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短视频赋能高校育人研究*

2020-03-16陈永福

高校辅导员 2020年5期
关键词:育人大学生

陈永福

(福州大学a.学生工作部b.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1]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深刻变革和深度融合,短视频在技术和文化的合力作用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短视频文化的流行体现着新时代人民大众对文化的理解与渴求,丰富了大学生生活,但也对大学生个体思想观念等产生深刻影响。

一、主旋律短视频独特育人功能

倡导主旋律是短视频文化未来趋势,也是短视频文化健康发展的保障。主旋律短视频是指通过互联网站、应用程序等网络平台发布,充分体现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历史与现实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正能量短视频作品。主旋律短视频主要分布在各类短视频APP,学习强国等学习培训平台,以及其爱奇艺、腾讯等视频软件及其它网络平台,其内容包括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宣传国家发展时政要闻、展示时代典型榜样、公益广告、宣传短片、主旋律影视剪辑、原创系列微剧等,在高校育人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首先,主旋律短视频是“抗衡”非主流短视频的“调节器”,汇聚了高校育人正能量。短视频文化产业化特征日益突出,“引流”和“变现”成为重要驱动。为了引流量、博眼球,大量短视频以盈利为导向,有的甚至突破社会伦理道德底线,易对受众产生误导。以主旋律为导向规范短视频的发展,增加主旋律短视频数量、提高质量,能够与非主旋律短视频在数量上保持抗衡、在观点上形成碰撞、在影响力上进行竞争,从而化解非主旋律短视频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形成主动态势,引领短视频文化向主流方向发展。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大学生喜好、传播、创作什么内涵的短视频,将深刻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短视频文化的大众狂欢中,大数据算法分析可以实现按照个体兴趣喜好精准推送不同类型的短视频。只有从创作源头和总量上确保主旋律短视频的主导优势,让更多丰富内涵的作品占领短视频平台,才能使大学生从中吸收更多精华与经典,感受和凝聚正能量。

其次,主旋律短视频是推动新时代网络思政的“新范式”,构筑起高校育人新阵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立德树人带来了新课题,开辟了新阵地,拓展了新空间。近年来,随着技术更新换代加速,网络育人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大,育人阵地不断拓深,从网站、微信、微博到众多短视频平台。短视频通过“微叙事”和“微场景”,融合视听等立体化形式,信息更新和传播速度快,能够创造大流量、产生大影响、适应快节奏,填充了时间空白。同时由于其尊重个性需求、使用便捷、生动有趣,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和体验感,受众群体庞大、用户黏度高,成为引起用户共鸣的独特文化。主旋律短视频作为网络文化产品的“一枝独秀”,成为高校深化网络育人的重要阵地和范式。高校通过准确掌握大学生成长需求,探索“短视频+思政”育人形式,积极传播主旋律短视频,能更好地筑牢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守护好大学生的网络精神家园。

再次,主旋律短视频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粘合剂”,激发出价值塑造新动力。短视频带给受众的影响是精彩、多样、立体、个性的,呈现了鲜明视听感受,包含了精炼完整的故事情节、丰富深邃的情感表达、精美绝伦的艺术呈现以及思想聚焦的评论互动,展示了强大的社交属性。主旋律短视频除具有以上特点外,还有鲜明的特征,如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科技发展前沿传播普及科学知识、演绎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追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等等。这些元素是大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之“钙”。其短视频以鲜活的视听、情节、场景融入大学生学习生活,会深刻影响大学生思想行为模式,成为他们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方式、了解时代发展的重要窗口、提升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培养健康心态的重要补充。

二、主旋律短视频育人现实困境

短视频文化在当下展现出了巨大的经济潜力,从拍摄、后期“引流”到盈利,充斥着商业气息。在此大背景下,主旋律短视频从运筹规划、总量占比、内容深度、引流推广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投射在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上,则表现为系列育人现实困境。

