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胸痛中心常态化运行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2020-03-16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2期
关键词:胸痛溶栓传染病

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 中国胸痛中心联盟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1]疫情防控工作形势严峻。我国将该疾病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管理。多地区已根据国家要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部分地区已经实施区域交通管制。全国4000多家以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为核心理念的胸痛中心,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很多困惑。为了更加规范、有效地救治急性胸痛患者,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蔓延风险,尽力保护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中国胸痛中心联盟及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组织全国胸痛中心建设及感染控制专家适时制定了本共识,旨在为全国胸痛中心一线医务工作者在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提供工作指导。本共识中的相关建议仅适用于NCP疫情的特殊时期,主要针对疑似/确诊NCP合并急性胸痛的患者,包括了不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卫健委)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但目前无法排除NCP的病例[2-3],对于能够明确排除NCP的急性胸痛患者,仍执行胸痛中心常规流程。当渡过NCP疫情后应恢复胸痛中心的常规工作流程[4-5]。

本共识是根据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要求而提出的胸痛中心运行总体原则,由于各地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管控措施不同、医疗资源分布不一致,各地区、各医院可以在本共识基础上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制订适合本地区、本医院的工作流程和实施细则。

1 自行来院患者的诊治流程

1.1 分诊流程

各医院应按照国家卫健委防控要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重新布局预检分诊台及发热门诊,将预检分诊台与胸痛中心分诊台分开[2-3,6]。预检分诊台应设置在门诊、急诊的入口处,防止未经预检分诊的患者进入门诊、急诊。对所有进入急诊、门诊的患者,均先测量体温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预检分诊人员执行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在疫情严重地区,可以不进行流行病学调查[2]。疑似NCP合并胸痛患者,先进入发热门诊。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在发热门诊配备专用心电图机。不具备条件时应由相关人员在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条件下进行心电图检查。预检基本排除疑似NCP的胸痛患者进入胸痛中心分诊台执行常规胸痛中心流程。

1.2 针对所有疑似NCP合并胸痛患者

首先判断患者生命体征是否稳定,如果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判断是因胸痛相关疾病引起还是因NCP引起的可能性大,如果判断为NCP引起,应立即送往发热门诊隔离病房进行后续抢救和治疗,并逐级上报;如因胸痛相关疾病引起或暂时无法判断具体原因,建议立即在急诊科隔离区就地抢救,维持生命体征。医护人员做好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有创操作时应做好三级传染病防护(图1)。

图 1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胸痛预检分诊流程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潜伏期可长达14 d以上,人群普遍易感,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无发热的患者也较多,且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因此,所有急诊接诊医护人员应执行至少二级传染病防护标准[3]。因目前各地区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时间较长,且假阴性率较高,对于胸痛合并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建议可常规行肺部CT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时间和条件允许时可行超敏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原以及呼吸道病毒检测等检查[2-3]。尤其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发地区,建议对所有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普通胸痛患者行胸部CT检查以排查潜伏期NCP。若检查结果有异常,尤其胸部CT结果提示具有NCP影像学特征者,在湖北地区可确定为临床诊断病例[2]。其他地区可尽快联系核酸检测,将患者隔离留观或转诊至当地新型冠状病毒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当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知还十分有限,其中部分危重症患者可能是在NCP的同时存在暴发性心肌炎,但临床表现可能类似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对此类患者一旦明确诊断可按照《2017年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7]进行救治。因此,对于疑似NCP合并胸痛患者应引起高度重视,各胸痛中心应建立由急诊科、发热门诊、感染控制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医务部门及其他相关科室共同参与协同诊治的多学科工作机制,为此类患者的诊疗提供必要的支持。

