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本六上“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2020-03-16郑媛媛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柳公权拟题鲁迅

郑媛媛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语文园地共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1.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例,为学生列举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四种方法,即列提纲、明题意、抓关键词、合并段落,意在将本单元所学习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加以梳理总结。教学时要组织学生梳理、归纳本单元及曾经学过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如课题扩展法、问题概括法、要素串联法、内容借助法等。

2.词句段运用。

“词句段运用”包括“读下面各组题目,说说你的发现,和同学交流”和“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选择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段话写下来”两个教学任务。

第一部分提供了四组题目,教学时要先引导学生发现每组题目拟题的规律:第一组以主要人物为题,第二组以事件为题,第三组以事物为题,第四组巧用表现手法拟题。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回顾“交流平台”部分提到的“关键句对了解主要内容也很有帮助”,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发现题目与课文内容的关系(“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点明了文章主要内容,内容紧紧围绕题目),再体会课文四组题目好在哪里,感受拟题的妙处。接着再加以运用,让学生关注自己的习作题目,对比修改。第二部分罗列了两组词语,其中第一组中的“饱经风霜”、第二组中的“深处”,两个重复出现的词语意思较为抽象,可借助字典词典、图片与文字、生活场景等资料,化抽象为具体,变文字符号为形象画面让学生感性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边读词边想象,在小组中交流想象的画面,然后选择一个词语进行片段小练笔。在写话时,鼓励学生回顾学习过的课文,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事件中对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进行描写。

3.书写提示。

“书写提示”编排的是唐朝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局部),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柳公权楷书用笔的特点: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同时,在其书法“瘦硬挺拔”的特点上感受“柳骨”的骨力遒劲。教学时,可借助柳公权的更多书法图片、视频,引导学生进行直观形象的欣赏学习,在识字、写字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获得审美体验,促使学生乐于书写。书写可先品鉴,再摹写。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都是与鲁迅有关的名言警句,可以结合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并积累运用。

第一句深切流露了鲁迅对革命后辈的殷切期望与关爱,第二句展现了鲁迅对希望的执着追求,第三句明确了唯有发扬民魂中国才能进步的观点,第四句阐释了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中国脊梁”。通过对这四句名言警句的学习,一个忧国忧民、渴望振兴祖国的文人形象再一次呈现在我们眼前。“日积月累”除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外,还能让学生对这些名言警句追本溯源、理解运用,作为走近鲁迅的辅助资料,为学生深识鲁迅提供资料。教学过程应重在诵读积累,理解感知,丰富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激发学生课下搜集更多与鲁迅有关的名言进行记诵与积累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梳理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基本方法。

2.品读学习过的题目,提高拟题的能力。

3.欣赏书法作品,了解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4.积累与鲁迅有关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交流平台

1.从“交流平台”的材料中提取信息,梳理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点:

列提纲、明题意、抓关键句、合并段落。

2.回顾学习过的课文,梳理已经学习过哪些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要點:

课题扩展法:即对课题进行内容上的扩展,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盘古开天地》《草船借箭》。

要素串联法:写人记事文章,可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几个基本要素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西门豹治邺》《桥》。

内容借助法:借助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概括主要内容,有文章的中心句或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如《赵州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问题概括法: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读一篇文章,可先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将这几个问题加以概括,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如《爬山虎的脚》《穷人》。

板块二  词句段运用

1.第一部分。

(1)读一读第一题中的四组题目,想一想每组题目在拟题上都有什么共同点。

第一组词语:《少年闰土》《狼牙山五壮士》《军神》(都是以文章中的主要人物作为题目)

第二组词语:《开国大典》《“诺曼底”号遇难记》《草船借箭》(都是以文章中的主要事件作为题目)

第三组词语:《竹节人》《桥》《芦花鞋》(都是以文章中的主要事物作为题目)

第四组词语:《在牛肚子里旅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借助一定的表现手法进行拟题,如想象、夸张、对比……)

