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唐璜》中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表现
2020-03-16连文嘉中北大学
◎ 连文嘉 (中北大学)
一、莫扎特及歌剧《唐璜》创作背景
(一)莫扎特生平简介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1756-1791)是出生于1756年的奥地利著名作曲家,古典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虽然他仅仅有短暂的35年,但是他却留给了人们大量的且极其珍贵的音乐作品。[1]莫扎特的创作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他幼年的时候,从他五岁的时候开始创作,到十七岁时他的创作体裁已经涉及到了弥撒曲、赞美诗等宗教体裁。1772-1781年是他创作的第二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主要创作了弥撒曲等多部歌剧、管乐协奏曲以及各类的重奏作品等。最后近十年的时间是莫扎特的巅峰时代,创作出了众多佳作,如:《唐璜》、《费加罗的婚礼》等。
(二)时代背景及创作历程
1756年,一位开通的君主约瑟夫二世称帝,他下达了废除奴隶制的决意,并且严厉禁止教皇干政涉政,要求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进行并坚持启蒙运动。受启蒙主义思潮的影响,艺术创作方面艺术家们受到了很大的观念上的改变,追求人权自由、反对压迫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把“公平、自由”的理论观念与艺术作品的创作充分融合在一起。[2]《唐璜》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随着时代的变化,喜歌剧开始流行起来,为传统的歌剧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莫扎特也意识到其早期的创作已经渐渐脱离主流,于是在中期开始进行了意大利喜歌剧的创作。歌剧《唐璜》是根据作家达蓬特的喜剧剧本进行改编的,原标题为《受罚的荒淫者》1787年首演于布拉格,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随后莫扎特将这部作品改编成为悲剧与喜剧相结合的一种体裁,注重对人物的刻画,将剧中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成功塑造出每个人物的性格和音乐艺术形象。本文分析的《鞭打我吧》就是《唐璜》第一幕第四场的女高音咏叹调作品。
二、咏叹调《鞭打我吧》的曲式分析
《鞭打我吧》是《唐璜》里出现在第一幕第四场的女高音咏叹调,唐璜喜欢上了农家女采琳娜,并且恐吓走了采琳娜的丈夫马塞托,骗其说要与她结婚,幸好贵妇艾薇拉的出现揭露了唐璜的真实面孔并且带走了采琳娜,采琳娜之后感觉到自己犯下了错误,意识到不能轻信唐璜的花言巧语,于是此时在房间内对马塞托唱出了《鞭打我吧》这首歌曲。
这首咏叹调分为两个部分,曲式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鞭打我吧》曲式结构图
该选段分为两个乐段,A是选段的第一个部分,调性为F大调,节拍为四二拍,速度为行板,由3个乐句a,b,a'三个部分构成。在a部分,旋律中反复出现附点十六分音符以及歌词的反复演唱,体现出了女主人公采琳娜恳请马塞托原谅的急切心情。b部分莫扎特采用了离调的创制方式,还原了降B,将旋律转入C大调,将旋律变得更加紧凑。最后a'乐句从36小节开始,调性重新回到F大调,这一部分的旋律和歌词与a乐句大部分相同,采琳娜发现马塞托似乎没有回心转意的意思,于是十六分音符的使用使语气变得更加的迫切,也表明着采琳娜渴望重新回到爱情中去。[3]
第53-60小节是连接部分,尽管只有短短的几小节,却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来加强语气,歌词多次强调“non hai co-re”,采琳娜看出了马塞托有一丝情绪上的波动,因此采琳娜开始假装在赌气,实际更是抓住了马塞托的心理变化的特点,也是采琳娜情绪转化的部分,可以体现出采琳娜为了让马塞托原谅她费尽了心思,表现出了她的聪明机智,同时为第二部分做了铺垫。
B是选段的第二个部分,调性为F大调,节拍转为八六拍,速度由原来的行板变为快板,转为圆舞曲结构,这部分旋律更加流畅、优美。八六拍的节奏更加欢快,加上采琳娜略带撒娇和顽皮的语气,整个呈现出一种浪漫的气氛。其中70-80小节是整首作品的华彩段落,这时采琳娜看到马塞托原谅自己之后,旋律大幅度跳跃,情绪更加欢快和活泼,而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歌曲结束。
三、咏叹调《鞭打我吧》的艺术处理
(一)气息的运用
