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中国青年制度自信的路径研究
2020-03-15俞智威
李 伟 俞智威
(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系统总结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1]。对于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重任的一代代中国青年,必须在思想和行动上高度认同我们的制度优势,不断增强制度自信,坚定不移地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奋斗,建功立业。
一、新时代增强青年制度自信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增强“四个自信”的教育工作。在高校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提出:要把制度自信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团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当此时机,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制度自信教育作为思想政治引领的重中之重, 努力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青少年心灵。”[3]
(一)从青年的地位和作用来看,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一代能否坚定制度自信,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并深刻阐述了青年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他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在肯定青年在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习近平同志也为中国青年运动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是每一位中国青年应当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为此,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四个部分,缺一不可。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生力量,青年必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者和捍卫者。只有这样,中国青年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续奋斗中成为现实。
(二)从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来看,增强制度自信是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内在要求
我们党要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就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毫无疑问,青年是“群众”构成部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党的事业来说极端重要。反思苏联共产党的失败教训,不能不说,忽视对青年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失去青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又如:“曾经是印度历史上选民基础最广泛、党员人数最多、前后执政长达45年的百年老党——印度国大党失去执政的地位,主要原因就是国大党没有得到新成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的认同和支持,其执政基础没有不断扩大和增强的结果。”[6]历史一再告诉我们,谁赢得青年,谁就会赢得未来;谁失去青年,谁就要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而赢得青年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引导广大青年增强制度自信,而制度自信源于对制度优势的高度认同。因为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双重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治理能力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广大青年要认清我国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人生价值追求,永远跟党站在一起,实现党长期执政的目标。
(三)从青年思想政治观念的现状来看,青年中还存在对制度认知模糊、缺乏制度自信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近些年来,国内不断有学者对青年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路径探析》一文所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中,有34.8%的大学生选择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了解[7]。《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现状研究》一文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 36.5%的学生明确表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功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有16.2%的学生对此表示不赞同[8]。《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状况研究》一文对15名20-30岁左右的青年进行了抽样访谈,发现受访者中存在“制度认同相对概念化,在理性和情感上认知、体验不足”的问题[9]。《新时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教育研究》的调查结果显示,接受调查者中有少数大学生认同资本主义制度[10]。可以看出,受访、受调查青年中对制度认知模糊、缺乏制度自信的情况令人担忧。虽然抽样访谈、抽样调查不能完全反映中国青年的整体情况,但可以由此推断出部分青年未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正确认知和坚定信心。一旦受到敌对势力、不良媒体的煽动、蛊惑和引导,这些青年很有可能将对制度的无知转化为对制度的怀疑。这将动摇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危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因此,增强青年的制度自信十分必要和紧迫。
二、当前影响我国青年制度自信的主要因素分析
经过党和人民70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各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框架已基本建立,但是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存的发展过程,制度的成熟定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就会出现部分领域制度运行还不够规范、治理能力还有待提升等阶段性问题。
(一)涉及青年切身利益方面的制度建设还存在不成熟不健全的领域
