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要求

2020-03-15徐恒伟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素质要求新媒体环境

徐恒伟

摘 要: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这几年新兴媒体发展势头迅猛,比如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这些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已十分普及。这使得人们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更习惯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接收,因此对于新闻传播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平面媒体传播已不能满足社会要求了。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新闻摄影记者;素质要求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时代已经来到。现代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数字设备的普及给新闻摄影工作带来巨大改变,新闻摄影在数字技术环境下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发展态势良好。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时代给新闻摄影事业带来的挑战展开有价值的研究与讨论,并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处理措施。

一、现状

1. 信源多元是现实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多元化成为最主要特征和标识,数字技术的进步和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使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总之,数字技术、移动互联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互联网大国,是全球互联网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关注新闻时,不仅仅是从传统的电视、报纸,更多的是通过互联网、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新媒体成为当下最受欢迎、最具潜力的媒体传播途径。因此,在这种媒体环境下,对新闻摄影是一个挑战。

2. 内容深化是要求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要求更高,不仅仅是单纯地了解信息,还要追求深度。新闻性是新闻摄影的基本特质,一张图片需要用新闻素材体现,首先要具备新闻的要素,即一张图片所包含的信息量越大,通常新闻价值越高。比如作为一个普通的公民来说,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也能够拍摄到一些图片和画面。虽然这些图片与专业的摄影师拍摄的图片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普通的公民随时抓拍的图片往往更具有现场感,时效性也很强,特别是一些摄影发烧友,拍摄的图片水准也相当高,甚至超出了有些专业的摄影记者,因此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就更应当有更高的要求,在专业性、深刻思想内涵和新闻价值的表现上更胜一筹,才能使新闻照片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这样的作品也才能给媒体添彩。

3. 守住底线更迫切

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这对任何形式的新闻作品都是“铁律”,底线不可触碰。对于新闻摄影记者当然一样,新闻照片绝对不允许弄虚作假。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新闻摄影师提供了更多的后期处理的方法和想象的空间。图片的运用中,一些软件开始在网络当中进行应用,这对于所拍摄的照片处理提供了更加方便和快捷的途径。对于新闻摄影,允许通过操作软件进行适度修图,但是前提要尊重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不得对新闻进行内容的更改和制作,这些行为都会让人们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疑惑,同时也会影响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而在现实中,新闻图片造假现象还是表现较为突出,主要体现在对内容的拼接,通过技术手段以增强图片的视觉效果。技术的进步应该为人们的工作提供便利,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助力,而不应该变成新闻造假的手段。现在新闻造假十分容易,只需要通过一个专业的后期操作人员对图片进行更改,人为地制造出摄影师所拍不到的图片,而且造假方式成本也非常低,这样的案例很多,比如,在2005年首届华赛获得金奖作品《广场鸽接种禽流感疫苗》中,两只鸽子通过PS复制合成,此作品因造假被取消获奖资格,2006CCTV年度十大新闻图片《藏羚羊生命中的十道难关——铁路关》,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和野生藏羚羊在同一个时候出现在作者的镜头之中,多么好的瞬间,后被鉴定为通过PS合成,是假新闻照片,也被取消获奖资格。

二、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活动的特征

首先,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数字化技术方面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数字化设备已经被广泛运用到新闻摄影领域,使得新闻摄影的质量得到全面提升。在目前的信息时代,人们对新闻时效性的追求使新闻的制作周期被不断压缩,数字化则给新闻摄影信息的传输提供了更多的渠道,使新闻摄影活动可以及时开展,可以提供高品质的影像信息,满足了公众对新闻摄影的需求。其次,虽然数字化技术推动了新闻摄影的进步和创新,但也存在许多负面效应,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闻摄影活动的泛滥。社会上许多专业或非专业的新闻摄影者纷纷争抢新闻头条,导致电视、网络平台以及报纸等新闻媒介出现了混乱的局面[1]。最后,新闻摄影表现出形象性特征。新闻摄影者主要使用图像或视频表达新闻内容,形象性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利用视觉形象,公众可以快速掌握新闻内容,这在当今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需要使新闻信息充分发挥社会功能,画面与视频中的各种要素是新闻图像的重要内容,是新闻摄影者与受众进行交流的桥梁和媒介,受众借助图片和视频可以直观、形象、快速地获取新闻内容。因此,新闻摄影必须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将新闻摄影形象性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摄影记者的素质要求

