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资助育人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路径
——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

2020-03-14张志勇盛桂颖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助困难育人

张志勇,盛桂颖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1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辽宁 葫芦岛 125105;2学生资助中心,辽宁 阜新 123000)

长期以来,随着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不断健全和资助资金的不断增长,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不断发展,惠及无数的家庭困难学生,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使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和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丰富,就业能力是家庭困难学生的发展之本,高校要将提升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纳入到资助育人体系。

一、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就业质量,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1]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其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要认识到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要性。

(一)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2]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也提出“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事关脱贫攻坚,事关社会公平。做好资助工作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3]教育脱贫是国家脱贫攻坚的重大工程举措之一,承载着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期望,承担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实现较好的就业,会对其家庭脱贫或避免返贫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关注和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具有深远意义。另外,培养提升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也是挖掘人力资源潜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储备优质的人力资源。

(二)贯彻落实新时期资助育人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资助育人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资助理念从保障型转变为发展型,资助任务从“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转变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人生出彩的机会”。资助育人理念的转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其一,对高校家庭困难学生的经济资助要做到“应助尽助”,尽量运用不触动学生隐私的方式确认资助对象,科学地判定划分资助等级,做到“按需资助”,及时便捷准确地发放资助金,做好动态管理;其二,培养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人生出彩需要发展,要精准识别他们的发展需求,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其三,高校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时时处处围绕育人的目的,要注重对资助活动、资助过程的系统设计,争取良好的育人效果,不断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和道德品质。对于高校而言,培养家庭困难学生全面发展意味着不能有能力欠缺,为家庭困难学生提供人生出彩的机会需从就业开始,因此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是贯彻落实新时期资助育人理念的重要表现。

(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贫困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贫困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的利益,还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轨的政策走向[4]。高校家庭困难学生能否就业、就业质量如何,事关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不能就业或就业质量差,容易使学生本人甚至是其家庭产生消极或负面的情绪,成为影响高校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原因。而就业能力是影响家庭困难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有利于其较好的就业,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偏弱的原因

高校家庭困难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主要表现在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通用能力方面相对较差,提升家庭困难学生的通用能力是提高其就业能力的主要路径,高校资助育人要聚焦这个问题。

(一)地方经济差异带来的影响

高校中来自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学生,家庭困难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大,他们的成长也受到地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少重视对学生通用能力的培养。一是表现在观念落后。经济上的落后限制了人们的视野,限制了人们的思维,进而影响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人们不认同素质教育,仍然是传统的应试观,只注重学生的考试课程学习,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社会风气,即能力培养无用,加上落后地区的学校教育条件也有限,导致对学生通用能力培养的欠缺。二是表现在学习资源匮乏。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也比较匮乏,即使有的家庭认识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想培养学生的能力,但无奈当地无法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三是表现在学生的家庭负担比较重。一些家庭困难学生,为减轻家庭的生活压力,从小就承担了繁重的家务,他们常常承受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心理压力,慢慢的性格也变得内向,不愿意同他人交往,在一些活动交往中也表现为孤僻、不自信等,失去了很多锻炼通用能力的机会。受助学生在能力和胆量上被落在后面,上大学后他们可能依旧不会也不敢争取机会。[5]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短板

目前,高校的资助育人水平差距较大,表现在资助项目的设立和育人功能的发挥上,例如有的高校资助项目完善,设立了家庭困难学生出国资助项目,有的高校迫于经费的压力,资助项目仍是以国家实施的资助项目为主,高校几乎没有补充。部分高校却因为经费不足限制了资助也影响了育人。一是表现在把资助和育人相分离。高校对一些传统的资助项目,没有认真挖掘整合其中的育人因素,忽视了资助项目对家庭困难学生的教育作用,资助项目的实施只注重履行程序和结果,影响资助项目过程育人的作用发挥,资助项目转化成资助育人项目仍有差距;二是表现在对新时期的资助育人理念理解和贯彻不到位。尽管资助育人理念已发生变化,但部分高校资助育人的内容明显滞后于理念的发展,资助项目和育人方法仍没有发展,如资助育人的主要内容仍然围绕着物质帮助,只注重资助项目,忽视对家庭困难学生观念和能力的培养;三是对资助育人项目的开发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发展。高校应围绕实现家庭困难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掌握他们的发展需求,做到按需资助,凡是能够满足他们成才需求的教育和帮助,都可以探讨作为资助育人项目,拓宽资助育人项目开发的思路和方法;四是负责资助育人教师的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教师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教师要能与时俱进,积极学习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并和本校实际相结合,把教育理念体现在实际工作之中,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三)家庭困难学生自身的认识偏差

