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丘方言中的程度性指示词“恁”
2020-04-22丁可
丁 可
(上海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 200234)
商丘位于河南省东部,曾是先商的发源地,属于豫东地区的重要城市。商丘方言属于中原官话的商阜片,在语言历史的发展演变中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恁”这一词在商丘方言中有两个:“恁1”出现时较多作为第二人称代词的相关形式,在表达“你的”“你们”“你们的”时使用,如例(1);作为程度性指示词时,“恁2”代谓词,指向程度量,此时意义类似于“这/那么”,如例(2):
(1)恁家人真多。你们家人真多。
(2)你上哪去了?发的视频里边咋恁多类人。你去哪了?你发的视频里怎么那么多的人。
实际上,“恁2”在商丘发音为【neɪ51】因此商丘人常常写作“内1”(河南别地也有用“镇”的),但其本字还是“恁”,是商丘地区使用最普遍的程度性指示词。此外,“内”这一字还有作为基本指示代词“那”的“内2”用法,例如把普通话的“那边”“那个”说成“内边”“内个”。为了之后更好地叙述与理解,将“恁”与“内”的关系梳理为图1:
图1 “恁”与“内”的关系
下文将主要讨论程度性指示代词“恁”在性质、组合功能与语用特征方面的用法与规律。如未明确标示,“恁”皆为程度性指示词“恁2”。
一、性质
“恁”在商丘方言中常常意为“这/那么”,在语言系统中的分布位置与普通话中的指示代词“这么”相对应,它们之间有许多相同点,却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商丘方言程度性指示词“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性。
(一)“恁”仅指向程度量
普通话的指示代词“这么”可指向程度、性状、方式和内容,即“这么”与动词、形容词在不同语境下结合时,指向也不同,能够表达丰富的语义内涵,甚至有时会产生歧义,比如“这么+性质形容词”时可以指向程度,也可指向方式等等。
而“恁”的指向性却是极其明确的,它绝不指代方式、内容和性状,是仅指向程度和数量的指示词,数量也是程度量的具体化。例如:
(3)恁这个朋友长恁俊。你这个朋友长得这么漂亮。
(4)⋆你恁说不错。你这么说,说的不错。
⋆你恁做就对了。你这么做就对了。
以上例(3)“恁”在修饰“俊”等性质形容词时,突出指向的不是该性状,而是该性状的程度。例(4)中是“这么”指向方式、内容的情况,“恁”却并不适用,显而易见他们之间的差别。
(二)具有定指性
普通话中存在两个特殊的指示代词“这么”和“那么”,原则上“这么”用于近指,“那么”用于远指,他们多数情况下可替换,少数情况难替换——在使用中,如说话者的选择策略不同和远近不明或界限不清等复杂的语用因素会对“这么”“那么”的混淆使用起到决定性作用。[1]
商丘方言中的程度性指示词“恁”可同时对应为普通话中的“这么”和“那么”二者,因此它完全不存在以上区分近指和远指的规律——它不仅能够单独出现在句中,也能与“这”“那”连用,句中可有参照物,也可没有参照物,在任何远近情况下都可以混淆距离,无论近还是远,它强调仅是所言之物的特征,因此是定指标记。例如:
(5)今年这次活动来类人咋恁多,上次也没见恁多类人哎。今年来这次活动的人怎么这么多,上次也没见这么多的人啊。
(6)俺这没有恁些,恁那咋能有恁多人咯。我们这没有这么多,你们那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呀。
(7)咋有恁大类鱼!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鱼!
心理认知上的远近共现于例(5)中,但无论近指还是远指,定指的都是“人头”;例(6)中更是有明确的近指代词“这”和远指代词“那”,但“恁”依然不受影响,同样只在强调人“数”多;“恁”也可单用,例(7)指向的是鱼的体积量。
我们可以通过对“恁”语源的调查来考究这一问题——“恁”是白话文运动后由普通词变为方言词的。隋代以后“恁”便出现了“这么(样)”“那么(样)”“如此”的用法,但频率较低,且主要依靠句中其他代词作为标记或前后语境的对照来区分近指和远指。宋代“恁”的定指性已经很强了,仅强调所指对象的情况,其距离指示意义被模糊。[2]
由此可以说明,商丘方言程度性指示词“恁”具有定指性这一现象早在古代汉语时就存在。
(三)是对已知事实的评注,具有已知性
“恁”出现在话语中,其指代性就可以完全说明说话者已经对话题焦点的客观事实有了认识,进而在表达自己的态度了。虽然说话者使用“恁”后常常会给人以惊讶的感觉,但其实这只是语气附加的“意料之外”感,反而“恁”是在强调对已知事实的态度。例如:
(8)你恁努力,天天起早贪黑类学,咋能考不上咯?你那么努力,整天起早贪黑地学,怎么会考不上呢?