1.3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救治流程

(1)对于明确诊断STEMI的患者如果能完全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应该按照胸痛中心的常规流程进行救治[4-5];但如果患者首诊于不具备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能力的医院,应首选静脉溶栓治疗(尽量选用第三代溶栓药物)[8],尽可能减少转运。(2)无论是标准版胸痛中心还是基层版胸痛中心,疑似/确诊NCP患者如确诊为STEMI,若发病在12 h之内,原则上首选在首诊医院溶栓治疗。溶栓场所可以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决定放在急诊科或发热门诊,但需具备隔离条件且应在具备二级、最好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下执行溶栓。溶栓成功患者继续在隔离病房进行观察,后续如果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安排转入心血管内科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如果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转入定点医院隔离病房进行后续治疗。(3)溶栓失败或者具有溶栓禁忌证的患者,须进一步评估患者行急诊PCI的获益与医患双方所承担的风险(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患者手术风险)比,如果风险大于获益,或虽然PCI获益较大但患者本人或家属不同意手术,或者发病超过12 h且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则转入隔离病房保守治疗,进一步排查NCP。如果获益显著大于风险且患者与家属均同意手术,则进行急诊PCI(图2)。对于发病时间超过12 h但仍有胸痛症状或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在平衡获益-风险后亦可考虑行急诊PCI。

图 2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处理流程图

1.4 确诊/疑似NCP合并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的处理流程

对于所有确诊的NSTE-ACS患者,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建议原则上在首诊医院以药物治疗为主,在充分药物治疗同时排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药物治疗病情难以稳定的患者建议转诊至本地区既有急诊PCI条件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的医院进行诊治。在充分药物治疗基础上根据NSTE-ACS诊治指南进行缺血及出血危险分层[9],如果不是缺血极高危,或者即使是缺血极高危但同时合并出血高危因素,则建议在隔离病房进行保守治疗,由心血管内科医师提供专业治疗意见;如果是缺血极高危且不具备出血高危风险,预期患者接受急诊PCI的获益显著大于医患双方的总体风险,则建议在具备隔离条件且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导管室进行紧急PCI,术后如果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则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隔离病房进行后续治疗;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转入CCU进行后续治疗(图3)。

1.5 疑似NCP合并ACS患者的急诊PCI流程

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具有传染性强的特点,且目前对其中间宿主和传播途径均未完全阐明,防控难度极大。因此,对于疑似NCP合并ACS患者进行急诊PCI必须是基于权衡患者获益与医患风险之后慎重做出的决策。一旦做出需要进行急诊PCI的决策,除了遵循急诊PCI的常规流程外,关键是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图 3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处理流程图

1.5.1 术前准备 (1)急诊科/发热门诊准备:①由急诊科/发热门诊医护人员落实患者及家属(原则上只允许1名家属陪同)戴口罩、帽子,轻度低氧血症患者可在鼻导管吸氧基础上戴口罩,已经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的患者应在面部覆盖一次性防水治疗巾,防止经鼻或口腔排出的污染物造成大面积污染。请心血管内科医师远程会诊,减少不必要的现场会诊,必须现场会诊时医师必须在二级传染病防护条件下进行会诊,确诊并获取知情同意后激活导管室、下达术前医嘱。②首诊医师负责按照感染控制要求上报病例,并请感染控制科给出感染控制指导意见。③急诊科/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协助完成术前医嘱及转运准备。④急诊科/发热门诊医师完成NCP及ACS诊断相关的血液化验,所有疑似NCP患者均需完成急诊肺部CT平扫,相关医护人员做好隔离防护,防护执行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病情允许时完成咽拭子取样,取样人员应执行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⑤急诊科/发热门诊在完成肺部CT后如无特殊情况直接转运至导管室。(2)导管室准备:医院必须事先指定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的专用导管室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急诊PCI手术,以防止交叉感染。导管室值班人员在接到启动指令后:①开放专用导管室,关闭运送患者通道两侧的其余通道。②专用导管室关闭中央空调,若有独立的新风系统及空气净化器应呈持续开启状态。③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设备C臂的球管、探测器及控制面板套入一次性无菌透明套,对手术床使用双层一次性床单覆盖,手术室内其他设备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无菌透明套保护。④医疗垃圾桶备黄色双层垃圾袋套装。⑤准备一次性消毒铺巾材料。⑥备齐术中可能使用的各类耗材但不开封,在患者到达并完成消毒铺巾后再撕开包装。(3)人员准备:手术室配备术者1名,助手1名,台下护士1名,控制室技师1名,尽量精简参与手术人员。台下护士严格执行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术者和助手原则上亦应执行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但规范的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可能影响术者的精细操作,建议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既要满足感染控制和射线防护要求,又要兼顾手术精细操作需要的措施。比如在充分利用铅屏防护使患者与术者相对隔离的条件下,可适当降低感染控制防护级别,使用隔离衣替代防护服或者穿双层手术衣等。亦可使用超薄铅衣以减少防护措施对术者身体灵活性的影响。防护服、铅衣及手术衣的穿戴顺序:先手卫生、穿洗手衣、口罩、手术帽、防护服(或隔离衣)、穿鞋套、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铅衣、手卫生、穿一次性手术衣(未穿防护服时可双层手术衣)、戴双层手套。

