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0-03-16王思卓湖南信息学院
◎ 王思卓 (湖南信息学院)
和声理论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钢琴学习的基础,无论对钢琴的理论分析还是实践演奏指导都需要应用到和声理论。当前和声理论教学也成为教师指导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和声理论教学帮助学生养成扎实的基本功,提升学生的钢琴学习水平,促进学生艺术和情感的升华,更好的掌握钢琴演奏精髓,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当前钢琴教师非常注重和声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加强和声知识巩固,实现教学延伸
钢琴演奏过程中通过灵活的和声技巧应用有利于提升演奏效果,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对和声理论有更好的掌握,为学生和声理论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感受。同时在和声理论教学中通过与作品的结合能够加强学生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深入思考,充实学生的和声实践体验和感悟。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对钢琴演奏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帮助学生巩固钢琴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和声理论的学习,感受多元化的演奏方法和结构,实现对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散,促进学生音乐境界的提升。
(二)提升学生钢琴理解力,强化作品作用
钢琴作品创作中,是作曲家将大量的音乐元素通过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组织和构建,这个过程中和声的作用尤为重要,也可以理解为音乐的创作是离不开和声的。和声理论为音乐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理性依据和规则,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由此可见,钢琴教学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和声理论才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掌控音乐和表现音乐。学生在钢琴演奏前需要先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和感悟,而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引导的主要理论则是和声理论。
(三)提升即兴伴奏能力,实现全面提升
即兴伴奏能力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和基础能力,即兴伴奏能力对学生的综合音乐技能和感受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有一定的演奏技巧,还需要能够灵活的应用和声技能,通过和声技能以及织体的设置和应用提升即兴伴奏能力。因此教师在即兴伴奏教学中必须要强调和声理论的渗透,通过和声理论的讲解指导学生更好的掌握即兴伴奏能力,提升学生的钢琴实践演奏能力。
(四)养成良好伴奏习惯,培养优质乐感
钢琴演奏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良好伴奏习惯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如果学生对旋律比较熟悉,在钢琴伴奏中难以突出重点,会出现音型不稳的情况。在无旋律伴奏训练中,学生必须要能够将音节、音准等深深的刻入到脑海中,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做到“卡小节”[1]。而此处音乐课中常听到的“卡小节”就是大脑对演奏旋律的认知。经过机械训练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音乐的音型以及节奏等进行感知,提升学生的乐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从简单的曲调伴奏着手,并对节奏和旋律的难度适当提升。因为简单的旋律在音值组合以及旋律组成方面都比较完整和清晰,而且节奏把握容易,对学生乐感的训练和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欢乐颂》就是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调,也是和声训练中比较常用的曲目。
二、和声理论的应用性质
(一)趣味性
和声理论的有效应用能够转变传统钢琴教学的枯燥性特点,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致爱丽丝》这首钢琴曲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演奏贝多芬其他的曲目,并引导学生对贝多芬优秀曲目的分享,讨论乐曲特点,以此为基础讨论贝多芬的性格和创作风格,通过对作者背景资料的分析入手,引导学生对《致爱丽丝》这首乐曲情感的表达,逐渐引导学生对乐曲结构的掌握以及演奏特点的分析,活跃课堂氛围,提升课堂趣味性。
(二)结合性
和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比较强,大部分知识内容都是枯燥的书面语,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度加大。教师教学中需要将和声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和声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为了更好的演奏钢琴,同时还能够将钢琴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衔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认知[2]。比如在学习《前奏曲》这首钢琴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理论知识通过形象化的形式进行展示,并通过实践操作加强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与实践结合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防止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听不懂的情况。
(三)引导性
