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共享视域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
2020-03-14邵彭兵
刘 旸,邵彭兵
(1.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武汉 430070;2.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桂林 541006)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厚重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红色文化资源是广大革命先烈带领人民群众在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积累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新时期引领各族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引擎。2012 年11 月,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发挥优秀文化资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引领作用[1]。2014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南京军区时叮嘱要利用好红色资源的优势,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2]。之后,在 2017 年 12 月,党的十九大会议再次指出,在革命、建设及改革的过程中,优秀文化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3]。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离不开对其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
在红色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全国各地正在努力探索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方式,研究如何更好地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回顾既有研究成果发现,学者主要集中于文化育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层面分析如何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马晓燕基于实践体验的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实现策略,论证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4]。严雄飞[5]、曾凡云[6]、韦海[7]等作者认为应当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在育人机制中拓展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路径。有学者具体地从高校课程教学方面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文化育人作用,汪立夏[8]、毕于建[9]、陈始发[10]、王玲[11]等作者认为应当增强红色文化资源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和功能,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而提高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能力。王中强[12]、何其鑫[13]等作者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层面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实效发挥,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方式。张瑾以武汉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分析政府、学校和社会协同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诠释出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的核心价值观理念[14]。也有学者从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构建出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机制。例如,李戎戎基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生态意涵、保护挑战及解决措施[15]。吴超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缺乏规划、管理、配套措施及体验功能,应当总体规划、整合资源、综合协调[16]。张红蕾[17]和李琳娟[18]认为应当利用智能技术、新媒体技术,解决红色文化资源传播的困境,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纵观学者对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发现既有成果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作用层面分析 “保护和开发的问题、对策” 占据绝大部分,有针对性地具体分析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较少;在具体分析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中,多数研究内容存在一种分散、块状的论述现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的分析是不成体系的,没有形成 “自上而下” 的研究方法;另外,缺少实例支撑,研究内容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本文结合广西实际,具体对红色文化资源存在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予以分析,加强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证研究。并在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展开论述,丰富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方法,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
一、协同共享发展理念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中的当代价值
资源是现代国家参与竞争的重要基础,人类社会的持久发展需要资源提供充足的保障。一个国家的资源利用现状和利用情况不仅直接决定着其社会发展的模式和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19]。在20 世纪90 年代初,哈佛大学约瑟夫·奈教授将资源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类,认为随着软实力资源的日益丰富,文化资源的地位将更为突出。文化资源能否如同物质资源一样走持久发展之路愈发成为一项重要议题。托克维尔说: “昔日的君主只靠物质力量进行压制,而今天的民主共和国则靠精神力量进行压制。”[20]或许托克维尔对精神性资源的论述过于警惕,但确实引出了问题:如何有效利用富有精神力量的文化资源,通过怎样的表达方式展现此种资源的 “存在” ?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的五大理念,旨在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和社会的综合发展。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积淀和孕育的所有理论成果、物质文化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1]。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运用协同共享理念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物质作用和精神价值,是其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是一个较为典型的现象。整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解决红色文化资源不同效益的落差是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出路。红色文化资源具有良好的知名程度和品牌效应,蕴含着较大的旅游经济价值[22]。红色是底色,旅游是形式。红色文化资源可以与旅游产业进行合作发展,依托旅游产业为载体,融入有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红色文化资源成为具有区域优势的 “地方知识” ,突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精神内涵,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同发展。例如:广西地区通过 “三月三” “红歌节” 等活动积极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与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互动。这不仅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益,也带来一系列的红色文化活动,使红色文化资源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跃然纸上,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协同是一种平衡性和持续性的理念,能够对多层次问题的综合效应予以应对。落实协同发展理念,补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落差短板,是红色文化资源持久发展的基本途径,有利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