这首咏叹调中分为两个部分,同时对气息的要求也很高,第一部分为采琳娜向马塞托道歉,请求马塞托原谅她的一个唱段,“Batti Batti o bel Masetto”唱出时,采用弱声处理,因为这时采琳娜更多的是向马塞托撒娇的语气,但是用气要饱满,吐字要清楚,如果吐字过硬或过强,就无法体现出采琳娜诚恳道歉的语气和心理。之后的几小节也要有气息的支撑、控制和运用,情绪层层递进,保证音乐流动性和松弛有度的情绪表达,好完整表达人物个性。第二部分采琳娜看到马塞托有情绪上的变化,于是开始憧憬他们未来的美好生活,节拍变为八六拍,整条旋律变得轻快活泼起来,音乐的连贯性变强,所以对气息的要求也就更多,不仅需要运用口、鼻快速换气,还需要吸气吸的又快又深,如“in-co-ten-tied al-legri-a not-te edivo-gliam par-sar”这句需要有足够的气息去演唱,因为是一句完整的话,此时,我们就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换气点,因为“par-sar”是一个词,所以不能够断开当作换气口,所以要在“gliam”前换气,只有迅速的换气和足够的气息,才能支撑住后面“sar”的演绎,切忌吸气动作过大,因为这样会导致气息吸的太浅而憋,无法保证歌剧的演唱水平,做到整首咏叹调的一气呵成。
(二)情感的处理
音乐与情感是相互依存的。要想演绎好一首歌曲,必须掌握其中所要的表达的感情。本首咏叹调是由一个单纯朴实的农村姑娘采琳娜演唱,在刚开始是一段请求马塞托原谅的唱段,这时的情绪应该是撒娇,苦苦哀求的一种情绪,所以声音不能太强,但是唱的同时又要带一些俏皮的感觉以体现出人物活泼的性格特征,连唱两遍又体现出采琳娜诚恳道歉的心理,看到马塞托没有原谅她的意思之后又连续重复三遍“sa-pro ba-ciar”可以看出采琳娜发自内心的急切和想要求得被原谅的心。中间连接部分,采琳娜看出了马塞托情绪的变化,带一些撒娇和赌气的情绪,首先是“Ah lo ve-do”后来又故意说“non hai co-re”抓住了马塞托心理转变的特点,并且有情绪上的递进,从而想使马塞托回心转意。到了第二部分的时候与第一部分的情绪截然不同,采琳娜看到马塞托原谅了她,于是情绪变得是欢快活泼,连续说了六个“si(对)”的跳音,可以看出采琳娜的用心良苦,不断地在讨好马塞托,一起在神往他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因此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转变,这样才能让观众才能产生共鸣,最后一起融入在一种愉悦浪漫的气氛之中。
(三)语言的处理
语言在歌唱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准确、清楚的发音吐字才能让观众理解我们演唱的内容,让音乐和唱词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人物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4]
歌唱中,意大利同样注重“字正腔圆”,本首歌曲歌词较多,节奏较快,且元音字母较多,必须要吐字清晰规范。歌曲开头“Batti batti”中间两个“t”是双子音,第一个“t”中间要有停顿并且不发音,第二个“t”再发音,要保持两个辅音字母间的停顿感,切记不可以唱成“Bati”,之后出现的“bot-te ad a spet-tar”中的“botte”同理,不能够唱成“bote”,错误的读音会影响观众的理解,导致对整个剧情的误解。“a da sept-tar”两个元音的吐字要准确、快速、清晰的连接在一起演唱。第二部分音乐节奏更加轻快活泼,要求歌唱者吐字清晰,讲究“字重腔轻”,在气息的支撑下轻快地、带有流动性地的唱出演唱内容,在乐曲的结尾部分“si”的演唱要带有灵活性和颗粒感。
(四)速度的处理
速度的正确处理,关乎到观众对于整个乐曲的理解,因此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要看清速度和节拍标记,正确的把握作曲家想要在乐曲中表达的情感并清晰的表达出来。
《鞭打我吧》整首歌曲为行板和快板。在乐曲的第一部分是采琳娜请求马塞托原谅的一个唱段,此时的节拍为四二拍,速度为行板,因此速度不需要太快。第二部分是采琳娜看到马塞托有情绪好转的迹象,于是一起憧憬她和马塞托的美好生活的片段,此时的节拍转为八六拍,速度为快板,这时主人公的情绪是轻快、活泼、充满希望的情绪,因此在演唱时应该也是速度稍快。
结 语
总体来说,《鞭打我吧》这首作品是主人公采琳娜的经典唱段,整首歌曲节奏较快,感情丰富。因此,我们在演唱过程中必须做到恰当的运用气息、正确的把握情感,适当的掌握节奏、清晰的吐字,只有准确的掌握才能正确表达其中的情感。本文作者在结合演唱时对以上所述方面做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可以与更多学习声乐的爱好者共同交流和改进,一起感受这首作品带给我们的艺术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