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优化

2020-03-16吕利平马占峰副教授

商业经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权衡零售商供应链

吕利平 马占峰 副教授

(1、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呼和浩特 010020;2、赤峰学院 内蒙古赤峰 024000)

引言

通常情况下,权衡理论主要强调企业在平衡利息抵税收益与财务困境成本的基础上,实现价值最大化与资本结构最优。而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下,成本权衡理论主要是指农产品供应商在降低产品成本基础上提高客户响应频率。一般而言,农产品生产商从探测到顾客需求及收到订单开始,将农产品包装、配送,直至交付给顾客整个过程周期越短,便可在降低各环节方交易成本的同时提升响应客户速度。在新零售环境下,我国农产品流通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且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逐步多元化。因而,加快响应客户速度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重点要素。然而,当前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不科学,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导致农产品产销与供给不协调、客户响应速度较慢等问题突出,严重降低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参与主体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成本权衡理论视角下,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结构调整及管理模式优化,是降低农产品成本与提升客户响应频率的重要途径。

成本权衡理论概述

成本权衡。供应链环节中交易成本、产品质量与响应速度之间不同组合,会对消费者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如图1所示,响应速度、产品质量、交易成本重叠部分A、B、C、D之间,有着不同影响效果。区域A为响应速度与产品质量相交的重叠部分。在此区域内,生产商与批发商更关注产品质量与速度,而不是交易成本或研发成本,所以该区域是昂贵的产品开发区。该区域生产的产品有利于增强消费者体验,但商品生产者、批发商利润却极低。区域B注重响应客户速度与交易成本,即花最少的钱尽快将产品投入市场。此过程忽略了产品质量,而消费者对此类产品极不满意,因而与实际市场相悖。区域C兼顾了响应速度、产品质量与交易成本,且消费者也认同该产品,被认为是最优区域。区域D考虑产品质量与交易成本,而时间效率不在考虑范围内。该区域往往处于启动与运行状态,消费者响应效率极低,供应链中交易主体很难实现利润高速增长,所以被认为是蜗牛区。综合来看,成本权衡是在兼顾产品质量前提下,介于响应速度与交易成本之间的最优结构。

农产品成本与客户响应频率权衡关系。传统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参与主体大多采用低成本管理策略,通过牺牲响应客户速度、提高订单量等方式增加经济效益。然而,这种供应链管理策略无法与竞争战略实现有效匹配,难以提升供应链各环节利润。而在权衡理论下,差异化战略需要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及时响应客户,即满足客户时效性需求。而且,当客户需求出现转移时,供应链中各个主体会通过销售数据、库存量变化在第一时间与供应商或农户进行沟通,尽可能满足客户变化需求。但在现行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结构体系下,生产商、零售商等无法全面监管与控制农产品流通环节,使得整体供应链响应速度处于缓慢状态,难以满足客户时效性、个性化需求,响应客户速度较低。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动因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主要由生产者、供应商、运输批发商、销售商与消费者等主体构成(见图2)。其中,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开端主要是由生产者,即农户或者农业合作社发起,将农产品出售给产地市场,再由产地市场销往批发商所在市场进行售卖。在销售地市场中购买主体以零售商为主,经过零售商再一次贩卖,农产品方可到达消费者手中。

由以上描述可知,当前我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流通环节较多,由此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主要采用分散管理模式。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参与主体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发出的供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使得供需不匹配现象时常发生,农产品损耗率不断上升,进而导致供应链内部难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同时,在农产品供应链采用分散管理方式下,各参与主体发出的信息难以及时有效共享,导致供应链中信息共享性差,仓储难以满足实际需求等现象频发,降低农产品流通效率,继而不利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健康发展。而在权衡理论下,差异化战略需要农产品供应链主体及时响应客户,即满足客户时效性需求。而且,当客户需求出现转移时,供应链中各个主体会通过销售数据、库存量变化在第一时间与供应商或农户进行沟通,尽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由此,在成本权衡理论下,分析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动因,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五点:

(一)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现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仍然缺乏系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零售商在采购农产品时主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和个人主观认知,决定采购农产品数量与品种,导致客户很难购买到所需产品,客户响应频率较低。同时,上述采购方式会造成农产品因长时间滞销而变质,加大损耗。同时,零售商采购技术存在严重滞后性,无法与客户实际需求相匹配,进一步降低客户响应频率,增大交易成本。此外,现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间环节繁杂,主要包括供应商、中间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主体,提高农产品流通成本。而在成本权衡理论下,农产品供应链流通主体更加注重提高客户响应频率,且主要通过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来降低农产品成本。

(二)提高信息反馈与交流频率

当前,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参与主体之间并未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由此出现信息沟通不畅、供需不匹配等现象,难以实现农产品高效流通。同时,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使得农产品供应商从获取订单到准备产品以及交货等环节时效性较差,且各环节衔接不密切,降低农产品流通效率。因此,信息技术水平滞后已成为限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主体信息沟通的重要因素。而在成本权衡战略下,要求农产品供应链产品信息及时反馈,增加与客户互动性。为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升客户响应频率,需要建立高质量信息共享机制。由此,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与调整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方式,能够促进链条上下游企业之间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反馈交流便利化。

(三)优化农产品增值服务

在现有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对农产品增值服务重视度不足,无法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其中,生产商由于缺乏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成本较大,难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零售商对农产品包装主要采用塑料袋或者胶带进行简单包装,无法在包装上体现农产品附加值,未能提升客户体验感,进而降低客户购买热情。而成本权衡理论要求增加与客户的互动,积极响应客户,满足其多元化需求。因此,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消费需求,成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图1 产品质量、响应速度与交易成本的韦恩图

图2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

图3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结构

图4 物流管理系统

图5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

(四)丰富库存控制策略

在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当中,各参与主体过度追求自身利益而忽略整体供应链效益。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各参与主体均有相应的库存系统,且会根据下游采购者需求确定其库存量,通过合理的库存量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然而,各参与主体将目光主要集中于满足下游采购者的需求,而忽略市场需求变动,极易导致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供应不足或者供大于求的现象,出现农产品直销亏损的局面,使得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参与主体遭受巨大经济损失。在成本权衡理论下,要求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各环节均需重视农产品成本控制,制定多元化库存策略,实现最优库存管理。由此,库存管理策略多元化成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的主要动因。

(五)提升农产品配送效率

现阶段,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在配送方面,由于冷链技术较为滞后导致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产生较大损耗。同时,农产品在运输配送中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工作效率较低,进一步导致农产品配送效率低下。此外,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当中主要采用生产者自营物流、供应商外包物流以及物流外包等模式,上述物流中各参与主体均有较高独立性,彼此承担各自责任,各环节衔接性不强,继而增加农产品物流成本。而成本权衡理论的内在要求是控制农产品成本,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可见,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进行优化管理,是成本权衡理论的内在要求。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传统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存在采购流程繁杂、配送方案不合理、库存管理方法单一、信息共享性差等问题。而在成本权衡理论视角下,能够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信息反馈与交流频率、优化农产品增值服务、丰富库存控制策略与提升农产品配送效率。由此,在成本权衡理论支持下,构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结构。由图3可知,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模式优化主要包括采购、配送、仓储与信息管理四方面内容。其中,直采流程主要目的是按需大体量采购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配送优化环节主要是对产品物流实施质量追踪、搬运与加工技术标准,提高农产品物流配送水平。仓储管理则是利用射频技术等新兴技术,规范管理企业仓储,保障企业正常产品供应量。信息管理方面主要是借助新兴信息共享平台,实施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共享模式,从整体上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化水平,具体优化方案如下:

其一,构建直采模式。在采用直采模式时,需要确定农产品直采供应模式的主体合作方案,在此方案下优化现有供应链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实现供应链主体交易成本均衡。在现有理论中,批发商、零售商等主体通常将零散农户整合,建立专门合作社,形成农产品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在采购农产品时,只需要和合作社进行对接、洽谈即可。该合作方案优势在于,一是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增强农户与零售商、批发商等主体的议价能力;二是农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等可将先进管理理念与技术推广到合作社,有助于提升合作社生产效率。同时,批发商与零售商可将其需求由合作社传递至农户,实现按需、高质量生产;三是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环节明显减少,农产品成本呈现下降趋势,且能够满足顾客多样化需求。因此,本文将着重以该合作方案对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进行调整。

其二,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完善物流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优化直采运输、配送流程,如图4所示。农产品在采购、加工、配送过程中,需要保持符合其生理需求的低温状态。一是,为合理降低农产品运输中的损耗,需要推行农产品冷链物流,强化冷链系统的建设与完善。建议与专业能力强、服务完善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以此保障农产品新鲜度、降低配送过程损耗。二是,零售商应依托于物联网技术、条码技术构建的信息平台,动态化、持续化监控每一个农产品具体流向,对农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测。发现问题应及时做好记录,并发送到系统后台。三是,设置标准装卸工具,降低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超市可结合农产品具体品种、配送路程等相关内容,编订严谨合理的装卸规范。可在运输较为柔软的农产品时采用防震材料做好防震设计;另外,零售商应引入冷链设备,做好农产品冷藏及保鲜工作;创建农产品低温包装中心,实现对农产品分级化、规范化及标准化包装,提升农产品附加服务。

其三,建立直采仓储管理规范。从制度规范与技术升级两方面建立直采仓储管理规范,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损耗、缩减交易成本。一方面,零售商从农产品入库、出库、库存、需求等入手,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体系。在农产品入库管理方面,零售商管理人员应严格检查农产品数量、种类、规格、质检报告等内容,若不符合标准或规范,应不予办理入库手续。同时,这些未入库的农产品需要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质检,如产品不合格需要将其退回。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应依照产品种类特性分类摆放,做好农产品相关盘点工作。从出库管理方面来看,工作人员需要对农产品包装、保质期、质检证明等进行记录,保证运输到各门店产品新鲜、无损。另一方面,引入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大幅降低管理成本。当前,RFID(自动识别信息技术)能够自动、快速读取待识别产品数据信息,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零售商可引入此项技术,在快速读取农产品信息的同时,向自动化领域发展。零售商为农产品贴上RFID条码,可以了解产品从生产基地到最终采购销售的全过程,大幅解放人力操作,从而提高库存管理水平。

其四,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农产品供应链信息平台,有利于实现联盟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具体如图5所示。零售商想要快速、灵活响应市场需求,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信息平台,将需求信息、路况信息、配送信息收集在内。在上游部分,生产商利用接收到的农产品订单信息,做好生产方案,实现按需生产;在中游部分,批发商需要及时整合库存信息,并强化农产品配送全过程监管工作;在下游部分,零售商农产品销售数据通过信息平台传到农户或者合作社,为其合理调整农产品种植规划提供参考建议。供需信息共享以及产品动态化追踪,能够为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联盟供需平衡、协调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结论

农产品绿色供应链流通主体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传统管理模式的缺点逐渐凸显,无法有效保证农产品供应的时效性和可靠性。当前,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农产品采购的便利性等提出更高要求。从供应端角度来看,超市作为庞大的运营主体,运营水平相对较高,管理理念与技术都占据绿色供应链主导地位。为有效权衡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响应速度与交易成本,应以农产品超市直采供应模式为核心,从优化直采流程管理平台、完善直采运输配送管理系统、建立仓储管理规范、搭建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等方面进行优化。以此提升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快农产品直接采购模式在绿色供应链中的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权衡零售商供应链
如何权衡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病的获益与风险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完形填空两篇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国产品牌,零售商这样说……
零售商都在做自有品牌化妆品,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基于探索与开发权衡的地磁仿生导航搜索方法
零售商:我是这样开农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