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论视域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现代化的理念创新与路径选择

2020-03-15许洪位

知与行 2020年6期
关键词:治理现代化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本体的系统性与治理的系统性的有机统一。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日益呈现出主体多元性、环境复杂性、目标层次性、内容综合性、载体多样性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顺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增强系统治理思维、运用系统治理手段,注重多主体协同参与、多要素广泛投入,推动形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和综合化治理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体系统的协同参与,强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载体系统的运用更新,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环境系统的综合整治,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系统的设置评估,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系统的开发建设,从而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工作主体、工作载体、工作环境、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等各个子系统之间协调配合,共同发挥促进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坚定理想信念、凝聚思想共识、壮大主流舆论上的整体功能。

[关键词]系统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20)06-0134-08

系统思维和系统治理是现代化治理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必须增强系统思维、运用系统手段,才能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方法与绩效上的系统优化,从而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的价值吸引力、思想凝聚力和行动感召力,切实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性特征

“系统可以被界定为相互作用的要素的复合体”[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由于其主体的多元性、环境的复杂性、目标的层次性、内容的综合性、载体的多样性,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兼具本体和治理的系统性工程。

(一)主体的多元性

新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决不能仅仅将其视为高校一方的事情。实际上,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有效展开和运行离不开高校宣教管理系统、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系统、高校宣传教育目标系统四个主体之间的多元互动。其中,国家意识形态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作为高校宣教管理系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控制者,行使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政策设计、内容输出、目标设定和评估管理等职能。由高校党委宣传部、团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构成的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是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宣传者。高校中大量存在的如班组织、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系统,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传播者,它们受到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的指导和管理,通过举办学生社团活动等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对高校学生施加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高校宣传教育目标系统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他们一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思想工作的客体,但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意义上“反客为主”。在自媒体时代,大学生不仅能对传统意义上作为主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影响,而且也能成为思想、信息和价值观念的个体生产者与传播者。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体之间的这种多元互动特征,决定了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协调好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环境的复杂化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调节的负面效应和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我国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调节的一些弊端逐渐显现并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领域,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和一切向钱看等错误价值观念与不良社会现象。高校学生作为社会人,难免会受到社会中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展,西方国家不断向我国推行意识形态渗透,造成部分大学生群体盲目崇拜西方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而成为所谓的“恨国党”“精日”和“精美”分子。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长期存在的这些挑战冲蚀了高校学生在校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效果,使得争夺青年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加激烈和复杂。

(三)目标的层次性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具有多个层次。首先,从国家层面讲,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凝聚思想共识、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使青年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不断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从高校层面讲,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确保大学的社会主义办学性质,保证高校始终成为社会主流价值生产和传播、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坚强阵地。从学生层面讲,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培育学生忠诚于党、热爱祖国的政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个人品德和社会公德;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的多维性,决定了新时代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树立整体性思维,建立综合性的目标体系。

(四)内容的综合性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有政治教育功能,也有全面育人的功能,不能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简单化地等同于向学生灌输党和国家的思想理论、政策主张的政治教育,也不能片面地等同于向学生普及时事新闻和形势焦点的新闻教育。从本质上说,宣传思想工作的真谛不仅仅止于一种政治说教和新闻播报,而是要通过思想品德、政治素质和形势政策等教育,启迪学生认识世界和国情,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能力本领,将个人的幸福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大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积极性与能动性,最终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人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育人功能,要求在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体系上,加强政治素质、法治意识、道德品质、传统习俗、历史文化、为人处世、心理健康、就业创业、学习态度和方法、健康生活观念等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主流意识形态的生产和传播。同时,除了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生产和普及工作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内在地包含了做好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政策管理、制度建设和监督评估等具体管理工作。

(五)载体的多样化

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和载体。就高校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而言,过去比较常见和惯用的运行载体主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园报刊、学生社团活动、学术讲座和研讨会等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灌输。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中的优势群体,新媒体环境已经在无形中成为宣传思想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2] 。因此,做好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形势和要求,不断丰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载体形式,着力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的宣传手段和工具,努力打造“互联网+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形态。只有这样,才能把正确的思想意识真正灌输到青年学生的内心深处,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二、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与系统治理的理念创新

“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3]由现代化引起的社会经济和观念结构的系统性、整体性变迁,揭示了现代化的系统性特征;而现代化内含的民主、科学、效率等的价值理念,也成为现代化治理的价值追求。因而,要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运行绩效,就必须树立系统思维、实施系统治理,通过多主体协同参与、多要素综合投入,促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朝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和全面化转型。