(2)小组讨论:结合第一题的四组题目,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或见过的文章题目,列举学过的一两篇课文,说一说文章题目有哪些常见的类型。

概括内容式(根据题目即可预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如《将相和》《冬阳·童年·骆驼队》。

揭示中心式(透过题目可知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介绍主要人、物式(透过题目明了文章表述的主要对象),如《杨氏之子》《桥》。

(3)根据这些常见的题目类型,谈一谈题目拟得好有什么作用。

首先,题目作为全文的“文眼”,具有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的作用;其次,概括式题目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线索,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些标题还具有象征意义,一语双关,容易引发人们的思考。

(4)说一说:在拟题上,我们可以运用哪些方法。

提示:巧用修辞(比喻、拟人、对偶、借代、反问等),如《点燃绿色的火焰》《我爱曲线的生活》《书与书柜的对话》。

善于引用、化用(诗词、名言警句、歌词歌名、经典名著标题),如《只缘身在此山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人与狗》。

借用符号,如《考?考!考……》《天才=勤奋+汗水+方法》。

设置悬念,如《我和孔子有个约会》《给李白的一封信》。

(5)试一试:本学期已完成七篇习作,仿照课本中的四组题目或运用上文总结的其他拟题方法进行重新拟题,修改习作题目。

提示:先明确自己习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的是谁,写了什么事;再根据拟题方法,选择适合本习作的拟题方法。

2.第二部分。

(1)读一读:在第二题的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饱经风霜”与“深处”多次出现。

(2)借助相关资料,理解“饱经风霜”。

步骤一:回顾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救助车夫”环节提到的“饱经风霜的脸”,想象体会词语的意思。

步骤二: 回忆生活中是否见过“饱经风霜的脸”,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

步骤三:借助图片理解“饱经风霜的老屋”和“饱经风霜的大树”。

提示:图文结合,想象老屋与大树可能经历哪些艰难困苦。

(3)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深处”。

步骤一:借助字典查找“深处” 的意思。

步骤二:带入词组“树林的深处”,在语境中感知“深处”的意思。

步骤三:理解抽象意思“秋天的深处”“心灵深处”。

提示:“秋天的深处”让人想起秋天里的丰收、秋天里的一些人和事;“心灵的深处”让人想起心灵的独白。

(4)从两组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词语来写一段话。

(5)交流评议。

要点:一看是否加入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二看句子是否通顺;三看是否围绕选择的词语展开表述。

板块三  书写提示

1.出示《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书法作品。

谈话交流:知道这两幅书法作品出自哪位大家之笔吗?你对他了解多少?

(1)简介柳公权。

柳公权(778年~ 865年),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2)简介柳公权的书法特点。

“颜筋柳骨”是人们对其作品特点的极高评价。

“颜”指颜真卿, “柳”指柳公权,二人都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著名的楷书大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肥厚粗拙,显得筋健洒脱。柳公权的书法棱角分明,以骨力遒劲著称。“颜筋柳骨”是说他们二人的风格像筋、骨那样挺劲有力。“颜筋柳骨”出自范仲淹的《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

学生浏览补充资料,初步了解书法家柳公权及其书法特点。

2.师生共赏《玄秘塔碑》,谈感受。

《玄秘塔碑》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笔迹如刀刻一般,且筆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

3.学生读帖,感受汉字形体美,赏析交流。

选取有代表性的字,欣赏“柳体”的字体特点。

(1) “必”字三点,有长有短,左点一般逆锋入笔,露锋出笔;中点直下,形如短竖;右点顺锋入笔向左回收;卧钩,出钩前多有回锋动作,短而有力。

(2) “夫”字,两横起笔方整,多用折锋之力;逆锋入撇,笔画细劲,尾瘦而圆。

(3) “大”字,长横中部较细,向右上微斜;长捺逆锋起笔,笔画粗重,行笔用力逐渐加大,整体沉稳道劲。

要点:“柳体”书法瘦硬挺直,干净秀丽,力透纸背,骨力道健。

板块四  日积月累

1.交流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要点:《故乡》中鲁迅同情劳动人民;《好的故事》中鲁迅忧国忧民;《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鲁迅幽默风趣、和蔼慈祥,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有的人》中鲁迅“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彷徨》中鲁迅时刻心系农民及知识分子;《呐喊》中鲁迅积极唤醒国民的思想……

