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疫情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点和应对策略
2020-03-16孙淑秋
孙淑秋
(广东海洋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2020年新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暴发,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给社会各界带来了广泛而严重的影响。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正值全国各大高校寒假之中,几百万名大学生分散于全国各地,尤其是病毒发源地武汉,更是我国大学生高度集聚之地,各地在家过寒假的大学生成为病毒防控的重要群体。同时,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长、传染性强,各高校都在教育部统一要求和部署下,做出了延期开学和网络远程开课的决定。由于疫情扩散以及防控疫情的举措,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都带来了新的影响和挑战。如何引导大学生群体正确看待,有序应对疫情,自然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特殊的危机背景下,面对分散于家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如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呢?这需要针对疫情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点和应对策略。
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来势迅猛且蔓延迅速,各地不得不严防严控,以人们居家隔离为主要应对措施。这样几乎全国人们原有的生活、计划被彻底打乱,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高校大学生。由于大学生的特殊身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他们的影响还具有一定特殊之处。
(一)封闭生活打乱了大学生假期计划,带来了负面心理情绪
假期,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原本是一个放松身心、自我掌控的大好时机。根据以往假期经验,大学生会利用假期做兼职、实习、学一技之长,也会旅行、聚会,抑或宅在家里消磨时光。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得他们行动自由被限制,只能宅在家中足不出户,原本应有的学习充电机会遗憾错失,策划良久的旅行计划被迫搁置,期待许久的亲朋好友聚会也不得不取消。这一系列的变化,会让很多同学一时感到很不适应。刚开始对疫情不了解时,也许还觉得无所谓,认为这一切都是暂时之策。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疫情时间的持续和对疫情严重性了解的增多,发现自己原来对疫情的研判,超出了最初的心理预期。这样容易产生两方面的负面心理情绪,一是面对简单枯燥的生活、不知何时结束的疫情、对被感染的担忧,一些同学开始出现了郁闷、压抑、烦躁、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二是原本的计划被打乱以及长时间丧失行动自由,有些大学生开始有抱怨情绪,甚至对国家和政府应对疫情的举措和效果,表达质疑和不满。
(二)一再拖后的就业和升学压力,更加剧了毕业生的焦虑
在这场疫情中,高校的毕业生应该是比较焦虑的一个群体,每年这个时候他们正忙碌穿梭于各招聘会现场之间。受疫情影响,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暂停,某些行业的用人需求也会暂时压缩,而今年高校毕业生较往年又有所增加,他们担忧就业竞争会更为激烈,甚至焦虑毕业即失业。还有等待考研成绩的这群毕业生,内心也处于焦灼状态。由于各高校纷纷延迟公布考研初试成绩,复试安排也被推迟,这会对有些考研的同学造成困扰。尤其是考研成绩不理想、信心不大的这部分学生,本想待初试成绩公布后,再做是否复试或找工作的计划,但成绩迟迟不公布,他们一直在等成绩与找工作之间纠结。
(三)学校网上授课,增加了学生认同和适应性挑战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延期开学,利用网络平台,停课不停学。各高校纷纷响应,利用校内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陆续开展了网上教学,这是高校在努力完成正常教学任务和延迟开学压力矛盾中寻求的一种必要之策,但在短时间内实现几乎全部课程的网上教学,这对大学生的认同感和适应性都带来了挑战。首先,简单地依靠网络教学,缺乏师生面对面交流,教学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而且,由于大多数课程之前都没有实现网络课程建设,很多教师还缺乏应有的远程教育经验,网络课程呈现集中建设、教学拥堵和不断试错等特点,这种情况下很难让大学生对网络授课产生认同;其次,各门课程要求学生下载各种APP、加入不同的课程群、熟悉各种课表和线上授课方式,而且为完成网课,学生几乎全天要面对电脑和手机,很多学生表达了不适应,甚至有些学生直呼被网课逼疯了。此外,网课对学生的自律能力和自学能力也是一个挑战。
(四)疫情重点地区的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影响
身处湖北疫情重点地区的同学,相比处于其他地区的同学,承受着更多压力。每天身边确诊病例不断增多,危险性很大,甚至有些学生自己的亲戚朋友也被感染,家人与自己处于隔离状态,担忧家人及自己的身体健康,内心处于煎熬状态。疫情到来,湖北首先全面封城,还有一些由于封城,未能回家的湖北大学生,由于一些人非理性的态度,对他们疏远、歧视、恐避,他们有家不能回,又受到异样的目光,内心十分刺痛。另外,在湖北高校就读的大学生,他们假期回到家乡后,成为很多地方重点防控对象,加上湖北高校开学时间难以确定,他们相对于在其他地区上学的大学生而言,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大。
(五)应对疫情催生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行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作为一种典型的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对大学生有负面影响,同时也为锻炼大学生,实现他们的社会责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如在这场疫情中,有的同学不仅能够理性面对,逐步适应了这一特殊时期的生活状态,而且在疫情中得到了锻炼成长,他们的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组织纪律观念进一步得到增强,信仰更加坚定;有的大学生发挥个人的才能,创作出如《你真好》《武汉别哭》《共同跳动的心脏》等抗击疫情的歌曲;有的大学生面对疫情不退缩,主动加入到当地的志愿者队伍,协助疫情防控部门和基层组织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疫情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入户排查、体温检测、消毒清洁、巡逻防护、健康报告、秩序维护等工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还有一些护理专业的大学生,他们主动请缨到一线战“疫”。这些大学生用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担当。
二、重大疫情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点
