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2017-03-16刘汉姝
刘汉姝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在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文章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展开,通过对相关理论资料的分析和自己的活动实践,总结出了少先队活动应具备的两大标准,探寻出了习惯养成的三个基本内涵,并通过实例,列举了两个少先队活动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习惯养成 发展观 仪式化 具体化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习惯是伴随我们的学习、生活,好的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广大教育者应该不断思考,不断实践的问题。习惯的养成应该分为三大部分,习惯的树立、习惯的培养和习惯的纠正,这三者贯穿始终,缺一不可。在小学阶段学生习惯的养成上,少先队扮演了习惯的领路人、鞭策者、监督者。
少先队作为队员们的成长基地,是学生接触最早的组织,也是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培养的唯一一个组织,其学生往往对其具有崇拜色彩。加之小学队员在入学时近乎是一张白纸,因而少先队对其的习惯塑造往往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少先队应该牢牢抓住自身这一优势,通过少先队活动帮助队员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而对于少先队活动如何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的思考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相关研究
随着素质教育的倡导,近年来,广大教育者们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但对于学生习惯的培养与养成研究才刚刚起步。国内目前对于学生习惯养成的的研究大都集中在对于习惯本身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其途径的研究,即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活动内容能够有助于的习惯养成。形式必须是内容的需要,途径是达到目的的根本。因而本次研究重点从学生出发,根据小学学生心智成长状况,为广大教育者提供合适的能够促进队员习惯养成的少先队活动模式。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外没有少先队,对于同龄学生习惯养成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国外,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式教育模式国家,学生习惯养成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师很少特意的主导或者培养学生,更没有成形的理论体系。
三、如何从少先队活动中促进队员习惯的养成
(一)少先队活动的具体标准
1.应适应队员认知能力
小学阶段的队员认知能力十分低下,因而对队员习惯的养成应该符合队员的心智成长状况,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应该与队员当下最需提升的方面相契合。中队活动应充分利用队员的天性发展其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活动手段,和多角度的引导认知,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同学们在活动中养成良好习惯,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价值判断能力。
2.应以队员成长为核心
小學阶段是人一生中各项发展最为快速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从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感趋于更加稳定,丰富、深刻,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精力旺盛、活泼好动,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因而少先队活动应符合队员的成长特点,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应适时适度,过早,则会拔苗助长给队员们的成长带来烦恼,过晚,队员们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习惯培养,徒增很多坏习惯,不利于队员成长。
(二)习惯养成的基本内涵
1.应以育人为第一要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中队活动在任何时候都应以队员发展为出发点,以教育队员为最终目的。因此中队活动无论从活动环节的设计、活动的具体内容各个方面都应本着以学生文本,以育人为先的思想。
2.应因材施教,具体讨论
队员的性格发展水平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的,但其发展速度表现出不平衡、不等速的特点。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发展较慢,表现为发展的稳定期,四年级至六年级发展较快,表现为快速发展时期。因此,对不同年级队员的习惯养成应该具有不同的策略。例如,小学低年级队员正处在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时期,此时的习惯养成的重点应放在对队员自身习惯的培养上,例如正确的习字姿势、正确的读书习惯等。而高年级,队员开始步人青春期,青春期的身心巨变对队员的性格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此时应该的培养重点应该是队员行为习惯的纠正。
同时,面对不同中队的不同情况,更应该分类讨论,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一成不变,各辅导员应该勤思考,用发展的眼观看待队员,不可一蹴而就。
3.有全局观、发展观,应持之以恒
都说二十一天养成一个习惯,习惯的培养不仅仅在树立习惯上,更重要的是在习惯的持续及习惯的纠正。少先队员们在一入队的时候几乎是一张白纸,此时老师对同学们的习惯养成具有决定作用。而队员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这个时候广泛的少先队活动就成为了队员们衡量自己的重要价值标尺。因而,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应不仅仅着眼于低年级的习惯培养,而更应该把活动重心放在高年级的习惯养成上,把握习惯养成的各个环节。
(三)习惯养成的具体做法
1.活动仪式化
少先队作为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性组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仪式化特点,如少先队入队仪式等。仪式化的活动期最大好处就是可以通过仪式的气氛渲染,向队员们传递相应的价值观。例如小学一年级的队员在升旗仪式等场合下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站队习惯,甚至唱国歌环节也不爱大声唱,老师虽然多次教导,但是很多同学还是不放在心上。学校对此开展了“我和红领巾”少先队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以抗战为背景,每名少先队员都扮演一个抗战时期的小英雄,分小队游戏比拼。这种仪式化的活动会使队员自然的带入设定背景中,并在活动中被周围环境感化。经过比赛的队员们都真真正正的把自己当成了一名革命战士,少先队情怀也就浓郁了不少,日后的升旗仪式不仅队列整齐,唱国歌环节也会放开嗓子去唱,生怕自己的中队声音小就会后人一截一样。
2.化抽象为具体
小学阶段的队员因为没有过多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薄弱,很多习惯对于他们是晦涩难懂的,就更不用提具体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了。所以我们应该把抽象的习惯转化为具体的,队员能够理解的行为,并积极鼓励他们去做。在“实践”的过程中队员自然能够感受到习惯的“魅力”,先实践,后认知,将抽象的行为内化为队员自身的行为财富,精神财富。
举个简单的例子,低年级的同学可能不会懂得“拾金不昧”是什么意思,更不会理解其中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但是,当他们口口传唱着“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我要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面的时候”,当老师会授予拾金不昧的同学“红星队员”荣誉称号时,队员们能够从其他队员和老师口中感受到拾金不昧的价值,把抽象的行为具象化为一种表扬,他们就回自觉地把钱交到警察、老师的手中,做到“拾金不昧”。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良好习惯是健康人生之基[J].小学生导刊(中年级),2007,(Z2).
[2]白小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
[3]孙伟良.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初探[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
(作者单位:西工大附小融侨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