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经济带流通业集聚与绿色GDP提升
——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2020-03-16李书敏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省区市测算流通

李书敏

(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南方翻译学院 重庆 401120)

引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了要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指引下,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也要遵循绿色发展,要不断推动从注重传统的GDP向注重绿色GDP转变。与此同时,注重绿色GDP,也并不是说要抛弃经济增长,而是要在绿色的大框架下谋求经济发展,提升经济质量。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总体上是比较明显的,2018年消费支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6.2%。而作为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流通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区域流通产业的集聚,加快了经济步伐。那么,在绿色发展的大框架下,流通产业的集聚对绿色GDP提升是否也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呢?根据这个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为样本,首先测算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然后从绿色GDP内涵入手,从不同纬度构建绿色GDP指数,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的影响效应,其目的是:一方面探明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的影响效应到底如何,另一方面探究这种影响效应在长江经济带是否存在地区异质性。

流通产业集聚与绿色GDP指数测度

(一)流通产业集聚程度测算

关于产业集聚的测算,一般常用的方法是区位熵和E-G指数,本文参照一般文献的做法,同样采用区位熵方法对长江经济带区域11个省市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进行测算,测算公式为:

其中,Aggij(t)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某省份i在t年第j产业的区位熵值,eij(t)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某省份i在t年份j产业的就业人数,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某省份i在t年的所有产业的就业总人数,表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第j产业在第t年份的就业人数,表示t年份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所有产业的就业总人数。式(1)中的第j产业为流通产业,具体流通产业所包含的哪些产业根据一般文献对流通产业范围的界定,主要包括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因此,测算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的变量Aggij(t)可以改写为:Aggi(t)。具体测算时,各省区市三大流通细分行业的就业人数来自于《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

考虑到测算样本量较大,本文测算时仅测算了2014-2018年的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经过测算得到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如表1所示。

表1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显示,长江经济带11个省区市中,上海、浙江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均超过0.8,江苏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2017年开始超过0.8,上海、浙江、江苏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处于第一梯队;安徽、湖北和四川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在2014-2018年的样本期内均超过0.7,处于0.7-0.8之间,而处于长江经济带下游的江西,中游的湖南和上游的重庆分别在2015年和2016年集聚程度超过0.7,这六个省市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处于第二梯队;处于长江经济带上游的云南和贵州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在样本期内均没有超过0.7,处于第三梯队。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区市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测算结果来看,其集聚程度与客观现实非常吻合,长江经济带下游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无论是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是流通产业发展最为重要的人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与中游和上游省区相比,具有明显的集聚优势,长江中游地区的省区市总体而言相比,于上游地区的城市也表现出更好的集聚优势,而贵州和云南由于流通产业发展本身的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当地流通产业的集聚程度,因而从2014-2018年的平均集聚程度排序情况来看也处于最后两位。

表1 2014-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区市流通产业集聚程度

表2 2014-2018年各省区市绿色GDP指数

表3 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GDP指数的影响效应实证估计结果

(二)绿色GDP指数测算

绿色GDP较一般的GDP更能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要求的背景下,政府也不再考核一个地方经济增长的规模,转向考核经济增长的质量指数,提出了经济发展活力、产出能耗、资源集约化利用等众多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从新兴经济增长情况、产品消费升级情况、社会资源是否充分利用情况、居民收入增长情况、就业是否充分情况、物价是否稳定等不同维度提出了质量方面的目标,也体现了绿色高效发展。

本文设定绿色GDP指数时,包含经济发展中绿色化程度、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以及财富创造能力等多重维度的经济发展状况,体现了环境优化型、知识密集型、长期可持续发展型的经济模式。具体指标包括:新兴经济增长情况(以第三产业产出值与GDP之比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采用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的占比予以衡量)、经济增长的生态环保情况(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采用万元GDP能耗指标(万元GDP所需要消耗的标准煤吨数))、就业充分性(采用就业率衡量)、地区人均财富创造能力(采用人均GDP衡量)、地区人均消费潜力(采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地区经济发展活力(采用民营经济发展占比衡量,即该省区市民营企业数量占所有企业数量)7个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最终测算出绿色GDP指数(上述指标测算时用到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各省区市历年的地方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公报、wind数据库,个别缺失数据通过网络查阅,仍然缺失则采用临近两年数据通过插值方法补足),具体测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关于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区市绿色GDP指数测算结果显示,上海领跑长江经济带沿线所有地区,浙江紧随其后,江苏名列第三,浙江和江苏的绿色GDP指数相近(五年平均数),因此,上海、浙江和江苏的绿色综合发展处于第一梯队;湖北和重庆的绿色GDP指数均超过80分,处于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徽、湖南、贵州和四川处于第三梯队,贵州的绿色GDP指数虽然在2014年的得分只有72.38,但得分提升的速度是所有省区市中最快的,这可能与当前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扶持、贵州经济抓住国家政策红利所释放绿色增长动力有关,从贵州这几年GDP增速领跑全国也能够略窥一斑。