(一)反思疫情根源,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新出现的多种传染病,自然宿主几乎都是野生动物,但真正根源确是人类肆意对野生动物的侵犯。目前来看,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来源有可能依然是野生动物。众所周知,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护野生动物,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身。通过反思此次疫情根源,组织生态、环境、生物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野生动物爱好者,借助于文字、图片、视频、讲座等不同形式,以不同视角,讲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之道,让学生深刻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教育引导他们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有助于他们养成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文明自觉。
(二)突出国家抗疫制度优势,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临危不乱,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重大疫情得到了很好遏制,取得了抗疫的显著成效,这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也为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提供了大量实践素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国家抗击疫情制度优势与爱国主义教育贯通起来,用好战“疫”这堂生动的实践课,向学生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让他们理解为什么只有在中国才能实现如此高效的防控行动。这有助于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而更好地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三)宣传动人事迹,提升社会责任感
在这场疫情防控中,无论是奋战在一线的医生、护士、军人,还是后方全力支援疫情防控的保障人员、普通志愿者,都把战胜病魔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历来是国家建设、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责任与担当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品质。作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此时更不能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刷屏追剧,而要心系防控疫情工作,主动加入到这次事先没有准备的社会实践课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发挥社会示范带头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将抗疫中最美逆行者、奋勇支援者,如为抗疫牺牲的彭银华、“95后”护士朱庭萱、“最美女警”戴磊敏等动人故事及感人事迹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学生思考疫情面前应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培养大学生树立使命意识、担当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自觉履行责任担当,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作出青年人应有的贡献。
(四)聚焦疫情危害,强化生命健康意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是一起重大的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此次疫情中,尽管各地政府采取了十分严厉的防控措施,一线医护人员奋力与病魔较量,但确诊病例数和被感染者还是为数不少,一些人的生命被夺去,一些家庭为此变得支离破碎。疫情面前,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人类的脆弱,领悟到生命健康的珍贵。高校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开展讲座、知识竞赛、倡议书、承诺书等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型冠状病毒及其防护知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提高健康素养,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教育,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生命的真谛,认识生命的价值,珍爱自身与他人的生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五)关注心理疏导,提高心理抗压能力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公众的身体健康,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加强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1]。高校要用好心理疏导这个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和新方式,针对疫情期间一些学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充分利用心理咨询和辅导中心,开展疫情防控期间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援助工作,通过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网络心理支持平台、心理健康工作室等方式,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和疫情心理疏导,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在线答疑,纠正他们认知偏差,消除他们的焦虑恐惧情绪,从而筑牢大学生心理防线,使他们能够保持理性心态,形成良好的抗压能力,增强打赢抗疫防控阻击战的必胜信心。
