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米南区域矿化体地质分析

2020-03-15卢锋锋岳鋆璋顿珠旺堆刘岳军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23期
关键词:斑岩黄铁矿铜矿

卢锋锋,岳鋆璋,顿珠旺堆,刘岳军

(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 拉萨 851400)

1 麻米南矿化区区域地质概况

1.1 地质构造

工作区地层单元上属于冈底斯—喜马拉雅大区的措勤—申扎分区,工作区经历了稳定—准稳定陆壳形成、裂解拉张、挤压会聚、碰撞造山、高原隆升等漫长的地质发展演化历程,形成了北西—近东西向为主体的多期次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规模宏大的岩浆岩带和不同时期、不同环境的沉积记录。

1.2 地层

西藏改则县麻米南矿化点实测区主要分布于测区北侧切鲁奴玛勒-阿勒一带。在矿化区岩石组合主要为下拉组(P2x)、纳日组(J3n)。

1.2.1 下拉组(P2x)

岩性组合为一套碳酸盐岩组合,主要为深灰、灰白色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大理岩化灰岩为主。

1.2.2 纳日组(J3n)

岩性组合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英安质(含火山角砾)熔结凝灰岩。

1.3 侵入岩

侵入岩在工作区及其发育,岩石类型复杂。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经锆石U—Pb 测年为59Ma,为古新世时期,二者为相变渐变过度接触关系;细粒(文象)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侵入时代晚于细粒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二者呈侵入接触关系。该侵入岩与成矿有直接关系。

1.4 变质矿物分析

变质岩分布于工作区不同方向的断裂带内,但以北西向、北东向和近东西向断裂最为常见,发育碎裂岩系列岩石。不论是早期断裂还是后期断裂,或次生、派生断裂,或是复合迭加断裂均具此特征。其组成一般为断层两盘岩石的碎裂物,呈大小不等状,由钙质、铁质、硅质及泥质等充填胶结,结构疏松,变质程度较浅,变质层次低,表现为浅层次的脆性动力变质作用。断层角砾岩、碎裂化岩等动力变质岩,与断裂构造直接相关。都是浅表层次的脆性断裂形成的,遍及全区各种断层之断裂破碎带。

2 麻米南区域矿点分布

本次工作结合25 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邻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工作及对区内成矿理论的认识,针对区内已知的化探异常区、遥感异常工作区,开展重点矿点检查及异常查证工作,并新发现了。

(1)扎隆嘎布矿化点(由内至外可划分为三个矿化线索):①扎隆嘎布钼矿化点(1 号矿化点),该矿点具斑岩型Mo 矿床特征;②在斑岩体外侧发现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铅矿化一处(2 号矿化点),③斑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发现铜矿化线索一处(3 号矿化点)。

(2)牙那查铜矿化线索。

(3)扎哪个脚铜矿化线索,为区域成矿理论的建立提供依据。现将区内主要矿(化)点特征分述如下。

2.1 扎隆嘎布矿化点

2.1.1 扎隆嘎布北侧钼矿化点(1 号)

扎隆嘎布钼矿化点位于工作区北部(H44F002045)扎隆嘎布北侧2Km 处。从麻米乡到扎隆嘎布有乡间简易公路,从扎隆嘎布到矿化点需徒步行进,海拔均在5000m 以上,交通不便。

(1)矿化体特征:扎隆嘎布钼矿化点:位于检查区(H44F002045)图幅北部,由北西向断层控制,围岩为二长花岗斑岩、二长花岗岩及流纹质晶屑岩屑凝灰岩。破碎带中主要为碎裂岩,岩性和围岩一致,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矿化带由地质化探综合剖面(PD001)控制,长约1500m,北西-南东延伸,总体产状135°∠75°。钼矿化体宽约2m~5m,延伸长约500m~700m 左右。

(2)矿化类型:工作区岩石蚀变较强,尤其是斑岩体分布区,具较强的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泥化、黄铁绢云岩化,宏观特征表现为红褐色火烧皮地貌。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含量约5%。

在蚀变斑岩体内岩石破碎,沿岩石裂隙面石英脉中可见辉钼矿化,呈细脉状和星点状产出,辉钼矿呈细脉状和星点状分布于细小石英脉和二长花岗斑岩中。品位较低。

(3)矿床成因及找矿远景区:通过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化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斑岩型。

综上所述,扎隆嘎布钼矿化点(1 号)地、化、遥、矿多元信息套合较好,显示良好的找矿前景,找矿潜力较大。

表3 扎哪个脚铜矿化线索化学样分析结果

2.1.2 扎隆嘎布中部铅矿化点(2 号)