模型设定及变量说明

(一)实证计量模型设定

基于研究目的,本文参照其他文献的做法,构建流通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GDP之间的实证计量模型如式(2)所示:

其中,Greenit为地区i在t年的绿色GDP指数(也即是本文中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的绿色GDP指数,详见文中表2),Aggit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11个省区市第t年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详见文中表1),Controlit为影响区域绿色GDP的控制变量,αit为地区固定效应系数,c为截距项,μit为误差项。

(二)变量说明

本文研究涉及到的两个主要变量就是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和绿色GDP指数。流通产业集聚程度(Aggit)和绿色GDP指数(Greenit)的具体指标构建和测算结果已在第二部分详细给出,在具体实证研究时,对绿色GDP指数进行取对数处理,以减小异方差性,提高模型回归的精度。预估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的影响系数β符号为正。

控制变量(Controlit):鉴于实际情况,本文纳入研发投入(RDit,表示技术创新)来衡量一个地区的技术创新投入情况,采用各省区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规模予以衡量,实证研究时进行取对数处理,以降低异方差性。一般而言,一个地区工业企业的研发投入越多,该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活力越强,则越有利于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从而有利于绿色发展,因此预期估计系数为正;采用固定资产投资(Capit)投入来衡量一个地区的资本投入情况,实证研究时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取对数处理,预期估计系数为正;劳动投入(Labit)采用15-64岁人口规模占总人口规模的比例予以近似衡量;本文进一步纳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变量(Eduit),采用每十万人中拥有的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情况予以衡量,每十万人中受教育人数原始数据来自于wind统计数据库。

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影响效应实证分析

(一)实证模型估计

根据本文测算的数据(样本期为2014-2018年),采用stata就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区市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发展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模型估计(根据面板数据模型选择,最终模型估计为固定效应模型),得到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经过豪斯曼检验得到检验结果为0.0002,拒绝存在内生性的原假设,表明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可以根据该估计结果进行分析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指数的影响。

(二)实证估计结果分析

由表3的估计结果可知,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为样本测算的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流通产业集聚程度提升1个百分点,将会带动区域绿色GDP指数提升0.2048个百分点,这与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是比较相符的,该意见围绕流通产业创新发展、优化消费环境,从流通新业态模式、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发展、流通体系建设、流通环境优化等20个方面提出了流通业发展的具体方向,来实现流通产业的进一步优化集聚,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的发展。而经济的高质量离不开绿色经济的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要实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目标。显然,实证研究为我国长江经济带区域绿色发展提供了可行的渠道,也为绿色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实践基础,为政府政策决策从侧面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进一步,实证研究中,地区固定效应估计结果还表明,流通产业对区域绿色GDP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区域流通产业发展程度、区域经济自身发展现状具有密切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北的流通产业发展基础条件明显良好,得益于长三角地区便利的流通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密集的流通产业就业人群,以及发达的经济水平,使得这几个地区的流通产业对绿色GDP的影响效应处于第一梯队,安徽、湖南、重庆和四川的流通产业地区发展情况处于第二梯队,而江西、贵州和云南处于第三梯队。实证研究结果与前述各省区流通产业集聚程度测算得到的结果基本相吻合,起到了较好的相互映衬作用。

根据控制变量结果,地区研发(技术创新)投入力度、资本投入力度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受过高等教育群体占比)对绿色GDP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劳动力投入规模变量对绿色GDP指数尽管表现为正向的作用,但系数统计量并不显著,这表明劳动力投入规模并不是决定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受高等教育群体占比则是重要关键变量,这一点也在现实中得到了较好的佐证,年轻的高学历、高技术人才集聚,对于地方经济、产业转型能够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从而促进绿色发展。

结论

本文以我国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区市2014-2018年经验数据为样本,测算了各省区市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和绿色GDP指数,并进一步就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提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得到:

第一,以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为典型代表的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区域之间的流通产业发展差异仍然比较明显,总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快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且2019年的发展形势相比于2018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第二,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和绿色GDP指数同样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上海、浙江、江苏的流通产业集聚程度和绿色GDP指数均处于第一梯队,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区市流通产业集聚程度的排序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江西、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和贵州;区域绿色GDP指数排序为上海、浙江、江苏、重庆、湖北、湖南、四川、安徽、贵州、江西和云南,区域分异特征还是比较明显的。

第三,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集聚对绿色GDP提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流通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经济提升,弹性系数为0.2048。与此同时,长江经济带流通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GDP提升的影响作用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而影响效应大小与地方流通产业的集聚程度大小存在密切关系,影响程度与流通业集聚程度的排序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猜你喜欢

省区市测算流通
复课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尔鎏金铜佛流通考察
西部10省区市谋划开发新格局
“流通空间”的中西方比较
基于概率分布的PPP项目风险承担支出测算
“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资助范围已覆盖西部12个省区市
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应用已覆盖十六省区市
有关τ-可测算子的Young不等式与Heinz型不等式的逆向不等式
(T)-可测算子迹的不等式
商贸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