例(8)这一问可以发生在考试失败后,也可发生在考试之前,但无论是安慰还是质问的语气,关于“恁”所强调的“努力”之程度已经是说话人已知的了。
(四)是“意料之外”的标记
“恁”是对“已知”的评注,却传递着“未知”的色彩。
“恁”无论是在修饰褒义词来表达积极意义的时候,还是修饰贬义词表达消极的负面意义时,它都能使话语实现说话者讶异和感叹的语气色彩,从而使说话者实现了夸大自己对现存程度量的惊叹之感的主观意图。
需要注意的是“恁”是“意料之外”的标记,并不等于说它是反预期的标记——语言学中的“预期”是说话者作出的假设或臆断,它具有主观性和可协商性。在言语互动中,发话者首先会存在一种预期说明,这一主观判断是可以不断被自己或事实来修正的,观察和经验在修正他人或自己的预期中起到重要作用,人们会根据自身的观察和经验对先前的预期作出回应。由此便有了合预期与反预期的情况——如果一个话段与所陈述的情形与参照预期不一致,则属于反预期。[3]
反预期的前提是内心有一定预期,意外则只强调突然感,比如mirativity可以被译为“惊讶”,也可以被译为“意外”,却不能被翻译成“反预期”,这一点也可以说明他们二者背后的微妙差异。因此,“恁”仅是传达惊叹语气的标记,而与预期无关,它只在某些特殊语境中才会附带着传递出反预期的信息。例如:
(9)吔!雨下恁大!(没想到今天还能下雨。)呀!雨怎么下这么大!(没想到今天会下雨。)
(10)是我让你去买嘞不假,但谁知道你能给他买恁多!确实是我让你去买的,但是谁知道你怎么能给他买这么多!
例(9)中“下雨”是突然事件,最开始是没有预期的,“恁”夸大的也是对程度量的惊奇,而不是对“下雨”这一事件的惊奇,所以这只是意外,并非反预期;而例(10)传达了发话人一开始的意愿是“少买点”这一信息,是有预期的,这个预期恰好就是关于量的多少,因此“恁”在此对量“多”表示惊叹时,附带着也就透露出了说话者与现实相反的预期量。
二、组合功能
(一)具有粘着性
“恁”在句法组合中,不能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但它有着丰富的组配形式。例如:
(11)咋冷恁很(狠)?怎么冷得这么厉害?
吃恁多!吃这么多!
“恁”不可直接作补语,也不直接作宾语,需要与别的词组合后才能参与成分。
(二)性质形容词
“恁”最主要修饰的是性质形容词,不能修饰状态形容词,但某些具有形容词性质的成语却可以与其组合。例如:
(12)恁家类墙刷恁绿了,还嫌老气?你们家的墙刷得这么绿了,还觉得老气?
(13)⋆这墙恁绿油油了,还老气啥?
(14)你能白恁斤斤计较不?你能别这么斤斤计较吗?
(三)心理动词
心理动词都能够受程度副词的修饰,与形容词近似,因此也能被“恁”修饰,表示程度。例如:
(15)恁妈妈恁喜欢你说好听类,你就白内犟啦。你妈妈那么喜欢你说好听的话,你就别这么倔了。
(四)能愿动词及其结构
能被“内”修饰的能愿动词可以分为三类:第一,表示客观能力,如“能、会”;第二,表示主观意志,如“敢、肯、愿意、要”等;第三,表示情理、习惯上需要,如“该、应当”等。[4]例如:
(16)你咋恁会,这样耍我。你怎么这么套路,如此耍我。
(17)他咋恁敢,这样说叫领导听见咯能有好果子不。他怎么这么大胆,这样说让领导听到了能有好果子吃吗。
(18)恁闺女恁会做饭,做这一大桌得硬菜。你女儿这么会做饭,做了这一大桌子的好菜。
(19)这恁该好好准备类考试,你一点功夫也不下。如此应该好好准备的考试,你一点功夫都不下。
以上例(16)(17)是直接修饰助动词,例(18)(19)是修饰能愿动词所修饰的结构。
(五)动宾短语
能够被程度副词修饰的动宾短语也可以进入“恁+AP/VP”的结构中。例如:
(20)你这舞蹈跳类恁具张力,能给我指导指导不?你这段舞蹈跳得这么具有张力,能给我指导指导吗?