(一)系统治理有利于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民主化治理

“统一导向,强化协作,形成合力,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经验。”[4]系统治理鲜明地体现了主体协同参与的多元性和民主性特征,表明宣传思想工作不再是政府或高校的独角戏,也需要高校学生的积极参与。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更多地从政府本位的角度来进行政策设计和内容建构,而较少考虑目标群体的实际需求和心理特点,忽视了不同主体之间思想认识的层次性和差异性,导致在工作方法上采取简单的“一刀切”,从而难以调动目标群体内心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系统治理的理念下,高校宣教管理部门仍然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者,发挥着对整个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顶层设计、方向引领、目标设定、内容输出、评估督导和社会环境净化等功能;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等主体能够参与其中并具体组织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对象的大学生也能就自己对思想精神领域的实际需求进行理性表达、提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改进意见和建议。由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主体之间能够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在充分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密切配合”,从而形成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最佳合力”[5]。

(二)系统治理有利于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科学化治理

系统思维之所以作为一种科学思维而存在,就在于它揭示了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形成系统的整体功能的内在规律。按照系统论的基本观点,使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协调配合可以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同样需要遵循系统治理的客观规律。具体而言,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治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各主体之间关系的平衡、信息的沟通、行动的协调和方法的改进,有利于制定正确的宣传思想工作政策和开展符合意识形态工作内在规律的管理活动,进而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展开的科学性。

(三)系统治理有利于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高效化治理

分工协作是现代社会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途径。对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来讲,要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需要充分整合系统内部的各种资源、有效协调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系统治理倡导高校宣教管理系统、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系统和高校宣传教育目标系统之间的分工负责,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有利于发挥各主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这个大系统中的功能和积极性,形成“政策制定与评估督促——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引导——学生活动与隐形作用——意见反馈与工作改进”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协同共治、回应性强的良性循环,从而汇集成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绩效的强大合力。

(四)系统治理有利于实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性治理

全面治理是系统治理的自然延伸。系统治理的特点就在于重视系统内的每一个要素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一定的组织方式使各要素发挥功能并相互联系,形成一个覆盖全面、运行有序的整体结构,从而形成比各个子系统原本功能更全面的新功能。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治理,通过明确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中每个主体的责任和权利,通盘考虑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体系和内容设置,合理配置和调节各主体之间的资源要素,完善宣傳思想工作的管理制度和沟通机制,有利于形成主体多元参与、内容全面综合、方式灵活多样、运转高效有序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体系,从而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推进全面治理的完整闭环中增强立德树人的整体功能。

三、新时代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系统治理的路径选择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本体的系统性决定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的系统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需要顺应其系统性特征,从工作主体、工作载体、工作环境、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系统治理大格局。

(一)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体系统的协同参与

首先,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各主体要合理分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治理绩效。在系统论看来,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都承载着一定的功能,而只有当各个子系统以合理的结构和功能组成整体时,才能实现系统优化。因此,明确并合理地界定各主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不仅有利于发挥协同配合的整体效能;还有利于构建科学的评价监督体系,提高各主体重视并深入参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进而形成各主体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具体来讲,高校宣教管理系统要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各项制度,加强对高校具体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监督、评价和管理机制,同时大力净化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环境。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要积极开发宣传思想课程资源、做好主流价值的内容提炼和阐发;善于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断改进宣传思想工作方式。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系统要发挥好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与高校宣传教育目标系统之间的桥梁和沟通作用,在组织学生和服务学生的过程中将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工作下沉落实到每个高校学生。高校宣传教育目标系统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的基础上,也应当积极向高校宣教管理系统、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表达和反馈关于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从而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职能协调和信息沟通中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承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主体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党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领导地位和主导作用。多主体协同参与体现了现代化治理的民主性要求,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各主体之间并非是完全平等的关系。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高校宣教管理部门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引领者和政治领导者,高校、高校学生组织和学生个体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虽然具有主体性,但必须接受高校宣教管理部门关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政策制定、宏观指导和监督评价。从根本上说,这是由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单纯地把西方治理理论中的“多中心治理”概念和范式套用到中国意识形态工作的场景和语境中,认为宣传思想工作各主体之间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就容易陷入否定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地位的认识误区,进而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凝聚思想共识的功能发挥。

