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动手操作,提高数学素养
2020-03-13李晶晶
李晶晶
【摘要】动手操作是教学课堂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勤于动脑,主动动手,进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数学素养
俗话讲:“实践出真知.”动手操作属于一种动脑且动手的活动,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技巧与技能,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的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实践操作活动,进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对于要分析的数学知识有所知、有所感、有所得,持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数学教学进行优化.下面笔者将以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教学为例,重点探究如何重视动手操作,提高数学素养.
一、借助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感官能力
操作是手和眼的协同活动,动手操作的信息一定要经过有目的、有意识的观察与表达过程,才可以有效地输入大脑,推进抽象思维,产生方法、规律与概念,于是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引导、启发学生的感官能力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的“一亿有多大”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指引学生在详细的实践与操作活动中感受1亿究竟有多大,强化对大数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可以把这堂课的“说一说”环节进一步提前,让学生有效完成预习导学单,开展前置性学习.
其次,可以將“数一数”实验里面的“数本子”改成“数围棋子”.因为对学生来讲,围棋子更方便携带和使用,且物体的形状不会阻碍数的方式.再把“称一称”与“量一量”两个实验进行合并,让学生自主选取项目开展分析活动,不但扩展了思路,而且达到了资源共享.
二、借助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思维源于动作.动手操作能够使学生进一步获取感性认识,为学生开展思维提供大量的支持.激发学生借助于多种感官融入学习中,不但能够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活动体验,深入发展思维.例如,在“怎样滚得远”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了这些操作活动:
出示视频,对物体在斜坡上滚动的录像进行演示[1].
学生经过仔细观看,初步掌握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与步骤.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与小组学习,自主选择物体测量其在与地面成30°、45°或者60°的斜坡上滚动的距离,每次实验滚三次,取平均数.
学生在实验操作后,填写好操作记录表,然后分享交流、发现规律.
在学生分组实验后,教师借势引导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比较每次求得的平均数,获得初步的感知和体验.
最后,延伸到任意角度,引导学生猜想斜坡与地面如果成0°或90°时,物体滚动的距离会是多少.笔者出示纸板,引导学生直接观察斜坡与地面成0°时物体的滚动情况.对于90°,则先让学生提出猜想,再次分组实验.
实验结束后,教师出示自己的实验数据,与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借助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推进学生的主动探究.即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验活动、操作探究中,进一步融入知识的生成以及发展过程,积极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培养积极获得知识的能力[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从学生感兴趣与熟悉的事物入手,提供操作与观察的机会,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趣味化的操作中,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实际动作,从感受中获取准确的认知.
四、借助于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部分数学操作活动只凭学生难以实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的.此时,鼓励学生经过合作一起完成操作任务是一个良好的策略.于是,教师应该对学生开展明确合作分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各尽其责,一起为完成操作活动而不断努力.这样教学,不但能够完善操作过程,而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中“折线统计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完成实践作业.选取部分饱满的蒜瓣,依次种在三个盆里,其中两盆放土,一盆放水.将种在土壤里面的两盆蒜瓣依次放在房间里与阳光下,并对蒜叶以及根须的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完成统计图.在这次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经过28天的观察以及记录,依据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把第28天根须的生长情况进一步制成统计图.经过小组的有效合作,完成这次活动的数学小报.学生通过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大体了解了蒜叶的具体生长情况.在班级作品的相关分享活动中,学生热情十分高涨,都表示对这种数学实践活动很感兴趣,收获非常大.这种“综合与实践”活动,尽管课程资源十分简单,却能够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有序记录、细心观察的优良习惯,让学生可以拥抱生活,对周围与数学相关的知识保持好奇心,课堂里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巧妙应用,还突出了统计的意义与价值.
一言以蔽之,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进行充分指导,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能够利用生活实践进一步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国峰.发展数学思维 提高数学素养[J].中国民族教育,2017(11):66-68.
[2]陈文华.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21):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