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2020-03-16
(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变局中要想永葆生机活力、继续执政、执政好和执好政,就必须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及“不忘本来、开拓未来”的信心和勇气、责任与担当坚守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赢得未来。基于自身的使命和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忘初心”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题话语,从建党95年的“主线”定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确立,鲜明地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思想主旨和精神实质。“不忘初心”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国人民谋发展,这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深入理解“不忘初心”的政治意涵,必须深入这一思想主题的逻辑理路中去,深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视界和实践视界中,才能实现“不忘初心”的理论自觉、思想自觉和实践自觉。
一、“不忘初心”的理论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不忘初心”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为人民谋幸福理想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以前,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主张英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力量并发挥着伟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了人类历史的演变规律后,科学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1945—1846年,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揭示了“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2]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第一次宣示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3]马克思恩格斯这里的“谋利益”实际上与中国共产党“谋幸福”的意义很是接近,只不过“谋幸福”更具时代性和包容性,谋的不仅仅是物质利益,还包括精神自由。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政党,是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政党组织。它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另一方面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立足中国国情不断壮大的人民政党组织。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想的影响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特色革命道路,并循着这一道路经过多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让人民群众做了国家的主人,鲜明地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领导人充分尊重并调动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实行了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从乡村到城镇,从东部开放到西部大开发,从沿海到内地,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到实现中部崛起,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发家致富的积极性。经过几十年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人民生活水平得到空前改善。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础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再出发的号召。在如何实现再出发问题上提出了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宏伟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根基和力量就是广大人民。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就是不失掉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本心、底色、信仰、理想和信心,就是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发展。
“不忘初心”不只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对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的努力践行。初心意味着本色、本心,初心也意味着理想和信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无产阶级政党,其终极目标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联合体”。《共产党宣言》写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当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重任,因为“只有无产阶级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其余的阶级都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日趋没落和灭亡”[6]。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而且必须通过自己的政党组织——共产党来领导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才能实现。“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7]“无产阶级在整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8]当然,无产阶级实现“人的自由联合体”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奋斗过程。在这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里,无产阶级的近期目标就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终极目标就是要“消灭私有制”[9],即实现共产主义。
事实上,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确立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从传播马克思主义到成立中国共产党,从发动工人运动到进行城市武装暴动,从建立根据地到筹建红色政权,从反“围剿”到跨越二万五千里长征,从率先进行全民族抗战到全国解放战争,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改革开放到全面建设现代化……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代代共产党人笃定理想信念,恪守马克思主义信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历经千难万险,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习近平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0]。理想因其远大而为理想,信念因其执着而为信念。近百年来,信念信仰作为政党内在灵魂和精神家园的核心要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浴火重生、战无不胜的强大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考验的精神支柱[11]。近百年来,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怀揣理想、砥砺前行,锻造出一个引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强大政党。如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习近平向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学习和号召,就是要使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12]中国共产党人也必将以自己的奋斗精神和力量,不断带领全体人民创造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提供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13]的初心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宣誓和奋斗诺言,它深深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的理论基础之中,也深深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之中,蕴含着深刻的理论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不忘初心”的历史逻辑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无产阶级理想信念观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支撑,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奋斗史和成功史则是初心论的历史逻辑,这个逻辑的展开是以挽救民族危亡为起点,以解放劳苦大众为根本价值取向的。
初心之“初”蕴含着对自身起源的追思和体味,蕴含着对自身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取得的成效的总结和检讨,蕴含着对再出发信念的坚守和动力的激发。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不忘初心”就是要在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在回顾历史、审视现实、展望未来时有着清醒认知和执着信念。
回溯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实际上就是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解放和国家振兴的一部血泪史、励志史和奋斗史。在近百年的奋斗中,中国共产党人从确立“初心”、牢记“初心”,到践行“初心”,都自觉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复兴民族梦的历史重任,而这一重任又与屈辱的中国近代历史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
