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

2020-03-15白星良牛同训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员技能职业

白星良,牛同训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山东淄博256414)

一、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逻辑起点

二十多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为社会输送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统计:2018年我国共有中职学校1.02万所、在校生人数为1555.26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总数的39.53%;高等职业院校1418所、在校生人数1133.70万人、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0.05%[2]。然而我国的职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正如《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所描述的那样,在“影响力和贡献力与日俱增”的同时,“高质量与大规模发展面临挑战”。[3]

特别是近几年来,伴随我国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进程的加快,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产业中的那些技能单一性、程序性的工作岗位将逐步被机器人和机械手所取代,毕业生逐步转向那些机器无法取代的工作岗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方法层出不穷,给未来的工作岗位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们很难判定急剧变化的未来工作岗位到底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技能,每一名员工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从过去重视人员的实践操作等具体技能转变为更加看重合作、创新、问题解决等“软技能”。但由于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相对滞后性,尚不能很好地为现代产业特别是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培养适销对路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突出表现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愿意高薪聘用符合其要求的、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但却很难招到适用的人才,表现为“招工难”;另一方面许多职业院校毕业生却因为找不到称心如意的“高薪”岗位而频繁跳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组在《从职教大国迈向职教强国——中国职业教育2030研究报告》中指出:“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很突出”[4],这一供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造成这一矛盾的深层次原因主要还是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后劲不足。为此,国务院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其目的是为了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教育部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明确要求:“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简称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因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所有建设内容包括能力提升、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团队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等,都应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

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理论依据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团队就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为了特定目标而按照一定规则结合在一起的组织。团队的基本特征是“实现集体绩效的目标、积极的协同配合、个体或者共同的责任、相互补充的技能,其核心是团队精神”[5]。由此看来,团队作为一个协作共同体,需要充分发挥每一名成员在知识与技能等方面的优势来协同工作,解决难题。根据团队的概念,结合其使命任务,我们试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界定为:服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完成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和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而组建的学校教师与产业导师共同构成的、知识与技能互补的双师结构团队。

指导团队建设的理论很多,主要包括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主体间性理论、共生效应和群体动力学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能够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来指导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

教育学中的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以分享(资源、技术、经验、价值等)、合作为核心,以共同愿景为纽带把教师联结在一起,互相交流的共同学习组织。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专业学习共同体可以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及信息交流,使个体在团队互动中获益并培养个体与他人有效协作的能力”[6]。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也可看作是一个专业学习共同体,学校教师和产业导师分别发挥各自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优势特色,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促使团队整体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

云南发展野生食用菌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森林资源丰富,具备发展野生食用菌的雄厚基础;野生食用菌物种资源丰富,有2个纲、11个目、35个科、96个属、850多个品种,占世界的43%,占全国的91%, 居全国之首。生态环境优越,产品绿色生态无污染。云南是全国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森林覆盖率达54.64%,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水塔”“碳库”“绿色银行”等功能十分显著,居全国首位。凭借这些优势,长久以来云南的野生食用备受消费者青睐。

管理学中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7]。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面临剧烈变遭的外部环境,组织应力求精简、扁平化、弹性因应、终生学习、不断自我组织再造,以维持竞争力。在学习型组织中,每个人都要参与识别和解决问题,使组织能够进行不断尝试,改善和提高它的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团体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团体本身应理解为彼此需要他人配合的一群人,组织的所有目标都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团体的努力来达到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采取高效的管理方式、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因而也可看作是一种学习型组织。

哲学中的主体间性涉及自我与他人、个体和社会的关系。主体间性不是把自我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看作与其他主体的共在。在伽达默尔看来,世界是我们通过语言和交流的合作而生存于其中的构架,实践则是一种“参与和分享”,一种与他人有关并依据活动共同决定着共同利益的过程。在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之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是由单个主体(教师)分别来承担的,每一主体负责讲授一门课程或指导一个实训项目。组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后,在学校教师和产业导师的主体交往中,每一主体不但要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要与其他主体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来实现教师主体间的共同发展。由于团队成员的主体责任与团队的整体责任共同存在,团队成员之间的主体责任出现交集,促使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够将作为单一主体的团队成员紧密融合在一起,通过各主体间的共同学习、合理分工、尊重差异、相互信任、技能互补、有效沟通、共担责任、共享成果、明确目标等,从根本上优化团队中每一主体的绩效。