另外,共享理念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3]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创造了红色文化资源,其是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形成、传承和创新的先知先觉者、继往开来者。从谁创造、谁发展、谁共享的意义上说,红色文化资源普及到公众中是其发展的应有之义。共享发展理念旨在通过解决发展的公平正义问题,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4]。群众的喜爱、享受和认同是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不竭动力。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受益程度,维护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热情、开发热情,有利于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浓厚的底色价值,使资源化人、人化资源的本质得以彰显。因此,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资源的传递,使时代的大众的资源被公众充分享有。
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状
(一)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宁、桂林、百色、崇左、河池等桂西、桂北地区,具有类型齐全、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25]。例如:南宁有广西壮族自治区烈士陵园、共青团南宁旧址、邓颖超纪念馆等,桂林有八路军驻地办事处旧址、救亡日报社遗址、红军标语楼等,百色有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红军码头、百色起义纪念馆等。这些地区不仅存在众多的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而且也拥有丰富的红色诗词、红色歌谣及红色标语等非物质性文化资源。
另外,我们仔细考量广西重要城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发现:分布在百色地区、桂林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较多。这主要是因为革命时期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在桂西、桂北发动了多次起义活动,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形成和发展。例如:桂林市龙胜县就分布着红军楼、孟滩风雨桥、乡江口烈士陵园等众多经典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作为全国优秀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地区存在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旧址和感动人心的红色文化故事,这些优质优量的红色文化资源矗立在大地上,成为了独特靓丽的一道风景。
(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现状
广西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历来较为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从实际效果来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建设取得了一定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资源需求呈现一种正相关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需求也在增加。作为以旅游业为重要支柱的广西,在红色文化资源的 “消费” 需求刺激下,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体建设上加大了保护和开发的力度。2019 年,广西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68 个湘江战役纪念设施建设。广西通过修缮和复原一系列重要的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文化遗迹,使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和利用程度不断得以提升。
第二,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提升了思想教育水平。《易经》贲卦有言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文化产品不是纯粹的客观物,而是承载着人类价值指向、生命感受和对社会的理解的人造成果[26]。这种成果的价值,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挖掘和发展。广西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例如:近几年,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积极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文化遗址,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学习革命先烈的红色故事;利用实际体验的形式,使高校学子在革命遗址中潜移默化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于实践形式中,发挥育人功能,是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方式。
第三,民族精神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弘扬和培育。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是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研究的重要载体。2015 年,桂林市图书馆经过走访采集南宁、桂林、百色及河池等市的纪念场馆、遗址遗迹,制作出大型的广西红色文化历史记录片。其内容涵盖 “八桂红旗飘” “红色遗踪” “壮乡群英谱” “八桂将帅录” 等方面,讲述广西人民在追求民主富强道路上的英勇事迹。这些经典的活动有效地展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文化,加深了公众对红色经典的认识、理解,使得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的民族精神不断得以弘扬和培育。
三、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问题与原因
尽管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类型全、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并在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但随着广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的挖掘,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效果。
