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

2020-03-16叶惠玲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青年团工农团员

叶惠玲

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问题

叶惠玲

[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任何组织的发展中都会遇到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初期,国内外革命风云变幻,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国内青年带来了思想解放。早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冲击,成员的年龄又大多偏低,比较缺乏经验、阅历,思想不够成熟,被动的接受各种思想信息,导致各自信仰不一,成员成分也错综复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也相对浅显,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了诸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宣传媒介、社会环境等问题,梳理这些问题有助于对当代共青团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给予启发作用。

社会主义青年团;思想政治工作;问题

一、思想建设问题

刚刚建立的新组织在思想建设中存在着革命信仰分歧和思想理论不一、对群众运动认识不足等问题。

(一)革命信仰分歧和思想理论不一

在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建初期,早期的青年团队伍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比如,一些团组织只是简单的发出通告,招收进来的新成员没有接受组织严格的审查;有的新成员是经人介绍,但是由于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审查体系,对吸收人员的标准没有进行统一制定,导致早期进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成员成分各异,思想不一。除了信仰科学社会主义的团员外,还存在信仰无政府主义、基尔特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的理论主义派别者。因此每当理论和实践工作出现问题或疑惑时,持不同信仰和观念的人就会提出不同的方案和办法,彼此常常不能达成一致,每次会议都避免不了争论,甚至有团员试图采取武力解决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内耗,组织的活动和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实行,导致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对群众运动认识不足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伊始,由于内部对学生和工人的性质、特点的认识不够清晰充分,所以一直以来,青年团对学生运动和工农群众运动的偏向究竟该抱以何种态度而争执不休。不可否认,学生群体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传播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人认为,当前中国社会阶级状况复杂,派别众多,但工人阶级是革命的主要力量,而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应该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夯实工人阶级基础,做好工农运动和组织工作。而学生群体具有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固有的对革命运动的不彻底性和妥协性,在五四运动后更是突出地表现出来,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分裂,他们有的敢于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有的却热衷复古,醉心研学,不问世事,这不仅与党团组织的无产阶级属性相悖,更导致在一段时间内,青年团在思想理论上更重视学生运动,主要活动仍然囿于学生之中,对于群众运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青年工人和农民中发展甚微,脱离了群众。

二、组织建设问题

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初期,新生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由于没有足够的组织经验可借鉴,党团工作的界线不是很清晰,存在着党团关系模糊,组织松散,各领导者之间存在分歧等问题。

(一)党团关系模糊

早期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比较模糊,两者之间工作界限也不甚清晰,后面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青年共产国际关于共产主义青年团相互关系的决议建立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虽然这次会议没有明确定义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之间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充当着领导者的角色。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秘密状态,而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组织工作是半公开的。因此,在此期间,早期的中国共产党组织经常利用社会主义青年团来展开工作,二者之间没有非常严格的区别。直到1923年8月,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的召开,在《本团与共产党之关系的决议案》中,第一次明文规定了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之间的关系,这就是青年团组织可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活动开展,“可在本组织内讨论所有的政治和策略问题”。[1]这保证了中国共产党在这段关系中的政治领导地位,为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青年团之间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团组织松散及地方团组织变动频繁

20世纪之初,早期的社会主义青年团成员受到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在当时盛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拥护无政府主义的人颇多。团员们对组织制度和规律各执己见,开会的时候经常发生争执,甚至会动用武力来解决问题,使得关于组织和相关训练的规则制度无法适用,团体精神萎靡不振,最后导致团队解散和活动暂停。1921年8月,参加了青年共产国际会议的张太雷回国,向中共中央传达了建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批示。于是党中央决定委派一批领导者对各地的青年团组织进行整理和重建。1921年11月,陈独秀发出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拟定了更为详细具体的计划,要求“全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必须在明年七月以前超过二千团员”,各级党团组织要随时关注和指导青年学生和工农群众的革命运动。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陈独秀发表了关于确立马克思主义为青年团指导思想的演讲,他希望青年们能够认真研习和参透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将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就这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真正成为旗帜鲜明的信奉马克思主义的组织。

三、宣传媒介问题

《先驱》《中国青年》等团刊虽然为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积极的宣传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一)理论准备有所不足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在思想上的认知和理论上的修养是不充分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理解和学习,还处在初步阶段,所以早期团刊的宣传也存在着这一不足。1925年,贺昌在总结社会主义青年团五年来的奋斗中提到青年团一大后,“团几乎没有做自己独立的青年工作,只不过在党的指导之下,做了一些普泛的政治宣传——这也的确有许多事实上不得已的原因所以致此。然而总看起来,各级执行委员会及团员对于纪律、组织教育等,还没有十分注意,尚空谈而不切实际,亦是一个重大的原因。”[2]很多青年团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浮在表面,没有深入探究其本质,在宣传上也没能把握住其对中国革命的深度指导。对阶级斗争的理解比较激进,主张在大城市发动革命,对深入群众和农村阶级斗争运动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认识,对革命斗争抱着过于乐观的心态,认为迅猛的阶级斗争能够快速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二) 话语风格把握不够

