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学养老的新探索与新发展
——第三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综述
2020-03-15王淑淇
王淑淇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江苏 苏州 215217)
2020年11月25日至27日,第三届全国社区共学养老专题研讨会在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召开,会议主题为“老年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社区共学养老的发展”。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期刊工作委员会主办,杭州社区共学养老发展中心协办,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承办。会议旨在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精神和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中“建设学习共同体”的要求,总结我国社区学习共同体区域发展经验,推动老年教育实践创新和“社区共学养老”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要。来自中国教育战略学会、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福建终身教育促进会、北京教科院、杭州社区共学养老发展中心等全国各地70位专家学者参与此次研讨会。
会议通过专家报告、大会交流和实地考察三种方式进行。八位国内知名学者及“社区共学养老”实践卓越推进者的专题汇报,重点在现阶段老年教育面临的问题、瑞典老年教育的“学习圈”经验、国内社区共学养老实践成果、未来社区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政策解读与成果分享。大会交流阶段,与会者就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区域性老年教育瓶颈和社区共学养老问题进行交流,阐述适用的解决策略和改进方法。实地考察阶段,以“社区共学养老”优秀实践之一的汾湖“养教联动”基地建设作考察点,与会者结合专家报告的理论内容,感受老年教育创新及社区共学养老发展的必要性。三种方式结合的研讨会,主题突出、问题聚焦,立足前沿、关注当下,与会者不仅有理论认识中醍醐灌顶之感,也能在交流中有的放矢,更能在实地考察中感同身受。研讨会的系列成果,将进一步助力我国老年教育和社区共学养老的创新发展,正面回应老龄化社会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共同迎接守望相助的未来社区。
一、厘清发展现状,筑牢创新之基石
北京教科院继续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长史枫在《北京老年教育发展的实践与展望》报告中指出,根据2019年权威数据统计预测,截至2020年底,中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2.47亿,占比全国人口17.6%,正在步入超级老龄化社会。按此趋势,三十年后,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会导致政治、经济、文化和社区发展的诸多问题,这一现状迫在眉睫,急于寻求解决之策。老龄化趋势已不可避免,因此解决策略不应采取极端性遏制与阻拦的方法,堵不如疏,正如史枫所长在报告中强调,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实现老年人的积极社会化,“老年教育是积极老龄化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已出台多项老年教育相关政策,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9章继续教育第23条明确规定“重视老年教育”;[1]2014年9月,《关于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用继续教育、社区教育作为推进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2]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规定“发展老年教育”,首次将发展老年教育提高到党和国家发展战略高度;[3]2019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4]在国家政策高度重视下,老年教育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史枫所长在报告中以北京为例,截至2020年,北京市已发布多项鼓励和支持老年教育发展的文件,其中,《北京市关于加快发展老年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扩充老年教育办学数量,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组建老年教育志愿服务团队和老年学习共同体”,[5]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北京市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原则,确立老年教育主要有六大实施主体,分别是老干部系统、老龄委(办)系统、民政系统、教育系统、文化系统和社会力量,借此实现老年教育多元主体并举,为老年人提供优质老年教育服务。另外,北京市积极探索老年教育服务模式,开拓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融合的多样化服务模式,促进老年教育发展。
老年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多元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老年教育发展至今,国外发达国家在社区建设与教育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借鉴国外优秀老年教育经验,有利于我国老年教育创新思维,立足国情,开拓属于本国的老年教育新路径。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韩民作《老年教育与养老:中日韩比较研究的启示》,指出日本是亚洲最早将老年教育同社会福利融合发展的国家,而韩国则较早出台了多部对老年教育发展影响较大的法律,充分挖掘日韩两国对老年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执行方案,考虑将老年教育与老年福利相结合,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良策之一。韩民分别以韩国老人福利馆和日本老人学习圈为例。