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及消解路径

2020-03-15任红杰

高教论坛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教功能障碍高校学生

任红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38)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完成了量的快速扩张,正处于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高等教育质的显著提升的关键时期,人们对高校的教学质量日益重视。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学生评教制度能否成为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利器,关键在于发挥学生评教正向功能。

一、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的内涵及表现

近年来,学生评教制度在我国高校已经全面实施,但是,一些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发挥与人们的预期还有较大差距,制度功能障碍现象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建设的“痛点”。

“功能障碍”最初属于医学专门术语,是指某一组织或器官无法实现其应有功能。后来这一概念被广泛运用到生物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泛指特定对象无法实现其应有功能。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应有功能不能实现或者不能完全实现。

美国经济学家诺斯(North.D.C.)指出,“制度是众多被制定出来约束或调整人们行为的规则秩序和伦理体系。”[1]任何制度都有其根本目标,总是要通过一系列规则规定约束、引导、规范人的行为,努力实现根本目标。制度的根本目标是制度制定和执行的最终指向,它作为制度的预期效果,无疑是评判制度功能是否充分发挥的核心依据。只有有利于根本目标的实现,制度的功能才能充分发挥;不利于根本目标的实现,制度必然出现功能障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是为了满足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的根本目标是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从应然的角度看,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有助于管理机构和教师从学生视角发现教师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而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从而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从现实的角度看,多数高校将学生评教制度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审的重要工具,提升教学质量这一学生评教制度的根本目标却被边缘化。由于偏离了提升高校教学质量这一根本目标,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功能障碍。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实施后,教师和学生构成了相互评价、相互打分的关系,学生为了就业、升学需要漂亮的学业成绩,教师为了应对考核、升职需要亮丽的评教分数,由此导致高校出现了双重的“分数膨胀”现象: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分数相对于其实际能力出现膨胀;另一方面,教师的评教分数相对于其实际教学水平出现膨胀。对于学生来说,学业优秀率越来越高;对于教师而言,评教分数日益集中在高分段。这样,在光鲜的评教分数面前,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缺乏增加教学投入、提升教学质量的压力和动力,高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自然难以提升。

在学生评教制度下,教师的评教分数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状况,还取决于学生评教时的心理和行为。为了避免评教分数低,教师通常选择降低课程难度、放松对学生的考核要求,甚至在课堂上讲一些不应该讲但学生喜欢听的东西以取悦学生,学生则减少了学业投入,由此造成教学质量下滑。哈巍等的研究表明,学生评教与教师给学生打分之间存在正向回馈机制,教师有动机谋求更高的学生评教分数,惯常采用迎合学生喜好进行教学、降低课程难度及要求、给学生打高分等策略。学生普遍欢迎以较低努力获取高分的情形,对要求宽松、打分“慷慨”的教师回报以高评教分。随着课程成绩和评教分数的双重膨胀,教学质量发生了下滑[2]。周天芸等研究发现,课程难度越小、学生得分越高,教师越容易获得高评教分数[3]。吴洪富的研究表明,“教师放松学业要求、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学生则给予教师评教的高分。而这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极大的破坏力”[4]。

二、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的原因解析

导致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同缺失、内在缺陷较多、反馈效能欠佳。

(一)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同缺失

制度的功能发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以外部强制的方式限制人们的行为,另一种是通过规则的内化让人们形成不逾越边界的自觉行为习惯[5]。要使制度规则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离不开制度认同。制度认同是人们对制度产生的发自内心的肯定、认可、信任与接受,它是制度功能充分发挥的基本条件。制度功能是否能够充分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于制度的认同程度。当前,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缺乏坚实的认同基础,相当一部分高校师生对学生评教制度的价值和意义不以为然,从而造成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理应由高校师生广泛参与、相关各方共同协商制定,这样才能使学生评教制度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赢得普遍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在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往往是少数人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的“杰作”,并没有征询多数师生的意见与建议。这样,少数人制定的制度往往得不到多数师生的认同,反而会使一些师生对学生评教制度产生反感、抵触和排斥心理,从而引发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

一些高校只是把学生视为评教的工具,直接将学生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考核、升职简单挂钩,严重削弱了学生和教师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评教制度加强了学校对教师的监督和控制,因而对学生评教制度有抵触心理;一些学生对评教的目的、意义和方法存在认知偏差,抱着无所谓和消极应付的态度,不仔细阅读和领会评教指标就非常随意地评价,甚至请人代评,给所有教师打出相同分数。周继良等认为,“认知不清是指学生对学生评教的目的、意义、重要性与功用未有认识或者存在认知偏差,这必然会降低学生对评教的认真和客观程度,从而导致评教行为偏差”[6]。