(二)强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载体系统的运用更新

在互联网时代,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方面需要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校园报刊、新闻广播和学生社团组织等传统宣传载体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大力推动传统宣传媒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把工作重点转向网络新媒体领域。“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6] 当代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网民的主要群体,决定了互联网领域将是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

相较于传统宣传载体,网络新媒体的关键特征就在于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转变,传统宣教媒介以国家、学校为主导,学生是接受群体,一般采用灌输式的宣传方式。而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主体性和选择性明显增强,甚至学生自己就能成为一个对社会舆情产生影响的信息源。但是,由于互联网常常充斥着各种负面和不实信息,学生在获取和传播信息时往往缺乏对信息的政治性和真实性的甄别能力,从而容易在情感上被利用或者因图新鲜、博眼球、赚点击率等心理而传播错误和不实信息,从而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加强网络宣传思想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校宣教管理部门要加强网络舆情跟踪和监管,组建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控和引导队伍,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实践表明,大学生在课堂等正式公开场合中,往往不愿意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表达出来,而到了私人领域和网络空间,则更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为此,高校宣教管理部门一方面要继续畅通学生表达自身利益诉求和宣传思想工作改进意见的常态化机制;另一方面要利用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收集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各种舆情信息,一旦发现网络舆情突变,立即通报学生所在高校及时处理。同时,高校宣教管理系统也应从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发表的各种舆情信息中,科学地分析大学生群体中常见的思想认识问题及其产生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解惑和引导工作。

二是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把互联网领域建设成为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的主流思想生产和传播基地。一方面,要依法关闭各种传播负面和虚假信息的非法网站,封禁非法信息,最大限度地压缩错误思想思潮在互联网的生存空间,减少其对高校主流价值观教育效果的冲蚀。另一方面,高校要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互联网宣传平台,积极向大学生宣介和传播主流价值观。

三是要顺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改革传统课堂授课模式,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线课堂和“慕课”等平台,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中接受主流价值观教育。“加强高校网络阵地建设,重中之重是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在网络空间进行思想沟通、情绪疏导、舆论引导、价值引领等的意識、能力、水平和艺术”[7]。因而,在推进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办思政慕课、建设大学生思想困惑与心理健康在线交流和辅导答疑的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和内心困惑,定期让教学名师、知名教授、心理咨询师和党团书记在线沟通、交流与指导,帮助学生走出理论和思想困境,从而使宣传思想工作在服务学生生活、引领学生思想发展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宣传思想工作的接受度。

(三)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环境系统的综合整治

系统是开放的系统,系统内部各要素经常与外部环境进行大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系统的这一特点,反映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上来,就体现为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在参与社会生活、接触社会人员、体察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其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必然要受到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具有长期、复杂和系统性的工作,提高党领导意识形态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首先要对工作环境形成清醒的认识。”[8]当前,影响和制约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效展开的环境变量主要来自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和西方国家的对华价值渗透两个方面。因此,推进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的现代化,必须从这两个方面来优化其外部环境。

首先,必须大力清除国内存在的不良社会现象,净化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调节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滋生出诸如贪污腐败、权钱交易、盗骗欺诈、奢靡浪费、人际冷漠、投机取巧等大量不良社会现象。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经常接触到的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往往与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承载的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强烈反差,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群体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怀疑、反感和厌恶,进而冲蚀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教育效果。因此,新时代开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跳出在高校系统内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狭隘思维,着力优化影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绩效的外部社会环境。具体而言,要全面加强党和国家对意识形态工作与经济社会事业的领导,严厉惩治腐败,净化党风和政风,取得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加大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领域中各种社会乱象的整治力度,克服市场调节的缺陷,努力构建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应当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出现绩效困境的原因不是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不适应所谓市场经济这一时代潮流,而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诸多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了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信任程度。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为立论基础、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要求为主要内容,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言行具有较高的前瞻性要求的思想理论体系。因而,当社会现实与主流意识形态发生冲突与张力时,不能简单地套用“理论要适应现实的需要”的公式,片面地认为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有问题而去降低主流意识形态对公民提出的较高思想行为要求,来“适应”充斥着各种不良现象的社会现实,而是应大力清除市场经济调节下出现的不良社会现象,使我国经济社会事业不断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意识形态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以良好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态增进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可程度。