心理学中的共生效应也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共生效应是指一定的参照群体中的人们,在从事日常的劳动、工作和学习时,受到群体中成员的智慧、能力及以往的劳动成果的影响,在思维上获得启发,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的现象。在一个人才荟萃的群体中,人才间的互相交流、信息传递、互相影响往往会极大促进人才本身与群体的提高。因此,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领导者应当充分运用并不断强化共生效应,形成一个吸引人才,利于人才成长与脱颖而出的群体。

社会学中的群体动力学理论启发人们从内因的角度去考察和研究群体行为的产生和发展规律;从群体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整个群体氛围中去把握群体行为的变化过程。一般的群体动力系统包含三大要素:凝聚力、驱动力和耗散力。其中凝聚力是保证群体稳定的因素,驱动力是促使群体发展和演化的因素,耗散力则是破坏群体稳定和演化、降低群体绩效的因素。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需要不断强化团队的整体目标和团队成员的归属需要来提高凝聚力;为每一名团队成员确定合理的航标、树立团队成员学习的典范、制定可操作性强的条例制度来提升驱动力;不断排除冲突效应、无核心效应、消极环境效应等所带来的耗散力,促进团队向着正确的方向进发。

上述几种理论都认为参与、合作、分享、激励、提高是团队建设的核心意涵,但在具体的实践路径和策略方面存在不同。笔者认为,主体间性理论从认识论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否需要建设的问题,因为每一个主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指导我们如何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共生效应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指导则有助于形成有益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文化。

三、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组建

通常认为团队的构成要素为5P,即目标、人、定位、权限、计划。因此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首先要确定构成团队五要素。由于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所面向的是由多个专业组成的专业领域,因而其构成要素与过去那种面向单一专业或课程的教学团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确定团队目标。团队目标必须具体而且具有可执行性,只有在完成共同目标的框架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的校内教师和产业导师才会认可双方的优势、包容对方的劣势,提升凝聚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按照《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等文件要求,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目标就是“在团队成员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重构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完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成才、教师进步、企业发展”。

其次,明确团队定位。从团队目标和自主权来看,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是一个多功能型团队,是一个为完成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教学任务而组建的团队,团队成员分别来自于学校的优秀专任教师和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其工作领域和工作背景各不相同。不同领域成员之间交换信息,能够激发产生新的观点,解决面临的问题,协调复杂的项目。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分别扮演领导者、执行者、协调者、督促者等不同的角色。

第三,选拔高水平的团队带头人。团队带头人是一个团队的核心和灵魂,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的长处,擅长鼓舞团队士气、激发团队成员热情,同时还要以团队总体目标为准绳,正确把控团队的前进方向。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验;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第四,确定团队成员。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是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的简单组合。根据专业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学习型组织理论,在确定团队成员时,不仅要看去专业与技术技能特长,更要从团队的整体效能考虑,把成员搭配转变为一个组合优化的问题。团队成员需具备沟通能力、合作意识、敬业精神、求知欲望、创新观念、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要合理,“双师型”教师应超过50%,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应达15~20人,且相对稳定。

第五,落实团队各成员的权责。团队的目标需要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每个团队都由不同类型的人员组成: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带头人负责团队的组建和整体发展规划,是联系团队、企业和学校的纽带,负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团队成员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完善课程标准,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参与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全过程。

第六,制定切实可行的团队发展计划。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应着力解决新形势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问题,需要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列出团队工作进度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首先,应持续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构建并改进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其次,要优化团队结构,实施模块化教学改革,提升团队教学能力;再次,须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可应用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实践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二)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能力提升

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对团队成员的教育与培训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需要将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每一名团队成员,根据团队成员自身的情况和所承担的任务,制定符合其需求的专业发展规划。通过资金支持、项目引导,鼓励和帮助团队带头人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领军人才、“名师工作室”和“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等载体,带领团队成员参加行业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员工培训,提升其行业影响力。引进国内外优质培训资源,根据不同需求制定培训课程、教学研讨课题、科研交流项目,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职称评聘向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倾斜等方式,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团队成员的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三)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加快培养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社会服务融合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也称为“T”型人才,“-”表示有广博的知识面,“|”表示知识的深度。两者的结合,既要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也要有广博的知识面。这种人才结构不仅在横向上具备比较广泛的一般性知识修养,而且在纵向的专业知识上具有较深的理解能力和独到见解。职业院校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需要在原有“宽基础、活模块”的基础上,给没有尖角的“钉子”,打造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尖角。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对接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校企协同进行模块化课程总体设计,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模块化课程资源,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根据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分量设置课程模块学分,制定具体教学实施计划。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线上线下混合式、“行动导向教学”等课堂教学革命。