一是主旋律短视频数量占比偏低导致育人阵地不牢。笔者通过网络向18所高校大学生随机发放15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67份。调查显示,有99.66%的调查对象表示有下载使用短视频APP,但有74.43%表示在短视频平台“较少”或“很少”有主旋律短视频。各短视频平台从定位上积极倡导弘扬正能量,例如抖音——记录美好生活,快手——记录世界记录你,火山——让世界为你点赞,美拍——每天都有新收获,爱奇艺——悦享品质,腾讯——不负好时光等,都传递着鲜明的价值导向。目前,主旋律短视频主要来自各平台中各类官方账号,如各级政府、公安部门、主流媒体、高校等,还有部分来自企业、个人账号,从内容上覆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相比海量短视频,主旋律短视频犹如“沧海一粟”,淹没于各种娱乐、网红、恶搞之中,变得“微不足道”。站在高校育人角度,在短视频舆论场上,如果没有足够的主旋律产品吸引、影响大学生,就很难掌握育人主动权,甚至还可能被边缘化。

二是主旋律短视频内涵局限导致育人黏性不足。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对接触短视频目的选择排列前三位为:消遣娱乐占43.83%、获取资讯占28.56%、教育学习占13.84%。但有60.74%受访对象表示“非常喜欢”或“喜欢”平台推荐的主旋律短视频,在期待主旋律短视频改进建议中,选择排在前两位的为“内容更贴近生活”“短视频内涵提升”,分别占38.24%、33.54%。可见,主旋律短视频在内容上存在明显短板。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因时长限制,对内容立意、创作、逻辑、情景、画质、配音等提出很高要求,在创作和传播中易出现主题、中心、逻辑表达粗糙,在表现形式上不够细腻生动,在内容上去深度化,表现出碎片呈现,在传播中较难产生“润物无声”的感染效应。另一方面,主旋律短视频通常以“高大上”的形式表达与传播,与其它短视频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反差,生硬而不接地气,即使播放量高但“看得多悟得少”,对大学生思想的震撼和触动不够,育人黏性不足。

三是主旋律短视频受众关注偏弱导致育人成效不佳。调查显示,受访大学生每天接触短视频时长在1-2小时的占83.91%,但对官方账户等关注度总体不高。纷繁的短视频平台让大学生应接不暇,难以做出理智选择,分散了主旋律短视频的关注度。如在光明日报抖音号推送的钟南山院士寄语毕业生点赞量为3.9万次、工人日报推送的“中国第一门面担当亮相红场阅兵”点赞量为1811次、中国之声推送的“致敬最可爱的人”点赞量为1823次,学习强国平台上《中国抗疫人物故事》平均播放量约为10万次、26集的《记住乡愁》短视频播放量平均约为13万次、《流浪地球》短视频系列播放量平均约为2万次,整体关注度还不高。此外,部分主旋律短视频存在与受众互动不多、专业度不够等问题。在现实中,海量短视频易让大学生陷入信息茧房,一旦失去受众关注度,就难以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三、主旋律短视频育人实现途径

当前,应从构建内容为王的育人生态、整合发挥平台育人功能、创新多样融合的育人形式、激发多种主体育人活力等方面,充分发挥主旋律短视频的育人功能。

(一)构建内容为王育人生态

首先,方向是内容的灵魂。主旋律短视频应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融入其中。要更好地讴歌时代精神、传递正向能量、构筑精神家园,努力做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2]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平台自身、平台账号、高校等都应重视短视频在创作、传播、互动中的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让大学生在主旋律短视频熏陶下热爱人民、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其次,内容是主旋律短视频核心竞争力。应强化网络信息内容治理,树立内容为王的大生态意识,在立意、制作、推广等环节突出内容品质,弘扬主旋律,讲好时代故事。一方面,在立意构思上要实现时代发展和大学生期待相统一。通过结合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选择好话题切入点,明确中心思想,深入研究大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对所选择话题的心理期待,寻找两者内在契合点,进行精心巧妙的立意构思,实现主题表达和受众期待相统一。另一方面,在情感表达上要实现小故事与大情怀相统一。短视频因时长限制对内容设计要求高,小故事要体现富有影响力的正能量场景,保持内容新鲜度和吸引力,应讲究演绎方式,注重考量其对大学生成长是否有益、是否符合大学生心理所需、与大学生群体思想能否交融,做到有用、有情、有趣,传递真情实感,让大学生树立起大情怀。