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伴奏中的和声结构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节奏,了解乐曲的结构和不足,并对乐曲更熟悉,能够了解演奏中需要重视的注意事项,进而在演奏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表达乐曲中的情感,并发挥和声的修饰作用。比如在《大江东去》这首乐曲的教学中,和声理论的应用可以对乐曲的结构更清晰的体现出来,并展现出豪迈的情感,体现出我国诗词的意境。通过和声理论的引导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对其中情感的体会,为学生演奏提供一定的情感基调,提升学生钢琴演奏的领悟力。
三、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和声理论对钢琴教学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和声理论的渗透中需要采用正确的方式,注重学生良好演奏习惯的培养和情感的表达,逐渐提升学生的钢琴教学效果和音乐素养。
(一)养成良好演奏习惯
钢琴演奏是钢琴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需要接受长期、反复的训练,这种长期的演奏旋律训练方式容易使学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势,而且枯燥的练习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对钢琴的学习热情。而且长时间的演奏训练还容易导致学生的演奏习惯固化,在接触其他音型演奏时无法保障演奏效果和感染力[3]。为了有效转变这种教学情况,钢琴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和声理论的应用,通过和声理论和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防止单一化的训练形成固定思维,更好的掌握和声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感悟力和乐感。
(二)加强钢琴作品的分析
音乐教学开展中和声理论教学的应用不能单纯的进行和声理论灌输,而是需要结合钢琴作品演奏,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与和声理论的体验。在实际教学开展中,教师需要精心为学生挑选经典的钢琴作品,并对钢琴作品中的和声部分进行明确说明,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不同的和声形式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对钢琴作品的认知更全面。钢琴作品中和声结构严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具有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示范以及典型乐谱案例的分析,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对学生的声乐结构和知识进行更好的掌握,提升学生和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在钢琴作品完成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不断获取经验和启发,加强对声乐理论的探索,提升声乐理论认知,加强对实践工作的指导。
(三)提升和声织体的重视
和声织体指的是和声的结构与运动形态,能够对乐曲的旋律提供补充作用,使学生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对钢琴的旋律能够更好的掌握,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形象以及思想的认知。从当前钢琴教学情况来看,对和声理论的认知和落实比较重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音乐作品,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因此钢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和声织体的应用,使学生了解织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并能够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4]。和声织体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采用灌输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注重学生和声织体应用自觉性的培养。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和声织体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织体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通过实践对和声织体有更好的感悟和认知,并结合实际经验,提升学生的演奏效果。
(四)注重和声音乐情感表达
音乐的构成主要是由不同音乐元素和音响组成的,能够对个人、社会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等进行表达。钢琴是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在音乐表现的过程中也会表现出音乐情感,而且要求情感表达必须要真实、生动。在对钢琴作品分析中,必须要对其中的情感有准确的认知,不能根据自身的主观感受进行理解,还需要融入理性分析成分,能够从科学、规律性的角度对钢琴作品进行分析,并更好的感悟乐曲中传达出来的情绪。和声理论研究中需要注重音乐的发展逻辑和规律,保证与情感表达的一致性。因此教师在钢琴作品演奏中可以引领学生对和声的应用,使学生通过和声对作品有更全面、更立体的了解,体现出音乐作品的质感,同时也使钢琴的演奏更丰满。
(五)善于利用即兴伴奏技能
即兴伴奏是钢琴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即兴伴奏有利于锻炼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提升学生的钢琴演奏实践能力。钢琴教学中通过和声理论的应用有利于为教师提供更明确的教学方向,提升钢琴教学效率。学生在钢琴即兴伴奏中对旋律编配和声的应用方法掌握不牢固,和声编配技能不足,导致即兴伴奏的效率降低,无法体现即兴伴奏中和声表现的意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和声伴奏中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即兴伴奏编配技能的培养,通过编配和声认知体现出学生的心理现象,并能够从整体上丰富学生对和声的认知,通过心智技能的磨练促进学生钢琴技能和音乐素养的提升。
结 语
综上所述,和声理论在钢琴演奏教学中的应用对钢琴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钢琴演奏教学中需要注重对和声理论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演奏习惯,加强钢琴作品分析,注重和声织体应用和情感表达,提升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使学生对钢琴演奏以及情感熏染都具有更完善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