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理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及路径研究*

2020-03-16胡忠浩

高校辅导员 2020年5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建设

胡忠浩

(西南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611756;成都大学 中国-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610106)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1]在全面推进治理现代化的宏观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要求,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队伍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定位逐步明晰、保障逐步到位、手段逐步丰富等特点,需要坚定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保障机制、建立科学评估手段,进一步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形势和需要。

一、新时代治理现代化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涉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坚定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改变经验性工作模式,逐步形成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体系。

首先,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高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要为立德树人保驾护航。现在国家已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推动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应该内含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之中,需要不断向前发展。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初心不变,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行,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问题上坚定立场,工作方法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其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需要现代化的治理体系。面对时代环境的变化受众群体和信息技术的变化,如何使辅导员队伍建设保持时代先进性,需要具有时代性的科学理论指导。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引导辅导员队伍建设思考立场问题。在高校范围内,高校辅导员要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以大学生为中心,切实围绕大学生成长成才问题,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奖勤助贷等形式开展实践活动,形成行业共识,真正扮演好高校大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新发展理念为引导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方法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3]新发展理念是在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于国家全局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也应该作为其重要行动指南。第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方向。辅导员的队伍建设要坚持党委的领导,保持高校的社会主义性质,要坚持政治首位的标准不动摇,重视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建设。

最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坚持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推进始终凸显出对治理所涉及领域和层面的整体性、系统性把握。”[4]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坚持整体性、系统性发展。在建设过程要着眼顶层设计,打造立体化发展模式,根据高校的不同、环境的不同、人才培养层次的不同,科学构建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思想和方略,适应高校育人的相关要求。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关键要坚持以人为本。职业认同建立在职业对其社会价值的实现和满足基础之上。只有不断满足高校辅导员的多层次需要,才能最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提升。坚持科学性发展体现在队伍建设的动态监测和实时调整上。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就是使国家在一个可控的状态下进行,需要不断地反思调整。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需要协调的资源涉及许多方面,在各方面的配合过程中有的可以立竿见影,有的需要长期培养,这就要使整个队伍建设处于一个可控范围内,不断反思、不断调整优化。

二、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趋势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在不断发展,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逐步深入,目前呈现出定位逐步明晰、保障逐步到位、手段逐渐丰富等特点。

首先,定位逐步明晰。明晰的定位可以更好地帮助队伍成员理解工作性质,找到发展方向,从而进一步形成职业文化,产生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定位逐步明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职业认同逐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大学生生活方方面面,对高校辅导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是很大的考验,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容易使辅导员对这份工作产生动摇。面对这些情况,在队伍建设过程中,国家高度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榜样示范,极大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自2012年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从战略层面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强化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战略定位,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高校辅导员队伍进一步专业化职业化。随着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各高校也在积极落实相关政策,不断探索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路径,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高校辅导员队伍进一步专业化职业化起到了一定的示范效果。教育部主办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通过以赛代练的形式,锻炼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引导辅导员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水平。为了鼓励高校辅导员进一步专业化,国家自上而下在科研基金方面设立“辅导员专项”,鼓励高校辅导员参与科学研究,力图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有关研究论文和专著不断面世,为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次,保障逐步到位。在制度保障方面,国家根据高校辅导员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如制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提出了培训规模稳步提升、培训质量显著提高、培训基础能力建设不断加强、高校辅导员整体素质全面提升的培训目标;颁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高校辅导队伍建设职业化提供了方向和源动力,从三个等级九个方面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高校辅导员培训提升平台逐步成型。在学科发展方面,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保障和支持。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着力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为高校辅导员在实践中践行和检验提供了理论支撑。“三全育人”模式的提出,“大思政”格局的逐步形成,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效果逐步展现。高校辅导员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适应大形势的变化,寻求合力,达成目标。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理论研究过程中,始终不忘提升教育者的素质。这些理论成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大量的参考。

再者,载体逐渐丰富。第一,通过协会、平台和队伍文化建设,形成积极向上的氛围和环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健康运行,逐渐成为全国辅导员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由其举办的活动成为优秀辅导员脱颖而出的舞台。部分省市也建立了省级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形成了有力的支撑。第二,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和影响,积极拓展网络载体。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现实社会和虚拟社会的相互作用要求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网络的作用和影响。就建设层面讲,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除了借助传统的学习平台以外,注重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容量大、共享程度强等特点,打造了一批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就辅导员个人而言,辅导员论坛成为了辅导员与辅导员之间相互沟通的重要渠道,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先进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辅导员个人也积极主动适应自媒体时代的要求,开始构建自己的公众号和微博,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便利性,主动占领网络舆论阵地,成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者。

三、以治理现代化理念推进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施路径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背景、时代内涵、时代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继续发展,需要从指导思想、制度体系、职业文化等方面继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明确导向,坚定信念

首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的主要特点,科学解释了新时代“新”在哪里,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进行了准确的描述,科学准确地阐释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探索方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方向,借鉴其他领域的发展理念,明确队伍发展的目标和定位,坚定队伍发展的价值追求。其次,要转变发展理念。“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社会结构深度转型的时代背景而提出。”[5]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要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背景,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队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还应该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辅导员的个人合理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个人的充分发展会进一步反哺队伍建设。与此同时,高校要充分发挥二级学院的力量,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有力支持。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阵地在二级学院,受学校及其学院的双重领导,高校辅导员的成长离不开工作所在学院的支持和帮助。

(二)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要在完善教育投入保障基础制度上出实招、见实效。”[6]成体系的机制是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有力的领导机制可以保障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正确方向。建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的机制可以更全面地部署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在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同时,把辅导员队伍建设统筹到学校发展的统一规划中。严格的准入机制可以有效地保证辅导员的专业性。选聘过程中对于辅导员有“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相关要求,但可量化的标准尚不太完善,很多时候只规定了政治身份,缺少其他可操作的客观的选聘要求,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完善辅导员准入机制。系统的培训机制可以促进辅导员队伍快速成长,要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载体,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机制。适度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提升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机制要充分调研辅导员的要求,切实体现以辅导员为本,解决辅导员在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为高校辅导员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优秀辅导员的脱颖而出提供动力,在开放、公平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高校辅导员的积极性。完善的保障机制可以进一步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高校辅导员发展道路不通畅,高校辅导员队伍职称、职务不合理等问题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高校辅导员的发展保障机制,对于稳定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作用。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待遇,是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性质和地位最直接的肯定,可以解决高校辅导员的后顾之忧,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三)健全评价体系,及时调整发展方向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检测和调整才能保证整个方向的正确性,才能保证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要健全评价体系,开展整体效能评价,更加注重队伍的内涵式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调整队伍建设发展方向,最终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高水平发展。首先,要构建整体性的评价体系。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内含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中,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评价,要借鉴和结合高校发展、队伍建设的相关评价体系,建立一套动态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环境、大学生需求等各方面的变化,建立针对性强、实效性强的评价体系。其次,要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专业性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有利于促进高校辅导员实践工作更具科学性,有利于形成层次性梯队。最后,要通过动态性检测及时进行调整。实时的评价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利用这种手段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建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