位于工作区中部扎隆嘎布中部300m,产于纳日组火山岩破碎带中,破碎带呈40°走向展布。

(1)矿化体特征:扎隆嘎布铅矿化点:位于工作区(H44F002045)图幅中西部。地质化探综合剖面呈北西-南东西向布设,矿化体地表出露宽6m,推测长度100m,矿化体呈脉状、块状,形态较简单,分布基本稳定,矿体总体走向315°,倾向225°,倾角16°。主要矿化与蚀变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岩化。化学拣块样显示铅最高品位为20.48×10-2,已达到工业品位。

(2)矿化类型:工作区岩石蚀变较强,尤其是岩体分布区,具较强的褐铁矿化,宏观特征表现为红褐色火烧皮地貌。黄铁矿呈浸染状分布,含量约5%。

围岩裂隙面见有绿帘石、弱硅化等蚀变,在破碎带内断层角砾岩中局部零星可见方铅矿化,矿化体呈星点状分布,总体走向呈230°展布,目估含量约为1%左右。本次工作采集化学样两件,结果见表1,主要为铅品位20.48×10-2。

表1 扎隆嘎布矿化线索化学样分析结果

(3)矿床成因:通过地质特征和矿化特征综合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化点矿床成因类型为热液型。

2.1.3 扎隆嘎布南侧铜矿化点(3 号)

位于工作区中部扎隆嘎布南侧600m,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体与下拉组灰岩的接触部位,呈北东走向展布,宽度约为1m~2m,长度约50m 左右。

(1)矿化体特征:位于工作区(H44F002045)图幅南部。地质化探综合剖面呈北西-南东西向布设,矿化体地表出露宽15m,推测长度50m,矿化体呈脉状、块状,形态较简单,分布基本稳定,矿体总体走向65°。主要矿化与蚀变为磁铁矿化、孔雀石化。化学拣块样显示铜最高品位为0.046×10-2,不具备进一步工作价值。

(2)矿化类型:工作区岩石蚀变较强,尤其是岩体与灰岩接触部位,具较强的磁铁矿化,宏观特征表现为深灰黑色地貌。星散分布孔雀石化。

2.2 牙那查铜矿化点

牙那查铜矿化点工作区中部,5 万图幅(H44E002023)北侧牙那查区域,道路交通位于正在新修的改则县—仲巴县县级公路克勤村段西侧,牙那查沟内未见道路,只有放牧小道通行,交通不便,海拔均在5000m 以上。

主矿化产于沟谷内的细粒黑云角闪花岗闪长岩中,大部以氧化物产出,也可见有少许的孔雀石化现象。主要矿化与蚀变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还可见星散状黄铁矿化颗粒,产于拉嘎组砂岩中。

针对地表含矿斑岩体及其蚀变围岩,布设了1:10000 地化剖面控制,测线方向123.6°,采样点距40m,控制长度1.6km。采集岩石样品41 件,化学样3 件(见表2)。

表2 牙那查矿化线索化学样分析结果

2.3 扎哪个脚铜矿化点

扎哪个脚铜矿化点工作区西部图幅(H44E002022)东侧扎哪个脚区域,沟内未见道路,交通不便,海拔均在5700m 以上,铜化主要集中在砂岩破碎带中。围岩为二长花岗岩,该破碎带宽20-50m,长约500m 左右,在破碎带内具较强孔雀石化,类型为构造破碎岩型。

地质概况:通过前期进行的地质勘查工作,对勘查区地质体特征、矿化及蚀变特征,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工作区出露地层简单,岩浆活动频繁,多组断裂在此交汇。矿化在成因上和时空上与岩浆活动、构造关系密切。不同性质、不同方向断裂对岩体和矿(化)体的产出形态、规模、延伸等控制严格。

主矿化产于沟谷内的破碎带中,大部以氧化物产出,也可见有少许的孔雀石化现象。主要矿化与蚀变为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硅化。还可见星散状黄铁矿化颗粒,产于拉嘎组砂岩中。

针对地表含矿破碎带岩,布设了1:5000 地化剖面控制,采样点距40m,控制长度1.6km。采集岩石样品26 件,化学样3 件(见表3)。

3 总结

本次工作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并充分考虑区内已知矿产分布特征及地质地貌的综合特征,按有关规范和要求对已有的物、化等资料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深入挖掘老资料中的直接和间接找矿信息,为下一阶段的矿产检查提供依据。对于藏北的丰富天然资源,我们不仅要合理利用资源,也要保护它。

猜你喜欢

斑岩黄铁矿铜矿
广西六社金矿床中黄铁矿原位微区元素分析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NH4)2S2 O8 氧化载金黄铁矿规律及E⁃pH 研究①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酸预处理对六方晶系磁黄铁矿浮选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①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阿舍勒铜矿深部岩体岩爆倾向性预测
降低粗选石灰PH值在沙溪铜矿的运用
鄂东南铜山口铜—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分析
全球最大铜矿开始罢工
试论黄铁矿标型特征在金矿地质中的运用
新疆西准噶尔斑岩成矿远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