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生需要走心的爱国主义教育
2020-03-15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曹永浩
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曹永浩
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如何让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流于形式而入脑入心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仪式化
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仪式感的营造是直接和爱国热情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仪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组织青年学生参加升国旗活动,也可以是组织青年学生在清明节祭扫革命先烈,还可以是组织青年学生合唱歌曲或观看电影等。
仪式分为常规仪式和非常规仪式。常规仪式是在固定时间节点举行的固定活动。例如,在每周一早上,各地中小学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上,师生高唱国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由于仪式只有给参与者带来舒适愉悦的体验才能持续下去,所以仪式的组织者需要灵活看待仪式中的固定要素,不能为了仪式而仪式,否则会让仪式失去原本的意义。非常规仪式是遇到重大事件而举行的非固定活动。例如,在重大的时间点,部分中职学校采用流行的快闪形式举行庆祝活动,可以点燃师生的爱国热情。
二、将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家庭化
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曾说: “民族是被想象出来的共同体。” 国家亦如此,它更多的是以一种观念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青年学生的具象思维很发达,对抽象的国家观念不容易接受。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家与国始终是一体的。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因此,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从家庭层面开始,培养学生感恩家长、尊敬家长、分担家务,进而升华到国家层面,对青年学生来说更具有操作性,也更能赢得家长的支持。这两年,各地中小学在“协同育人” 理念下积极开展家校合作和家校共育活动,指导家长如何正确而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也是从侧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让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接地气
爱国主义是一个很宏大的主题,不太好把握,稍不留神,容易变成“形而上” 的说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新的形式。如何找到新的形式,我们可以从先人那里获得智慧。《诗·大序》曰: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 由此可以看出,歌唱能够传情,其感染力非常强。同样地,以传唱爱国主义歌曲为线索的爱国主义教育或许更接地气,其传播效果可能更加明显,也更能让青年学生接受。当然,让爱国主义教育接地气的手段并不是只有演唱爱国歌曲这一种,其他为青年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大胆借鉴和尝试。
少年强则中国强,青年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在青年学生当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让爱国主义教育仪式化、家庭化和接地气,落细、落小、落实,才能让爱国情怀融入学生的血脉,植根学生的灵魂,激发他们为做新时代追梦人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