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满族文化馆衍生品的互动性设计研究

2020-03-15朱昊琛赵桂玲贺禧

人物画报 2020年14期
关键词:互动性展馆

朱昊琛 赵桂玲 贺禧

摘 要:在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的消费思想逐渐转向发扬个性化、突出时代精神,对展馆衍生品产业的需求不断增高。相对于其他展馆文化衍生品来说,由于满族文化在历史发展中的独特性,有着独特的衍生品发展文脉,满族文化的衍生品尤为丰富。本文以满族文化为研究方向,在展馆互动性衍生品的设计应用中探索更优质的设计形式,使产品在原有的价值基础上和消费者产生更多的互动与联系,使消费者更好的体验展馆所表达的内涵,为进一步发扬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做出贡献。

关键词:互动性;满族文化;文化衍生品;展馆

一、满族文化馆衍生品的研究背景及现状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有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风格。如何处理好其中人与设计的交互,实现精神与审美的统一是当代设计的难题。作为中国第二大少数民族,满族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始终不温不火,并未系统的体现出其优质且独特的区域特色和民族内涵。为此,探索更优秀更明确的文化创意设计思路与方法,归纳更系统更创新的发展理念实现互动性与纪念性的统一,是其文化创意产业亟待提升的重要节点。通过互动体验,将民族文化精神深入人心,从而开发出更加优质的展馆衍生品,为文创产业提供新的思路,也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加强民族自信。

在当前发展形势中,消费者与文化衍生品之间没有较好的交互与连接,文化衍生品的功能单一性与精神单一性不足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满族文化展馆的衍生品创作提出系列性建议,提高消费者与衍生品之间的联系,将满族文化内涵深入人们生活之中。

二、我国满族文化展馆衍生品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文化衍生产品大都依托于原始展品的艺术形态,并以现代思想和设计方式重新诠释,转入新的时代背景中,利用新载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新型的文化创意产品,能够更好地表达馆内艺术的文化含义,但在我国设计上还存在着许多满族文化的衍生产品,局限性:

1.目前,我国大部分博物馆都没有专门的衍生产品设计机构,大部分衍生产品只是从市场上采购的小型商品或纪念物,在设计上生搬硬套将展品的整体、局部印刷或雕刻,开发的创新性不够,品位低劣,与展览主旨无关。

2.当前国内展馆的衍生产品都是自主开发的,缺乏创意性和特点,主题定位不明确,对消费者吸引力较小。同时展览馆衍生产品开发水平低,缺乏与消费者互动体验,产品附加价不高。

3.忽视了文化展览馆的观众群体性质,衍生产品的科学表达不足,更无法满足消费者对教育的意义和记忆的延伸目的,只能起一定程度的装饰和纪念作用。

三、互动性理念在满族文化展馆衍生品中的设计思路

1. 艺术衍生品开发的常规思路

通过对国内各大文化展馆衍生品设计与创新的调查,笔者发现展馆文化衍生品的设计思路大多以结合传统文化或再现创新等形式为主,大致有:高度还原细节或等比例缩小的衍生品设计、具体特色扩大化突出表现或局部的直接表现、对展品纹样符号提取并重构设计以及结合地域特色的整合设计等。这些设计的形式能够将展品表达的核心内涵寄予衍生品,使得各地区展馆文化特色得以更好的发扬。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更有将文化衍生品数字化结合网络进行创新,用app、小程序、电子商品等新型衍生品开发路径更直接的体现地区文化内涵并充分结合时代特色,具有极佳的借鉴意义。

2. 互动体验设计思路

当代商品的设计理念已由实用性向功能性转变,文化馆衍生产品的设计也是不例外的,从各种纹饰符号流线装饰到展品本身的艺术肌理变得更加生动,内涵也更加明确。打破了以往对固化和静态平面的设计局限,实现了多元化的立体式互动设计。将互动和体验元素引入到艺术衍生产品设计中,不仅能提升衍生产品的个性,增强感染力,还能使观者领悟到产品中蕴涵的文化创新魅力。运用互动体验设计的方法,开发满族文化的衍生产品,实现新形式的感官创新型体验,突出趣味性的立体形式与互动体验设计相结合,凸显趣味的立体形式互动体验。

四、族文化展馆互动性衍生品设计实践研究

“满族著名建筑”互动冰箱贴设计

1. 设计背景、构思与定位

当前与满族著名建筑相关的衍生品十分常见,风格也有很多,大多为整体图像或画面的展示即将该建筑的具体形象直接提取出来应用于平面载体之上,如明信片、书签、徽章等。另一种为适用于典藏摆设的拼装、等比例微缩模型为主。这两类文化创意设计形式是当前较常见的文创类型,但似乎都没能很好地体现满族著名建筑所处的时代特征,参观者购买博物馆文创的动机并非其单纯的实用功能考虑,更多的是增进对一段特定文化理解和体验,特别是当博物馆作为教育和文化传播场所的职能转变后,所面对的是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从挖掘满族文化内涵层面出发,包括特定的美感、个性与群体归属感等方面,将游戏化融入产品中的构思,并借鉴拼装模型玩具形式,并进行综合性设计。