1. 提升新闻摄影记者的综合素养

其一,提高摄影记者的专业化水平。新闻摄影工作者必须掌握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特征和自身专业素養发展方向。数字化背景下,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渠道较多,传播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新闻摄影工作者应该看到数字化在新闻摄影传播中的优势,主动深化自身对数字化时代信息传播已有的认知,了解数字化时代自身专业素养的发展方向,提升新闻摄影作品的传播效果。其二,提升新闻摄影记者的道德素养。新闻摄影这一职业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对社会、读者以及摄影对象负责。在数字化时代,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具备强烈的主体意识,做好新闻摄影作品的把关人,明确新闻摄影工作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和作用,牢记新闻摄影工作不但需要将新闻事件客观地呈现出来,同时也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新闻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必须尊重拍摄对象,从各个方面体现人文关怀,禁止为了引起轰动、吸引大众眼球而造假。此外,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闻摄影工作的方向标,积极传播正能量,全面体现新闻摄影工作的舆论引导功能以及教育功能。其三,新闻摄影记者必须知法懂法守法,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工作权利以及人身安全。

2. 新闻传播渠道多样化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渠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如果仅仅依靠图文搭配的模式来传递新闻信息,那么必然会被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淘汰。用户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闻摄影记者必须善于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实际诉求,并且在制作新闻的过程中适当添加时尚元素,吸引群众的注意力。另外,要使新闻传播的渠道逐渐多元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资源开展工作。与此同时,传媒多元化对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必须立足于采集的新闻素材进行合理转化与编辑,并不断修改,从而使报道内容更加具有特色。例如,在2018年,上海市成功舉办了进口博览会,央视新闻派遣了专业的新闻记者团队对进口博览会的全过程进行了采访播报。在博览会开展之前,工作人员就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和布置,专业的新闻人员对整个上海的夜景进行全面且生动的报道,从而为全国人民展示了上海的独特文化气息。在博览会的开展过程中,央视与当前热门的手机APP合作,在抖音、快手、微视等终端开展了一系列的全程直播,使人们可以实时了解进口博览会的盛大状况。

3. 不断提高自我价值

新闻摄影作品吸引受众阅读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价值,也是新闻工作者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因此,新闻工作者也应随着受众阅读习惯、内容载体和传播方式的变化,创新新闻摄影工作,实现自身价值。这就要求记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摄影作品要新颖。用有审美价值的图片讲故事,用有内涵的图片讲事实。这就要求记者用心、用脑工作,努力将人机结合起来,通过摄影展现新闻事件的真实和感受,使自己拍摄报道的新闻内容具有意义和情感。其次,摄影作品要生动细致。细节决定成败。对于记者来说,细节拍摄和报道尤为重要,尤其是对于摄影人像的眼睛拍摄。人像的眼神接触是人像内心世界和情感活动的直接体现,在摄影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新闻工作者要树立正确观念,不断提高综合水平。新媒体时代,新闻工作者在面临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机遇。记者要端正态度,不怕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激烈的竞争中,勇于创新和挑战,学习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工作者不仅要储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实现自身价值的创新能力。

结语

在这个科技不断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手段。摄影设备的便携性、数字化及普及化、摄影技术的普及使每个人都能通过照相机编辑表达传播新闻信息,从而打破了摄影师对新闻摄影的绝对控制。记者应该重视新媒体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社交平台上上传照片要遵守法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性。随着新媒体时代产业竞争的加剧,摄影师们走上了更加专业化的道路。他们要在工作中系统地学习新闻照片的视觉传达规律,提高照片创作水平,以更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坚定的人文精神迎接新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李明.有图有真相: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摄影这样突破[J].中国地市报人,2020(05):88-90.

[2]罗丽红.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能力提升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08):36-37.

猜你喜欢

素质要求新媒体环境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作用和素质要求论述
新时期图书管理员的继续教育研究
论高校行政秘书的工作性质与素质要求
新时期,我们怎样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