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2020-03-14冯涛
冯涛
一、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方式过于落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依然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占据教学的重要地位,在课堂教学中也是主体。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先把知识存储起来,然后再传递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没有经过自身的总结和思考,没有注重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显然是不够的。缺乏系统性总结。数学知识具备较强的关联性与关联度,在课后或者某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系统地总结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以及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结构。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1、应用导学案辅助教学
导学案指的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具备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教学目的编排的教学导学材料。完善的导学案主要有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内探究、课堂检测、课后总结构成。在编写导学案之前,教师要深度备课,挖掘教材内容,全面了解教学要求与相关课程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及涉及的高考考点,将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然后,在编写导学案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时,要缕清整体、单元、各节的基本知识脉络,为学生构建清楚的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相关教学知识。教师可以应用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教学内容,在导学案上明确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以便于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紧随教师思路。例如,教师可通过导学案将教学知识以简答题或者填空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导学案在教学内容中找到相应的答案,实现教学内容的初步预习与了解。通过导学案的预习,学生会大致勾勒知识框架,并且通过导学案,学生还能够了解到教学内容中的重點与难点。
2、体现初中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传统模式下的教学,老师习惯于主导课堂,由于课时原因过多的讲解时间,也就意味着大家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时间被压缩是此类教学法主要的缺陷,许多数学老师也依旧在沿用这一传统方式。虽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有限的课时中完成实际教学任务,可谓只是老师的任务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没有真正消化吸收,主体更是地位得不到体现,从长远来看,教学效率与质量都不达标。若是我们采用数学游戏的形式,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魅力,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关注,充分调动大家的主体学习地位。
3、帮助学生实现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数学课程是一门思辨性极强的学科,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锻炼。具体而言,初中数学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思考过程当中,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应当经过深入、细致的剖析,实现对问题当中所蕴含的数学规律的洞见。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将得到有效的增强,其对数学问题进行求解时也将变得得心应手。具体而言,应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给学生传授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4、渗入数形结合思想,激活学生思维。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的有效运用能够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而且数学知识本身就有很强的抽象性,不利于学生的思考。由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妙地渗入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分析和思考。
5、注重自身教学理念的升级,实现对教师角色的重塑在信息时代的推动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当注重对自身教学理念的持续升级,在此基础上实现对自身教师角色的重塑。从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式来看,以往的被动式学习方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和不足,因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从自身的教学模式改革及教学方法创新上着手,使学生能够实现创新性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以往高高在上的教学权威地位,使自身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当中的引导者以及参与者。
同时,初中数学教师还必须意识到一个问题。在信息时代的影响之下,初中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数学知识,有很多的学习渠道,如网络上的数学学习平台等,这就意味着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渠道增多,甚至在有些情况下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所接触和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内容是教师在常规的数学课堂之上所无法为学生呈现的,这实际上意味着数学教师已经不再如以往那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当中的权威和主宰。
6、民主氛围,敢钻善问。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就能唤醒学生从未想过的沉睡力量,使其潜能充分释放。这样,教师才能很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也才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领域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起到引领、指导、组织学生的作用,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在师生共处的求知、创新的同一起跑线上同探讨、同享乐,将教师在课堂上导出的认知规律、方法、情感等使学生历历在目,心领神会,以致融会贯通。
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多地去探索如何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以真正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