三、重大疫情影响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一)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网络信息铺天盖地、错综复杂,几乎每个人每天都被各种有关新冠病毒疫情的信息裹挟。虽然总体积极正面,但也夹杂着各类虚假、负面情绪,使人真假难辨,极易引发社会恐慌。全方位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对战胜疫情至关重要。一方面及时准确向学生普及疫情科学防护知识,发布疫情实时动态及学校疫情防控相关举措和工作安排,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壮大网上正能量;另一方面,有力回应网络上对疫情防控形形色色的不实言论和恶意言论,提高学生辨别错误思潮、错误观点的能力,增强其政治敏感性和辨别力,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成为科学的传播者、谣言的粉碎者。为此,要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既可以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回应学生关切问题;也可以通过搭建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党团支部、学生组织等多层面的在线交流沟通平台,以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为主体,开展在线主题班会、团日、党日等丰富多彩的自我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加交流沟通、互相关爱、互相鼓励,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二)重点做好网络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和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方针。”[2]在这个特殊时期,思想政治课更要发挥思想引领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助力。思政课教师虽然不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但在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第一线,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思想战场上,坚定地站在一线、干在一线,展现新时代思政课教师的情怀与担当[3],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次抗击疫情是一场生动鲜活的思政课。要抓住时机,用好抗疫素材,为思政课增效。在教学理念上,明确疫情期间的思政课要引导学生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决心,要培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在教学内容上,要着重将开学第一课打造成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可推出抗击疫情系列专题,如生态文明、责任担当、规则意识等。在具体教学中,可将抗击疫情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部署等鲜活素材有机融入教学,让同学们去感受中国的制度优势、大国力量、大国精神、大国担当,感受普通人的家国情怀、使命担当;在教学方法上,要通过课程平台、微信群、QQ群等多途径增加与学生互动,为学生在线答疑,思想引导,弥补线上教学的不足,增强学生网络思政课的获得感。
(三)宣传疫情抗击中大学生典型人物和事迹
疫情面前,用什么样的方法使我们每一个人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去做,才能赢得疫情防控的最后胜利?典型示范教育就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大学生以不同的战斗姿态为抗击疫情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他们有的自愿担任疫情防控志愿者,有的写信给疫区加油,有的自己创作歌曲为疫区鼓劲,有的录制视频普及防控知识,有的通过绘画书法作品形式开展正能量宣传,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彰显了当代青年的爱国与担当。他们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很好地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为广大学子树立了榜样。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先进大学生的榜样多来自大学生群体,他们在思想、学习、言行方面都与其他学生有着同生同长的根基,因为他们绽放的魅力更易为其他学生所接受,形成校园总动员下的巨大精神凝聚力[4]。高校要抓住运用即时鲜活的大学生榜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宣传报道大学生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用朋辈榜样的力量感染、激励其他学生,促进其思想认识与觉悟不断提高,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正能量。
(四)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和升学工作的思想辅导
对于就业季和考研录取延迟毕业生群体最牵挂的事,高校要力所能及地提供配套措施和做好答疑解惑、心理疏导等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面对疫情,以往作为主流招聘形式的线下招聘活动大多取消,但不等于招聘活动停止了。为了做好特殊时期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人社部门明确提出“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并提出对高校毕业生优化服务,扩大在线办理的事项,网上面试网上签约,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推迟签约录取等举措。一些企业明确提出全面采用“无接触招聘”,部分网络平台举办了服务春招的线上活动。学校就业与发展中心要在线为毕业生转发人社部出台的特殊时期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形势分析、开展就业创业指导、推送职业指导课程、提供就业攻略、做职业规划,开通电话咨询与线上咨询渠道,为毕业生答疑解惑,邀请心理专家为毕业生做心理辅导,缓解同学们紧张焦虑情绪。同时,做好延长择业时间,对贫困家庭毕业生和身体残疾毕业生等群体采取重点帮扶等针对性的举措。研究生处要多渠道为考研学生搜集各高校考研工作安排的信息,及时发布给学生,并给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建议和咨询,学生自己要密切关注报考院校的官网或官方微信关于考研工作的相关事宜,根据学校安排做好准备。总之,引导同学们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疫情之下的就业和升学。
(五)跟踪做好重点疫区学生的安抚工作
身处重点疫区的大学生和从重点疫区返乡的大学生,在这次疫情中相对于其他大学生,他们的处境更艰难、承受的也更多。在统一做好疫情期间学生常规性管理工作的同时,要对这两个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动态跟踪及心理关怀。一方面,格外做好他们的行踪和健康状况登记,“一对一”“点对点”“键对键”每天与学生联络交流,实时掌握学生动态,摸排学生疫情,了解日常学习、饮食起居等生活情况,把握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尽其所能地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对精神极度焦虑恐惧的大学生要进行一对一跟踪心理疏导,及时沟通交流,帮助化解顾虑、缓解不良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切实为学生心理筑牢防火墙。另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和同学要通过电话沟通和微信交流等方式,传达对他们的慰问和关怀,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温暖和关爱,增加防控疫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