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鸣三省会议”明辨略论

2020-03-13漆国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鸡鸣遵义会议三省

漆国江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教学部,贵州 毕节 551700)

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中,各种大事件层出不穷,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弱小的革命党发展成全世界最大的执政党的辉煌历程。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脍炙人口,其中的“乌蒙磅礴走泥丸”所呈现的正是地处乌蒙山腹地的贵州省毕节市在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要地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列举了红军长征的八大事件,即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再次确立了乌蒙山在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地位。不论是“乌蒙磅礴走泥丸”,还是转战乌蒙山,都绕不开“鸡鸣三省会议”这一话题,都绕不开“三省红都”的贵州省毕节市。

一、遵义会议的光辉与“鸡鸣三省会议”曾经的名不见经传

贵州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一个遵义会议,不但昭示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而且包含了极其丰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为研究中国共产党90多年以来的辉煌历史提供着详实的资料,这是贵州的红色文化品牌,是贵州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的有力见证。长期以来,不论是党史研究专家的研究成果还是中国共产党公开的各种文献,均高度肯定了遵义会议的地位和价值,凸显了遵义会议作为伟大转折、拨开乌云见晴天的光辉。

问题在于,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结论所引发的研究日益增多。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遵义会议就仅仅只是一个会议而已。但是伴随党史资料的逐步公开,遵义会议不能只是一个会议,而是作为一系列会议的总称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同,否则,根本解释不了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基本结论。所不同的是,遵义会议作为一个系列会议的总称,但在这个系列会议中,“鸡鸣三省会议”很难见到。

二、“鸡鸣三省会议”的发生及其影响

一部中国近代革命史浩瀚跌宕,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在贵州留下了四渡赤水、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在贵州的毕节留下了转战乌蒙山两大可歌可泣的史诗巨著。当我们依据遵义会议考证红军长征在贵州这一史上奇迹时,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湘江血战之后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遵义会议、苟坝会议、扎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红军为何能取得四渡赤水的辉煌?长征中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得以确立的?这种领导地位又是在哪个会议上开始确立的?等等,还有许多模糊的问题。

如果没有周恩来同志的“在一个叫鸡鸣三省的小村庄开了会”的长征日记记载,以及研究过程中不断呈现的会前的“周(恩来)博(古)长谈”和“周(恩来)毛(泽东)夜谈”,博古不可能离开领导岗位,洛甫不可能代替博古负总责,也不会形成新的三人领导小组,也就不会有毛泽东真正的领导地位的开始确立。

那么,鸡鸣三省这个小山村在哪?“鸡鸣三省会议”是怎样召开的?“鸡鸣三省会议”又有何重大影响?

鸡鸣三省这个小山村就叫鸡鸣三省村,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林口镇,。作为一个小村庄,其位置非常特殊,是一个“雄鸡一叫鸣三省”的三省交界所在。站在雄伟的“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前,其中一条名叫岔河的河流将三省分割,背对纪念碑,后面是磅礴乌蒙的贵州毕节,右前方是四川省泸州市的叙永县,左前方是云南省昭通市的镇雄县、威信县。

关于“鸡鸣三省会议”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曾经有不同的说法。

在时间问题上,1935年2月5日这一时间节点已经得到基本确证,不过却存在凌晨说、晚上说和中午说三种看法。

在具体地点问题上,“鸡鸣三省”这个小山村是明确的,不过却存在四川说、云南说和贵州说三种。根据毕节市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和七星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2015年2月6日的考证结论和中央的最后明确,“鸡鸣三省会议”就是在贵州毕节林口的这个小山村召开的,也就从根本上终结了一段时期以来的云贵川三省对这个鸡鸣三省的小山村的地点争执。

那么,基本情形是怎样的呢?根据已经形成的结论来看,具体情形如下:

1935年2月5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行进到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一个叫鸡鸣三省的村庄。当天午饭后,周恩来找博古谈话,一共谈了六点,重点谈及四个人。一是关于遵义会议,二是关于周恩来自己,三是关于博古,四是关于毛泽东,五是关于张闻天,六是关于调换中央警卫营。周恩来一席推心置腹的谈话,解开了博古心中的迷茫,同意主动辞去中共中央总负责(总书记)的职务,服从革命大局。

接着,周恩来就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会议,作出了接受博古辞去负中共中央总责任(总书记)职务的申请;根据毛泽东提议,由张闻天接替博古负中共中央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等七条决定。

“鸡鸣三省会议”是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完成了遵义会议决定,但未完成的领导人分工任务。其重大影响主要有四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推选和委任中央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二是从组织上清除了王明“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为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进一步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开始形成;四是这次会议还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不畏艰难、勇于战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

三、“鸡鸣三省会议”的后续影响及当代价值

如果说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性转折,可谓拨开乌云见晴天,那么可以说“鸡鸣三省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性转折的重要节点,可谓旭日东升。“鸡鸣三省会议”后,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以英勇无畏的革命洪流,在胜利完成四渡赤水的后续奇兵频出后,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最终胜利到达陕北。可以说,没有包含“鸡鸣三省会议”在内的遵义会议,就没有红军,就没有中国革命,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1936年,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根据中共中央的要求开始长征。正是因为有了“鸡鸣三省会议”及其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在贵州、在毕节的活动和影响,才使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奇迹在毕节出现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汇聚成了红军长征八大事件的转战乌蒙山这一神来之笔的收官之作。