1.5.2 患者转运 从急诊科/发热门诊转运患者至导管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应戴好口罩、帽子。(2)转运人员在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条件下转运,途中不得停留,家属不得进入导管室,在大厅等候,整个手术过程,如非特殊情况尽量不要二次知情同意,减少与患者家属接触和交流。(3)转运须经过专用通道,尽量固定一个电梯转运,在患者推出电梯后立即由感染控制消毒团队及时对空气(3%的过氧化氢喷雾)、地面、墙面、电梯内外按钮(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10]。(4)患者转运到达导管室后,医护人员在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下搬运患者至手术台。经鼻导管继续给氧,口罩继续保留,对已行气管插管患者则用防水治疗巾遮盖面部。完成消毒铺巾后打开手术耗材包装。

1.5.3 PCI过程 除遵循急诊PCI操作基本要求外,应注意以下问题。(1)术中操作需轻柔谨慎,防止患者血液、体液飞溅,造成污染。(2)术中需要其他房间的药物或者器械时应由其他人员传递,送入的物品不得直接传出手术操作室。(3)接触过患者的人员在未脱防护服前不得进入其他区域。(4)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控制室及操作室。(5)尽量避免操作室和控制室之间的人员流动,如必须进入时穿好防护用具后方能进入操作室;如进入操作室并接触到患者污染物等,不能直接返回控制室,需要脱掉污染防护用具,重新穿戴新的防护用具后方可返回。

1.5.4 PCI术后管理及注意事项 除常规处理外,应注意以下问题。(1)患者处理:手术人员在脱去最外层的手术衣服但保留二级以上传染病防护状态下,将患者转运至独立的隔离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并排查NCP,如果排除NCP诊断,则转入冠心病监护病房接受后续治疗;如果确诊为NCP,则转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隔离病房进行后续治疗。(2)手术人员:在操作室先脱手术衣服及外层手套,快速洗消手卫生,脱铅衣,再次手卫生,脱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再次手卫生后脱脚套、防护服、内层手套并丢弃在医疗垃圾桶内,手卫生、进入缓冲区脱手术帽、口罩。离开导管室后洗澡更衣。(3)导管室及通道消毒[10]:先对手术操作室、控制室及转运通道空气喷洒3%过氧化氢进行消毒,喷洒前尽可能关闭所有门窗。再对地面、墙壁、物体表面以及有血迹或分泌物污染处,用20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泼洒并保留30 min再擦拭,其余地面和墙壁用20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擦拭。(4)吸引器引流液:放入2000 mg/L有效含氯消毒溶液,浸泡1 h后,再倒入污洗室下水道。一次性引流瓶直接丢弃在医疗废物桶内。大量呕吐物、粪便等排泄物用专门的容器收集,用含2000 mg/L有效含氯消毒剂按排泄物∶消毒剂1∶2的比例浸泡消毒2 h后倒入污物下水道冲洗。(5)黄色医疗废物双层袋封口密闭运送,并做好标识。(6)最后开启紫外线消毒。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高浓度含氯消毒剂消毒后空气中的残余氯可能导致氯中毒,建议先开门窗通风,排出残余氯气后再进行紫外线消毒。

