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2020-03-13李清
李 清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180)
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教学环境的日益复杂以及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日益滑坡的普遍现状,高校的思政教育显得非常有必要且势在必行,特别是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更是日益凸显。高校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了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1 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基地的建设意义
大学生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外延伸,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1 能够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改革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新的历史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因此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来验证与理解。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处于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发展加快,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学习习惯都在发生着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发展特征[1]。通过更多的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利用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理解人生,分析社会,从而客观地认识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让学生以辩证的思维一分为二地看待当前的社会矛盾,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念与信心并且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
1.2 能够增强理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是思政理论课程教学的课外延伸,它不仅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创新了教学模式,而且拓展了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范围。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学习的黄金定律,只有将理论学习和实践行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课程,更好地实现理论课程教学的目标。基于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大多产生枯燥而乏味的学习体验,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广阔的社会实践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社会主义新时期理论,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1.3 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大学教育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实践能力,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不仅要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以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并且在实践中去验证与丰富理论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2]。新的历史时期,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并且受到网络的影响,对于当前的社会问题很容易形成偏激的看法,因此需要强化学生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改变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普适的价值观念,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通过与社会各阶层的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2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程理论教学拓展的第二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当前,各高校都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2.1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各高校目前所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都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也分配了具体的实践学时,形成了相关的学分机制。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机制的影响,许多高校还是普遍重视课堂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意义还缺乏深刻认知,因此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方案制订、资金配置、政策保障各方面还相对缺乏,导致当前许多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缺乏统一化和制度化,难以形成科学而合理的体系。虽然一些高校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也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但是由于目前这一事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相关的制度建设,更缺乏卓有成效的经验借鉴,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行力度不够,因此实施效果不佳。
2.2 思政课实践教学受到互联网的挑战
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的普及深刻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用手机媒体成为了这些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部分。网络中的多元思潮对他们的思想意识形成了侵扰,影响了他们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取向,使他们对传统的思政教育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学习更是不感兴趣。同时,过度的沉迷于网络也使得这些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参与到思政课的实践学习中来。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长大的一代年轻人,他们喜欢新媒体,热衷于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中开展互动。他们更多的在网上讨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交流对一些社会现象的认知,这无疑是对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挑战。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没有停止对境内的思想侵扰[3]。一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媒体利用网络的透明度、公开性以及传播优势,向年轻人灌输一些腐朽思想和错误的价值观念。而且他们所采取的网络媒体形式更加为学生所喜闻乐见。这无疑对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一定的冲击。
2.3 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效用单一化
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积极开展,其教学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思考、主动探索,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基于此,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活动大多都引领学生到博物馆、革命遗址、红色老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与学习。但是在这些学习活动结束之后,也仅仅只是让学生提交实践学习报告,而学生的这些实践报告也大多都是为了应付而七拼八凑,更多的体现出新八股的形式主义。这样,这些红色教育资源的效用就大打折扣。学生在这样单一的学习活动中只是扮演了一个参观者,或者是一个倾听者,还是难以激发起他们的自主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是难以体现。
3 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的优化措施
高校的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应该放在大思政视角下,采取优化措施,做到与其他学科教育环节互相作用,以呈现合力效应,进一步强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理论在高校校园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核心地位,以体现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1 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一体化
首先,要建立科学而有效的运行机制。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要成立有学校主要领导参加的教学指导小组,做到有专人负责。而且要制订规范化的教学方案、组织方案、考核体系,以保证实践教学顺利开展[4]。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要放在大思政视野下,要做到学校各部门通力协作,要在师资、物质、经费方面做到切实的保障。随着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逐步开展,基地建设的规模也必将不断扩大,资金投入也必将逐步增加。高校只有加强这方面的保障,才能够促进高校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其次,要体现多元化合作的运行机制。高校的人才培养历来都不仅仅只是高校单方面的的事情,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通力合作,需要各职能部门积极有效的联动。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要秉承多元化合作理念,要与当地政府和社会企业形成多元化合作态势。政府要在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并且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为基地建设提供绿色通道。高校也要主动敞开校门,挖掘社会各方资源,采取更多的校企合作模式,更好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
3.2 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实践教学网络虚拟基地
网络学习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开展学习的最主要形式,因此高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理念,要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路径和方法。要结合信息时代的网络化特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以网络平台为基础的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虚拟基地,以做到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与网络新媒体的高度融合,从而体现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占领思政教育新高地,使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形成挑战的网络新媒体转变成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主渠道。高校要利用学生微信群、学校公众号、学生微博等网络媒体新形式,积极构建大学生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广泛的互动交流平台,把这些平台变为高校虚拟的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利用这些平台,凭借这些平台广泛的群众基础、强大的传播优势、平台中积极交流的互动实践性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3.3 建立多种形式的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
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由于内容陈旧、形式僵化长期以来一直不能被学生所认可,特别是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由于更多地表现出单一而枯燥的形式主义而被学生所厌弃,这就需要高校积极的改变传统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模式,努力拓展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路径和方法,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首先,要打造校内实践基地。校风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更是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石。良好的校风能够反映一个学校良好的文化,能够引领学生更好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因此高校要加强校风建设,要利用各种宣传阵地向学生介绍学校的荣誉、学校的光荣事迹、学校的优秀校友,组织各种积极而有效的学校社团,带领学生开展各种公益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要积极整合校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基地。高校不仅要重视校内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要重视校外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大力挖掘并整合校外优质红色教育资源,要和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红色遗址、革命老区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打造校外思政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的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与能力。
4 结 语
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课实践基地建设,要更多的体现时代特色。这就需要高校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思政教育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积极挖掘校内校外的红色教育资源,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拓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实践教学,大力构建网络化虚拟实践教学基地。要努力丰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内容与形式,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