青年正处于事业的起步阶段、人生的黄金时期,渴望获得更好的教育、就业、居住、发展条件。但是,当前这些民生领域的发展状况与青年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11]同时,部分涉及青年利益的制度体制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地方,阻碍着教育公平、就业公平、发展机会公平的很好实现,从而降低了青年对制度的认同度,挫伤了青年对制度的信心。互联网时代催生出许多新兴行业,以及网络主播、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等新兴青年职业群体,他们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强度高、劳动关系复杂、职业保障差等现实问题。由于与其职业配套的相关保障措施和政策法规尚未建立、健全,这些新兴职业青年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制度保障和法律援助,长此以往也会影响其对制度的认可和满意程度。
(二)制度自信教育存在主体缺位、形式单一等问题
1.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系统性、整体性认识不足,相关教育明显欠缺
在青年中开展制度自信教育,旨在引导青年正确认知我国制度优势并形成对制度的高度认同和充分信任。但是,当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系统性、整体性教育不足的现状影响着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效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承担着对青年学生开展制度自信教育的任务。但在课程进行过程中,囿于教材体系、课时规定等因素限制,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时,缺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总结梳理出制度选择的客观性、正当性、必然性并加以全面阐述;缺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缺乏对制度优势发挥作用的机理,即制度优势是如何转化为制度效能进而取得巨大成就进行深入研究;也缺乏把制度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进而对制度优势做全方位的、整体性的阐述,诸如此类问题导致青年学生不能深入解析、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一些地方电视台搞综艺节目兴趣高,形式多、内容新,颇能吸引青年观众,但围绕我国依靠制度优势所取得的成就这样的重大主题,如何依据青年的思想状况和思维特点,把准青年的思想脉搏和需求所在,全方位深入地加以宣传、教育、引导,通过设计栏目、精选主题、用好明星、多期播出来吸引青年,通过不断创新的内容和形式形成持久性的影响力和收视率,既没有整体、通盘的规划,也没有一期一期一年一年做下去的恒心。一些地方团组织热衷于搞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在社会上有影响的活动,但如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在青年中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把工作做到青年的头脑中、心坎里,缺乏战略思考和长久规划。总之,各领域各方面对制度自信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持久性的宣传教育,是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认知不足的重要原因。
2.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育仅限于学术殿堂,社会其他领域严重缺乏
自两极格局解体以来,否定社会主义制度、鼓吹西方宪政民主、唱衰中国的声音甚嚣尘上,国外敌对势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诘难不绝于耳,国内围绕中国如何改革、走什么道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所展开的意识形态角力从未停止。作为制度自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当今中国的政治制度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两者的形成背景、发展过程、理论依据、制度性质和治理效能进行比较分析,向青年人更科学、更深入地阐释我国制度的优势。但是,目前中外政治制度比较教育在大众化的层面、在青年群体中尚未得到普及,在宣传领域还没有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以系统化推进,即使在高校也只是作为政治学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存在。须知,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大环境中,青年人未定型的思想政治观念一定会碰撞到各种不同来源的信息,他们在制度方面存在的错误认知,很多就来自于西方的理论书籍、网络信息以及政客们的蛊惑宣传乃至造谣污蔑。青年人本身就乐于并善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各种主张,对来自非正常渠道的观点往往有更大的兴趣,甚至更愿意相信。如果缺乏通过各种形式对青年在中外政治制度的科学比较和系统分析方面进行正确引导,不仅制度自信教育会成为一种“自说自话”的理论宣教形式,青年人也会因为缺少“参考系”、缺乏正确分析认知,而不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比西方制度好、好在哪里。
3.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主体相对缺位,实施载体相对单一
青年人对新事物历来具有天然的热情,不仅自身积极主动拥抱新事物,而且是创造新事物的主力军。青年时期也是心理情绪、思想认知、价值观念都处在未定之时的养成阶段。就其性格而言,相对于其他年龄群体,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教育主体以及教育内容是单一的渠道、简单的灌输方式、生硬的宣教手段,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在多元媒体的时代,任何教育形式欲达到教育的目标都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目前,我国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主体表面看非常丰富,实则单薄;实施载体看似多元多样,实则单一。就地域而言,乡村、社区比较薄弱,有的甚至是空白;就社会组织而言,两新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相对较少;就宣传媒介而言,媒体方面的“国家队”相关工作落实到位,但更多领域的媒体还存在工作缺位情况;就高校而言,由于制度理论本身较为抽象,且部分思政课教师过度采取理论灌输的教育形式,青年学生往往会感到理论学习枯燥无味,甚至还会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就实施手段看,相对于蓬勃发展的新媒体时代丰富多彩的媒介手段和渠道来说则更显不足。凡此种种,都影响着制度自信教育的有效开展,这些显然不利于培养青年的制度自信。
(三)多元化社会思潮对我国青年制度自信的消解
1.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从未停止过冲击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建立的科学制度体系,改革开放40多年的成功实践和所取得的成就充分展示出我国社会制度所具有的巨大优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一些国家不仅没有放松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反而绞尽脑汁、变本加厉,散布“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中国渗透论”“历史终结论”“共产主义失败论”等,企图混淆视听,颠覆我国的社会制度,改变我们前进的方向,干扰人民群众对我国国情的正确认知和对当前形势的正确判断。在国内,以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为代表的西方社会思潮图谋冲击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西方价值观为评判标准,通过歪曲党史、国史、军史来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否定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质疑我国制度安排的合理性、放大制度存在的不完善方面来消解广大青年的制度自信。