诚然,中华民族有着辉煌的过去,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引领世界的潮流,成为世界各国所敬仰的国度。然而,自近代以来,特别是清政府统治后期,内不改革,外不发展,还沉浸在“泱泱大国”的美梦中希望他国加以朝拜。为了阻止人民的反抗,千方百计地麻痹和摧残人民的思想与意志。此时世界文明已经开启了工业化的大门,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一个个侵略者不请自来,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瓜分领土、毁坏文化、强占土地、索要赔款、焚烧家园、蹂躏百姓,偌大的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面对帝国主义的欺凌,一向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精神鼓舞下进行过激烈的抗争:从太平天国运动到义和团运动,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二次革命,等等。但是,这些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是中国器不如人还是技不如人?是制度问题还是思想文化问题?从农民阶级到地主阶级进步势力、从资产阶级维新派到革命派,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和手段,但是都失败了。
正当中国人民迷惘之际,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决定走俄式革命道路。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彻底打破了中国思想领域的禁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打开了进步的闸门。五四运动的爆发,中国无产阶级以彻底的不妥协革命精神登上了历史舞台,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预示着一个新的组织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后转至浙江嘉兴南湖)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纲领规定:“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社会阶级差别,消灭资本家所有制,没收生产资料归公有。”[14]1922年党的二大提出,党的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独立”;“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15]。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为了这个初心,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历经曲折和磨难,克服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冒险主义路线错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历经艰险、久经磨难、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支撑这个胜利的就是“救亡图存”,就是挽救民族危亡,就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这个初心是支撑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根本动力和精神力量,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百年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屈辱史,国家、民族多次到了亡国灭种的关头。为了摆脱帝国主义的欺凌,中国人民在伟大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励下不断抗争、不断努力,但是并没有取得胜利。没有胜利就没有激情,没有胜利就没有尊严。而正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艰苦奋斗,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胜利和光明前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牢记历史,不忘初心,才能再出发。何谓“初心”,有学者认为,所谓初心就是“源自心底的初衷,是事物属性的本源和价值导向的遵循,是党的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精神风貌的高度概括,是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集中体现”[16]。正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忘、初心不改、初心不变的精神,让中国结束了屈辱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使得中国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百年近代史中,中华民族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民族复兴大业,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再次飞跃。如今新时代新征程已经开启,在强国富民的民族复兴路上,习近平告诫我们,“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无论我们走到多么光辉的未来,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7]。这句话掷地有声,既是对再出发的警示,也是对再出发的昭示:警示我们前行的路并非一帆风顺,不能忘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昭示我们只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就一定会抵达理想的彼岸,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三、“不忘初心”的实践逻辑
实践是理论之源。“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论就是一场接力跑。在这场漫长的接力跑的实践中,面对现实挑战,汲取经验教训,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竭的实践动力,也是“不忘初心”的实践逻辑。
中国共产党“初心”的确立,肇始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个畸形社会背景下,锻造于国家衰败、民族离乱和人民暗无天日的境遇中。从诞生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始终以人民群众为依托、以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使命,历经曲折,久经磨难,艰辛探索。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国共合作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但是由于陈独秀在国共统一战线中放弃了党的领导权,当国民党反动势力叛变革命、发动“4·12”和“7·15”反革命政变时,中国共产党遭受了成立后最为严重的一次失败。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警示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必须保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领导权。此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进行革命斗争,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余下的部队被迫上了井冈山,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游击战争。这期间,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党内“左”倾路线长期存在,第五次反“围剿”遭受严重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实现战略大转移,开始了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路上面对前有伏兵后有追兵、缺衣少食、环境异常艰苦的自然困境,中国共产党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牢记出发时的“初心和使命”,历时2年多的艰苦跋涉,终于在1936年顺利到达陕北延安,实现了战略上的大转移。之后经过多年艰苦的抗日战争和多年的解放战争,终于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前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过去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屈辱的岁月从此结束了,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时代终于结束了。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也是一个时代的开启,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成功实践。历史教训和革命经验深刻表明:只有先进阶级和政党的领导,只有先进理论的指导,只有依靠人民,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抗美援朝战争,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56年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人民翻身做了国家主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士气,同时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赢得了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为了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为了使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进行第二次结合,决心独立自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同时也使社会主义焕发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当然,对于新生的中国究竟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等问题,的确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先前走苏联模式行不通,而西方国家的制裁和封锁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了彻底打破封锁和制裁,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自己摸索。但是,由于对外部形势估计过分严重,我们的决策上出现失误;由于对内部发展认识不足而又急于求成,最终导致出现生产的“大跃进”和“文革”的内乱,使得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遭遇了重大挫折。
“文革”结束后,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城市股份制,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从内陆沿边开放城市到沿江开放城市,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到西部,从自由贸易区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开放格局,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积极参加经济全球化进程,从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经历1989年政治风波后西方制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8年抗洪、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应对“汶川地震”和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等,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历经风雨、久经磨难,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中华民族不仅站起来而且富起来,现在正在向强起来方向迈进。
