素
2020年2月开始,各地高职院校在教育部、教育厅等各级主管部门的部署下,全面开启在线教学并出台了一系列在线教学管理制度,为在线教学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针对课程的措施
为了顺利开展在线教学,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各高职院校快速、有序地开展在线教学工作的准备。首先对课程整体安排的梳理,根据专业特性、课程特性,分层分类分段规划专业课程的在线教学。第二,对教师、学生开展在线教学条件、能力、意愿进行摸排。通过以上情况的分析,根据课程、教师、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多种在线教学形式。
(2)针对教师的措施
由于线上教学有别于线下教学,线上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等,还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针对部分老师在这些方面的短板,学校开展一系列在线教学培训,如线上教学的必要性、微课的制作、网络课程建设、录屏软件的操作等,做到从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上解决教师的授课技术难题。
(3)针对学生的措施
本次在线教学是全员、全时段的线上学习,师生空间分离、时间异步,学生的课堂管理就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在线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在线学习状态直接影响在线学习效果。因此,课堂管理不仅要发挥任课教师、班级干部、班级学生的作用,还需要从学生管理制度、课程考核安排等方面进行管理和监控。
四、总结
非常态背景下,常规教学面临很多危机,但却激发了在线教学系统的活力。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在线教学的相关研究成果,以教学系统要素理论、教学交互层次塔理论和科技接受模型等理论研究为依据,提出了非常态背景下在线教学系统影响因素的5T模型。通过5T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旨在希望高职院校的在线教学在原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和实践,进一步推动教学方式、教学供给方式、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管理模式的变革。
参考文献:
[1]Webster J,Hackley P.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technology-mediated distance learning[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7,40(6):1282-1309.
[2]Joo Y J, Bong M , Choi H J . Self-efficacy for self-regulated learning,academic self-efficacy,and Internet self-efficacy in Web-based instruction[J].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2000, 48(2):5-17.
[3]薛雅明,徐玉瓊.影响案例式网络学习系统学习成效之研究[J].教育研究学报,2006,40(1):173-194.
[4]龚志武.关于成人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4(8):32-35.
[5]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5):24-28.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