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分析

2020-09-27王坤丽

高校后勤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显性党代会报告

王坤丽

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基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分析

王坤丽

[南开大学]

党的政治建设是关于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为目的、内在地包含着制定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及为保持和执行党的纲领、政治路线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思想。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在历次党代会上呈现出显性在场与隐性在场的交替演进,十二大、十四大及十九大是党的政治建设显性在场的情况,而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及十八大则是党的政治建设隐性在场的情况。党的政治建设这种历史演进的特点对于推进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更好地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党的政治建设;党代会;显性地场;隐性在场;新时代党的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1],为此,新时代党的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知,党的十九大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这既是对以往党的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体现了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化。在此背景下,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切入点,去探讨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演进及其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的作用,对于深入理解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概念界定

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确切概念,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也尚不多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基于自己的研究视角,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庄福龄、王顺生认为,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的建设,其中,确定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2]张蔚萍、张列军认为,《〈共产党人〉发刊词》是一篇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在此文中,毛泽东论述了党的政治路线相关内容,并认为其与党的建设发展密切相关,提出了将二者相结合的原理。随后,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政治路线,毛泽东又写了《论政策》一文,系统地阐述了党在各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和斗争策略。[3]张书林则认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关于党的政治主张、政治战略、政治策略、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策略等在内的结构体。[4]董树君、蔡常青则从更宏观的视角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为实现政治主张、确保先进性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其主要内容就是制定和执行党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5]

从上面对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制定党的政治纲领及政治路线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为了顺利执行党的政治纲领和路线,党还必须制定一些方针策略。也就是说,党的政治建设内容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纲领、路线、方针策略在内的有机整体,需要从整体上推进。其中,党的政治纲领是党的政治主张的基本概括,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旗帜。党的政治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的具体纲领,为党指明了一定时期的方向、任务和道路。而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保持和执行党的政治路线所必须的经常性工作。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见图一)。

图1 党的政治建设内在逻辑结构

二、改革开放后,党的政治建设在历次党代会的历史演进

基于以上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理解和界定,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为切入点,去探讨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整体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演进。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文本梳理,大致可以将党的政治建设的历史演进过程总结为显性在场与隐性在场交替出现(见表一)。从表中可以看出,显性在场出现了三次,分别在党的十二大、十四大及十九大。隐性在场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常态模式,分别出现在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及十八大,共计出现5次。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看,并未发现党的政治建设完全不在场的情况,这也充分说明了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当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为研究对象时,遵循着以大会报告为主的原则,但与此同时,由于党的建设与党章密切相关,且每次党代会都会对党章进行修改。因此,历次党代会通过的党章也在我们研究的范围之内。

表1 党的政治建设在改革开放后历次党代会的演进情况

表格来源:作者自制。

(一)显性在场

所谓显性在场,是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或在论述党的建设时使用了“政治建设”这一词汇,或虽没有明确运用“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但在党的建设中用了大量篇幅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论述。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党的十二大、十四大、十九大中,党的政治建设表现出显性在场的情况,下面将展开具体的分析。

首先,党的十二大于1982年9月在北京召开,胡耀邦在大会上作报告,该报告的最后一部分论述了党的建设,并强调当前党的建设必须重点解决好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问题。在回顾党的历史时,胡耀邦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否正常,首先是党中央和各级领导机构的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确实是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问题。”[6]随后,在纪委向全党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必须把维护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政治纪律,促进全党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放在自己工作的首位。”[7]与此同时,在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强调了在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因此,在党的十二大上,党的政治建设的显性在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其次,1992年10月,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代表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该报告在论述党的建设部分时指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风险危机前所未有,党的政治、作风、思想、组织建设等各环节各方面的发展均面临严峻考验。[8]随后,十四大报告又指出: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提升党的执行力度和强度,强化制度建设、构建自上而下的纪律机制,有效保障党组织及党员干部的民主权利。[9]由此可知,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在十四大时就成了集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之结构。[10]特别是报告在论述党的团结和统一时,作出了“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11]的论断,并进一步要求“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中央的权威,在思想上政治上同中央保持一致”[12]。因此,我们可以说,党的政治建设明确地出现在十四大报告之中,并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列。不仅如此,在十四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对党的建设的基本要求增加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一项,并将其放在首位。由此可知,在十四大通过的各种报告中,党的政治建设始终贯穿其中,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

