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消费对流通业发展的差异性影响研究

2020-03-16郭馨梅教授何宗武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普及率消费水平流通业

郭馨梅 教授 何宗武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48)

相关文献综述

流通和消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流通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消费需求的最终实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方式、内容与成本等(马克思,1867;宋则,2010;李骏阳,2011)。当前研究成果关于其他间接因素在消费和流通关系中的作用(即其他参与因素在消费对流通业发展影响中的解释程度)相对较少。但是,人口结构变动对储蓄率和消费率的影响具有双面性(袁志刚、宋铮,2000;李春琦、张杰平,2009);基础设施的乘数效应、消费效应、挤入和挤出效应并存(郭广珍、刘瑞国、黄宗晔,2019);城乡差距的扩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却增加了发展和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推动消费结构升级(陈建宝,2013);互联网有助于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但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即异质性影响(李旭洋、李通屏、邹伟进,2019)。

消费和流通业之间的关系因不同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存在着非线性特征。基于以上研究,本文以人口结构、城乡消费差异以及互联网发展为例,进一步研究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消费对流通业发展的非线性影响,并借此探究消费升级的溢出路径,为实现流通业高质量发展与消费提档升级指明发展方向与重点。

模型设定及指标选取

(一)模型设定

为研究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消费对流通业发展的非线性影响,本文借用Hansen(1999)提出的门槛回归检验建立面板门槛回归模型。门槛模型设定如下,多门槛模型依此类推:

其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份,Lit和dit分别表示被解释变量(流通业增长率)和解释变量(消费水平增长率)。xit为对流通业增长率有显著影响的控制变量,θ为相应的系数向量。git为门槛变量,在本文中分别为老年抚养比、城乡消费水平比以及互联网普及率,γ*为特定门槛值。I为示性函数,其值为0或1,以括号内条件为判断依据。μi用于反映各省文化民俗等不可观测因素的个体效应,εit为随机干扰项。

(二)指标选取

本文采用各省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增加值之和作为狭义流通业增加值,以此计算流通业增长率,并用该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流通业发展情况;消费升级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居民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水平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来描述居民消费情况。

根据当前研究,本文选取部分反映居民消费特征的主要相关指标以描述不同经济社会条件。当前我国人口结构主要呈现老龄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特征,因此本文用老年人口抚养比来体现人口结构调整;采用农村和城镇消费水平比作为衡量城乡消费水平差异的指标,据此分析城乡消费能力差异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互联网普及率直接影响居民消费方式,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化以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等是影响流通和消费的重要指标,故选取相应指标作为重要控制变量。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和各省各年统计年鉴,考虑到统计口径变化及数据可获得性,本文选取2005-2018年全国各省市(港澳台除外)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样本数据描述性统计见表1。对于个别缺失数据,本文采用插值法补全。

表1 样本描述性统计(2005-2018年,N=31,T=14,NT=434)

表2 门槛效果检验

表3 门槛值估计结果

表4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表5 2016年各模型门槛阶段省份数(个)

实证分析

(一)实证结果

如表2所示,可知老年抚养比和城乡消费水平比的变化对流通业增长的单一门槛效应最显著,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对流通业增长的双门槛效应最显著。

可以算出在5%显著水平下LR统计量临界值约为7.35,由此可得,当LR值小于7.35时所对应的γ取值范围即为95%水平下的置信区间,然后在各置信区间内取得相应门槛值,门槛估计值及95%置信区间见表3。