40年改革开放,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获得了极大改善。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4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18]
总之,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如今,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已经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得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已经奋斗了70年,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这个使命还未完成,还有许多硬骨头需要啃。党的历史和实践表明,越是在这个关键时期,越应该谦虚谨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求全党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越是长期执政,越不能忘记党的初心使命,越不能丧失自我革命精神”[19]。
四、关于“不忘初心”逻辑理路的几个问题
党的“不忘初心”论述是有着充分的理论、历史和实践依据的思想论断,同时也是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相统一的逻辑体系。当前在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不忘初心”的政治意涵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理解不透、片面理解和歪曲理解的问题,而任何意义上的肤浅认知、片面感悟或有意曲解都是对党的初心论及其教育的伤害。要做到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应尽可能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的逻辑起点是不要忘记党性的问题,就是要认识“我是谁”的问题。有学者认为“初心”的逻辑起点是指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话语表述;有学者认为“初心”的逻辑起点是党的信仰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初心”的逻辑起点是指共产党的理想信念,等等。学者们对于“初心”逻辑起点的解读为科学把握“初心”的内涵提供了思路,但也不免造成认识上的歧义和解读上的泛化问题。实际上,“初心”话语的首创者是习近平。在2015年庆祝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习近平首提“不忘初心”话语。之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正式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内涵,其逻辑起点就是针对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丧失党性、忘却党魂、迷失自我方向,行为上贪污腐化、违法乱纪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灾难而言的。这些党员干部忘记了“我是谁”,忘记了党性,缺失理想信念,没有原则和底线,因而在领导岗位上贪恋权力、结党营私、徇私舞弊、违法乱纪,败坏了党风,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对于一名党员而言,一旦忘记了“我是谁”,信仰的大坝就会决堤,坚定的立场就会动摇,党员的底色就会褪色。对此,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就是要告诫全党,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时候,党员都时刻不能忘记“我是谁”,时刻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党性原则,这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底线和应该遵守的原则。
第二,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的逻辑展开是不要忘记使命的问题,就是要认识“为了谁”的问题。对此,有学者认为“不忘初心”的“初心”是本心、本源,是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有学者认为“初心”在逻辑展开上是指共产党员的底色或政治品质传承问题;也有学者认为“初心”在逻辑展开上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问题。实际上,这里的本心、底色、信仰和信念说到底是就“初心”的内涵而言,即“初心”是什么的问题,并非“初心”的逻辑展开问题,“初心”逻辑指向要回答“为了谁”的问题。“为了谁”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使命,同时也是一种责任和希望。习近平提出“不忘初心”的政治意涵不仅要回答“我是谁”的问题,更要回答“为了谁”的问题。“我是谁”只是这一问题的逻辑起点,而要构建这一问题的架构,必须追溯“为了谁”,要有明确的方向感,否则提出这一问题便没有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为了谁”就是告诫全体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的目标是要牢记使命和职责。这一职责和使命不仅仅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实现救亡图存和民族解放的使命,更是要承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时代重任。对于共产党员而言,谋幸福和谋复兴,绝不是短时间内就可达成的,成功的道路上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经过长时期艰苦奋斗才能实现的。那种把“不忘初心”的逻辑展开仅仅解释为党性修养或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仅不能全面把握“不忘初心”的政治意蕴,而且会使“不忘初心”的逻辑架构缺失、逻辑取向受限,同时也不是“不忘初心”教育的本真追求。就逻辑展开而言,“不忘初心”不只是讲“初心”的起点,更会指向实现“初心”的过程,也即一定会指向“初心”的政治使命意蕴,这一使命不只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使命,更是贯穿于党的全部政治实践中,并随着这一实践的开展赋予新的内涵。
第三,深刻认识“不忘初心”的逻辑根基和落脚点是不要忘记人民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认识“依靠谁”的问题。应该说,科学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话语内涵是全面理解“不忘初心”教育政治意蕴的前提,也是完整厘清“不忘初心”逻辑架构的基础。“不忘初心”中的“初心”实质上是指源自心底的初衷,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使命职责和精神气魄的高度概括,是中国共产党永葆活力的根本动力。今天,党中央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其目的就是要让全体党员干部在继续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的关键时候,确保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战斗性,在实现长期执政上要不断地回望、侧望和眺望,回望我们创党的初衷、侧望我们面临的问题、眺望我们要走的路,要深刻体认“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这个时代课题,始终不忘人民政党政治本色,不忘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政治立场,不忘“初心”的根基是紧紧依靠人民,落脚点是人民的幸福,也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忘初心”的逻辑落脚点并不是像一些学者所说的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等泛政治性话语解读。当然,这些政治性话语在逻辑理路上是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但是,对于一个理论、思想和主旨而言,其内涵在逻辑上应该是严谨的、明确的,而不应该是开放的和发散的,“不忘初心”自然也不例外。如前所述,中国共产党“初心”内涵的根基或者落脚点在人民,那么,其逻辑终点就是不要忘记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20],从革命战争时期到和平建设时期,从改革开放时期到全面深化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自身全部的活动中去,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就是依靠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取得的,是群众路线的胜利,也是依靠人民的胜利。
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的最大初心就是以人民为中心。在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奉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擘画出最大党群关系的同心圆。从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打土豪分田地,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群众支援前线,从开展游击战争到发动全民族抗战,从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改造,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到支援边疆等,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改革开放政策落实,从先富带动后富到共同富裕,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从“以人为本”到“以人民为中心”,从毛泽东的“进京赶考”到习近平的“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等等,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伟大的改革开放实践近百年的历史中,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就是要依靠人民,带领人民,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逻辑重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最根本的政治立场。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21]“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我们必须回答好、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22]当前,增强对“不忘初心”的认识,就是要不忘走群众路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其落脚点和终点就是人民幸福。换言之,“人民幸福”就是中国共产党最大的“初心”,实现“初心”就必须依靠人民,这才是“不忘初心”政治意涵逻辑的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