西方社会思潮掩盖其真实的阶级属性,以抽象、含糊的概念来诱导、迷惑青年人认同其思想主张:“普世价值”用“自由、民主、平等、人权”等美好词汇进行自我包装,使青年相信它是全人类普遍适用的价值理念;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表面看似乎是集合了‘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优势”,“很多大学生往往误以为这一思潮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强调民主,从而表示认同。”[12]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青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2.国内外敌对势力借社会问题竭力丑化、攻击我国的国家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展现出强大优越性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风险和挑战。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房价高位盘桓、腐败屡禁不止、信仰缺失错位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人民美好生活的实现,同时也影响着包括青年在内的人民群众对制度的认同和信任。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要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国内外敌对势力却不遗余力地借我国社会问题丑化、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妄图动摇这一保证我国长期稳定发展的制度基础。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否定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制造人民群众对政府和体制的不满情绪。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应对不力,反应迟缓,就会使这些毫无根据的言论产生恶劣影响,更会对青年的制度自信产生消解作用。
3.佛系文化、泛娱乐化加剧青年的“政治冷漠”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环境的日趋激烈,更多青年人面临升学、就业、工作等多重压力,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感到身心俱疲。“佛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崇尚随遇而安、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迎合了部分青年人渴望释放压力、追求宁静生活的需求,这些青年被称之为“佛系青年”。“佛系青年”对物质生活和精神追求表现出“低欲望”,不关心、不关注外界事物,单纯生活在自己的个人世界中。在“佛系”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青年的政治参与热情大大降低。不参与政治生活的“佛系青年”对政治更加“冷漠”,对国家制度更加不了解。当代青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还受到“泛娱乐化”现象的影响,“泛娱乐”之“泛”不仅体现在娱乐向其他领域的拓展和渗透,而且深刻体现在作为一种思潮对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13]。在现实生活中,与娱乐明星、偶像剧、电子游戏有关的娱乐话题长期占据各大社交媒体头条,导致政治、经济类话题板块被严重挤压,甚至这些领域带有严肃性的新闻报道都会被以娱乐化的方式戏谑、调侃,这使得青年人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远不及对娱乐话题的关注程度。因此,“泛娱乐化”影响下的青年人对包括制度在内的相关政治概念的理解和思考更加简单化、碎片化,甚至出现认知模糊的情况,不利于制度自信的形成。
三、增强青年制度自信的路径与举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14]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努力引导青年坚定制度自信。
(一)完善与青年利益相关的制度建设,增强青年制度自信的底气
1.认清共青团组织的定位,为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做贡献
作为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共青团要紧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强“三性”、去“四化”,在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上有所作为。首先,强化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第一属性,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共青团要防止将自身等同于一般社会组织。要深刻认识到,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未来所系[15]。同样,这也是共青团的根本任务,是团组织发挥政治功能的具体体现。共青团要善于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团员青年,帮助他们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引导他们听党话、跟党走。其次,当好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共青团上连党心、下接青年心,是把青年与党联系起来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共青团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通过树立面向基层的工作导向、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完善联系青年的各项机制等,密切联系青年、更好吸引青年、广泛团结青年、有效引导青年,更好地把党的主张和要求传递给青年,把青年的状况和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最后,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例如,面对突然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共青团发扬“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的光荣传统,组建防疫青年突击队、疫情防控青年志愿者队伍,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发挥了重要作用,青年一代在这次抗疫斗争中的突出表现也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认可。共青团组织要不断提升全团动员能力,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继续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2.完善关系青年群体利益的制度和制度运行机制,让青年更好地享受我国制度优势所释放的红利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是不断释放制度红利的过程。要让青年更好地享受制度优势所释放的红利,就要不断完善关系青年群体利益的制度和制度运行机制。首先,畅通青年诉求表达渠道,增强青年参与感。通过定期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青年代表面对面交流活动,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更好地了解青年普遍诉求,推动关于维护青年权益、促进青年发展的议题转化为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另外,还可以通过畅通12355青少年服务台、“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等日常表达渠道,让青年能够随时随地表达合理诉求。