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刊物注重通俗化,但仍然不能按照要求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青年团第三届扩大会议上,任弼时批评,“过去我们同志对于宣传工作的方法与内容,往往不能得群众的了解,……以作宣传的资料,因此使接受宣传的群众不感觉兴趣,而失掉我们宣传的效能。”[3]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传授处于空中楼阁的态度,并没有切实追究其本质。例如一些青年团员在宣传打倒帝国列强、大资产阶级和军阀势力的口号时,只是单纯枯燥的空喊口号,没有将这些黑暗势力压迫人民群众的事实和斗争的方法进行具体说明。在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性知识时,没能深入浅出的宣传给普通群众,获得他们的认同,是宣传中的一个弊端。指出这方面的问题后,团刊和青年团员的宣传就非常注重文章的通俗易懂,广泛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加强了与人民群众的交流。

(三)舆论监督作用淡化

新闻舆论监督是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中的一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等不良现象和行为进行曝光和揭露,引导公众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达到抑恶扬善和制约目的的一种活动。除却党内监督、司法监督、人大监督之外,新闻舆论监督是一种极具震慑力的不可或缺的监督手段,它与其他强制的硬性监督方法有所区别,就是新闻舆论监督不具有强制性,是从一些基本法律中引申出来的一种软性监督。而前面提到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要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注重新闻媒介的正面导向作用,所有的党报团刊都要为宣传革命服务,鼓励和引导人民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并没有重视舆论监督作用。这种重视宣传、轻视监督的偏向和作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着团报团刊工作。

四、社会环境问题

除了上述内部因素外,社会主义青年团在早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受到了外部因素的阻碍,主要包括恶劣的经济和生活环境问题。

(一)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

当时中国人民赖以生存的小农经济已受到严重的破坏,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治三座大山的压迫使得许多工农家庭处于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每爆发一次战争,都会引起无数工人农民破产失业,许多无产阶级的青年,因为家庭经济的窘困,享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并被迫外出自寻生活。他们的谋生能力薄弱,利益为先的工商雇主通常以低廉的工资、恶劣的待遇雇用他们,在最长的工作时间里压榨最大的剩余价值。由于现实经济原因,许多青年团员物质生活拮据,导致团费常常无法收齐,且为了满足物质条件不得不将精力放在其他务工工作上,忽视了青年团本身的任务工作。因此,对此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章程发布关于改善青年工农群众生活条件的方案和条例,“在出版物上应注意于一般青年实际生活状况及其要求。”[4]提出等一系列倡议,旨在为青年工农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

除开青年工农入不敷出的经济状况外,饥寒交迫的生活环境也是阻碍革命工作的外部影响因素之一。青年工农不仅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生活和工作环境也是异常恶劣。许多工厂“雇用多数男女童工,内中还有许多不满十岁的童工”[5]如果稍有不慎或疲倦瞌睡,导致原材料和器材的损坏,工厂主和监工便进行残忍的毒打,对女性童工的毒打和迫害尤其残暴和冷酷。而在手工作坊或小店铺里,学徒要承包大部分苦力工作,或打铁或烧火,不论酷暑还是寒冬,只有吃饭和如厕是自由的,随意增延学徒的做工年数,学徒只能予取予求,艰难困苦比之工厂童工有过之而无不及。青年工农处在如此身心俱疲、困苦不堪的环境下,便很难顾及青年团的工作。因此,社会主义青年团提出改良决议案,“禁止一切监工人、工头或师傅对于男女童工及学徒加以体罚”[6],严禁学徒为工场主和作坊主进行私人服务,规定学徒做工年数,规定学徒和童工做工时间,改善童工和学徒工作环境,减少影响其身体健康和损害清洁卫生的危险,努力争取和筹建有利于青年工农群众教育的娱乐设施和阵地,如工农俱乐部、知识屋等,加大对工农群众的理论传播和教育宣传等。并多次推出关于少年、青年、农民、妇女运动的决议案,力图在政治上和实际运动中维护工农群众的合法利益,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他们参与运动的积极主动性,巩固和壮大革命统一战线。

五、措施和启示

第一,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实践活动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青年团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以当下中国共青团的工作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这是一切工作的必要准则。第二,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早期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历了党团关系变迁、组织松散、领导人之间的分歧、理论和实践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历史证明,我国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旗,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三,要夯实共青团的组织基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早期因缺乏严格的组织形式,没有建立一个严格的审查体系,对吸收人员的标准也没有进行统一制定,导致组织松散,缺乏凝聚力。所以当今共青团建设,不论是在选拔制度方面,还是组织制度方面,都应制定一系列严密完善的制度体系。第四,要联系广大青年的思想实际。当下共青团的主体是青年学生,想要建设好共青团,做好以后的青年活动和教育,树立好榜样作用,就必须抓住青年学生这一主体。必须思考和选择更多青年感兴趣的主题,来吸引青年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发青年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尽量用青年喜闻乐道的方式来进行理论宣传。第五,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传播优势。高校共青团必须将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优势加以结合和利用,有目的性、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发新颖多样的栏目板块、丰富有趣的文章体裁和题材及各式各样的活动形式,做好除宣传之外的娱乐、文化传承、舆论监督、协调社会关系等多元化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拓展共青团组织的新领域、打造新方向。第六,要优化教育环境,营造良好氛围。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努力营造积极活泼、健康文明正能量的校园氛围,激起青年学生努力学习、热爱运动、崇尚科学的热情与动力。

[1]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青年共产国际和中国青年运动[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

[2][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二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5][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一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青年团工农团员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毛泽东为青年团命名
“青年团早期组织创建与‘团一大’ ”主题研讨会成功举办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福建工农武装革命的先声——平和暴动
介绍人要不断关心新团员
老团员要为新团员树立个好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