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 “中国书法” 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

2020-03-14喻国伟梁伟红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书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喻国伟,梁伟红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柳州 545006)

随着传统文化热的兴起,当下各高校开设 “书法” 相关课程已经相当普遍。 “中国书法” 课程是一门兼有文化和技艺特质的课程,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以为高校 “立德树人” 工作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就 “中国书法” 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进行分析,以期引发大家对 “中国书法” 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重视。

一、作品蕴含的书法家道德修养

任何艺术都是艺术家的艺术创造,都体现艺术家的主体性特征。书法艺术作为中国一门古老的艺术,它是书法家内心营构的成果,它与书法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密不可分。西汉文学家扬雄说: “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1]书法作品是书法家主观思想的表现,反映书法家的精神底蕴。孙过庭《书谱》在论说书法家性格与书法创作关系时说: “虽学宗一家,而变成多体,莫不随其性欲,便以为姿。质直者则俓侹不遒,刚佷者又掘强无润,矜敛者弊于拘束,脱易者失于规矩,温柔者伤于软缓,躁勇者过于剽迫,狐疑者溺于滞涩,迟重者终于蹇钝,轻琐者染于俗吏。”[2]135张怀瓘在《文字论》中也明确提出了 “书见其心” 的观点: “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可谓得简易之道。”[3]唐穆宗向柳公权请教书法的最佳用笔法,柳公权答曰: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4]项穆在《书法雅言》也说: “夫人之性情,刚柔殊禀,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劲者,惊急无蕴;迟重者,怯郁不飞;……此皆因夫性之所偏,而成其资之所近也。”[5]元代郝经对历朝历代的书法家进行点评时说: “斯(指李斯)刻薄寡恩之人,故其书如屈铁琢玉,瘦劲无情,其法精尽,后世不可及。繇(指钟繇)沉鸷威重人也,故其书劲利方重,如画剑累鼎,斩绝深险……羲之正直有识鉴,风度高远,观其遗殷浩及道子诸人书……其书法韵胜道婉,出奇入神、不失其正,高风绝迹,貌不可及,为古今第一。其后,颜鲁公以忠义大节,极古今之正,援篆入楷;苏东坡以雄文大笔,极古今之变,以楷用隶,于是书法备极无余蕴矣。盖皆以人品为本,其书法即其心法也。”[6]刘熙载《艺概》说: “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7]

可见,在中国历代书法评价中,人品与书品是直接联系的,人品的高低决定了书品的高低。书以人贵,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批评的一个独有现象。中国书法史上凡是品德低下,不符合社会人伦要求的,往往被时代所抛弃,即便是后人重新评价,也多被诟病。北宋的蔡京书法作品很好,但因他的人品问题,没有列入 “北宋四家” 。秦桧是状元出身,博学多才,书法造诣颇深,但因是奸臣,书法不传。颜真卿人品高,书品亦高,其《祭侄文稿》被视为天下第二行书。

中国书法的鉴赏传统,显示了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特质,说明书法作品中蕴含书法家的道德修养,为高校 “立德树人” 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高校书法课程教学中,应当介绍书法家生平事迹、思想观点,讲述、分析书法家的思想品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其书法作品的理解,同时通过讲述书法家的思想修养,对学生进行显性的思政教育。因此,在有限的授课时间内,如何结合书法作品讲述书法家的思想修为是教师必须琢磨的问题。我们建议教师从书法史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进行研究,挖掘书法家思想的闪光点,突出书法家正能量,让大学生在写好中国字的同时,做好中国人。

二、书法载体蕴含的思想内涵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一门抒情艺术。其艺术元素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同时也包括书法艺术作品中文字的内涵。过去一些书论者只讲前面四个元素,不重视文字内涵。实践证明脱离了汉字内涵的书法创作或许还称之为艺术,但它只能是类似于现代派的艺术,而非中国书法艺术,更不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自古以来中国书法艺术作品文字内容要求雅正,要求体现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书法的一个传统。主张书法作品与作品文字内涵无涉的观点,我们不能认同。当下一些人在艺术创新的借口下,废弃雅正的文字内涵,是十分错误的。

王羲之的《兰亭序》风格上妍美流便,在艺术技巧上达到了晋代的高峰,文字内容也非常完美,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流传至今的那些王羲之行书短札,虽然只是片段式的文字,但文字思想却是健康向上的。比如《快雪时晴帖》: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其内容就是大雪之后向友人问候,体现出对友人的拳拳之情。

古代书法作品大抵多为书法家自己写作的诗文,所以书法作品所蕴含的艺术韵味厚重,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书法家的思想感情,可以说雅正的文字为书法作品的艺术魅力锦上添花,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艺术技巧与文字写作的高度结合。

