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研究*

2020-03-16汪庆华刘洋洋

高校辅导员 2020年1期
关键词:职能部门辅导员协同

汪庆华 刘洋洋

(华北电力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2206)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不可或缺、值得信赖,[1]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培养亿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2]从协同育人的视角对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进行分析,有利于理顺班主任与其他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促进他们开展深入持续的合作,从而提升班主任育人实效,推动“三全育人”纵深化发展。

一、班主任与其他育人主体之间的关系

(一)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育人互补关系

班主任与辅导员都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与学生距离较近、关系亲密,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都至关重要。从育人内容来看,由于班主任大都是专业课教师,所以他们主要负责专业学习的指导、班级学风建设和思想价值引领等;辅导员工作内容则相对较广,涵盖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班主任工作与专业学习联系较多,辅导员则更多关心的是学生的日常思想和生活,在内容上二者形成互补。从育人对象来看,班主任针对的是一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少,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教育,实现“点”的突破;辅导员一般面向整个年级学生,对学生的教育以“面”为主,点面结合。两者在育人程度上可以实现“点”与“面”的互补。从育人方式上来看,班主任可以依托班会及班级活动这一平台,走近学生,还可以依托课程思政对学生开展润物无声式的教育。辅导员除了这些方式,还可以采用的是谈心谈话与实践育人等方式,二者在育人方式上能够形成互补。班主任与辅导员将解决学业问题、思想问题与生活问题结合起来,满足学生需求,可以把教育做到实处。

(二)班主任与其他任课教师的合作互融关系

班主任身份具有多重性,一般情况下既是专业课教师又是班级管理者,与其他任课教师有更多沟通交流的内容与平台。班主任不仅可以作为专业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还可以以班主任的身份与任课教师沟通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班主任可以掌控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课堂发言以及考试成绩等方面的具体状况。班主任可以与任课老师共同探讨课程思政的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为班级学生的学习制定计划。任课教师也应积极配合班主任工作,及时沟通交流,发现学业困难的学生及时提供帮助与指导,提高学生专业学习能力。

(三)班主任与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人员的纵向协同关系

教书育人队伍建设,必须有领导重视,有相应的党政机构负责,相关部门协调推进,才有组织保证。[3]学校主管班主任工作的党政领导主要负责班主任工作的顶层设计,领导、组织、协调班主任开展相关相关工作;学院(系)党委(总支)副书记对班主任是直接领导关系,根据上级要求,进行上传下达,传达领导要求,了解班主任需求,指导班主任开展工作。班主任在学校与学院两级党政领导的指导之下,可以有效开展工作。党政领导对于班主任的指导与有效的制度相结合有利于提升管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班主任工作要与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联系,其中联系最多的是学生工作部门。学生工作部门会对班主任进行相应的培训,满足班主任的工作需要,同时也根据上级要求制定相关的班主任管理文件,规定班主任职责,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和评比。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与职能部门的制度设计以及工作人员的管理态度、方式方法有着很大的关系。职能部门人员平等和善地与班主任进行沟通交流,并能够尽可能简化管理方式,建立互动平台,制定有效的考核与评价制度,都有利于班主任与职能部门人员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班主任与各育人主体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意识不够强

班主任育人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其他育人主体的共同配合。随着高校各专业各领域的深入发展,学校各部门、教师、管理人员职能不断细化。在促进领域专业化科学化发展的同时,部分高校育人主体中也存在“自扫门前雪”的思想。有人误认为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班主任做好学生学风建设工作,专业课教师做好专业理论的知识传授工作,党政领导及职能部门人员做好领导与管理工作,各司其职,互不干扰。其实这种思想不利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各育人主体进行机械化的区分,违背了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客观规律,忽视了育人主体共同配合的重要性。班主任或者其他育人主体的工作如果仅限于各司其职,彼此间不能形成良好的配合,无法形成合力,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起到局部作用,难以实现“1+1>2”的效果。各育人主体协同合作意识不够强,是制约班主任育人工作作用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权责定位不够清晰

权责定位不够清主要是针对班主任与辅导员而言。二者工作内容具有交叉性,而且都处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线,一些学校没有明确区分班主任与辅导员的职责内容,使得班主任育人工作受到影响。一是班主任对自身的身份认同不高。由于班主任身兼教职,在学生工作上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很多班主任将繁琐的学生工作归于辅导员。一些班主任为了追求较多的工作量,将科研与教学放到班主任工作之前,因为科研与教学具有明确的量化考核,班主任工作量难以有明确的量化标准。一部分班主任只是将班主任经历作为自己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跳板”,入职动机带有功利性。班主任对自身的身份不认同,导致作用发挥缺乏内生动力。二是学生对班主任角色认同不高。辅导员长期在学校坐班,而班主任在校时间有限,学生有问题第一时间会去找辅导员而不是班主任。而且班主任权责不对等、有责无权的情况比较明显。辅导员对学生有评优、评奖、入党等话语权,做学生工作相对于班主任较容易开展,学生对辅导员的认可度比班主任高。班主任与辅导员长期存在的职能交叉,使得班主任定位不够清晰,工作积极性不高,这明显会影响育人效果。