(21)恁爸爸恁有文化,不会不理解你嘞。你爸爸这么有文化,不会不理解你的。
(六)不直接修饰名词,也不能与量词、数量词组合
这是“恁”组合功能的一个重要特征。但方言中却存在“恁”直接与“些”组合的情况,其实此“些”非彼“些”——商丘方言中处于“恁”之后的“些”是形容词,对应普通话中“多”的意思。因此,只有当“恁”与“些”等形容词形成组合后才能修饰名词,此时“恁+AP”与名词之间一般可以加结构助词“的”,商丘方言读为“类”。例如:
(22)你哪来恁些(类)话,闭上嘴吧。你哪来这么多的话,闭上嘴吧。
(23)这就给恁点饭,上哪能吃饱去。只给这么一点儿饭,怎么能吃饱。
(24)咦——你今天穿类咋恁女人!呀——你今天怎么穿得这么女人!
例(23)中“点”是方言中相对于“些”,表示“少”的意思;例(24)中的“女人”是形容词化的名词,能与“恁”结合,表程度,这类名词在商丘方言中只有少部分。
当“恁+AP+类+NP”结构中的名词可以用个体量词修饰时,该结构便还可扩展为“恁+AP+(类)+一+(量词)+NP”。例如:
(25)你搁哪认识类恁美类妮儿?你在哪儿认识的这么美的姑娘?
(26)你搁哪认识类恁美一(个)妮儿?你在哪儿认识的这么美一(个)姑娘?
(27)你搁哪认识类恁美类一(个)妮儿?你在哪儿认识的这么美的一(个)姑娘?
由以上三个例句知“一(个)”和结构助词“类(的)”可以相互替换,也可以在句中共现,可见“一+量词”有虚化的趋势。
商丘话中“恁2”发音为【neɪ51】,即“内1”,因此需要在此解释“内”直接与量词相连的情况——商丘方言所存在的“内个”“内辆”等现象中的“内”是“内2”,意味“那一个”“那一辆”,而不是表示“那(这)么”的程度性指示词“内1(恁2)”。例如:
(28)内个!内个!靠桌子边的内个!你白拿错咯!那个!那个!桌子旁边那一个!你别拿错了!
当需要表示“那么个”“那么辆”等意义的时候,则要表达为“恁么个”“恁么辆”的形式,这是语言自身对功能分配的主动调节,避免混淆发音相同、性质不同的“内2”和“内1(恁)”。“恁么+量词+NP”的结构不在近指情况下使用且一般带有不屑、厌恶的感情色彩。例如:
(29)(那是谁啊!)恁公司哪来恁么个土包得啊。(那是谁啊!)你们公司哪来那么个土包子啊。
(30)⋆咦!咱这哪来恁么个大款哎。
咦!咱这哪来这么个大款哎。呀!咱们这哪来这么个大款。
(商丘话的语气词“哎”常用来表达轻蔑语气)
由例(29)和(30)可以看出“恁么+量词”只能出现在远指和距离不清的情况下,而不能存在于近指的语境中,这一点突破了“恁”本身的定指性。
三、语用特征
“恁+AP/VP”在句中可以充当谓语、状语、定语和补语,无论充当哪种语法成分,该结构都表示程度之高,这一点与程度副词表示程度的情况类似,但也存在着差别:首先,“恁+AP/VP”往往具有更夸张的语气,带有惊讶的感叹色彩,而程度副词较多只是在陈述客观事物的高程度,因此相较之下,“恁+AP/VP”这一结构更主观;其次,程度副词本身表示程度高,而“恁”本身不表程度,主要是指代作用,因为总是指向高程度量的情状,所以使结构含有高程度语义。
(一)模糊性
“恁+AP/VP”格式如果没有可比较的参照物出现,则强调的程度量是非常模糊的,语义较虚,更充分地体现了说话者的主观化表达。例如:
(31)你恁怕事,能干成啥大事。你这么怕出事情,能做成什么大事。
例(31)中并未出现“怕”之程度的参照物,因此到底有多怕是由说话者的认知与表达目的决定的,对听话者而言是模糊的,使语言更富于弹性。
(二)参照式
第一,句中出现带程度的参照物,但要在该格式之前用“有”“跟”来引入参照对象:a.有+X+恁+AP/VP;b.跟+X+恁+AP/VP。
a格式后出现的参照物都是比较具体、现实的,且一般是具有大小、高低、轻重等数量感的事物,语气相对来说比较肯定。此结构也可不出现“恁”,但它所表示的意义不发生变化,表示某种程度或量度;而b格式明显带有比较或比喻的意思,所以是假设性的,语气没那么肯定,主观性稍强,使用范围更广,和a格式能在可以衡量大小、高低、轻重等情况下替换,其余情况a不可与之相互替换。例如:
(32)这乌龟快有洗脸盆恁大了。这乌龟快要有洗脸盆那么大了。
这乌龟快跟洗脸盆恁大了。
(33)你长类跟月亮(样)恁温柔。你长得像月亮(一样)那么温柔。
⋆你长类有月亮(样)恁温柔。
例(32)中描述的是大小问题,此时a和b两种结构都可以套用,而在例(33)中描述的是人事的性状,此时便只能使用b结构,而不可再用a结构替换了。
第二,前面直接出现程度量关涉到的名词参照物,例如:
(34)他给我一个鸽子蛋恁大类戒指。他给了我一个鸽子蛋那么大的戒指。
此外,语境中还出现可比较的参照物,比如用手势和用实物作参照等等。以上所有有参照对象存在的形式,语义上都比无参照对象的情况更实,指向程度的模糊性有所降低。
(三)否定式
“恁+AP/VP”结构有前置否定式和后置否定式两种形式,标记为:a.不/没(有)/别+恁+AP/VP;b.恁+不/没+AP/VP。
以上,a式和b式在语义上有明显区别:a式否定的是对“恁+AP/VP”的否定,即否定“恁+AP/VP”结构所表达的高程度义,意在说明具有一定程度,但程度没有那么高,因此a式语气委婉温和,多用于规劝和安慰的场合。例如:
(35)你别恁好嘟囔了来后。你以后别总是啰嗦了。
b式则是“恁”修饰否定式“不/没+AP/VP”的,是指“不/没+AP/VP”的程度之高,因此常带有夸张、惊叹口吻,有时会用于训诫的语境中。例如:
(36)你咋恁没出息!你怎么这么没出息!