(一)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主体不清。根据笔者实地调研桂林、百色等红色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几个市发现: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存在各自为政、多头监管的问题。文化管理机构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管理主体,相互之间并未有效地进行统筹规划和合理安排。例如:一些红色旧址和红色遗址归文化部门管理,一些烈士墓地归民政部门管理,有些分布在乡村地区的红色文化场所则由村落集体组织进行管理。红色文化资源涉及文物、民政、宗教、旅游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倾向于按照自身立场制定出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策略方针,没有置身在多个部门共同保护和开发的情形中,也没有在区域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管理,使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难度加大,出现了一些重复性建设和维护的问题。
2.发展规划不够健全。广西在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对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欠缺足够的关注,没有对其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红色诗词、红色歌谣、红色标语处于一种闲置的状态,没有有效地利用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价值,其丰富的精神内涵未充分地传递给受众。例如:桂林市灌阳县革命遗址村存在红色标语被闲置的情形,当地拥有59 条红色标语,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掘利用。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是浓缩红色经典故事的精华,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更加广阔、深远。红色诗词、红色歌谣及红色标语仅存在公众 “言耳相传” 中,并不能发挥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价值和功能。另外,对已开发的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而言,利用能力薄弱,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红色文艺作品重复创作严重,主题单一,往往以一种说教的姿态出现,阻碍了红色作品正面导向能量的输出,危及了红色文化资源在受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3.呈现方式单一。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展示方式多停留在遗址遗迹参观、纪念馆陈列和解说员讲述上,没有形成过程性、互动性的模式,缺乏互动体验的形式。一种单一静态的陈列方式,使得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缺少具有影响力和价值力的载体呈现,显得单调乏味。没有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导致人们无法在这些红色场所体验、学习、感悟红色文化精神的伟大力量与价值[27]。笔者在桂林、百色、崇左、河池的重要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对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次在同一地区重复旅游红色文化纪念场所的游客对曾经到访的红色景点仍缺乏了解。对611 名游客采样得出,了解和非常了解红色景点的游客分别占居20.29%、9.17%,70%的游客对红色景点处于模糊认识状态。其中,多次重复旅游红色景点的游客占居40.43%。然而,多次重复旅游红色景点与对红色景点的认知程度是不成比例的,此种落差主要是因为红色景点的单一呈现方式所致。传统的 “一个窑洞、一套老桌椅、一张旧照片” 的陈列方式,限制了红色景点内在的吸引力、观赏力,影响了受众的认识、理解。
4.公众参与不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要加强对革命根据地历史的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发扬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28]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离不开公众的有效参与。当前,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维护利用工作的方式主要以政府管理为主,公众参与为辅。公众在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过程中被动地完成文化管理机构的任务和安排,积极性、有效性不足。在举办红色文化资源的纪念活动和公祭仪式时,公众只单纯地接受一套知识,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也没有进行传承和创新,更未能理解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情感体验的功能意义。公众仅了解一些红色文化资源的简单知识,而不知道知识背后所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出现了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的问题。
(二)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在保护和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管理体制复杂,影响部门协作。红色文化资源管理体制复杂,从横向角度说,重要红色景点的资产管理往往涉及到文物、民政、宗教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由于利益存在的缘故倾向制定于己有利的策略方针,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协作。从纵向角度说,上级部门和乡村集体组织在管理红色文化资源中存在竞争与合作关系,出现共同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场所的情形,容易使权力行使发生错位,浪费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力量。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是一个系统、综合的工程,管理部门多,利益纷争大。协同理念的缺乏,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出现一些权责推诿的现象,影响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开发。
2.思想观念落后,导致规划片面。文化管理机构停留在开发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传统观念层面,主观认为红色物质文化资源具有较多的经济效益价值,开发利用此种资源可以增进相关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经济水平的提高;而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往往呈现散状分布特点,开发规模小,难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因此,文化管理机构对红色诗词、红色歌谣、红色标语等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和利用并未给予足够的关切,导致管理规划出现一种失衡情形。桂林红色文化资源种类丰富、数量齐全,包括战役发生地、红军纪念地、红军遗址、艺术浮雕等红色物质资源和红色精神资源[29]。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其仅对红色物质资源制定了科学严谨的制度方略,忽视了灌阳县、龙胜县等区域红色精神资源的发展规划。可以说,这种片面规划的问题与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传统观念存在较大的关联。
3.开发利用模式简单,未能真正发挥效用。 “一次性” 模式是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呈现方式单调的重要原因。在红色文化资源得到初级加工利用后,文化管理机构没有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进行持续跟进,开发利用的手段也未随着时代技术的更新而丰富。初级的开发、技术的落后使红色文化资源以单体的、平面的、静态的陈列方式进行展示,缺乏一种鲜活的语言、生动的图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予以呈现。如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新媒体技术没有被及时引进在红色场所中,导致现有展示技术内容陈旧,缺乏感召力、震撼力。文化资源的文化价值是通过和借助文化资源构成的精神形态与精神载体来实现的[30]。若由于技术的落后,文化管理机构没有营造出情感体验、参与体验的氛围,将不能贴合现代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