(四)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创新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成员要践行“三全育人”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以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为抓手,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人才,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应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并参与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专题研讨、项目培训以及教研活动,促使团队教师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推行“探究式”“抛锚式”等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运用3D虚拟仿真、FLASH动画、视频图片、QQ群、习题互动等手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目的,建设体验性的师生互动和学习交互环境。推动网络教学模式和方法创新,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融合,形成课堂新形态,创设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环境下的“学习场”,强化信息化学习体验,开辟私人定制课程的学习空间,实现学生自主性、个性化、泛在化学习。推动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交流互动,为学生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

要重构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体系,打破原有的学科教学体系,实现跨界融合。需建立由专业和学历背景不同的多名教师组成的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教学协作小组,由小组成员进行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聚焦课程模块范围,围绕个人擅长的学习性项目及任务,进行教学的优化设计、资源的整合完善。模块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小组成员协作备课、协作组织教学、协作解决问题、共同进行教研活动,发挥教学创新团队协作作用,为试点1+X证书考试提供师资保证,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须形成以学分制为基础的线上线下混合、行动导向为主的标准化、示范性、可推广的模块化教学组织模式和质量管控体系。校企合作建成开放共享的职业等级证书(X)考核题库和考核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考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评价结合,形成适合1+X考核评价的全程可溯、行业认可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依托,推进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借助平台所融合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展教学过程数据状态实时监测以及数据分析;构建学情分析模型,生成学生学习评估报告,为“三教”改革提供数据支撑;跨区域、跨学校共享优质数字资源,实现个性导学与资源智能推送;针对存在的问题,开展自我纠偏,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四、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营造制度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应牵头组建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分别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增强协作共同体内部的人员交流、研究合作、资源共享,在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等方面协同创新。推动院校与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建高水平教师发展中心或实习实训基地,在人员互聘、教师培训、技术创新、资源开发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促进“双元”育人,切实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应设立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研究课题和项目,支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实施国家“工匠之师”创新团队境外培训计划,成建制、分批次选派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

应加强项目信息化管理,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覆盖项目过程管理、数据采集、资源共享、绩效评价等环节的项目管理系统。采取专家评估、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形成诊断改进报告和绩效评估报告。加强项目督查指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成果产出导向。

(二)强化分级指导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作为一项新生事物,目前还缺乏建设经验。为此教育部应做好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由教师工作司负责项目统筹协调和国家级团队建设组织实施工作,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负责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及课程开发工作的指导工作;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省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各职业院校则应结合本校实际,制订团队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明确团队建设的总体目标、师资配备规划,落实团队建设、管理、激励和奖惩的制度举措等。

(三)建立运行机制

团队运行机制不是累赘或教条,而是团队建设的支撑与保障。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通常需要建立以下团队运行机制。一是目标责任制度,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和具体目标。二是培训学习制度,规范团队的培训体系和操作流程。三是协作机制,重视在团队成员相互协作的基础上共同提升,为团队的业绩优化提供保障。四是自我管理机制,团队成员要以自我管理为主,引导团队成员战胜自我、加强自律。五是绩效考核制度,用于考核团队成员的工作业绩、教学业绩以及自身能力提升业绩等。六是激励制度,用于说明如何激发团队成员的学习、工作、创新行为,并制定明确的奖惩规则。团队教师参加国家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立项院校要为团队建设创设必要条件,将教师参加团队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四)形成团队文化

在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成员更多地需要自发学习和工作,因此必须有强大的团队文化来作为团队建设的坚强后盾。强调纪律、倡导自由、知行合一、合作创新是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文化的核心意涵。团队是一个整体,需要一套管理制度来确保其正常运行,每一名团队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团队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做到步调一致;同时,按照共生效应理论和群体动力学理论,还要有和谐宽容的文化氛围,应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确保每一名成员都有自主发展的机会、都能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促进团队发展的凝聚力和驱动力,确保成员与团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团队成员要秉持“教中学”和“学中教”,既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善于反思、总结经验和规律,又要不断地将经验和规律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升华。只有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合作、协同创新,才能够实现1+1>2的团队绩效。

猜你喜欢

成员技能职业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