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发挥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的育人作用
2020-03-16兰京周俊
兰 京 周 俊
努力发挥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的育人作用
兰 京 周 俊
[四川大学]
高校学生公寓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结合起来”、落实“围绕师生、关照师生、服务师生”和“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等重要指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公寓管理;育人
一、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发挥育人作用的重要性
(一)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明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发挥好育人作用,公寓管理人员责无旁贷。
(二)弥补当前育人体系短板的迫切需要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体系的骨干力量是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骨干力量在理论性、系统性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在亲和力、时间和空间的覆盖面、处理问题的及时性等方面存在一定短板。公寓管理人员在时间上每天与学生见面,与学生接触最多;在空间上更深入学生的生活环境,能够第一时间介入学生公寓中的各类事件,在育人方面具有其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无法比拟的优势。其育人职能的发挥,能够有效弥补当前育人体系存在的时间、空间覆盖不足和突发问题处理及时性不够等短板。
(三)更有效匹配学生需求的客观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也不断出现新的特点。如“宅文化”“外卖”等与学生公寓密切相关的问题更加突出,学生在公寓的社会交往问题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公寓管理人员参与育人工作,能够更好地匹配这些新特点和学生的新需求,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从而有效切入和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实现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塑造。
(三)管理人员提升管理效果的现实需要
大学有别于中学,整齐划一的管理模式难以复制,社会的深刻变化也直接影响了象牙塔里学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思想趋于多元,行为不再单一。“难管”,是目前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的普遍感受。公寓管理若仅仅着力于“管物”,疏于“育人”,不主动与学生交朋友,不善于与学生交朋友,管理的效果势必不佳。
二、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发挥育人作用的可行性
(一)政策上的可行性:高校公寓管理人员是高校育人队伍的组成部分
教育部文件明确指出,要“研究梳理各类服务岗位所承载的育人功能”。高校公寓管理岗位是重要的服务岗位,其本身就承载了重要的育人功能。从政策上来看,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应该成为高校育人队伍的一部分,要发挥其特有的育人职能。
(二)实践上的可行性: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的特有优势
高校公寓管理人员在育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有优势:一是与学生接触最密切,每天均与学生见面,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高校工作人员;二是对学生生活了解最为直观,能够通过深入寝室对学生生活状况乃至心理状况进行最直观的了解;三是育人时间覆盖最广,由于公寓管理人员值班时间的特殊性,能够覆盖夜晚、周末、节假日等其他高校教师无法覆盖的时间段,能够弥补这些时间段的育人空白。从现有实践情况来看,公寓管理人员大多对学生情况非常了解,具有育人的实践基础。
(三)队伍上的可行性:高校公寓管理人员队伍具有潜力
高校公寓管理人员队伍庞大,近年来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年龄结构不断优化,受教育背景、文化程度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已经初步具备人员素质上的可行性,且有较大的潜力。
三、现实情况和困难
2000年以来,随着后勤社会化的推进,一部分物业公司承接了学生公寓的管理,他们工作的重心甚至是全部就是如何搞好物业管理,怎样把卫生打扫干净,怎样把门窗维修好,似乎育人只是一个附加命题。就算是仍然由学校相关单位如后勤,保卫,甚至是学工部门负责运行的,要么觉得非我本职,要么觉得办法不多,力不从心。
四、实现途径
(一)唤醒公寓管理人员荣誉感、使命感
1.增强主人翁意识。目前高校公寓一线管理人员当中,有很大一批属于临聘制,也有整体外包服务人员。对于他们而言,“打工者”是第一也是主要身份。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尽心尽责,必须在待遇上重视,事业上帮扶,情感上贴近,以实际的政策支撑让其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从而让其从心底生出对学校对工作对岗位的热爱,生出对学生的喜欢,生出自豪感,生出干事创业的自觉和自信。