从完整的书法作品来说,其外在的构成因素包括正文文字、落款文字、印章三个部分。古代书法落款讲究,落款文字呈现书法家的思想涵养, “雅正、正腕、教正” 等谦辞,正是书法家胸怀的表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高校 “中国书法” 课程应该重视书写文字内容的思想性,应该追求雅正的书法文字内涵。在授课的时候,我们不仅仅要着眼于技巧方面的讲解、分析、练习,而且应该深入分析书法作品的文字内涵,领会书法家高尚的思想情操,在学习书法家的笔墨技巧的同时,学习其高尚的人格修养。在作品创作时,对选用的文字要有思想高度的要求,严禁书写那些粗糙低俗的文字,在书写雅正的文字中,不断陶冶自己的道德情操,让自己成为高尚的人。

三、作品营构蕴含的哲思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在于它善于在技巧之中体现中国人的智慧,通过丰富多彩的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外在的技巧呈现中国人的哲思,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分。东汉蔡邕《九势》: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8]6书法用笔强调藏锋,藏头护尾才有笔力。这种技巧上的要求可以追寻到儒家讲究涵养,不追求锋芒毕露, “发乎情止乎礼义” 的影响。在传统书法中,特别强调中锋行笔,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中云: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9]这个千古不易的用笔就是中锋用笔。所谓中锋就是笔毫在笔画的中间行走。为什么强调这个中锋呢?一方面是中锋行笔能使笔画饱满有力,骨力内含;另一方面体现儒家 “中庸” 思想观念,中庸就是不偏不倚、行为中正。传统书法强调中锋用笔就是儒家中庸思想的体现。

阴阳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形成中国文化中辩证思维方式的一个关键内容。蔡邕《九势》说: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8]6自然界形成以后,阴阳两极就出现了。阴阳两极出现以后,各种事物的形状态势也就随着出现了,书法艺术的形态来源于大自然。中国书法艺术讲究藏与露、方与圆、长与短、大与小、重与轻、快与慢、巧与拙、浓与淡、枯与湿等,无一不是这种阴阳思想的映射。

唐代《国史补》: “旭言:‘始吾见公主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得其神。’”[10]这个书法史上的著名传说与其说是张旭观公主担夫争路而觉悟笔法,不如说是张旭通过笔法传达做人和谐、谦让的道理。孙过庭《书谱》说: “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犯,和而不同。”[2]135这一书法高论传达的也是儒家所提倡的 “和同之论” 。

书法作品所蕴含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体现出中国人的智慧,中国先民对待社会人生的态度和看法,而且也体现出中国人所倡导的为人处世之道。书法作品蕴含的这些思想内涵应该成为当下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资源。

四、临摹中的心性涵养

中国书法是一门传统艺术,临摹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的路径。钟繇在自述学书过程时说: “吾精思三十余载,行坐未尝忘此,常读他书未能终尽,惟学其字,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11]南宋姜夔《续书谱》建议: “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12]康有为主张: “学书必须摹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性情也。”[13]

古人不仅强调临摹是书法学习的必由之路,而且重视在书法临摹中学习的状态。王羲之说: “凡书贵乎沉静,令意在笔前,字居心后,未作之始,结思成矣。”[14]学书首先要学会 “静” ,心静,沉静,才能进行临摹状态,才能静中取法。北宋黄庭坚《论书》述说临摹状态: “学书时时临摹,可得形似。大要多取古书细看,令入神,乃到妙处。惟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15]“用心不杂” 就是要专注,精神集中,心无旁骛。清朝梁章钜《学字》说学书要有耐性: “凡临古人书,须平心耐性为之,久久自有功效,不可浅尝辄止,见异既迁。”[16]清朝朱和羹《临池心解》强调学书既要持之以恒,又要博览众长: “凡临摹须专力一家,然后以各家总览揣摩,自然胸中餍饫,腕下精熟。久之眼光广阔,志趣高深,集众长以为己有,方得出群境地。”[17]

古人论学书,讲心静,讲专一,讲耐性。书法艺术的学习可以培养学书者心性,可以塑造学书者的个性。当下一些议论说学习书法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可以让一个浮躁的心得以安宁,可以让半途而废的人持之以恒,应该是言之不谬吧。因此,高校书法教学应该强调学书的过程,体会学书过程中对人性的锤炼。

总之,高校 “中国书法” 课程在当下思政教育中应该是大有作为的。深入挖掘和充分认识 “中国书法” 课程中的思政教育资源,才能更有效地发挥 “中国书法” 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让 “中国书法” 课程在文化意义上发挥更完整的作用。

猜你喜欢

学书书法作品书法艺术
张红春书法艺术欣赏
书法作品选登
马伟书法艺术欣赏
战“疫”书法作品选登
学书杂述一则
所谓书法艺术
学书散记
学书当学颜
学书感悟
雄强飘逸的书法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