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对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的用药监测分析

2020-03-14李志诚刘欢阎继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3期
关键词:体温注射液肺部

李志诚 刘欢 阎继博

肺部感染是患者在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一种十分常见的并发症,一般术后患者需长时间卧床休息,会导致排痰不顺畅,若是产生肺部感染事件便会快速恶化患者的病情,所以对患者肺部感染的致病菌进行正确判断及选取科学高效的抗感染类药物实现治疗相当重要[1]。然而,在患者医治过程中还会出现伴药物热症状,对其基本状况乃至营养状况、预后效果均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需要临床医师进行用药监测,以期使得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获取更好的治愈效果。本文选取本院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收治的98 例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其中一组对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做出多次调整后治疗效果更显著,详细的用药监测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98 例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49 例。参照组患者中男25 例,女24 例;年龄最小18 岁,最大74 岁,平均年龄(54.6±10.8)岁。分析组患者中男23 例,女26 例;年龄最小19 岁,最大73 岁,平均年龄(54.2±10.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均获得患者本人以及家属们的一致同意,同时本院有关伦理道德委员会准许。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降压(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次,1 次/d)、降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工胰岛素,0.3~1.0 U/kg)、扩血管(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40~50 mg/次,1 次/d)、化痰治疗,经过上述对症治疗后病情出现好转,但是发热情况仍未缓解,体温达到近39.0℃且伴头痛,随后进行血常规项目检查,依照结果进行抗感染治疗。①万古霉素首次剂量25~30 mg/kg,与250 ml、浓度0.9% NaCl 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12 h;②美罗培南2 g 与浓度0.9% NaCl注射液250 ml 混合后静脉滴注,1 次/8 h。4 d 后,体温控制近37.0℃,但白细胞(WBC)减少,需要进行白细胞药物相关治疗。第14 天,患者的病情趋于平稳,体温无太大变化,出现口腔感染,需进行伊曲康唑胶囊治疗,1 次/d,0.1 g/次。第18 天,未查出发热原因,体温升至39.0℃,临床药师进行会诊,对所有患者进行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

参照组进行一次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临床考虑为抗感染治疗不当所致,尝试调整方案1 次,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且未闻及右肺底湿性啰音,再次进行血常规白细胞的检查也未发现异常,进行痰液培养3 次均未发现细菌生长。进行胸片检查显示患者的右肺出现感染,且右肺门存在阴影,为此建议进行其他检查,其中肿瘤标志物五项结果均正常,再次对胸部进行CT 复查,表示胸膜增长异常,且胸腔积液未完全控制住,因此体温有所浮动,给予抗感染治疗方案的调整,在100 ml、0.9% NaCl 注射液中加入1.5 g 头孢呋辛静脉滴注,1 次/12 h。

分析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用药监测且多次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即在100 ml、0.9% NaCl 注射液中加入1.5 g 头孢呋辛静脉滴注,1 次/12 h;在100 ml、0.9% NaCl注射液中加入2.0 g 头孢噻肟静脉滴注,1 次/12 h;左氧氟沙星注射液0.4 g 静脉滴注,1 次/d;在100 ml、0.9% NaCl 注射液中加入2.0 g 头孢曲松静脉滴,1 次/d。调整治疗方案后患者体温降至37.0℃左右,基本趋于正常,也未出现其他不适,患者本人以及家属均要求出院,在出院后1 周内患者的体温均正常,也未二次发热。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与住院时间。患者神志清醒,呼吸、体温均有改善为病情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比较 分析组病情好转率为100.00%(49/49),参照组病情好转率为89.79%(44/49;分析组病情好转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分析组出院时间(9.6±1.8)d 短于参照组的(12.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d)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3.1 发热原因分析 患者在入院时进行白蛋白指标检查,显示正常,发热期间患者的血生化指标检查显示白蛋白指标开始降低,但此情况会增加游离药物在机体血液中的浓度[2,3]。老年患者在接受头孢呋辛抗感染治疗期间,第9 天产生发热症状,与药物热不良反应的产生时间7~10 d 范围符合。临床上进行多次研究后,发现感染类疾病患者一般白天体温较正常,傍晚或者夜间区间体温出现增高现象,患者发热的症状多数是在白天,而夜间发热非常少,这与患者白天用药后出现发热症状的时间点也契合[4-6]。

3.2 临床药师建议 药物热基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最佳方案是停止使用致热直接药物,一般在停药后1~3d 体温可恢复正常,但需要考虑到用药的优缺点及停药优缺点。同时,应该与患者身体状况相结合,在临床药师或是主管医师的建议下停药进行观察。由于患者的年龄不同,部分年龄较大患者,其家属不愿意接受更多的检查,抗拒继续接受其他对症治疗[7-10]。

在通知使用抗菌类药物后患者体温指标开始降低,且有回落至正常的趋势,在选择出院后1 周内,患者体温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进行实验室相关检查后,相应指标也呈现下降状态,由此证明是药物热,要是患者退热时间较长,需权衡和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长短或者机体内药物残留等都有关系[11-1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分析组病情好转率为100.00%(49/49),参照组病情好转率为89.79%(44/49),分析组病情好转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出院时间(9.6±1.8)d,短于参照组的(12.3±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用药监测结果与黄斌等[16]会诊治疗结果非常接近,体现出多次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性与优势,不仅利于患者退热恢复正常的机体状况,还能减轻患者家庭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针对肺部感染伴药物热患者用药期间,临床药师进行多次抗感染药物治疗方案的调整后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明显改善,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所以给予用药监测十分重要。

猜你喜欢

体温注射液肺部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星形诺卡菌肺部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盐酸氨溴索在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老年重症肺部感染临床诊治研究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