2.自读鲁迅名言,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谈谈对鲁迅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1)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原文补充: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译文:无情的人不一定是真的英雄,怜爱孩子的怎么就不能是大丈夫。你知道那些成功的人吗?回头经常关心自己孩子。

诗句不仅是鲁迅回答别人对他爱孩子的讥讽,表现了他对孩子深厚的感情,而且应该看作鲁迅对革命后辈的殷切期望,引导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谈论水浒”环节鲁迅关心后辈认真读书的形象。“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正是希望革命后辈也能如自己那样勇猛,那样“兴风狂啸”,像一只小老虎。

(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长满野草的地方,因为很多人走过,就踩出了一条路。深层意思是说,只有空想希望而不为其奋斗、追求,希望是不会实现的;有了希望,并且始终如一去追求、奋斗、实践,那么希望才有可能实现。

(3)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鲁迅《学界三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特质。一个民族的精神最宝贵,它是支持民族独立、奋斗、进步的精神力量,只有中华民族精神自信了、强大了,中国人民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族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4)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所谓中国的脊梁,是忍辱负重、耗尽毕生心血撰写《史记》的司马迁;是用30余年心血编著《本草纲目》的李时珍;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生为官为民的范仲淹;是为革命舍生取义的戊戌君子谭嗣同……他们前仆后继,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这就是我们民族的“脊梁”。因为他们,我们中华民族才得以崛起,得以富强!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鲁迅的一篇杂文,最早于1934年刊发,后编入《且介亭杂文》。该文作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反驳了当时社会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以及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言论,鼓舞了民族自信心和抗日斗志。

①学生诵读名言,同桌相互背诵。

②分享课前搜集到的与鲁迅有关的名言,小组派代表汇报成果。

③归纳整理,诵读关于鲁迅的其他名言。

④资料补充,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警句进行记诵并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鲁迅《华盖集·杂感》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鲁迅《生命的路》

【拓展阅读】

1.《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由崔铉撰文,柳公权书写,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來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柳公权从《玄秘塔碑》起,已基本泯去颜、欧风貌而注重己出,至《神策军碑》已臻完美。此碑浑然一体的大家气象,在中国书坛一千多年的时间里经久不衰,给人一种劲美、清朗的感觉。此碑又如白马银枪的罗士信,飘然而具清仪风骨,所以苏轼曾云:“(其字)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虚语也。”米芾也说:“公权如深山道士,修养已成,神清气健,无一点尘俗。”因《神策军碑》是柳公权奉旨所书,故其不敢有半点懈怠,将其一生勤学善思之积累都表现于此碑文上,所以可以说《神策军碑》是柳公权一生中最大的辉煌,其晚年之作无出其右者。

2.《金刚经》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刻于唐长庆四年(824)四月,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柳公权书法博采众长,不拘一法,初学二王,后得颜真卿笔姿,遍习隋唐以来名家的笔法,所以他的作品既具有魏晋人的风格,又吸取了隋唐以来名家的特点。从为西明寺书写《金刚经》碑,便可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这说明他早年的楷法就已有了卓越的成就和深厚的基础。后又进一步变用了颜真卿书体的横、竖钩、挑及撇、捺等法,成为体势劲媚、法度谨严、方圆兼施、富有变化而自成一家的书体。

(作者单位:福建福州市钱塘小学教育集团湖前校区)

责任编辑 杨壮琴

猜你喜欢

柳公权拟题鲁迅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柳公权戒骄成名
方法种种巧拟题
孔乙己
柳公权拜师
阿迅一族
柳公权戒骄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集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