模型参数估计结果见表4。在控制变量指标中,城乡消费水平比对流通业增长率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化率、互联网普及率、消费价格指数增长率以及老年抚养比。其中,城乡消费水平比、互联网普及率和老年抚养比与流通业增长率为负相关。整体结果与实际情况和多数研究结果相符,但老年抚养比与流通业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在本文中并不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由于“棘轮效应”的存在,消费者很难会降低其已经达到的消费水平,所以老年抚养比对流通业增长率的影响较小;另一方面主要是因为老年抚养比对流通业的影响是非线性的,故老年抚养比对流通业增长率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后者解释同样适用于其他门槛变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由表4可知,在以老年抚养比为门槛变量时,其门槛效应显著,当小于门槛值13时,老年抚养比的系数估计值为0.344;而在门槛值之上时,其系数为0.190,即每百个劳动人口抚养的老年人数以13个为限,消费水平增长率每增加一个单位,流通业增长率即由增加0.334个单位降为0.190个单位。可以看出,老年抚养比大于13时,消费水平增长对流通业增长促进作用小于老年抚养比处于门槛值之下时的情况,即老年抚养比对流通业发展会产生更强抑制作用。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2018年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7.9%,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老年抚养比对流通业的抑制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大。与此同时,专项产业规划扶持不到位、研发创新乏力、营销力度不足以及产品服务不配套等使我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质量效益不高,老年用品市场供需矛盾比较突出。因此,要缓解人口进一步老龄化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除了要靠人口政策的落实,关键还是要从流通端着手,繁荣老年市场,刺激老年市场商品供需。

从农村和城镇消费水平比值上来看,当两者比值大于0.224时,随着农村消费水平的提升,各省份整体消费水平提升对流通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显著下降。在0.224门槛值的两端,消费水平对流通业增长率的影响系数由1.150降为0.281。从总量角度来讲,受到收入水平以及社会保障条件的影响,社会总消费水平主要取决于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城镇居民消费对流通业增长的贡献一般要大于农村地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城镇化对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从实证结果来看,城镇化对流通业增长率的影响系数在0.16左右,影响显著。2018年全国城镇和农村消费水平增速分别为7.9%和10.6%,其中中部地区分别为4.5%和9.5%。因此,城镇消费水平增速过慢会对流通业发展产生更强抑制作用。

在以互联网普及率为门槛变量的模型估计中,互联网普及率对流通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两个门槛值0.483和0.691将互联网普及率增长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上升,消费水平对流通业增长率的影响系数为0.359,促进作用显著;第二阶段,其促进作用明显下降;第三阶段,其影响系数变为负值,由第二阶段的0.155降为-0.367,说明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互联网流量对流通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减弱。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达到59.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移动电商、农产品电商、跨境电商等快速发展,全国网上零售额90065亿元,增长23.9%,网络交易成为居民主要消费方式之一。如表5所示,2018年互联网普及率处于三个门槛阶段的省份数量分别为8个、18个和5个,即对大部分省份而言,互联网流量对流通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在逐渐减弱。传统电商所依赖的互联网用户增长以及流量红利也在逐渐萎缩,唯有线上线下融合才有出路。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动因来看,业态融合既是传统业态拓展新的增长点、开辟新利润源的倒逼行为,又是在消费升级时代弥补传统零售短板、依托信息技术争取竞争优势的战略之举,业态融合既是趋势又是动力。

总体来看,消费水平提升对流通业增长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但由于受到人口结构调整、消费水平差异以及互联网流量红利触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消费水平提升对各省流通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同时各省份流通业增长及消费升级情况因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而存在差异。

政策建议

(一)推动业态创新,繁荣老年消费市场

大力发展城市养老,积极拓展农村养老,加快培育家居养老,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繁荣老年用品和消费市场,创新老年商品供给,释放高龄人群消费潜力;加快推动“养老服务+流通”、“互联网+养老”等模式创新,培育养老服务新业态。

(二)增加优质供给,提升农村消费质量

优化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推动农村购销网络升级、新型电商渠道下沉,丰富农村消费市场品类,提升消费品质,实现农民消费便利化;同时,完善农村市场监管制度,加强商品质量安全以及经营秩序监管。

(三)进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充分挖掘中小城市居民消费潜力

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完善城市服务和保障功能,形成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同时,重视非核心城市商业及配套产业规划,挖掘中小城市居民消费潜力,充分发挥中小城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

(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AR以及AI等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加快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转变,将线下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拓展智能化、网络化的全渠道布局;加大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及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推动流通业跨行业、跨产业、跨国界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普及率消费水平流通业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安徽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9%
排行榜
远程医疗普及率的现况调查
“互联网+”背景下肇庆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路径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