2. 建筑形象设计

建筑形象为颐和园与紫禁城中的著名场景,建筑中的屋檐结构、纹理、植被、建筑结构等方面均是設计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使产品更具有视觉识别性和地域性,需对建筑形象进行特征性提炼和设计。(图4.1)设计采用具有纹理的木质材料,其本身具有的黄暖色符合整体画面气氛表现的需要,在设计上主要为线条勾勒轮廓或描绘细节,在原木纹理的基础上增加了线条的趣味性。对建筑造型、周边环境和整体氛围进行要素提炼,结合国画中风景的设计提取最具代表性的方面突出特征。在配景的选择上,选取场景宏大的日出作为背景,整体基调为宏大的建筑场景做到前后背景无差别衔接,分明整体空间层次。整体建筑根据个性展示需要有优化取舍,建筑形态和线条在原建筑形象基础上进行简化,并在写实的基础上适当夸张,从而突出主体建筑物的宏大与壮观,在视觉上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3. 互动性冰箱贴设计说明

颐和园与紫禁城的互动性冰箱贴的互动性体现在木质拼装模型冰箱贴的设计上,木质拼装的模型强调DIY的趣味性,采用了拼装模型玩具的游戏机制,其核心是一个"拼"字,所有部件造型和结构均建立在拼装模型基础上。

(1)造型和结构设计首先在图纸上设计出主要造型轮廓,除了颐和园与紫禁城的建筑之外,还设计了远山、河道、树木、云气等造型,在建筑和景物的空间比例关系上既遵循透视原理,又在层层递进的排列中搭建了一个具有中国山水画卷的空间场景。其次,采用4MM厚度的椴木层板,用激光雕刻以半雕划线以突出造型。所有部件包括颐和园与紫禁城的建筑、树林、山川、树木、日出和底座部分,总共6块部件,(图4.2图4.3)其中前3块为主体造型插片,底座由3块底板插片组成,相互之间拼插而成,其中每层拼插处选择遮挡且稳定部分开孔使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侧挡部分层层叠加增加厚度并镶入直径为3CM的吸铁石,和主体造型浑然一体。主体部分每一处造型均由3块插片组构成,以追求视觉上的层次感。

(2)互动性冰箱贴旨在追求拼装组合过程中愉悦的互动性体验,主体造型部分每一块插片都被标上序号,可以根据序号的顺序,将插片依次排列组装在底座上,最终拼装完成一个标准样式,再现了颐和园红日初升气象万千与紫禁城壮丽威严的场景,(图4.4图4.5)并且是一个具有多装饰功能的摆件。不同于传统拼装玩具的一次性组装,该产品没有胶水固定,包括底座之的所有层次连接都使用插孔的方式,拆卸替换方便。

(3)为了形成系列性,笔者将主题建筑、背景景物、底座纹样进行系列性分类。在形成系列性的基础上,每个拼装的互动性冰箱贴的层次都可根据个人偏好而替换,将原有的建筑物更换不同的景物配景与背景纹样即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时替换人物和景物,更改插片位置和种类都会形成新的场景变化。该产品文脉与表现思路清晰、完成度高,在获得一种主动投入、创造快乐的游戏体验的同时,还兼具功能性和观赏性。

4. 互动性冰箱贴衍生品的互动体验式设计方法分析

(1)突出感官创新体验的二维形态互动式设计方法

以满族建筑场景构图,或捕捉到其中建筑、植物、纹饰和背景纹理,通过截取、叠影和拼接等方式,转换成装饰性的视觉语言,再赋予它以互动的体验形式,呈现新的设计语言。这种方式实现了衍生产品与观众的交流,为了突出满族名胜古迹建筑中的恢弘壮丽,气宇轩昂,可采用雕刻模板层次拼贴,也可采用现代介质,通过印刷工艺增加重感、立体性,更好的突出了展馆文化衍生产品古今相结合的新鲜感。

(2)凸显趣味性的立体形态互动体验设计方法

面对各种不同的纹状和形态,以趣味的设计拼接将建筑三维立体形式转化成二维形式。相对于单个平面的转换,整体冰箱贴设计更具系列化,在满足立体和纹样的丰富前提下,可以发展到更多的主题,而多层次的立体化满族纹样剪纸设计则是互动冰箱贴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充分运用满族剪纸文化的细节和工艺,对其中的纹理风格进行精细的雕刻,使其中的纹理风格得以精细的雕刻。模板,让观众在体验拼合组合的过程中,也体会到雕刻乐趣,丰富了组合形式的排列。创作出可拆解的彰显趣味、形象可重组。受众体验和参与,也是一个再设计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完成了作品和受众之间的互动交流。

五、结语

博物馆互动性衍生品的形式多样,有实物的、数字化的、交互的等,其本质是通过互动设计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資源,利用复合性和互动性的艺术形式,激发人在互动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互动体验和展馆文化传承、教育和传播相结合,从而促进对文化的深度体验和认知。从故宫文创的发展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文创产业,故宫文创产业文化价值的创造,不仅依托于其本身的文化内涵,同样需要借助时代所提供的传播环境、技术背景等,实现传播革新发展。最后,依托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文创产品也应积极走向世界,扩大国际影响力,大力发扬工匠精神,让文创成为优秀文化传播的载体,让优秀文化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杨猛,张艳杰.书画艺术衍生品的互动体验式设计研究——以《簪花仕女图》为例[J].包装世界,2015(01):4-5+8.

[2]李芳园.科普类展馆中相应衍生品的设计思考[J].汉字文化,2020(04):168-169.

[3]杨媛媛.科技馆科普文化衍生品开发探究[J].科技视界,2016(27):20+62.

作者简介:朱昊琛( 2000—) 汉族  籍贯:浙江省台州市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中国传统家具技术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民居保护

通讯作者:1赵桂玲,通迅作者:2 贺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满族传统家具设计文化演变与特征探析,2020B117)

猜你喜欢

互动性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创意展馆
基于CDIO模式的互动性动画视频受众群体特征挖掘方法
玩转表演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句法与语篇的互动性对汉语研究的理论意义
创意展馆
城市户外广告互动性设计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