韩国老人福利馆对孤寡老人采取公营葬礼,借此开展作为“共同体成员送别亡者”的“仪式”,以加强对生者的死亡准备教育;日本则将共同学习活动应用在智障(老年痴呆)老人生理问题(疾病)的解决之中。他指出现阶段老年教育应加强对细分化、特殊化需求的回应,同时对非主流群体的学习需求予以关注,激发老年人内生驱动力,助力市民主导、学习者自主的学习趋势。瑞典学习圈研究专家高淑婷博士在《瑞典共学养老发展现状与借鉴意义》报告中指出,当下瑞典采取“居家养老模式”“养老公寓模式”及“养老院养老模式”,借助学习圈模式,促进瑞典大众成人教育——共学。“学习圈”的概念起源于瑞典的民众自我组织、共同学习提升的教育方式,它使得瑞典从一个欧洲最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民主性和自发性共同塑造了“桦树湖周围的女人们”这一经典案例。因此,高淑婷总结道,积极影响和争取国家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培训好学习圈的领头人或带头人,是老年教育新路径——共学养老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老年人感受共学养老深层次精神享受的关键。
二、聚力基层实践,把握时代之机遇
社区共学养老,由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科研机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杭州市社区共学养老发展中心主任汪国新于2017年首次提出,作为应对新时代老龄化问题、提升老年教育深度的新路径,其实质是“老年人的自主发展与生命成长,更好地实现人的生命性价值”。基于其“主体性、学习性、生命性、社区性”[6]的四大显著特点,结合基层老年教育实践,迎接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杭州持续10年培育老年学习共同体,现有15万老年人正践行“社区共学养老”。沙县乡村乐龄学堂是“社区共学养老”一种探索。沙县人民政府党组成员、乐龄学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廖善健在《乡村乐龄学堂健康发展》报告中指出,经济发展较弱的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出,空巢老人迫于现实压力留守故土,孤独感、无力感、无助感无法化解,种种老年社会面临的问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集中呈现,而解决这些问题,不仅仅需要子女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更需要老人之间的共学、共餐、共伴。乡村乐龄学堂不仅成为了农村老人的精神家园,也助推了乡村振兴,更是成为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统一认识、强化领导、创新驱动、强化保障、密切合作,是沙县乐龄学堂的基本做法。
社会组织(企业)探索老年教育新样式。保定市乐满家俱乐部负责人韦子斌在《共学养老在乐满家的实践与创新》报告中揭示了社会组织介入老年教育,能更大程度地的开拓共学养老社区这一实体的发展空间。然而,现阶段,老年教育仍然属于公益事业,不符合市场利益优先的投资原则,情怀和责任感让社会团体对老年教育倍加关注,创业的艰难又迫使绝大多数投资者望而却步。但韦子斌用他的实践证明了开设公益课程、组织公益活动,吸引并服务广大老年朋友,探索老年教育新路径,就能将情怀转化成动力,将责任感转化为成绩,并成为社会团体向老年教育领域进发的先行者。他认为,老年教育固然困难,但成功源于创业者的坚守,想老年人之所想,尊重每一个人,倡导老年人自我服务,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就一定能得到老年人的支持和帮助,并最终探索出幸福指数高、费用低的新型养老模式。
探索社区共学养老路径的主体是多元的。政府与社会共同合作,是促进社区共学养老发展的必由之路。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人教育中心校校长李卫东在《发挥融合发展优势,推进“养教联动”建设》报告中指出,要发挥自身优势,利用CLC项目点的有力条件,共享教育资源,实现“1+1+1>3”的效能。汾湖“养教联动”基地由成人教育中心校和悦心公寓共同合作建设,引入新兴的社区共学养老理念,在悦心公寓内部搭建“养教联动”平台,依托老年大学成员和职高学生两手资源,采用“共学、互学、共乐”三种方式,实现了老年人快乐、志愿者满足、悦心公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成人教育中心校融合发展的四大目标。与会代表在现场深切地感受到“养教联动”中的人文关怀和老年人的互助共乐,对职校学生志愿者进入公寓中与老年人共学共乐的做法充分肯定。
三、展望未来社区,共享教育之福利
汪国新主任在《“未来社区”是共学养老社区》的报告中,解读了“未来社区”的现实意义,它是新时代的重大命题,旨在改善当下陌生疏离的人居环境,建立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系,最终建成幸福社区。“社区共学养老,是生活在社区的老年人,为了生命成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自觉、自愿在社区学习共同体中互爱互信、相助相伴、共学共乐,更加健康、积极、优雅、有尊严地享受生命过程。”从老年教育层面剖析“幸福社区”,那么,未来社区必将是共学养老社区。未来的中国处在中度、甚至重度老龄化环境下,许多老年人具有的“不适感、孤独感、无用感、无聊感、无意义感、无根感”等负面情绪需要有化解方法,“社区共学养老”正是一种新的方法,同时也是满足活力老人学习需求的新思维,更是为老年人的的“老有所为”提供的新平台。汪国新认为,“社区学习共同体”作为“微共同体”,将成为未来社区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学习化社会最活跃的“细胞”,而“社区共学养老”是同时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的重要载体。
老年教育是未来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之举,社区养老共学是老年教育模式变革中的应有之策。本次会议给与会者带来了老年教育创新实践和社区共学养老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向,研讨会从国际借鉴、国家政策和地方实践三个层面展开讨论,从行政、企业、学者等多视角出发,聚焦同一个话题,激发了大家的思维与灵感,实现了思想上的百花齐放和创新实践上的互学共鉴。通过本次专题研讨会的思想交流与碰撞,现场考察中的切身体悟,社区养老共学在老年教育和养老民生问题解决中的作用更加彰显,如汪国新所说,“社区共学养老,在2035年建成的中国特色养老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体与会成员深深认可,并秉持着“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为了生活的老年教育、老年学习”的初心,凝聚各方社区教育力量,创新“社区养老共学”体系,共同开辟“未来社区”愿景下的老年教育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