其次,健全维护青年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增强青年安全感。要加强立法工作,完善与青年发展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党中央关心青少年成长的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法规, 推动地方实践中有效的、带有普遍意义的经验做法上升为法律法规, 推动出台网络保护、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法规[16]。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断加强新兴职业青年群体的职业保障、劳动保障和社会保障,提升新兴职业青年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发展信心。最后,制定施行促进青年成长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增强青年获得感。要做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 (2016—2025 年)》与将要制定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衔接工作, 将促进青年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好融入国家治理体系中,让青年政策的实施更具连续性、更富有效率,并更好地惠及青年。
(二)有效开展青年制度自信教育,厚植青年制度自信的根基
1.充分发挥共青团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引导青年坚定跟党走的初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增强青年制度自信的关键在于坚定青年跟党走的初心。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必须在不断提升自身组织力的同时,确保全团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共青团必须时刻牢记为党育人的使命任务,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全面提升“全团抓思想政治引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一代代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中,各级团组织要综合运用网上网下、课内课外、组织内组织外的多种平台,充分利用各种理论学习渠道和教育资源,引导广大青年深入学习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有效地开展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工作,为青年构筑起强大的思想和精神支柱。要加强与青年的心灵沟通,结合青年思想认识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立足于通过“解决一个问题”“讲透一个观点”“剖析一个现象”“明白一个道理”“提高一个认识”来切实做到对青年的思想引领。要强化对共青团员的政治教育和身份教育,通过采用庄严的仪式、严格的程序、表扬和宣传、推优和奖励等方式来增强团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广大团员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时代责任。各级团组织还要注重培养和团结起一批青年人才,能够充分利用各网络社交平台、新媒体工具、视频网站,不断扩大宣传舆论阵地,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多种方式、渠道将党的声音通过网络更广泛、更深入地传递给青年。
2.深入开展“四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青年提升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同
要在青年群体中以报告、参观、座谈、辩论、展板及阅读文艺作品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以近代中国人民的艰苦抗争和不懈探索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等为内容的教育,引导青年深刻认识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牢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通过摆事实懂事理、讲道理明是非、比数据知优劣等方式对青年一代加强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帮助青年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存在的阶段性问题,让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更加充分地感受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进而提升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性认同。
3.加强中外制度优劣及治理效能的对比教育,增进青年的制度认同和制度自信
首先,要向青年深刻阐释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国际竞争中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例如,通过对比政治制度,让青年人认识到,正是因为我国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避免了西方国家政党恶斗、政治内耗等情况,保持了政治的稳定性和政策的连续性。通过对比经济制度,让青年认识到,正是因为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才避免了西方国家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实现了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通过对比民族政策,让青年人认识到,正是因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两大原则,才避免了西方社会长期存在的民族矛盾和种族歧视问题等等。其次,要综合运用境内外正反两方面实际案例,向青年直观呈现出中外制度治理效能的差异。通过列举西方近年来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某些乱象。如英国脱欧公投、美国退群毁约,特别是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令人震惊的糟糕表现,向青年揭示西方制度模式的弊端和治理体系的低效。通过列举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向青年展现我国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高效。
4.拓宽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载体,提高制度自信教育的效果
