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几种尝试

2020-03-13郭建丽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因式单项式竖式

郭建丽

【摘要】本文以笔者在教学中的尝试为例,阐述了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几种措施.

【关键词】运算能力;尝试

学生的运算能力是学习数学需要具备的硬性条件.那么,怎样能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呢?以人教版“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为例,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种较为有效的尝试.

一、学习工具及学习习惯的规范

1.限制计算器的使用.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生是绝对没有定力的,一旦使用了计算器,很多基础性的计算就失去了意义,如乘方、开方等;一些利用公式进行的简便运算,也就“啪”“啪”“啪”地摁一通,将“脑力劳动”纯粹变成了“指力劳动”.限制计算器的使用,是笔者首先肯定的.

2.注重订正.学生在教师讲评习题以前,需对自己的错误做出分析,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运算失误,然后对症下药.订正用红色笔,突出、醒目,便于在复习回顾时特别关注.对选择题、填空题不能只写答案,也要有详细的过程,特别是关键步骤.这是需要教师花大力气帮助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

3.训练口算.小学就有口算练习,说明口算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平方根、立方根、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单项式×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同底数幂的除法、单项式÷单项式、多项式÷单项式等,都可以让学生多多尝试口算.

4.不能跳步.绝大多数的运算错误都是由于跳步引起的.尤其是在新知初用的时候,不跳步显得更为重要!在一步一步的计算过程中培养一种思维习惯、解题习惯、分析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对应用过程的熟练、巩固.

这里要强调两个关键词“括号”和“符号”.

5.检验.做完一题,检验是必不可少的.检验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利用逆运算或相反的运算,看结果是否能还原;可以带入特殊值,看运算前后的整式的值是否相等;或者换一种运算方法,重新计算(一题多解).

二、运算方法及运算技巧的渗透

(一)多种计算方法

如果学生记得公式,那么通过分析它们的结构,就能熟练准确地套用公式.但要是不记得公式怎么办?没关系,那就不套公式了,一步一步算吧.

1.用面积法帮助理解、记忆

2.“多项式×多项式”的法则

由面积法,我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多项式×多项式”的法则.因为多项式可以看作几个单项式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所以,我们在黑板上板演例题的时候,可以用彩色粉笔书写用“逗号”,把每个因式中的单项式隔开,再展开.

比如,计算(a+b)(m+n)时,可以写作(a,+b)(m,+n)=am,+an,+bm,+bn.计算(a-b)(m-n)时,可以写作(a,-b)(m,-n)=am,-an,-bm,+bn.熟练之后,再将“逗号”擦去.

3.列竖式

由于后面还要学习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所以,笔者在这里铺垫了一个台阶,像小学计算多位数的乘法一样,用竖式计算多项式的乘法.

如,计算12×34可以用左边的竖式表示,而计算(a+2b)(3a-4b)可以用右边的竖式表示.

笔者看到,班里的学困生很愿意用这种方法计算,不会漏项,便于合并.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弊端,在没有同类项可以合并时,用起来是比较很麻烦的.

(二)分析清楚公式的结构

把多项式看成几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由单项式的符号确定公式中的关键元素符号.

又例如,计算(2m-3)(3-2m).乍一看像滿足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分析(2m,-3)(3,-2m)之后发现,从前面的因式或后面的因式中提出一个“-”号后,两式一样,它可以使用完全平方公式中的两数差的平方,而非满足“同2-异2”结构的平方差公式.

(三)对易混淆的公式做对比、区分

(四)类比近似式的计算

在对三项式进行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算时,学生很容易弄错符号,不妨把相似的易混淆的题目拿出来做一下比对,并非全部要求学生做出来,重点在于要学生学会观察符号.

三、归纳总结及灵活运用的锻炼

1.错误总结.在学生板演、知识回顾、作业评讲等环节中,由学生对常错之处进行总结归纳,明晰原因,以便在后续学习、运用中能想到这些易错点,进而避开.

2.学生编题.在学完因式分解的方法后,笔者在复习课上放手让学生自己编题.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编两道因式分解的题目,然后列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分析.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思索.通过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对公式的结构进行分析,学生对因式分解中的知识点运用及方法的多样性就更加熟悉了.

期间,有的小组对公式进行了变形,得到12(a+b)2=12a2+ab+12b2;有的小组为了编一道用十字相乘法且未知数二次项系数不为1的因式分解题目,将(3x-1)(x+5)用整式乘法展开,得到3x2+14x-5.虽然复杂了一些,但能看出学生还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相信他们此节课的收获一定会比上一节常规习题课要多.

运算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每位教师都会思考的问题.这里总结笔者自己的一些有效地尝试,敬请同仁指正.

猜你喜欢

因式单项式竖式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分解因式中的“变形大法”
含偶重因式(x—a)2的函数高考题赏析
学习整式概念莫出错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系列解读(二)
《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测试题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