1.5.5 登记和上报 接诊该类患者必须逐级上报。手术由介入技师在介入手术登记本上标注“NCP”或“疑似NCP”字样并按照时间节点的规定填写,以备溯源。

1.5.6 急诊PCI团队及导管室 有条件的医院应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诊PCI专门团队,对所有疑似/确诊NCP患者进行急诊PCI时,所有医护人员应在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下进行操作。医护人员在围术期有暴露风险者,应按照防疫规范实行隔离。一旦术后患者确诊为NCP,建议该团队医护人员进行“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出现异常,及时上报并治疗。建议具备急诊PCI能力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辟专用导管室,统一管理,专门防护。

1.6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处理流程

主动脉夹层的基本处理流程同上述ACS,但需要经过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扫描方可确诊,对于疑似/确诊NCP合并主动脉夹层患者,CTA检查环节及运送环节均应在二级以上传染病防护条件下进行。明确诊断为主动脉夹层后,根据主动脉夹层类型、生命体征及临床表现是否稳定、所在医院是否有具备外科/PCI条件、是否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是否有隔离手术室等综合考虑后决定(图5)。若基层医院在CT及CTA阅片时遇到困难,可通过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立的网络远程会诊获得帮助。

1.7 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处理流程

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救治,基本原则是尽可能依托具有CTA条件的首诊医院完成全部诊疗过程,即使是高危的肺动脉栓塞,亦可在上级医院的指导下进行溶栓治疗。因此,原则上不应转诊。有溶栓禁忌证的高危肺栓塞患者,可以考虑参照ACS的急诊PCI流程在严密防护下实施PCI。

2 呼救“120”入院的胸痛患者的救治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可长达14 d以上,很难通过“120”接警人员的简单问诊明确或者排除胸痛患者是否同时合并NCP。因此,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承担院前急救的救护车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

图 4 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工作流程图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严重地区,建议所有救护车人员均按照二级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进行个人防护[11],在首次接触患者及家属时就必须要求其先戴上口罩再问诊。如有条件应尽可能在救护车上安装负压隔离舱。转运过程中尽量使用一次性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转运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过患者的外层帽子、口罩、手套、鞋套、防护服等均视为污染物品,务必遵照感染控制要求统一处理。在每次完成转运患者后应对救护车进行严格清洗消毒,转运过程中如遭遇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污染,少量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沾取5000~10 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小心移除。大量污染物,应使用含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先用足量的吸湿材料(如纸巾)去除可见污染,再用5000~10 000 mg/L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 min以上,小心清除干净[11]。

图 5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主动脉夹层处理流程图

当急性胸痛患者呼叫“120”后,随车医师在询问胸痛病史的同时,一定要询问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症状及流行病史。条件许可时,可在现场或者救护车上完成首份心电图后立即远程传输至最近的胸痛中心。若临床能够完全排除NCP,则可遵循胸痛中心常规流程;若疑似NCP,则进入发热门诊筛查,若仅凭临床特征不能确定是否疑似NCP,则送至急诊科进行排查(图6)。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可直接将患者送至有胸痛中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进行排查,不推荐绕行急诊。

对于救护车首份心电图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且在再灌注时间窗内,如果已有成熟的院前溶栓经验,并有良好的防护条件,在进行远程传输并确认诊断后,可以开展院前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后根据是否能够排除NCP遵循上述流程图决定送往就近医院的急诊科/发热门诊进行后续诊疗。

