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中职学校隐性德育路径
2020-03-15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谢胜利
文/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 谢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他还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网络时代新媒体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同时也给中职学生的价值观念、思想品质和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探索相应的德育方法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一、网络时代对中职学校德育的影响
根据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达98.34%,以微信、QQ、抖音、微博、快手、贴吧等为移动终端的新媒体被广泛使用,我国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作为00后的中职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对于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无师自通,乐此不彼。但是由于年纪轻、社会经验少、自制力不强,网络时代新媒体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视,给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
1.近视的学生人数多,近视程度深,学生体质弱。据调查,一天中使用手机低于3小时的学生仅占总体的6.2%,使用手机5小时以上的高达80.3%。由于长时间用眼,特别是目不转睛地打游戏,导致视力普遍不好。由于长时间坐着不动,学生体质下降。
2.出现手机依赖症,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多。网络新媒体往往以文字、图片、声音、颜色、动感等传达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生动、形象、快捷,这样很容易使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得到满足。通过访谈发现,不少学生表示,一段时间不看手机心里就会不舒服,甚至出现精神恍惚的反应,即使教师上课、开班会也会不自主地玩手机,出现对手机的高度依赖,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3.学生上当受骗时有发生。网络带来海量的信息,同时,也有不少虚假有害的信息,由于中职学生年纪小,社会经验不多,信息分辨能力不强,学生很容易上当受骗。
4.影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潮流带来冲击,特别是西方的意识形态和思想观点,其中不乏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不可避免地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正受到挤压。网络传媒为了收视率和关注度,往往一味迎合大众兴趣,使得追求感观刺激与娱乐的文化以及低俗、暴力、凶杀的信息泛滥。学生沉浸在这些游戏、图片、动漫和文字之中,而崇仁爱、尚和合、求大同、守诚信等思想以及孝老爱亲、敬业乐群、自强不息等美德,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二、网络时代中职学校隐性德育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德育方法以显性教育为主。所谓显性德育是指教育者通过有计划、公开、面对面的方式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形式主要是每周两节德育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有不少优点:一是具有明确的思想导向作用。在复杂的社会中,教育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接受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二是能保障德育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顺利完成。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层出不穷,对中职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仅依靠这种传统方式远远不够,还须采用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隐性德育作为补充。隐性德育,是指除了利用网络显性德育公开课程微课、慕课和翻转课程之外的,教师通过微信、QQ等新媒体以网民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采用谈心、讨论、评论、建议、看视频、动画、漫画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和感受,从而让学生自己受到教育。这种德育方式具有时间地点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方法的隐蔽性、过程的渗透性的特点。具体说来,网络时代新媒体出现,传统德育渠道不足,必须同时采取隐性德育,实行“双轮”联动的育人模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时间空间受到限制。网络时代,学生人人有手机,通过微信等新媒体随时可以上网,可以和世界各地的人接触,受到各种各样政治思想、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而现在中职德育方式主要是每周两节课堂德育课,很明显,职业学生的德育是时时处处的事情,并不是某时某地的事情。鉴于此,在网络新媒体时代,教师要与时俱进,除了德育课之外,还要通过新媒体对学生开展隐性德育。
2.德育内容受到挑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职业学校德育要突出时代主题,其内容主要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但是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融合和信息共享,难免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特别是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进行软文化侵蚀,将体现着西方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的信息进行大肆渲染并潜移默化地植入国内。对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的中职学生来说,这些虚假或者有害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学校德育课堂教学的影响。教师要通过新媒体的优势及时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有效抵制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
3.德育方法受到考验。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下,交流双方地位是平等的;另外,互联网等新媒体集文字、图片、声音、录像、视频、动画、漫画、游戏等于一体,形式活泼多样,使人印象深刻;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深受中职学生喜爱。而现行德育课堂教学往往是面对面、单向的教师居高临下的说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手段单一,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德育内容滞后。教师通过新媒体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对他们隐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4.德育实效增强的需要。现行德育往往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中职学生对理论学习不太擅长,不太愿意学。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虽然有“知”的因素参与,但还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涵养而成。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网络时代的新媒体把教育信息融涵在学生日常的聊天、讨论、谈心、咨询甚至动画、视频当中,让学生自发地捕捉相关信息,自动地受其感染、影响和教化,这样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接受教育,并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需要而接受教育,就不易忘记,且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实践,提高中职学校德育效果。
三、开展与网络时代相适应的隐性德育的路径
针对网络时代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情况,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显性教育的同时,要与时俱进地探索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对他们进行隐性德育。
1.充分利用班级学生微信群和QQ群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建立班级微信群和QQ群,除了在群里通知一些事情外,教师还可以和学生谈学习、谈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困难,进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生活、思想品德指导。另外,教师也可以在群里分享具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纪录片、微电影或者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络文章和游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同时凸显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促进校园学习生活和微信等新媒体有效融合。中职学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普遍感兴趣。学校各职能部门要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相应的微信或者QQ工作群,把微信、QQ等新媒体融入学生的校园生活中。例如,总务科在微信或QQ群上进行物品损坏报修、饭卡充值、垃圾分类指导;教务科在微信或QQ群上对学生进行教师教学情况反馈、发布上课实习考试信息;学生科在微信或QQ群上进行安全用电知识指导、解答请假休学程序;心理咨询室在微信或QQ群上开展心理热线、网上心理咨询;医务室在微信或QQ群上进行流行病和传染病及运动创伤的预防和治疗的指导等。这些事情与学生切身利益有关,既方便了学生,又能实时地吸引学生眼球,扩大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更好地对学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使得德育工作更具有渗透性。
3.积极发挥微博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微博也是中职学生热衷的新媒体,德育教师要进驻微博,创建相应的自媒体平台作为开展德育的载体,然后组织学生关注德育工作的平台,并且定期向学生分享思想品德教育相关信息。另外,德育教师可以在微博上发布有讨论性的新闻内容,以评论和投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教师从中正确引导,让学生明辨是非、分清善恶。这样,学生在沟通和交流以及信息评论中能够深化思想认识,提高信息辨别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4.加强网络隐性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目前QQ、微信、微博、抖音、贴吧等新媒体已经在学生中广为传播,这就要求学校教师加强学习,以便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首先,广大教师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熟练掌握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内容,特别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其次,要能够娴熟地使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充分发挥新媒体隐性教育优势,对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再次,教师要根据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的心理特点,设计内容新颖,主题个性化的网络表达语言,创造出学生乐于浏览、分享的好段子和好文章,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好地深入学生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