4.内涵缺乏有效挖掘,公众受益程度低。公众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劲力不足,是因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没有被有效挖掘。依据笔者对游客的自豪感、认同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54.67%的游客认为红色文化场所并没有提高自豪程度,另有50.11%的游客认为自身的认同感也未增加,甚至有37.07%的游客认为对认同感存在消极影响。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影响了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和理解,不利于发挥公众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积极性。
四、协同共享发展理念下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协同意识,汇聚多主体合力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应当整合不同管理部门的力量,有效处理部门之间的权责问题,进而形成相互合作的局面,共同创造红色文化资源财富。这需要强化协同意识,解决好同级管理部门的利益纷争,并协调处理上级部门和相关集体组织的竞争与合作事项。在此基础上,多个管理主体形成合力,有利于提升发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协作交往能力和信息沟通能力。例如:广西可以通过设立红色文化资源统筹协调机构的形式,推进多个管理部门力量的输出,并发挥各自管理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经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协同意识的增强有利于防止出现主体争管现象的发生,避免了部门力量的流失,提高了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项目质量。
另外,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力量来源于广大的社会公众,作为代表社会公众的社区群体也属于维护和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成员。广西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离不开社区的有效参与。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总体的工程,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多个领域,仅依靠文化管理机构的单体力量,并不能有效地改变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问题。因此,社区应当强化自身的协同意识,与文化管理机构紧密联系、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
(二)改进思维观念,提高整体规划能力
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是红色文化思想价值的重要载体和历史再现,保护和开发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不仅应当优化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建设制度,还需要对非物质红色文化资源给予足够关切。既要考量经济效益,也不能忽视社会效益。相比较红色物质文化资源来说,红色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精神价值更为浓烈,文化管理机构应改进传统的优先发展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的思维观念,提高整体规划能力,协调发展两类红色文化资源。发挥出协同理念,实现红色文化开发中经济效益与思想价值并举的策略[31],推动不同种类红色文化资源的综合建设。
红色文化资源是一项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性红色文化资源更是一种瑰宝。我们要树立 “保护第一、开发其次” 的观念,对其合理利用,促进持久发展,使后代人能够充分享受到红色非物质资源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可以对一些珍贵的红色诗词、歌谣等文艺作品,装订成册进行固化,或者是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存储,防止遗失。
(三)创新保护开发模式,转变传统表现方式
韦伯将管理的 “正当性” 类型分为传统型治理、魅力型治理及法理型治理[32]。可以说,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处于一种 “卡里斯玛” 式的魅力治理状态,传统的 “一次性” 保护和开发的模式没有使红色文化资源以一种鲜活的、真实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因此,文化管理机构应当创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按照过程性原则、参与性原则和持久性原则,改变传统陈列的单一方式,对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功能进行动态呈现。在初级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之后,文化管理机构要持续进行跟进,添加多种创新的元素,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33],深刻地展现红色文化资源内在的厚重情感,并落实共享理念,积极地向公众进行传递,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认同感。
“我们的不同的感官可以给我们提供在质上绝对不同的印象。”[34]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中,文化管理机构需采取新型手段对其进行多样的呈现,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红色景点景观进行设计,强化其真实性和完整性。例如:文化管理机构运用3D 新媒体技术对红色文化场所进行全景智能的维护和利用,将红色遗产与现代科技予以协作结合,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感召力和震撼力,激发公众内心的情景感受。
(四)深入内涵挖掘,增进公众参与
充分的内涵与价值阐释,正是红色文化遗产精神得以作用的前提[35]。文化管理机构应当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积极深入地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内涵,有效地向公众进行普及,形成全民共 “护” 、全民共 “建” 的氛围,进而增进公众参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力度;可以通过红色名人纪念活动、红色基地教育活动、公祭仪式等,向社会公众展示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刻内涵,使其认识到当前红色文化资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聚集智慧解决难题。
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不仅需要文化管理机构的策略安排,也需要公众的有效参与。社会公众是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的主体力量,应当广泛地吸收和接纳,使其主动地投入到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工作中,助推红色文化资源的维护利用,促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持久发展。
五、结语
红色文化资源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其承载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其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功能。广西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开发好广西红色文化资源对于维系民族纽带、增加社会认同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广西遵循协同共享的发展理念,对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开发,是深入挖掘、有效发挥其价值和功能的正当选择,也是对在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过程中所遇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的结果导向。在此基础上,我们保护和开发红色文化资源有了继续提升的空间,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创新能以日久弥新的面貌不断得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