3 医院之间转运胸痛患者

胸痛中心强调的是区域协同,要求在最短时间内将急性胸痛患者转运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地点接受最佳治疗。但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应遵循传染病防控原则优先,充分利用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所建立的远程医疗网络,使急性胸痛患者尽早明确诊断并采用效益风险比最大化的治疗手段,原则上是就地诊疗为主,尽可能减少转运以降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播风险,只有当首诊医院不具备基本诊疗条件时方转运至其他医疗机构。

图 6 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院前救护车工作流程图

部分基层胸痛中心在按照上述的分诊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治后,如有确实需要紧急转运至上级医院的患者,例如STEMI患者溶栓不成功或者存在溶栓禁忌证、经保守治疗难以稳定的极高危的NSTE-ACS患者、需要行急诊PCI或者外科手术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等,可以与上级医院进行沟通转运事宜,在明确排除NCP后可以按照胸痛中心常规流程转诊。

对于疑似/确诊NCP合并胸痛患者需要转运时,负责转运的医护人员应在二级以上传染病防护条件下进行转诊,有条件的地区最好执行三级传染病防护标准。

对于急性胸痛诊断不明确需要转运至上级医院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在尚未明确诊断或者排除NCP之前,应按照疑似病例的感染控制要求转运,转运至具备急诊PCI能力且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点医院的急诊科/发热门诊进一步评估,不宜绕行急诊。因各地区转运模式和具体方法不尽相同,建议各单位结合本院实际条件以及转诊路径,进一步制作细化的转运方案及流程。

4 辅助科室

由于CT检查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筛查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建议有条件的胸痛中心为疑似NCP病例设置单独的CT检查室,需要接触患者的检查及运送人员均应在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下工作,每次为疑似NCP患者检查后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对疑似NCP合并胸痛的患者仍要坚持优先原则,特别是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的患者,但不能因为强调在30 min内启动CT室而放松感染控制要求。

疑似NCP合并胸痛患者需要急诊超声心动图检查时的基本要求同CT,但原则上应尽可能减少将疑似NCP患者转移至超声诊断室,首选床旁超声,超声诊断人员必须在二级或以上传染病防护标准条件下进行床旁检查。

5 时间节点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各项时间节点管理应在遵循感染控制要求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流程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时间,加快救治速度。但仍应执行时间节点管理制度,如实填报数据,对于因感染控制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导致的延误应客观、如实、及时地在数据库备注栏和病程记录中记录。

6 培训教育及持续质量改进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集中性的培训、联合例会、质量分析会、典型病例讨论会等工作应暂停或者改为网络会议形式举行,建议各单位充分利用远程会议模式、微信群自学等形式开展常态化培训和讨论。因疫情防控推迟或取消的各类工作计划应在胸痛中心工作日志中记录并说明,并在疫情解除后尽快恢复常态化的培训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附:传染病防护标准

一级防护: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

三级防护:在二级防护基础上,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必要时戴防水围裙。

共识起草人:向定成(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易绍东(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参与编写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卜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陈纪言(广东省人民医院),陈静(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陈茂(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玉国(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陈韵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程晓曙(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董一飞(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方唯一(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葛均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龚艳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何奔(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黄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黄岚(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贾绍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蒋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李东升(武汉市第三医院),李理(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李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梁春(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刘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刘学波(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刘震宇(北京协和医院),罗爱武(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马翔(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钱菊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曲新凯(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沈成兴(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沈涤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沈雳(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石蓓(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石瑞正(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苏(武汉亚心总医院),孙英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唐熠达(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唐柚青(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汪道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王建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景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焱(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吴岳(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向定成(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徐通达(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亚伟(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杨跃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易绍东(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于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余宏伟(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曾和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秋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张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国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张瑞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书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勇(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钲(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郑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猜你喜欢

胸痛溶栓传染病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前急诊生化与溶栓后早期转归及预后的关系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胸痛未必都是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