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解读
2020-03-14孙鹏懿
孙 鹏 懿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
随着人类的发展以及工业革命的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形态,资产阶级的压榨使得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这也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时代背景[1]。“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对未来社会构想的一种理想化状态,它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定义,也是和谐、自由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形式[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构建“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精神和最高目标。马克思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但并不局限于马克思主义视角,而是通过多视角、多维度展开追求理想社会制度的目标。因“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所以具有批判性和现实性。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使马克思主义思想逐渐成熟。
一、“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概述
在《共产党宣言》等论著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将共产主义社会描述成一个“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可以自由发展,并将个人的自由发展作为全体人自由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体现了个人的自由[3]。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仅为工人阶级以及人类解放提供了正确的思想指导,同时为其构建了共产主义社会蓝图,推动人类全面实现社会和谐和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也是对理想社会制度的追求。通过对比分析马克思早期思想与成熟时期“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可以发现,“自由人联合体”思想贯穿于马克思整个思想中,在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为马克思构建共产主义蓝图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支持。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其从实际出发,以实践作为认识事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马克思能够理智、客观地分析当年的国际形势,从而为勾勒共产主义蓝图提供了现实依据,使马克思主义思想更具有可靠性、真实性和说服力[4]。
二、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史
“自由人联合体”不仅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寻求思想解放的价值导向,为人类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有学者研究表明,因“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所以该思想的出现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创作,而是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中的必然产物。“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提出是在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资产阶级以及空想主义社会的人本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时西方国家发展的现实,把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剩余价值论作为理论基础。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第一次出现是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在报纸中指出:“国家应该是相互教育的自由人的联合体,而资本主义的理性国家是实现最高自由的主要形式。”[5]从这里可以看出,受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此时的马克思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理解还停留在抽象的、形式的国家观层面,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抱有幻想。
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经过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对“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抽象的、形式的国家观层面。在该阶段,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向导,将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寄托转移到现实具体的社会观层面。在1844 年至1847年,马克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值得一提的是,该阶段马克思仍然大量使用共产主义社会这一概念,而很少提到“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概念。
1848 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他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和谐统一是未来社会的本质特征。至此,“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发展走向于完全成熟,在此阶段,“自由人联合体”将不再是一个国家达到的目标,而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意识形态。之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自由人联合体”思想可称之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次飞跃。
三、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内涵
马克思将“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作为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界定,从根本上体现了马克思对人的价值的高度重视。“自由人联合体”的含义有三层:一是“自由人”,二是“联合体”,三是“自由人”与“联合体”之间的关系。
“自由人”是马克思在研究过程中设定人类共同体的目标,主要是指劳动者在劳动中的自由。即是在共产主义社会,所有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关系被消灭,每个人都为自由身,人可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全面的发展,例如人的需要、人的个性、人的能力以及人的社会关系等,人成为自身、社会以及自然界的主人,人成为自由的人。从马克思的设想可知,马克思的“自由人”超越了资本主义的自由观[6]。从数量上看,马克思的“自由人”要求的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从自由度上看,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追求的是绝对彻底的自由,是摆脱压迫以及束缚的自由;从人体的活动空间上看,马克思的“自由人”要求的是全人类的自由,其超越了国家和种族,实现全世界的自由[7]。
“联合体”从字面上来看就是团结合作、互帮互助的意思。马克思认为“联合体”是指构建一个团结互助、友好和谐、平等融洽的社会。马克思在1843 年曾提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是两种“联合体”,但后来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分析,他深刻认识到只有实现人的自由发展,方可实现“联合体”。“联合体”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并结合现实中人的特性而提出来的,他强调人在本质上并不是抽象的个体,而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8]。由此可以看出,只有维持社会整体的健康、和谐与发展,人才能够得到自由和解放。因此,“联合体”必定是一个和谐、健康与平等的社会。
“自由人联合体”是指“自由人”的“联合体”,同时联合起来又是“自由人”,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方面,“自由人”为“联合体”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只有在个人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方可消灭私有制,为“联合体”的发展提供经济基础;另一方面,“联合体”则为实现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形式。“自由人”与“联合体”的统一象征着个人自由与社会制度的统一[9]。只有将“自由人”与“联合体”统一起来的社会主义才是马克思所设想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也只有将个人自由与社会制度相统一才是科学合理的社会制度。
四、对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认识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对一切剥削阶级,尤其是资产阶级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马克思指出,奴隶社会、封建制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等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绝不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在奴隶社会中,每一个奴隶都没有人身自由的权利;在封建制社会中,农民遭受着地主的压迫,没有自由身;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虽然人们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有所减少,但是工人们仍然不是自由的,因为为了生存,工人们必须向资本家出售或贩卖劳动力[10]。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所有强加在人们身上的剥削和压迫都会消除,人们拥有了自由身,并且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发展。所以,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社会,才能够最终实现所有人的自由。
人的自由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自然和社会两个条件的支持,而获取这两个条件需要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可知,限制人自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自然和社会,这两方面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物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即人们在自然面前缺乏自由时,剥削制度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人们在社会中也不可能获得自由。由此可看出,人们在自然面前获得自由是其从社会获取自由的重要条件,要想获得自由,就必须提高社会生产力。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社会关系不完全是负面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产生的重要条件。虽然此观念马克思已经在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中阐述,但是从人的自由的角度来看这些原理可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11]。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表明个人自由要与他人自由、社会自由形成一致。从人类发展史来看,少数人的自由会损害社会的整体自由和利益,比如,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自由竞争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12]。因此,只有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个人自由与整体利益才会达成一致。
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提出,个人自由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程度的衡量指标,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社会越进步则表明国家越民主,也说明人越自由。个人自由可从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来,比如在经济上拥有更多财富来满足自身需求,在政治上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见解,在文化上可更加自由地进行艺术创造等。事实上,这些自由是有约束条件的,即不损害他人自由,不祸及社会的整体利益,不做违背他人和社会自由的事情[13]。我们既要认识到社会的发展是要落实到个人自由上,也要反对将个人利益置于在社会利益之上。
五、“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当代启示
“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是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虽然马克思在“自由人联合体”思想中并没有直接使用“和谐”这一词,但是他笔下的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物质文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人们认识到唯有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方可得到双赢的局面,才能实现共同繁荣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是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该思想强调了人的价值,将人作为发展的核心和目标。社会主义社会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强调了人的重要性。从我国来看,以人为本思想成为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导向,也进一步体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在发展中的“人民性”,将人民作为所有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念[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