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0-03-16柳菲絮
柳菲絮
2019年9月19日14时4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声巨响震撼大地,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拔地而起,成功将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研制的“珠海一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至此,哈工大已累计成功研制发射19颗卫星,令人叹服的“硬核”实力证明了其科技创新能力之强。
“黑龙江向科技创新要新动能,哈工大责无旁贷。”哈工大校长表示,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哈工大已成立多家“新字号”高科技企业,哈工大卫星激光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该公司形成了卫星激光通信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年产百余台套卫星激光通信终端,这在世界范围内还是首家。
不只是哈工大,一年来,全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科技创新正逐渐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强化人才驱动,汇聚创新发展活力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育壮大新动能,就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对黑龙江而言,如何破解人才队伍“钙流失”和创新人才偏少等突出问题?
“大胆解放思想,研究出一套黑龙江特有的人才‘引培留办法。要坚持事业留人、平台留人、价值留人。”省委书记张庆伟要求,要先“筑巢”后“引凤”,为人才搭建好干事创业的平台,将人才向心力转化为振兴推动力。
2019年年初,省委、省政府做出人才战略重大部署,实施“头雁”行动——对入选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的92个“头雁”团队,给予6.38亿元的资金支持。
一年来,“头雁”行动不仅让南雁北飞,还令外雁还巢。
跟电机打了40年交道的蔡蔚教授,先后在美国、瑞士的著名高校就职,2019年被作为“头雁”人才引进到哈尔滨理工大学。他说:“除了‘头雁本身有资金支持外,最重要的是可以带领团队创业。”而今,蔡蔚教授领衔的“新能源电机系统及关键材料创新研究团队”填补了我国核心零部件出口的空白。
对于扎根我省的高端人才来说,“头雁”行动则让他们对坚守龙江的信心更足。
哈医大二院于波教授的“头雁”团队在我国首次基于腔内影像学技术建立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精准介入诊疗体系,相当于把显微镜直接放进血管里。这一诊疗体系的临床应用,意味着今后四分之一的心梗患者将不再需要支架植入。近日,这项技术获得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现在,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内的很多毕业生,点名要往黑龙江来,要进入这个团队。”于波说,团队和平台已经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这个“巢”也越来越大,越来越结实,留住了人才。
不仅是“头雁”行动,各市(地)也纷纷在落户、创业、科研、安居等“抢人”政策方面“放大招”,用真金白银吸引人才,用真情实意服务人才——大庆市推出“千名人才选拔引进行动计划”;佳木斯市对引进的博士研究生给予10万元安家费,相关项目给予5万元到10万元科研启动资金……一幅“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人才建设图景,正在龙江大地徐徐展开。
加大政策扶持,助力企业加速成长
“作为初创型科技企业,资金压力挺大的,‘雏鹰计划的50万元资助,解了我们燃眉之急。”据哈尔滨元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该公司于2019年5月成立,主要研发溴化镧金属探测器,因其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该公司研发的1.5英寸和2英寸溴化镧金属探测器已推向市场。“为扩大生存空间,我们正在加紧研发3英寸溴化镧金属探测器。”刘涛说,50万元资金的到位,不仅保证了公司现有两个产品的生产,还加速了3英寸产品的研发步伐。目前,该公司正在申报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雏鹰计划”自2019年5月启动以来,已有224户初创企业分别获得30万元到100万元不等的资金扶持。
据了解,“雏鹰计划”是哈尔滨市为贯彻落实“科教强省”战略、实施《黑龙江省新一轮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而出台的配套政策。这项自2018年10月开始实施、2019年全面发力的行动计划,旨在提升科技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通过构建多层次、分阶段、递进式的科技型企业成长体系,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按照“新生成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实现‘从无到有,加速科技型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从小到大,培育壮大一批具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实现‘从大到强”的培育思路,各市(地)结合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纷纷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七台河市对新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创新补贴;佳木斯市制订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规划建立了科技企业培育梯队……经过一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正在逐步壮大。
“我们与全球汽车仪表顶尖供应商竞标研发韩国现代汽车仪表,依靠自主研发的‘复合屏技术,成功拿到研发协议合同,涉及金额20多亿元。”站在与公司有合作关系的40多家中外车企的标志墙前,黑龙江天有为电子科技公司工作人员的语气中透着自豪。
不仅如此,2019年,我省还首次启动“百千万”工程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中国一重、飞鹤乳业等企业实施29项重大技术研发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达1.8亿元。
2019年,全省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7 023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250家,有2082家企业取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号,新增销售收入或资产估值达5亿元以上的创新型领军企业41家。
完善双创服务,打造企业成长摇篮
在上海一家科研机构上班的许天惠,面对佳木斯市天鸿孵化器的合作邀请几度犹豫不决。在孵化器负责人鲍文波“三顾茅庐”的诚邀下,许天惠终于决心将技术团队带到佳木斯。
“咱们雙方开展嵌入式合作,您负责搞研发,我负责生产管理、项目研发等后续工作。”鲍文波是这样承诺的,也是这样做的。随后,一支30多人的营销团队在孵化器内配齐。天鸿孵化器投入600多万元启动资金,与许天惠团队共同成立润特药业公司,两家分别占股51%和49%,实现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截至2019年11月末,在与孵化器合作的一年来,公司已产生利润1700多万元。据了解,天鸿孵化器是佳木斯市首家通过省级备案的民营科技型专业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11家,年营业额达2亿元。
科技企业的持续发展,对黑龙江来说,更体现在孵化器、众创空间和高新区等摇篮和载体的服务能力上。为此,我省积极引导孵化器、众创空间提升服务功能,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私人定制”式服务,并大力支持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建设,对新建或改建的项目择优给予扶持。
据省科技厅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处处长王喜林介绍,2019年,全省大力推动孵化器增量提质,积极实施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绩效补助政策,对3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补助2260万元,为30家国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备众创空间减免税金851万元。全省已备案孵化器、众创空间达213家,2019年孵化器在孵企业达7063家,比2017年增长52%。
“让科技创新的力量迸发,高质量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龙江的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才会有底气。”省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刚说,东北地区长久以来产业结构偏重化工型、资源型、传统型,“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多,这种状况正在悄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