(二)学生评教制度内在缺陷较多

只有相对完善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内在缺陷较多的制度必然会出现功能障碍。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在设计上存在严重缺陷,从根本上阻碍了制度功能的充分发挥,从而引发功能障碍。以学生评教指标为例,相当一部分高校设置的学生评教指标普遍存在以下三个缺陷:第一,评教指标未能体现高质量教学的精髓。高质量教学是高质量的教与高质量的学相统一,评教指标应当对此加以体现。但是,当前很多高校的学生评教指标只侧重教师教的维度,学生学的维度基本被忽视;教的维度通常只反映常规性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根本体现不出何谓高质量的教。第二,评教指标缺乏区分度。李正等通过对学生评教的一级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评教指标的区分度不高[7]。李贞刚等的研究表明,多数高校的评教结果存在区分度低的问题,个别高校的评教1分之差就能拉开300-400个名次[8]。学生评教指标缺乏区分度,导致评教分数聚集度高,不同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体现不出来,“真正教学质量高的教师会变得不好甄别,混同在教学质量较低的教师中而无法区分”[9]。第三,评教指标缺乏针对性。一些高校在设计学生评教指标时,既没有充分研究本校的实际情况,又没有考量不同学科、专业、课程的具体特点,只是直接复制其他大学的学生评教指标,导致评教指标缺乏针对性。

(三)学生评教制度反馈效能欠佳

制度的功能发挥离不开及时有效的反馈,缺乏强有力的反馈,即使是设计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及时有效的反馈是制度功能充分发挥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及时有效的反馈,才能使人们切实感受到制度的效力,自觉地选择符合制度要求的行为,减少甚至杜绝偏离制度要求的行为。在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反馈效能欠佳,导致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发挥远远不及人们的预期。

韩映雄等的研究表明,大部分教师只知道自己的评教分数,不知道学生评教的指标设置和具体管理;学生不知道评教结果,也不知道评教结果是否能够带来教学改变,从而产生随意评教、虚假评教、恶意评教等行为[10]。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评教制度主要采用期末一次性评教,教师只是在一个学期过去数周之后才了解到上学期学生评教的情况,信息明显滞后。教师通常只知道自己的评教分数和学生只言片语式的评论,不知道自己在院系、全校以及同类课程中的排名,也不清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的短板所在,更没有得到任何关于自己如何改进教学的具体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评教制度当然难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的消解路径

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高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直接妨碍高等教育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现象,通过精准施策予以消解。

(一)增强师生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同

“制度的建立以及奏效与否,制度是否能够得以延续,归根结底主要取决于该制度下的人们对于它的认同程度”[11]。制度认同缺失是导致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为了消解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障碍,必须积极培育高校师生对学生评教制度的认同。第一,丰富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民主意蕴。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建设必须坚持民主化,充分尊重广大师生的民主参与权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师生主动参与制度建设的积极性,让广大师生通过积极参与增加对制度的认同。为此,应当建立健全汇民情集民智的机制,既要确保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建立在广泛深入征集和吸纳相关各方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之上,又要畅通人们对制度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反映渠道,并针对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及时修正不合理、不完善的制度内容。第二,优化学生评教制度的宣传策略。要摒弃粗放式介绍学生评教意义的做法,而应当结合具体事例向学生和教师阐释评教对学生成长和教学改进及教师发展的积极影响,让学生和教师真正感受到评教的价值与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工作中去。第三,强化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人文关怀。高校学生评教制度要强化人文关怀,不能把学生视为评教的工具,也不能把教师当作管控的对象,而应当努力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切实满足师生的利益诉求,使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充分体现出关心人、爱护人的人文情怀,从而赢得师生的信赖和支持,更好地促进制度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推进学生评教制度的科学化

制度的科学化对于制度的功能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升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科学化水平,是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评教制度功能的有力保障。近年来,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在评教指标设计等方面存在较多缺陷,为此,必须努力提高评教指标的区分度和针对性,增加考查教师研究性教学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等维度的指标。同时,加强对现有学生评教制度的科学性评估与升级工作,对每一个评教指标、评教措施、评教环节等内容进行科学性过滤,凡是陈旧过时、脱离实际、偏离教学质量提升这一根本目标的制度内容必须坚决予以清除。完善制度时,既要吸纳国内外学生评教制度的研究成果,努力解决学生评教制度运行中出现的短板,又要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新变化和高等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让高校学生评教制度既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又具有应对新变化的适应性。

(三)健全学生评教制度的高效反馈机制

反馈是学生评教制度的关键环节,制度的反馈是否到位直接制约着制度的功能发挥。只有确保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高效反馈,才能充分发挥高校学生评教制度的功能。当前,各高校迫切需要健全学生评教制度的高效反馈机制。第一,在学期末一次性评教基础上增加期中定性评教。研究表明,期中评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教学改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12]。第二,完善高校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员及时向教师和教务处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教师据此及时改进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评教带来的教学变化,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评教。第三,建立独立于高校的第三方专业评教机构,专业评教机构负责学生评教信息的采集、处理和研究工作,并对学生、教师、校方有选择性地反馈评教结果。对于学生,主要反馈课程教学的有关量化评价结果以辅助学生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和授课教师;对于校方,主要反馈所有教师的评教结果以及学校整体教学情况的分析报告以辅助校方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指导;对于教师,主要反馈学生对课程以及教学的意见、建议,相同课程或类似课程学生评教的总体情况,教师在院系、全校的排名,不同学期学生评教的变化情况,并为教师澄清教学问题、改进教学提供专业的意见、建议。

猜你喜欢

评教功能障碍高校学生
地方高校教学评价指标制订与评教数据分析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校学生网上评教的探索与实践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