最后,党的十九大于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作报告。纵观整个报告,我们可以发现,党的政治建设是其论述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并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在论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时,指出“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13],这不仅明确提出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而且还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二是在论述党的建设具体措施时,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首要位置,突出强调了政治建设在其中的极端重要性。与此同时,还进一步论述了新时代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任务及办法,这就为系统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三是在论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坚持的“十四条”基本原则时,首条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并进一步指出:“必须增加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4]由此可知,党的十九大将党的政治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这既是对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又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进一步深化。

可以看出,党的政治建设在以上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一是对党的政治建设表现出高度重视的态度,如党的十三大多次强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也多次指出要保持全党在政治上的统一。而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党的政治建设提升为党的根本性建设;二是都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党的十二大及十四大通过间接的方式体现了这一思想,而党的十九大则明确的、直接地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到党建总布局中来;三是报告在论述党的建设时,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以上三个特点,笔者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在上述三次党代会上表现出显性在场。

(二)隐性在场

所谓隐性在场,是指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既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也没有对其大篇幅详细论述,更没有将其纳入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来。但对于党的政治建设之精髓却贯穿始终,体现在党的建设方方面面。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及十八大中,党的政治建设都呈现出隐性在场的情况,此时党的政治建设退居幕后但仍在进行,并成为党的建设的隐性部分。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进行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对新时期党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北京召开,在大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党的政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随后,在关于党的建设这部分内容上,报告指出:“党的建设问题,从来都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15]紧接着,报告又指出:为适应改革大势,解决由此带来的众多问题及挑战,我们亟需加强党自身的建设,尤其在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等方面要大力改革。[16]与此同时,党的十三大报告还指出要强化党的制度建设。由此可见,党的十三大实际上形成了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的“四位一体”总布局。1997年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江泽民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并认为“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17]随后,在论述关于党的建设这部分时,报告延续了十三大提出的“党的建设历来与党的历史任务、党的政治路线密切相关”的论断,并进一步明确指出:“全党要按照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18]由此可知,党的十五大虽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但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始终伴随十五大全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十五大同时也将党的制度建设排除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了。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指出:在任何形势、任何挑战下,我们都要牢记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纲领,且要毫不动摇地将其贯彻执行。[19]这就牢牢把握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方向。在阐述党的建设内容时,报告指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20]由此可知,党的十六大又回归了党的建设“四位一体”的总布局。党的十七大针对新形势新变化,就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系统规划。在谈到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时,十七大在原“四位一体”党建格局中增加了反腐倡廉建设,由此形成了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党的十八大则在十七大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党建格局,并指出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组织建设”。[21]

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党的十三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及十八大中,党的政治建设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这5次党代会都没有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而且在党的建设这一部分,也没有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二是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都把党的政治建设排除在外;三是这5次党代会都贯穿着党的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且党的政治建设之精髓在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正基于此,笔者认为,在上述党代会中,党的政治建设呈现的是隐性在场。

三、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的现实启示

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建的核心一环,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呈现出显性与隐性在场的交替出镜,这其中既有现实的必然性,也体现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经验总结。回顾党的政治建设在改革开放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演进,对于深入理解政治建设的内涵、切实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无疑具有现实启示。

(一)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

从改革开放历次党代会来看,无论是显性在场,还是隐性在场,党的政治建设从来没有缺席,始终贯穿党的建设全过程,这就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一贯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正如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所指出的:“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2],并进一步指出“共产党不讲政治还叫共产党吗?”[23]对于政治问题与腐败问题的关系,习近平也明确指出:“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24]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注重政治问题,并反复强调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极端重要性,提出政治纪律作为基础,是党纪中最为核心和最为根本的一条法纪,每一位党员都必须遵守。[25]而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了党的建设首位。由此可见,在任何时期我们都需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

