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量化分析和公众感知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优化研究
——以闽南蟳埔村为例
2020-03-14朱晓玥张华荣兰思仁黄启堂
朱晓玥, 张华荣, 兰思仁,2, 黄启堂,2*
(1.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福州 350002; 2.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州 350002)
我们生活的环境里几乎很难找到与色彩无关的物象,马克思说过“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1].人类获取的信息80%是通过视觉[2],色彩是反应最快的视觉信息符号,对视觉所产生的刺激最敏感、最直接[3].作为地方属性之一的景观色彩不仅让地方具有特色,也代表着一种地域性格,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当地的政治、文化、生态等[4].色彩是传统村落风貌的重要部分,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优良的色彩能强化地域特色,营造易于识别且具有较强表现力的村落形象,尤其是传统村落更易形成特征鲜明的色彩景观.闽南独具特色的“红砖白石”形成 “闽南红”[5]的乡土色彩风格,被称为“红砖文化区”[6],彰显了与其它地域不同的色彩个性,色彩艺术表现力与地域识别性突出.但不少村落在建设时对色彩处理过于简单化,盲目模仿引入新奇异色,逐渐失去闽南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导致色彩处于无序状态.由于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更新,均发展出了定量与定性的方法来描述色彩物理属性与视觉感知[7],弥补了主观认知的不足,这对色彩景观客观属性及感知规律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使色彩景观规划设计更具有操作性.
1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构成要素
Lancaster指出色彩景观即实体环境中所有色彩要素通过视觉所反映的相对综合、群体的面貌[8].优良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往往能直观地反映地域特色,不仅要具备良好的客观环境色彩,还要传承优良的历史人文色彩,并且重视人对环境色彩的认同感,高度统一客观存在的色彩与公众意向色彩,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与时俱进.结合相关研究[9],综合传统村落和色彩景观特性,从物质、文化、感知三个维度归纳为环境基底色彩、历史人文色彩、公众意向色彩三大构成要素,如图1所示.
1.1 环境基底色彩
环境基底色彩较为全面、客观地表现了传统村落景观色彩背景,归纳了整体环境的色彩现状.涵括各式新旧建筑、公共空间、自然景观等所形成的环境色彩背景,包含硬质人工色彩及软质自然色彩.
1.2 历史人文色彩
历史人文色彩即地域色彩,是传统村落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色彩.人类总是围绕一定目的
图1 传统落色彩景观构成要素Fig.1 Elements of color landscape in traditional village
进行改造或创造具有色彩的形象,这与所在地域、时代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渗透出人类实践过程中丰富的文化精神,体现了色彩规律在发展过程中的积累和异化[10].
1.3 公众意向色彩
公众意向色彩是公众对村落色彩景观的集体认知和偏好倾向.“似乎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一个由许多人意象复合而成的公众意象,或者说一系列的公共意象”[11],与都灵黄、雅典白等城市色彩意向一样,优秀的传统村落色彩景观既要体现地方传统特色,也应是高度可意象的.色彩原本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随着人类活动介入,逐渐显现出人化的审美特征[10].
2 传统村落色彩景观量化分析
为了得到更加合理的结果,研究采用色彩特征量化分析与色彩感知定性评价相结合的分析方法,以避免因为忽略公众感知和地域特征而得到雷同的结论,研究步骤如图2所示.
图2 主要研究步骤Fig.2 Main research steps
2.1 研究区域概况
蟳埔村隶属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社区(图3),背靠鹧鸪山,三面临海,处于泉州湾晋江下游出海口北岸,是一个独具闽南地域特征的沿海渔家村落.唐宋时期被开发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宋元时期因其雄踞泉州地理之要,扼晋江海口,是“东方第一大港——刺桐港”的所在地,成为泉州海丝文化的重要部分.因海陆交通便利,受到多元文化影响,在频繁的交流贸易中留下了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批准的沿海对外经济开放渔村,蟳埔村被列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其中“蟳埔女”和“蚵壳厝”是村落的两大特色.
图3 蟳埔村地理位置Fig.3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Xunpu Village
2.2 色彩特征定量分析
通过实地调研采集环境基底色彩与历史人文色彩的客观现状特征,运用标准色卡比对以及Photoshop软件处理对色彩属性进行量化分析,获取现状色彩景观的构成特点.
2.2.1 色度体系的选取 选用以中国人视觉特征确定的颜色量值及中国颜色体系进行编码形成的《中国建筑色卡国家标准》,共有1 026种颜色.无彩色系用NV标定,彩色系用HV/C来标定,相邻明度或相邻彩度间在视觉上是等距的(图4).