(二)整合发挥平台育人功能

一是规范平台建设和管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3]2019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部门联合出台《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针对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进行规范管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推动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短视频平台走入人们生活。规范平台建设管理涉及提供者和使用者等主体,也涉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新闻、文化、视听节目等多个领域,还涉及到网信、文旅、广电等多个管理部门。应根据短视频动态发展态势,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压实管理主体责任,规范短视频制作、发布、传播,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监管。二是加强平台资源整合。当前,各平台总体上呈现“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导致资源重复或同质现象严重。因此,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产品更替,打造新型短视频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短视频平台。政府部门应探索建立主旋律短视频在不同平台的同步推广机制,形成聚集效应,打造主旋律短视频平台传播联盟,形成鲜明优势和特色。三是挖掘平台育人功能。短视频平台在关注商业竞争和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守好社会责任底线,辩证处理好公益与效益的关系,把关注青少年发展、参与育人作为重要使命。通过策划、激励等形式鼓励更多主旋律资源上线、吸引更多主旋律创作主体加入平台,优先在平台推广传播主旋律短视频,针对大学生群体实现精准推送,让主旋律短视频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精神食粮。

(三)创新多样融合育人形式

主旋律短视频具有独特传播规律和闪光点,在视频的拍摄、后期、引流等应多样融合,从而达到更好的育人目标。一是注重“语术”感染。在语言风格上,应善于把具有强烈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旋律话语表达进行转化,例如在标题中精心设计轻松俏皮、画龙点睛的俗语警句,在台词中巧妙融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网络用语,在互动中设身处地运用循循善诱、以情动人的启迪讨论,使短视频的画面、语言、思想融为一体,让大学生在短视频的语言艺术中受教育。二是注重艺术渲染。主旋律短视频同样需要“文艺范”,应融合音乐、舞蹈、戏剧、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表现形式,赋予主旋律短视频文化灵魂,通过艺术化渲染展现主题和生命力;还可融合青年群体青睐时尚的综艺方式、古朴的纪录风格、清新的文艺风格等,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走进大学生心灵,达到撼动人心的效果。三是注重技术陶染。在主旋律短视频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内容引流、平台传播等环节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图像、声音、剪辑、配乐、效果、道具、表情等环节匠心打磨,让短视频充满“大片感”,在提高视频视听质量中吸引广大青年学生,从而影响人、感染人。

(四)激发各类主体育人活力

新媒体时代,只有广泛调动和激发平台、主流媒体、官方账号、高校、个人账号、大学生群体等不同主体的积极性和活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育人功能。首先,各平台各类官方账号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弘扬主旋律为使命,创作更多高水平的作品。短视频互动讨论区的育人影响力不容忽视,应组建团队,在平台和作品讨论区进行思想交流,开展舆论引导,筑牢短视频平台的意识形态阵地。其次,高校在规划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视主旋律短视频的育人作用,纳入网络育人规划。要积极进军短视频平台,建设官方账户并做好维护;加强对大学生线上线下引导,通过开展主旋律短视频大赛等方式,鼓励师生积极创作主旋律短视频,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展播推广。抖音数据报告显示,2019年抖音点赞最多的职业排名第一为教师(达6.2亿次)。因此,高校教师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4]再次,个人账户是短视频平台的最大用户群体,其中不乏知名专家学者、演员大V等,在人人都是创作者、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要发挥“同心圆”的作用,汇聚成主旋律的洪流,引领青年。最后,大学生也应成为主旋律短视频创作者、传播者。调查显示,有超过73.69%的受访大学生表示会积极创作、点赞、传播主旋律短视频。要引导大学生提升网络素养,倡导大学生个体加强自律,合理安排时间,积极传播主旋律短视频,引领社会网络新风尚。

猜你喜欢

育人大学生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