2.增强岗位意识。简而言之,就是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一是明确岗位职责。责任不清,任务不明,会导致员工无所适从,工作盲目。所以要让员工上岗第一天就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清楚哪些必为哪些必不能为。二是树立担当意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岗位担当意识的有诸多表现:有的责任心不强,敷衍塞责;有的拈轻怕重,不愿啃硬骨头;有的瞻前顾后,不敢开拓。有担当意识才能做好工作,要让公寓管理人员意识到自己在公寓的平安、稳定、和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必须全身心投入,把公寓的平安当作己任,把学生的成长当作己任。
(二)积极吸收高素质人才
新时代对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提出了新要求,也对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新要求,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吸收就显得非常迫切。要加大输血力度,逐步提高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努力打造一支懂管理的专业队伍。这既可以较快地改变人员知识和能力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又可以给原来管理人员带来紧迫感和压力,促使其转变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帮助提升育人能力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公寓一线工作人员中的临聘人员较多,他们吃苦耐劳,工作敬业,起着主力军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普遍学历偏低、知识结构偏窄,工作能力欠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挥其育人作用,必须先提高其育人的本领。
1.思想政治建设为先导。习总书记指出,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立德树人。“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龙衮九章但挚一领。”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育人永恒的主题 ,也应当成为公寓工作人员的第一课、必修课。要着力提升员工思想素养和道德水准。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业务能力提升为基础。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让其熟悉甚至精通学生工作。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把同行专家请到自己学校实地指导,到其它学校学习取经,多途径提高业务技能;可以通过专家讲方法,领导讲要求,同事讲经验,自己讲感受,多维度提高业务技能。一是学习物业管理知识。某种意义而言,高校公寓管理的本职是物业管理,所以相关人员必须熟悉现代物业管理的基本要求,做到规范化管理;二是熟悉学生工作的基本规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物业管理,简单“看门式”管理远远不够,熟悉大学生特点,善于做大学生思想工作,渐渐成为公寓工作人员必备的本领。
3.文化素养提升为关键。目前高校公寓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跟大学生接触时难免有“矮人一等”的自卑感,对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利。学校应鼓励其继续深造,鼓励其加强对本校校史、精神和办学理念等的了解,鼓励其提升内在素养。我们的员工多了几分书卷气,多了几分跟学生的共同语言,跟学生的沟通也就多了几分顺畅。
4.沟通技巧提升为辅助。良好的沟通是润滑剂,可以减少工作中的阻碍,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是提高管理效果的必然要求。内在素养是良好沟通的基础,沟通技巧的提升也必不可少。言语规范,礼貌用语,将管理要求落实到位;言语温馨,春风化雨,让学生感受到温暖;言语真诚,传送诚意,可以及时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四)树立典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典型教育是我们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高校公寓管理这一重要育人阵地上,先进工作者的示范作用发挥也极其重要。
1.打造典型,树立榜样。在高校公寓管理人员中,涌现出了一批品德高尚、关爱学生、业务过硬的先进典型,全国寓专会近几年开展的“感动公寓”人物评选已经把其中的佼佼者推送出来。各省、各高校也有类似的评选活动,发掘了实际工作中的优秀分子。这些典型代表,身份不一,职责各异,但都有共同的闪光点,那就是把学生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工作目标和要求。
2.岗位练兵,争当榜样。一是建立让先进得到肯定的机制。高校公寓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工作者,都充满了对本职工作的热爱,都有助力学生成才的愿望。要建立机制,让他们在待遇上得到提升,精神上成为标兵。二是营造“当先进光荣、向先进看齐”的浓厚氛围。广泛宣传在育人过程中有思考、有方法、有成效的先进典型,以其质朴情感打动人,以其科学手段教育人,让其他员工思想受洗礼,行动明方向。三是为先进人物的涌现创造条件。比如为他们在工作初期进行规范化培训,为他们提升文化素养提供必要的班助。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网,2016-12-08.
(责任编辑:张宝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