2.2.2 色彩采集与处理 色卡目测比对法、数码相机拍照法、测色仪器测色法是目前主要的色彩观测方法[12].研究采用索尼数码相机ILCE-6000L和中国建筑色卡CBCC对色彩进行调查、比对、拍照、取样和分析.选择能见度较好的阴天于日出后3 h和日落前3 h之间进行色彩数据采集,减少日照、清晨及傍晚日光色温变化等带来的数据误差[12].将照片导入Photoshop进行马赛克,结合记录的色卡编号(图5),通过电子色卡进行校验,获取准确的色彩属性值和编号.
图4 中国颜色体系Fig.4 Chinese color system
图5 现场色卡比对Fig.5 Field color card comparison
2.2.3 数据结果分析 根据中国颜色体系中色相(Hue)、明度(Value)和彩度(Chroma)的标定刻度制成三相坐标图,获得蟳埔村色彩分布如图6.
图6 整体景观色彩构成分布Fig.6 Distribution of overall landscape color composition
1) 环境基底色彩中人工色彩混乱,自然色彩单调
在村落景观中现代建筑占比最大,鉴于建筑杂乱繁多,因此对建筑立面材质进行色彩取样,结合频数进行统计如图7.色相集中于R、YR、Y、PB,其中Y频数最多,R、YR、Y为暖色,PB与R、YR、Y为对比色对比和互补色对比,具有较强烈视觉冲击;明度在3~8.5之间,主要为中明度,其次是高明度;主要为中、低彩度,也有少量高彩度颜色.在建设过程中,多数村民依照自身喜好、现代生活需求甚至盲目跟风进行自主修建,多样化的选材使得建筑立面呈现不同色彩,部分颜色彩度高,富裕人家的住宅更是富丽堂皇,十分突兀,与传统建筑色彩脱节.
招牌广告颜色涵盖9个色相,不合理的搭配形成混乱的色彩状态;集中于中高明度,过于明快和跳跃;高中低彩度均有分布,高彩度R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中彩度PB,虽具有一定吸引力,但过于鲜艳跳跃易造视觉审美疲劳.近年来随着蟳埔村经济发展,商铺增多,为了博得顾客眼球、增强商业竞争力,商家在招牌广告上争奇斗艳,采用彩度及纯度很高的醒目色彩,造成严重的色彩污染,与传统风貌严重不符,如图7所示.
植物配置色相主要为GY、G,即绿色叶或黄绿色叶植物,少量R、YR点缀,代表植物为三角梅及炮仗花;基本为中明度,中明度的绿色对人眼及心情具积极作用,增加植物景观能提高居住舒适度;GY、G为中低彩度,R、YR为高彩度起到一定的点缀作用.现状植物景观主要有道路绿化、庭院绿化、立体绿化以及几株古榕树,但公共空间绿化少,配置单调乏味,其它叶色或花色植物较少见,植物色彩层次不够丰富,如图7所示.
公共空间方面,基础设施主要有路灯、垃圾箱及健身设施和公布栏,色相主要为PB、B、BG、G、Y,多冷色调易与周边环境形成强对比,有较强视觉冲击;明度在2.5~7.5之间,低中高彩度均有分布.蟳埔村基础设施薄弱,对整体色彩的贡献率较小,但跳跃色彩易引起人的感觉不适,对于景观风貌有一定影响.道路铺装以水泥路无彩色N为主,此外还有少量YR、Y、RP;水泥路明度在4.5~7.25之间,为中明度无彩度,铺装基本为中明度低彩度.调研发现现状主要为水泥路,公共空间和绿地稀少,整体道路铺装色彩简单素雅.景观小品数量十分少,仅在入口有一处景观石,颜色简单朴素,给人静谧祥和的感觉,如图7所示.
2) 历史人文色彩中传统服饰已失去传统色彩特征,传统建筑色彩仍保留闽南地域特征
“大裾衫阔脚裤”、“青衫黑裤”是蟳埔村典型的传统服饰和传统服饰色彩.当今蟳埔女偏爱R色相上衣,还有PR、PB、YR色相上衣,宽筒裤为传统黑裤N色相;基本为中明度,宽筒裤彩度低,上衣R色相为高彩度,其余为低中彩度.多数年轻女性的服饰多为潮流时尚新款,中年妇女的服饰颜色艳丽繁多,可见,蟳埔女着装已失去传统色彩特征, “青衫黑裤”十分少见.蟳埔女的传统发饰被称为“行走的小花园”,一圈圈整齐的鲜花环及一簇簇绢花,花色丰富,种类繁多,暖色调的R、YR、Y、RP,给人热情好客的感觉,叶色G、GY色相,中低明度,花色高彩度,叶色低彩度,如图8所示.