毕节作为转战乌蒙山事件的发生地,红军长征不但留下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长征的“鸡鸣三省会议”,还留下了“龙潭三杰”之一的钱壮飞,今天毕节市金沙县后山乡的钱壮飞烈士纪念馆,仍在叙述着钱壮飞的丰功伟绩;留下了围绕打不打“打鼓新场(今天的金沙县城)”导致的“苟坝会议”的真理;留下了红九军团的毕节金沙的菜籽坳战斗、智取大方瓢儿井和夜战大方猫场等战斗遗迹。

与红一方面军不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在毕节乌蒙山展开的回旋战,以至于后来毛泽东对红二方面军领导说,你们在乌蒙山打转转,连我们也被转昏了,但硬是让你们转出来了,“你们没有蚀本”嘛。

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没有蚀本,完全就是因为毕节。在毕节,红二、六军团突破鸭池河天险,召开黔西会议、野马川会议,开展了黄家坝阻击战和将军山战役、哲庄坝战斗,建立了红军长征途中唯一的省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建立了贵州抗日救国军,吸收了五千毕节儿女加入红军,留下了“布币兑换”取信于民的美好故事;留下了贺龙、萧克、王震等老一代革命家与贵州辛亥革命的元老周素园的战斗友谊,周素园成为红军长征中参加长征的最老的非党人士,也正是因为周素园参加长征及其周素园的影响,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得以顺利进行,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给予周素园高度评价;留下了与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的深厚情谊,帮助组建了八堡苗民游击团,等等。当然也留下了夏曦的坟茔和纪念碑。

因此,每当议及“鸡鸣三省会议”,就必然会想起毛泽东、周恩来,也必然会想起周素园,还有林青。

谈及毛泽东,83年的人生经历,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塑造了一个文学家、诗人、军事家、哲学家的形象;为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经近代百年屈辱,开辟了一个站起来的伟大时刻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走上执政党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成果,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杰出贡献;为伟大的中国人民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国家民族独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谈及周恩来,必定会想起他的忍辱负重,他的一心为民为党为国家和民族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他的谋划才能、他的协调水平、他的道德操守、他的丰功伟绩,在中华历史中会留下永恒的记忆。

谈及周素园,贵州辛亥革命元老,贵州光复后的大汉军政府行政总理,近80年的人生旅程,历经从传统的“读书做官、显亲扬名”的爱国热情向改良政治的革命理念的转变,从对现实制度的批判向实力救国的转变,从一己实力向团队实力的认知转变,从团队组建到革命初次成功实践的转变。再到回归毕节故里的科学世界观的寻找,到与红军结缘并经历长征艰难磨练以及年长体衰而革命意志弥坚。再次回到故居毕节的周素园,年已60,步入人生晚年。从此直至人生旅途终结,晚年时期的周素园,信念更加执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的赞歌。首先是承受三重打击而坚持自身信念(即一是12年的政治上受到的严密监视,二是12年的精神上的重重压迫,三是12年的生活身体的贫病交加),但这三重打击并没有击倒周素园,他借助在进步书店购买的各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阅读、学习和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其次是欣喜迎接解放积极支援政权稳定及建设工作。1949年11月27日是毕节解放的日子,周素园欣喜万分,他在自己的《光明日记》中写道:“期待着光明,等候着光明,望见了光明,光明来到了!”第二天,他便投入到具体的积极支援政权稳定的工作之中。自此,他先后到贵阳、重庆、北京,积极加入新政权的建设,并以一种鲜明的个人自觉彰显出周素园的内心执着信念。其次是以高度负责的人生态度为新中国的建设发展献言献策。即是:立场坚定地投入的当时的历次重大政治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建议、针对贵州实际的独到看法、整理各种文稿。这些建议意见,凸显的是一位革命老人的信念执着的一生。

谈及林青,24岁的革命人生,英勇壮烈。因为林青,有了中共贵州第一个党支部在毕节的设立;因为林青,有了遵义会议期间与吴亮平的会面及李维汉的工作要求和中共贵州省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因为林青,有了秘密工作搞到的敌人军用地图和密电码本,为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作出了贡献。这样一个贵州革命的先烈,1935年7月19日被捕,9月11日英勇就义。

今天的毕节,在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的影响下,作为“三省红都”,日益发挥着川滇黔三省结合部重要城市的独特功能。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一个以“鸡鸣三省会议”旧址为中心的新型纪念公园已经落成,代表着1935年2月5日的35.25米高的“鸡鸣三省会议”纪念碑,在述说着毕节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

因为毕节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老少边穷是其真实写照。为解决毕节发展的根本问题,1988年6月,由时任中共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同志倡导、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了“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30年的建设成就,毕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8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毕节试验区作出了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毕节的发展成就,寄希望毕节在以往毕节试验区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在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体制机制创新三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和引领。

“鸡鸣三省会议”从名不见经传到开始有名,再到闻名于世,作为革命老区的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理应要有新作为。近年来,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从不放弃与全国革命老区高校的联系,始终参加全国革命老区高校联席会,并着手打造了与遵义师范学院联办“红色文化开放课堂”,构建遵义—毕节红色文化走廊,搭建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黔西北红色文化传承成果展示中心,建成了融线上线下合一的“网上三展馆”,开展了“重走长征路”的系列活动,等等。勇于创新的胆识和勤奋的工作,正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运用好贵州和毕节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实现同步小康,进而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劲改革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作的努力。

猜你喜欢

鸡鸣遵义会议三省
三省发布“十四五”交通规划 明确智慧交通任务
鸡鸣驿
区域联动护流域
鸡鸣
鸡鸣与狗盗
豪华的龙舟
古道鸡鸣
朱德在遵义会议前后
遵义会议前后的周恩来
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