其次,在全球化时代,要积极应对西方国家的对华意识形态的渗透,切实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一是要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负面影响。在全球化过程中,随着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一些青年学生盲目推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追求所谓的现世享受、感官刺激和超前消费,殊不知在后物质主义时代下的西方文化早已失去了资本主义早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所具有的创新、理性、上进的精神与品格。因此,对于西方国家的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作为判断标准,发挥筛选过滤作用,坚决抵制西方价值观念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蚀性成分,反对一味迎合国内少数民众追求西方文化产品与生活方式的感官刺激和一时快感的低级趣味。二是要高度警惕西方政治价值的隐性渗透。西方国家常常把多党竞争性选举、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军队国家化贴上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是民主政体的标签,以此来攻击中国的政治制度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并将中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归咎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同时,西方国家往往还利用中西方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暗中在我国国内扶持所谓的“公知”“大V”等反动舆论势力作为其对华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策应。对此,一方面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话语体系和国际传播体系,澄清西方国家对中国政治体制的种种不实指责;另一方面,需要依法严厉打击散布错误政治观点、配合西方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国内反动舆论势力,切实维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清朗环境。

(四)优化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目标系统的设置评估

首先,细化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把意识形态工作的最终目标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自己的目标设置。但是,这种宏观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导致在实际的宣传思想工作中,因目标笼统、无法细化和分解而不能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绩效进行准确评价,从而也就难以将绩效评估机制转化成激励高校重视宣传思想工作的动力。因而,推进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的现代化,除了坚持立德树人的宏观目标外,还应该围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本身建立微观目标体系,建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绩效评价和考核督促机制。具体而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目标可按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体系统进行设计,大体包括高校意识形态教学系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讲任务的完成情况、高校学生接受和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状况、高校宣教管理部门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力度、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活动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发挥方面。

其次,要完善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评估机制。高校宣教管理系统应定期对高校在具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过程中的管理机制、课时安排、课程设置、师资配备、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等进行行政评估或者委托第三方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机制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为高校宣教管理部门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以及制定和完善制度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另一方面也便于高校及时发现在一线宣传思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加以改进。在评估的方式方法上,可根据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目标构成,分项设定分值和评分比例,及时在各高校之间发布评估结果,形成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成效的横向比较和竞争机制,从而调动各高校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视力度,提高具体承担宣传思想工作的总体绩效。

(五)完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内容系统的开发建设

首先,按照既立又破、破立结合的思想教育原则,完善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体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把宣传和弘扬正面价值观作为重要任务,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宣传思想工作引领人、引导人的本质要求所决定的。但是,宣传和弘扬正面价值观并不意味着对社会思潮中长期盛行、影响甚重、危害极大的错误思想价值观念置若罔闻。在实践中,一些大学生尽管在高校接受了系统的正面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但是当其融入社会生活后,又容易受到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学校开展的正面价值观的教育效果。因此,构建新时代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体系,应在坚持宣传和弘扬正面价值观为主的基础上,增加对社会中长期存在的对大学生影响较大的错误思潮与价值观念的系统性、学理性的揭露和批判,帮助大学生厘清头脑中存在的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科学与非科学的思想观念,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其次,处理好思想教育的先进性与层次性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思想教育内容的先进性要求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群体呈现不同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因材施教,也即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育人方法。新时代,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容体系,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在学科背景、思想觉悟、性别年龄、学习成绩、理解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不能强求所有大学生都一致接受、全部服从主流意识形态的较高要求,为不同层次和特点的教育对象提供适合的思想教育内容。当然,承认大学生群体的层次性和差异性特点,并不代表要削减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降低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要求。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合理地超越于当时社会存在发展水平的先进意识和理念,以引导社会成员按照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前进”的使命。因而,进入新时代,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治理现代化,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宣传思想工作的先进性要求,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念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核心内容,以提倡和引导所有层次的大学生都按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价值观念的严要求和高标准来调整和优化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子响.新媒体环境下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3):58.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中国的现代化之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3]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N].光明日报,2015-01-27(07).

[4]高军,李晗龙.基于系统论观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問题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5.

[5]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04.

[6]沈壮海.加强和改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主线、基础和重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5,(6):33.

[7]齐卫平.做好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强化“四种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15,(4):4.

[8]许洪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困境的利益分析模型及其帕累托改进[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64.

〔责任编辑:屈海燕〕

猜你喜欢

治理现代化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实验室发展探讨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