传统民居主要为蚵壳厝与石头厝,屋顶及红砖为暖色调的R、YR,给人温馨的感觉,墙体为N、Y和GY,偏暖色调,明度彩度均在中低等级,整体颜色搭配简单,含蓄沉稳.当地传统建材蚵壳、红砖、花岗岩、红瓦等,颜色简单和谐,呈现色彩风貌传统素雅温馨,具有闽南地域特色.现有庙宇和祠堂祖厝十余座,红砖瓦为暖色系R,青色石雕柱为冷色系B、BG,白石雕刻、花岗石、蚵壳为N、GY、Y,冷暖对比,格外醒目,建筑彩饰色彩丰富;基本为中明度,R为中彩度,其余为低彩度,屋脊装饰彩度和明度较高,起点缀作用,如图8所示.
2.3 色彩感知定性评价
村落中色彩运用既不可完全袭用传统色彩,更不能简单粗狂地直接模仿城市色彩[13],还要重视人对环境色彩的认同感.感知是人受到外界不同程度刺激所产生的感觉与知觉总和,二者形成个体对外界的认识.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知觉是感觉的结果,感觉是一种感性思维,而知觉是一种理性思维[14].感知评价是将人对事物的感知反馈通过某种量化评价方式展现,让不可捉摸的抽象心理感觉具象化[15].
2.3.1 评价方法的选择 采用语义解析法(SD法)进行定性评价,以便更好地获取公众对色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意向偏好. SD法又称感受记录法,采用言语尺度进行心理感受测定,多用于心理学研究,现被广泛运用于建筑、景观、规划等调查研究中[16].根据SD法经验值,20~50人为调查样本量[16],为了提高数据的合理性,研究分别随机选取相关专家学者、乡村管理者、在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各30人.
2.3.2 调查问卷的设计 采用一组具有含义相对的色知觉形容词对来形容色彩景观的现状印象及期望效果,并以二元定向的图表形式进行呈现.结合调研情况、色彩属性及色彩心理确定色知觉形容词对,如表1所示,采用5段式评定尺度如表2所示.根据实际情况发现村内基础设施薄弱,景观小品布置少,因此将二者剔除,最终共8个评价对象:(1)环境基底色彩:现代建筑、招牌广告、道路铺装、植物配置;(2)历史人文色彩:传统服饰和发饰、传统民居、宗教建筑.通过实景测评和观看照片的形式实施问卷调查.
表1 色知觉形容词对
表2 评定尺度
2.3.3 数据结果分析
1) 环境基底色彩略艳丽明亮杂乱,需创造更愉悦和谐、温馨传统的氛围
现代建筑现状色彩艳丽搭配较杂乱,易给人烦躁的感觉,现状的现代建筑外立面色彩不统一,用材也各式各样,如瓷砖、金属、玻璃、涂料等,要创造一个更素雅、明亮、传统的色彩氛围,颜色要简单和谐,营造温馨愉悦的色彩环境.道路铺装现状色彩较单调传统并略灰暗,搭配较和谐,素雅传统的色
图8 历史人文色彩属性分析Fig.8 Analysis of historical humanities color attributes
彩显得较温馨,但色彩过于单一易使人审美疲劳,主要为水泥材质铺面,应丰富颜色种类来提升人的心情愉悦度.招牌广告现状色彩过于艳丽且较现代亮眼,门店招牌使用红、蓝等高彩度和高饱和度的色相,繁杂的颜色使人感到烦躁,建议采用较淡雅传统明亮的颜色,创造和谐温馨愉悦的色彩氛围.植物配置现状色彩比较暗淡、现代且单调,正因为颜色少,色彩组织较和谐,但给人较冰冷和烦躁的感觉,植物色彩主要为绿色系,基本没有点缀色,配置单调,可种植本土植物并丰富和提亮植物色彩,营造更温馨愉悦的色彩氛围,如图9所示.
2) 历史人文色彩较丰富艳丽明亮,需创造更素雅和谐传统的色彩风貌
传统民居的感知评价和意向偏好基本一致,色彩印象是传统素雅的,颜色简单和谐,给人温馨愉悦的感觉,可见公众对村落的蚵壳厝与石头厝的色彩认可度是较高的,希望色彩不要太单调并增添温馨的氛围.宗教建筑呈现了闽南建筑的色彩氛围,颜色丰富艳丽明亮,带给人温馨愉悦的心情, “杂乱—和谐”(1.61)差值较大,主要是因为很多庙宇建筑彩饰色彩太过杂乱,没有秩序感,可见应提升色彩搭配的和谐度.传统服饰除“冰冷—温馨”外,其余各项因子差值大,蟳埔女现在的服饰色彩过于丰富艳丽杂乱,已违背传统服饰的色彩,希望能回归搭配简单和谐的 “青衫黑裤”的传统素雅色彩.传统发饰现状色相多,搭配杂乱,颜色艳丽明亮, “杂乱—和谐”(1.78)差值最大,主要是由于头饰的鲜花种类太多,应多使用传统素雅的花卉色彩,使搭配更加和谐,如图9所示.