上例指明了一个人“没出息”,加上“恁”之后便更加凸显了说话者的语气,说明了所指对象“没出息”的程度之深。
(四)疑问语气
一般出现在疑问句或能够反映说话人的质疑、疑惑态度的句子中,几乎不放在纯粹陈述事实的陈述句中。例如:
(37)你咋能恁不长心眼得咯?你怎么能这么不长心眼子啊?
(38)为啥恁不长心眼儿?为什么这么不长心眼儿?
商丘话里“恁”最常和“咋”连用,例(37)就是表示质疑语气的典型,问的是“怎么”;例(38)中“恁”表疑问,问的是“为什么”。
(39)⋆你是个恁没心眼儿类人。你是个这么没心眼儿的人。
(40)你是个没啥心眼儿类人。你是个没什么心眼儿的人。
(41)你还是个恁没心眼儿类人。你还是个没有心眼儿的人。
例(39)是个不带任何语气色彩的纯陈述句,因此“恁+VP”难以进入该句式。例(39)要表达“一点儿也没”的意思,受制于语用习惯,在商丘方言中往往表述为“没啥”,因此要转化为例(40)中的形式来说。
例(39)加上一些带有疑问色彩的词便可成为合理的用法了,甚至像例(41)一样,仅添加一些表示主观语气的词,如“还”,也能使其合理化。例(41)背后的意义是传达说话者讶异的态度,有“你怎么?”“你竟然!”的感情,甚至可以是说话者自问自答地解决了许久以来的疑惑,表达“原来还是”的无奈。总之,无论怎样的背景,例(39)到(41)的转变都说明了“恁”必须在有疑问的情形下才可进入话语,即使这疑问色彩只是潜在的。
(五)语篇功能
一般能够在言语交谈中传达出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这一点可由下文带有补充的后续句来验证:有时后续句是接续有由上文程度高而引起某种结果的句子,具体说明程度如何高;有时后续句是解释说明前一句使用“恁”对程度量表示惊叹的原因。即一种是结果后续句,一类是原因后续句,例如:
(42)你恁淘气,恁妈天天叫请家长。你这么淘气,你妈妈整天被请家长。
(43)你恁高兴,这几天见你都是哼得歌儿嘞。你怎么这么高兴,这几天见你,你都是哼着歌儿的。
例(42)中,如此淘气的结果是家长被请去训话,例(43)的后一句话则是说话者用来解释自己为何会发出前一句的感叹。
四、总结
从语义和语法的性质来看,“程度性指示词”这一归类涵盖了“恁”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其一是它具有程度性指向的能力,但不同于方言或普通话中的其他指示代词可以指向程度、内容和方式等,“恁”仅用于指向程度,即使在很多情况下“内”指向的是数量,但也属于程度量的范畴;其二是它的定指性,身为指示代词的“恁”却可以冲破远指和近指的距离限制,定指所言对象的程度。
组合特征方面,需要注意“恁”不可直接与数量词组合,而要与形容词结合后或者转化为“恁么”的形式才可修饰数量词,需要注意的是此时“恁么”的一些性质和用法也不太等同于“恁”了,甚至冲破了“恁”的定指性。
此外,“恁”的两种否定形式具有不同意义,他还常出现在带有疑问、惊叹、质疑色彩的语句中,且能够联系上下文,凸显话语的因果关系,使逻辑更清晰。因此,方言中使用“恁”表程度时要比一般程度副词包含的信息更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