家庭困难学生是比较复杂的群体,由于其成长经历和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的思想多元化,部分学生选择消极应对困难,影响了他们成长成才。一是表现在积极应对困难的信心不足。面对困难,部分家庭困难学生选择消极的方式应对,极端表现为坐享其成、自暴自弃,据笔者长期的实践工作经验,这些学生往往是因为战胜困难的信心不足,不能积极面对困难;二是表现在自我成长意识较差。部分家庭困难学生被家庭的经济困难问题所困扰,总觉得自己是不幸的,带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不能够勇敢面对困难,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更缺少发展规划,导致其成长意识较差,没有意识到或是不重视自己的能力短板问题,不能较好的利用教育资源。

三、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路径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家庭困难学生群体,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关怀,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要增强主动性,把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纳入资助育人体系。

(一)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

高校不仅承担着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同时又能引领社会思潮和风气。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已连续多年开展励志成才大学生事迹报告会,并成立了学生资助宣传大使宣讲团,积极开展学生资助宣传,在校内外引领积极的育人风气。今年我国即将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也宣告决战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借此伟大时刻的到来,在享受成功和胜利喜悦的同时,高校要从育人的角度开展资助,讲好中国的减贫脱贫故事,通过家庭困难学生辐射到家庭和社会,引导人们深刻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要认识到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因素,在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人发挥了积极的能动作用,要引导各家庭重视学生培养,在全社会形成正确的培养观念,既注重知识学习也注重能力培养,让经济落后地区的家庭困难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落实资助育人工作的有效保障

资助育人工作离不开高校的支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在评选学生先进个人奖项中,专门设立了励志成才优秀大学生奖项,并给予奖金奖励。可以说,高校的支持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重要保障。一是高校要提高教职员工对资助育人工作的认识。高校要引导教职员工充分认识资助育人工作的特殊意义,认识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是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学校各部门要对资助育人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如在经费、场地、人员、机构建设等方面,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高校要协调整合校内的教育资源。高校中有很多部门,这些部门因各自分工不同,承担着教学、教育、管理、服务等职能,多数部门蕴含着较好的育人潜力,是资助育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优质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的协调整合,需要高校的宣传倡导与组织协调。三是高校要积极协调地方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借助服务地方发展的时机,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协调推进企业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地方企业的支持,能够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就业能力学习锻炼平台,学生身处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可以更好的锻炼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四是要支持成立以家庭困难学生为主体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家庭困难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校可以依托社团开展资助育人活动,让社团中学生参与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他们的通用能力。社团中的各部门负责人选聘优秀的家庭困难学生担任,社团内的其他学生可以同他们深入的交流,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有利于自己增强信心和树立正确的发展动机。负责资助育人工作的教师通过社团会议或活动,能够经常和家庭困难学生在一起沟通交流,能够及时了解家庭困难学生的思想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便于为他们提供精准的服务和指导。

(三)强化资助育人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在教师,教师是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关键,是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资助项目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切实提升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教师的职业素养。一是要夯实基础,保障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教师的数量。高校中的家庭困难学生群体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是人数比较多的学生群体,落实新时期的资助育人理念,培养他们全面发展,需要一定数量的教师来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要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资助育人教师队伍,健全专兼职资助育人教师的选聘、培训和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保障工作的有序运行。二是建立评比表彰制度,激发动力。高校要建立资助育人工作的评比表彰制度,充分调动院系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积极性,加强院系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的主动性,增强资助育人教师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优势,通过教案设计等环节,切实增强教师的责任意识。三是要采取切实措施,支持资助育人教师提升职业素养。高校要不断提高资助育人教师的思想觉悟,要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要引领教师了解和关注资助育人工作前沿;高校要定期组织开展校内资助育人工作交流,使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升;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加资助育人工作培训和校际交流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教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和能力;要鼓励教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研究,在高校的学生工作课题研究选题中,要围绕资助育人设立适当的比例,鼓励教师申报和开展研究,不断提高资助育人教师的职业素养。