(三)协同育人机制不够完善

班主任与其他主体协同育人的成效与他们之间构建的协同育人机制息息相关,但是现阶段育人机制不够完善,使得班主任工作开展不顺畅。

首先是缺乏统筹领导机制。各主体分属不同领域,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局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统筹协作的平台,很大程度上给班主任与其他主体合作造成了不便。虽然高校已形成党委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但是不少学校没有成立校级层面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各部门协作的领导小组,使得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统筹性不强。

其次是协同联动机制不足。一是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与班主任缺乏沟通机制。他们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上下级沟通,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对班主任提出要求、传达精神,班主任向他们汇报工作、请示意见。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主体忙于自身事务,层级分明,而且交流平台不完善,有时会出现沟通壁垒。彼此间交流较少,领导与职能部门人员不能了解班主任需求与思政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及时反馈意见。二是辅导员、任课教师与班主任缺乏合作机制,他们三者之间的合作是零散的,没有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模式,彼此之间协作互补意识不高,实际工作中也并没有开展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最后是考评机制有待提高。各育人主体绩效考核是他们工作的指挥棒,以评促建有利于实现育人效能。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难以量化,班主任对学生思想的影响具有隐蔽性以及滞后性。一个好的班主任会影响学生的一生,然而目前对于班主任的考评制度难以激发其积极性,对于其他主体的考评也并没有体现出协同育人方面的激励,使得班主任与其他主体协同育人动力不足。

三、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优化

促进班主任育人工作优化的前提是实现高校各育人主体的协同育人,突破利益障碍,促进资源整合,构建起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状协同模式,在协同育人基础上推动班主任与各主体的有效合作,实现班主任育人工作优化。

(一)深化全员育人理念,激发内生动力

事物的发展变化,内因是根本因素。全员育人理念已经走进高校各个角落,但是落实力度还不够,真正地走入各育人主体心中还需要很长一段路。各主体要认识到协同育人的意义,增强协同育人的内生动力。高校每个群体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承担着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育人使命。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高校立德树人整个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同育人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系统内各部分的有序协调。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党政领导及各职能部门,都应转变思维惯性,形成各主体的育人自觉,相互之间平等有效地进行工作配合,对学生施以积极的影响。各育人主体要认识到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的伟大在于育人,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自我成就感与获得感就是最大的价值收获。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培养人才这一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在职能互补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立德树人中实现自我的价值。各主体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有利于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全局观之下相互协作,使得班主任工作可以得到其他主体的有效配合。

(二)明确权责定位,提升身份认同

各育人主体实现协同育人的前提是先把自身的工作职责做好,认同并热爱自己的工作。辅导员与班主任职责有重叠,但也各有所侧重。辅导员更多担任的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与知心朋友,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社会实践、心理问题等进行关注与引导。班主任要更多关注班级学风建设、学生学业辅导与思想引领。弱化班主任的行政功能,强化班主任专业指导作用。育人内容精细化有利于班主任发挥自己的优势,既不会“胡子眉毛一把抓”,也不会“顾此失彼”。责任与权力应当是对等的,应给予班主任适当的权力,对于学生的实际表现班主任应当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配合与认同,而且有利于提升班主任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职责与能力也应相匹配,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班主任职业能力的高低影响着班主任工作的效果。职业能力的培养一方面需要班主任自我学习,另一方面需要学校职能部门对于班主任进行培训,这正是班主任与职能部门协同育人的一个体现。

(三)优化体制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的优化是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地落实的重要外因,也是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班主任育人工作发挥作用的制度保障。

一要增强统筹领导机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统筹领导机制,就是党委统筹思想政治工作全局,整体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战略性布局。[4]学校党委要加强领导,成立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理顺各部门、各类教师的育人责任,明确合作内容与边界。要建立从校级到院级各主体责任清单,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做到情况有把握、过程有监督、问题有反馈、定期有总结。[5]统筹机制为高校班主任与其他育人主体协同育人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班主任工作推向深入的必然要求。

二要加强协作联动机制,解决各主体独立分工、各行其是的倾向,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化运行。要建立立体化的沟通机制,确保各主体信息交流无障碍。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要定期与班主任、辅导员、任课教师等进行座谈交流,公布办公电话,开通部门信箱,鼓励意见反馈,突破层级壁垒,实现双向互动。党政领导与职能部门人员要深入思想政治工作一线,参与到教育教学管理中,甚至可以尝试兼职做班主任、辅导员,亲身体验并发现机制的优缺点。要建立网络化的合作机制,整合教育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创建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信息共通。高校应突破时空限制,为各主体合作提供便捷的平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互通有无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全方位的护航;班主任与辅导员优势互补对学生开展全面的教育与帮助;班主任与领导和职能部门人员合作无间,发挥学校与学生的桥梁作用。有效的协作联动机制使得各部门、各人员密切配合、衔接互补,为班主任育人工作提供机制保障,这十分有利于解决学生教学、管理、服务中出现的问题。

三要完善考评机制。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要突出育人导向,体现协同育人,激发工作积极性。高校要确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将各主体协同完成的工作纳入其绩效考核中,实施互评互促,重视学生对于各育人主体的评价,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考评的科学性与客观性。要将班主任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中,加大班主任奖惩力度。协同育人考评机制的完善为各主体配合班主任工作提供动力,确保班主任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职能部门辅导员协同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检察版(十)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安徽省合肥市政协首次邀请政府职能部门旁听大会发言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轮胎企业职能部门的设置和管理要点分析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