图9 色彩感知评价及意向偏好Fig.9 Perception evaluation and intention preference of colors
2.4 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综合分析
综合上述对蟳埔村环境基底色彩及历史人文色彩的定量及定性分析,作如下总结:
1) 环境基底色彩中,现代建筑外立面R、YR、Y、PB色相出现频率高,色相繁多,因此使公众感到杂乱烦躁;道路铺装主要为水泥铺面,色彩单一,使得公众感到单调乏味;招牌广告共有9种色相,彩度高,同样使人审美疲劳;植物配置基本为常绿植物,色彩单调,没有适度的变化.
2) 历史人文色彩中,传统民居的色相较少且统一,公众认可度高;宗教建筑因为彩饰颜色较丰富,失去一定的秩序感;蟳埔女装戴的传统服饰和发饰颜色的色相丰富,让人感觉有些杂乱,并且已经失去传统色彩特征.
3 蟳埔村色彩景观优化建议
3.1 色彩景观统筹规划与分级管理
蟳埔村色彩景观不和谐主要由于规划时忽略了兼顾整体的色彩规划理念,并且在村落建设管理中缺乏相应的色彩管理措施.应从村落整体出发,构建景观色谱,确定色彩规划理念,强化村民的色彩保护意识,营造统一而富有变化的色调格局.合理搭配基础性、公共性及个别性色彩,为了避免出现与周遭不协调的配色,可以借鉴避免“骚色”、力保“快色”、追求“秀色”的方式[17],对建筑色彩、道路色彩、植物色彩等进行有效的分级分类管理监控,既要保持统一感,还要产生适度的变化.如从传统建筑中提取色彩作为新建建筑的指导色彩,对传统区域和新建区域进行协调,使得传统民居和新建筑群色彩格调统一.
3.2 强化蟳埔村地域传统色彩特征
传统色彩的特质逐渐被同化消逝,由此引起人们对文化归属感的遗失以及内心怀旧意识的迷惘.色彩不是施于表面的化妆,而是反映内在的皮肤,装点环境不在于运用引领潮流的新鲜色彩,而在于使用公认的已然存在于当地积淀下来的色彩[18].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传统民居的修缮工作,采用“新介入旧”的手法合理开发,让更多人了解“蚵壳厝”.采用奖励机制激发村民学习传统技艺的兴趣,还可以充分利用当地院校的相关专业如泉州师范学院服装设计专业以及中专美容美发专业,将传统技艺进行传授,强化对传统服饰及发饰的色彩认知.此外,灵活运用本土材料如蚵壳、红砖等,通过传统与现代巧妙结合,营造同脉多样、和而不同的色彩风貌.
3.3 合理规范人工色彩的管理控制
盲目自主的人工色彩层出不穷,泛滥的人工雕琢使村落失去自然韵味.建筑外墙要减少大面积艳丽突兀的色彩,要与闽南传统建筑色彩协调.采用统一建材,对于现代建材如金属、涂料等要慎用,倡导使用闽南红砖、蚵壳、花岗岩等传统材料.结合传统文化设计招牌广告、垃圾桶、标识牌、铺装等的样式,颜色遵循统一协调的原则,并进行统一布置.
3.4 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色彩层次
蟳埔村植物景观色彩层次单一,绿化空间少,可结合植被生长习性和色彩要素,多采用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植物,运用复层配置及立体攀援等形式丰富绿化空间.运用色彩对比调和规律合理配置植被类型,结合季相和花色丰富村落的植物色彩,通过常绿与落叶、春花和夏花的合理配置,丰富色彩效果.行道树可选用芒果树、泉州市树刺桐、凤凰木等,再配植一些色叶灌木和花草,如红背桂、黄金榕、鹅掌柴等,立体绿化可采用生命力较顽强的爬山虎、云南黄素馨、炮仗花等.
4 结论
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传统村落保护更新如何延续地域传统文化,协调好传统村落的色彩景观风貌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问题.本研究运用数字化手段对蟳埔村色彩景观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基底色彩略艳丽明亮杂乱,人工色彩杂乱,自然色彩单调,需创造更愉悦和谐、温馨传统的氛围;历史人文色彩较丰富艳丽明亮,传统服饰已失去传统色彩特征,传统建筑色彩具有闽南地域特征,需创造更素雅和谐传统的色彩风貌.针对目前的现状问题,应抓住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契机,留住“乡愁”,通过色彩景观统筹规划与分级管理,强化蟳埔村地域传统色彩特征,合理规范人工色彩的管理控制,丰富和提升植物景观色彩层次进行色彩景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