(四)开发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资助项目

能力培养是提高资助育人水平的关键。[6]高校要贯彻落实新时期资助育人理念,增强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支持他们的长远发展,使他们拥有人生出彩的能力,并提高政治站位,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相结合,把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作为资助育人工作的重点,开发资助育人项目。一是要掌握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需求。资助育人能提升家庭困难学生的就业能力,影响其就业能力的短板是提升需求得不到支持,高校要做好调研,熟悉家庭困难学生的特长,统计影响其就业能力的短板以及人数分布情况,选择恰当的资助形式。如针对家庭困难学生通用能力中的弱项,采用课程资助的形式,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提升他们的通用能力弱项。二是确保资助育人项目切实可行。高校开发资助育人项目要符合结合本校实际,要考虑学校的经费和资源,把学校作为提升家庭困难学生就业能力资助项目的主要资源,同时围绕资助项目研究如何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资助育人项目切实可行。三是要调动家庭困难学生积极参与。高校要加强引导,让有提升需求的家庭困难学生能参与对应的资助育人项目。如提升通用能力课程的资助育人项目,高校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论证好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创新教学的形式,采用讲授、体验、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学地点不局限于校内,授课教师也不局限于本校教师,可以邀请企业里的职业人士进行授课,增加学生参与资助项目学习的兴趣。四是要建立资助育人提升就业能力的实践基地。就业能力的实践性较强,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提升。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资源,在校内外建立实践基地。校内的实践基地资源比较丰富,可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服务等事务之中。校外的实践基地主要依托企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锻炼提升就业能力,激发提升就业能力的动力。五是要做好资助育人项目效果的调查反馈。资助育人项目效果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高校要做好效果调查,对不足的方面及时调整,不断增强效果。效果调查的方式比较灵活,如可以对参加项目学生的同寝室同学、老师调查,了解学生参加项目后的变化,也可以直接对参加项目的学生调查。

(五)激发家庭困难学生的自我成长意识

高校要充分认识到调动家庭困难学生自我成长意识的重要性,相对于其他的教育和帮助,自我成长意识是学生成长和进步的主动力,能够让学生的成长有意识、有目标,形成良好的就业能力。一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作用。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涯,高校要把握和运用各种思想教育的机会,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对困难的正确认识,不断坚定他们的信心,引导家庭困难学生树立直面困难的勇气和追求人生出彩的决心。例如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开展的“五老讲坛”,将“扶困“与”扶志”相结合,发挥“老专家、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老劳模”政治、威望、经验、时空、亲情的五大优势,营造“处处有榜样、人人学榜样”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引导家庭困难学生做好发展规划。成长的动力不仅来源于思想认识,也来源于对未来规划的憧憬。资助育人工作要运用学生对未来憧憬的动力,结合家庭困难学生的专业、兴趣、特长、表现等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做好发展规划,科学制定阶段目标,调动他们的自我成长意识。三是要指导帮助家庭困难学生认识自我。受经济条件的影响,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往往会对自己做出较低的能力评价,资助育人工作要指导帮助他们如何科学评价自我、正确认识自我,为追求进步打好基础。同时,高校应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对购置职业能力测评的相关软件给予支持,能够给予学生更加科学的指导,用现代科学手段来服务学生的成长。四是要营造良好氛围。资助育人工作要加强宣传,营造一种关心家庭困难学生成长的舆论氛围;要善于培育和挖掘并树立一批家庭困难学生典型,用他们积极应对困难、追求人生出彩的经历感染鼓舞其他同学。

对高校来说,应不断加强资助育人工作,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德育为先,把育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有利于巩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猜你喜欢

资助困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困难中遇见团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