首先,要创新制度自信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要让青年人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真正将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拓展制度自信教育的实施载体,使之更多地融入实践环节。鼓励和支持广大青年广泛参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把自身命运融入人民群众的奋斗事业中,通过观察国情社情,在体验制度运行的实践中切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开展以增强制度自信为主题的研讨会、辩论赛、演讲赛,引导青年主动学习和思考相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通过举办大型成就展、常态化展览,播出反映巨大成就、弘扬正能量且具吸引力的影视精品,以及推出通俗读物、电视专题等方式,激发广大青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通过党委书记上台讲党课、团员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三会一课”制度、团干部主题宣讲、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讲思政课等多层级理论教育形式,帮助青年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正确认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共青团组织还要团结和凝聚青年带头人和青年公众人物,借助他们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其次,要善于运用各类媒体资源。(1)主流媒体要不断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在理论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占据主动地位、形成有利态势。(2)各有关单位的宣传部门、团组织要在微博、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在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在腾讯视频、bilibili等视频网站上构筑起舆论宣传阵地,及时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向青年传递党的思想和主张,及时回应青年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解决青年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加强与青年的线上互动, 编创传播青年喜闻乐见的思想政治宣传产品, 使青年在潜移默化的网络宣传引领下增强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和信心。
(三)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筑牢青年制度自信的防线
1.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履行好共青团组织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职能
共青团组织在各项工作中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指导青年工作、引领青年思想。要通过引导广大团员青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帮助广大团员青年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主题教育等,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党的事业和队伍输送一批又一批青年政治骨干。各级共青团组织还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
2.加强网上青年的思想引领工作,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引领力
首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巩固宣传舆论阵地。共青团要坚持党管青年、党管媒体原则,遵循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工作方针,加强网上共青团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团属新媒体平台的舆论宣传作用,推动“青年大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及时向广大青年传递和阐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展现新时代共青团工作的新格局和新变化,反映新时代青年的成长需求和精神风貌,旗帜鲜明地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不断壮大主流舆论声音。其次,净化网络空间,营造清朗网络环境。共青团要积极参与互联网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审核和管理,为青年过滤不良信息、有害信息。共青团还要参与制定和实施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广大青年的合法权益。最后,开发共青团网络产品,丰富青年文化产品的有效供给。共青团要进驻青年聚集的各类网络空间,大力塑造爱党爱国、热血担当的人格化“团团”形象。针对青年网络生活的新趋势、新特点,积极开发青年网络公开课、青春励志歌曲、青春短视频等共青团网络文化产品,以青年人特有的网络表达和行为方式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
3.进一步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着力培养一支信念坚定、能力突出的网络人才队伍
培养一支网络人才队伍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阵地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团干部、党政机关青年干部、高校青年教师、青年理论家、青年媒体工作者以及各级各类青年典型中发现、选拔、培养一批政治立场坚定、善于传播党的理论主张的青年讲师,建立各层级“青年讲师团”。青年讲师们不仅要常态化深入基层、走进青年,围绕党的科学理论、党史国史团史、世情国情党情、形势政策、青年榜样故事等开展面对面、互动性的宣讲交流,还要主动走进网络空间,以直播、慕课等形式面向更多青年开展网上宣讲,以网言网语和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与青年沟通交流。青年讲师们要勇于站在党的立场上发声,敢于对错误言论亮剑,善于以理服人引导青年思想。要充分发挥各级团校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各级团干部的理论武装和党性锤炼,帮助各级团干部提升群众工作水平,熟练把握网络工作基本方法和特点,培养更多知青年、爱青年、精通网络的团干部,不断壮大网络人才队伍。
4.采用多种方式树立有影响力的先进人物和好的品牌,大力弘扬积极向上的青年文化
首先,要树立有影响力的青年先进人物,引导青年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通过评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奖者和获奖集体、评选“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等选树典型的方式,集中展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和奋斗风采,引导广大青年学习受表彰人员和集体的先进事迹,从而激励广大青年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其次,要打造好的青年活动品牌,引导青年投身建功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共青团要持续深化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挑战杯、创青春、振兴杯、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品牌工作, 推动广大青年立足岗位、立足基层建功立业,引导广大青年创新创业创优、引领社会新风,使广大团员青年在投身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制度自信,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在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为人类的奉献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