(二)党的政治建设与党面临的形势密切相关

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看,党的政治建设存在着显性在场与隐性在场的交替出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联系当时的历史环境,可以得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与党面临的形势密切相关的。如20世纪80年代末,社会上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这种思潮极力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和民主,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学生进行了打、砸、抢、烧等活动,造成了一些局部的动乱。其实,这场所谓“89风波”,实质上是要从根本上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在旗帜鲜明地平息了这场政治风波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党的基本路线和十三大的决策是正确的,绝不因为发生这场政治风波而动摇。”[26]这一点反映到党的建设上,就出现了十四大提出的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增加全体党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当然,党的十四大对政治建设的强化,也与党面临的国际环境有关,即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苏联剧变和东欧解体,国际上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历史的思潮也大势盛行。正是在这种国际国内双重形势的作用下,“我们对党的政治建设有意识地加以强化,并将这种强化的结果体现到十四大报告中”[27]。

党的十九大将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位,也与党面临的形势密切相关。首先,在党内,一些党员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甘愿越过政治红线去挑战法纪权威。其中目无上级、两面三刀的人有之,任人唯亲、诛锄异己的人有之,自恃强大、口无遮拦的人有之,结党营私、拉帮结派的人有之,断章取义、诽谤他人的人有之,笼络人心、贿赂选票的人有之,官官相护、党同伐异的人亦有之。[28]鉴于此,十九大突出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其次,十九大召开于我国发展重大历史变革时期,第一个百年目标加速冲刺,第二个百年目标接踵而来,社会主义发展机遇挑战并存,这些均对党的建设特别是政治建设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最后,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及“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有所抬头,十九大突出党的政治建设也是对这些思想的积极回应。

从中我们可知,越是形势复杂、困难重重,党就越要纵深推进政治建设,特别是对处在历史转折期、关键期的党来说,政治建设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三)党的政治建设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为首要任务

党的政治建设历来同党的团结统一密切相关,可以说,党的政治建设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集中统一。党的十七大指出:“全党同志要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9]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党内部分干部存在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现象,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以党的政治建设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多次强调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更是明确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30]因此,在党的政治建设上,我们不要迷失了方向,一定要以党中央为核心,时刻牢记党的政治建设是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服务的。

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首先,党章是党内的根本大法,要以党章为根本,引导全党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及维护党章;其次,要以民主集中制为载体去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一方面要切实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保障党员的监督权、选举权及知情权,另一方面在涉及指导思想、政治路线及重大原则问题时,必须坚持集中的原则,保持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再次,要充分利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对于有问题及违反党内政治生活原则的同志,就要敢于板起脸来批评;最后,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只有领导干部带头树立起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才能形成示范效应,不断提高全党的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四)妥善处理好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它方面建设的关系

我们知道,显性在场与隐性在场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政治建设在历次党代会的演进规律。那么,这也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即党的政治建设到底是隐性在场好呢?还是显性在场好呢?换句话说,我们该如何处理好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它方面建设的关系呢?基于对党的政治建设内涵的理解及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代会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总开关,直接关系着党的发展,对党的其它方面建设有着指导统领作用。因此,我们有理由旗帜鲜明地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一概念,并将其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正如学者张书林认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存在于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31]

当然,对于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其它建设的关系,党的十九大给予了明确的答案,即提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建的灵魂,并认为其作为根本性建设领导着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可以说,这既是党对政治建设所具有作用的深刻总结,也是党对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把握,更是党对其所肩负历史使命的清醒认识。我们有理由认为,在新时代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不仅要将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还要强化其统领作用,要以党的政治建设带动党的其它方面建设。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拥有强而有力的领导力量;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迎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3][3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庄福龄,王顺生.毛泽东思想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张蔚萍,张列军.毛泽东建党学说史(上册)[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7.

[4][10][27][31]张书林.党的政治建设:历史演进与存废博弈[J].攀登,2015 (03):18-24.

[5]董树君,蔡常青.重视政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J].红旗文稿,2017(17):4.

[6][7][15][1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报、决议、决定(上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8][9][11][12][17][18][19][20][26][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历次党代会、中央全会报告、公报、决议、决定(下册)[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8.

[1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1]党的十八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2][23][24][25][28]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专项项目“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项目编号:18VZT004)

(责任编辑:赵鹏程)

猜你喜欢

显性党代会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一图看懂十三届市纪委向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的工作报告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图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报告
报告
报告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