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隐性德育的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2020-03-13谢胜利
谢胜利
(广东省海洋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广东 广州 510320)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2]。为了落实这艰巨任务,职业学校要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除了要充分利用显性教育,还要利用隐性教育,做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其中,校园文化就是宝贵的隐性德育资源。它蕴含多方面的德育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理想信念、思想道德的内化具有独特的作用。我们要很好地开发建设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课程,以便进一步丰富德育方法,提高学生德育实效性,把他们培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是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
隐性德育是与显性德育相对的,是指寓于专门的德育课堂教学之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隐藏其教育目的并以隐蔽的方式开展的,不为受教育者明确感知的德育方式。它的特征主要有:一是渗透性。把德育内容融入到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之中。二是多样性。隐性教育的载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三是隐蔽性。受教育者通过模仿、感染和暗示等方式不知不觉或者自愿自觉地受到教育。四是效果的持久性。在隐性教育中,学生主要是接受教育氛围的熏陶、德性实践的觉悟、道德规范的觉解。这些内容不会轻易被学生淡忘。校园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的存在于校园里的一切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主要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校园里布局合理的建筑设施、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整齐光洁的校道使人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健全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学生的言行习惯,逐渐培养学生的养成意识;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进而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生活态度;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学校的价值理念,以校训校歌为载体,它对校园人具有净化心灵、熏陶情感、激励行为的功效。可见,校园文化以其独具的感染、体验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它在学校德育中是不可或缺的资源。
2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
校园文化是重要的隐性德育资源。它由全校师生所创造,同时又塑造了师生这一群体。校园文化以校园环境为依托,在教与学、培育与成长的过程中,用其内涵的具有校园特色的学习生活环境、活动方式、人文氛围、整体精神和价值观念,让学生深化、实践、内化德育课堂上所学的思想道德知识,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品质教育。具体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德育功能。
2.1 价值导向
校园文化总是无声无息地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学生学习生活在校园里面,对于体现学校优秀传统和价值理念的校训校歌,校园里的雕像,宣传栏里对榜样先进人物图文并茂的介绍,特别是学校领导踏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风格,教师的思想观念、敬业精神、完善的人格和气质、端庄优雅的仪表等,天天耳濡目染,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积极的校园精神对于十几岁的中职学生将来建立新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2.2 行为约束
优美的校园环境以及校规校纪校风对每一个师生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规范着每个人的行为。一方面,干净优美的校园能有效抑制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乱涂乱画的行为,养成讲卫生、爱整洁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当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以及集体舆论时,学生会互相督促或者进行自我调节矫正,制约和克制不良行为,促使其往好的方面转变。校园文化使学生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行为美、环境美以及和谐美的内涵,从而养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品德并将转化为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行为自觉。
2.3 情感激励
校园文化具有催人上进的作用。校园里有重要纪念意义的雕塑、先进人物及其事迹的宣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报告会、爱国主义革命歌曲等,经过教育者的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勇攀高峰。以各种文体竞赛活动、文明宿舍、“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顶岗实习生的评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既能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竞争意识,又能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2.4 心理调适
校园文化有利于学生疏导情感和平衡心理。职业学校学生年纪小,离开父母,难免会想家。有的有失落感、孤独感、自卑感。有的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到什么都要自理,难免有挫败感。有的和室友、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久了,难免磕磕碰碰,产生矛盾。还有的在学习、生活上、找实习单位时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苦恼等。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情感上找到宣泄口,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3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隐性德育功能。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开发校园文化,要突出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培育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时代主题,坚持立德树人思想,从校园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入手,把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隐性德育课程。
3.1 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环境是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包括校园建筑、文化设施和美化物态等。建筑物主要有教学楼、办公楼、宿舍楼、实训车间、饭堂、大门、路径等。文化设施指阅览室、图书馆、校史馆、运动场、音乐厅及其设备、舞台等。美化物态是指花坛、草坪、雕塑、喷泉、亭台等。学校要根据校园的空间资源来凸显职业学校特色,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注重建筑物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关联,注重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的相辅相成。学校历史传统和时代精神有机结合,使校园既有庄重严肃的气氛,又能表现出青春活力和雅静的美,给人一种朝气、整洁、有序、幽静的感觉,成为方便宜人的学习场所,同时又是紧张工作学习后很好的休息的地方,让人陶冶情感、启迪智慧。
3.2 培育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主要是指学校的传统精神。它贯穿于学校的管理、教学工作之中,它具有号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以校训、校旗、校歌等形式体现。学校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统,培育和形成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富有特色的良好校风;要加强师德建设,形成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良教风;要加强学生管理,营造遵纪守法、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的良好学风;要利用学校各种资源,创设健康、活泼、高品位的文化氛围,净化学生心灵。
3.3 建设科学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职业学校制度文化主要有学生学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制度、奖学金和助学金评定办法、违纪处分条例以及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等。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理念,制订科学的管理制度,明确应做、能做和禁止做的事情,使它对师生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让学生按照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行为,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让教职工遵守《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1],自觉做学生为学为人的表率,用学术和品德对学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德育作用。
3.4 开展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文化活动主要指师生在校园里开展的文艺、体育、演讲、庆典等活动,具有动态性,是校园文化的主要载体。学校要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以及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组建像中国象棋、八段锦、太极拳、咏春拳、武术、舞狮、篮球、足球、舞蹈、跆拳道、羽毛球等社团和兴趣小组。同时,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既有观看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先进事迹报告等思想性强的活动,又有学科技能竞赛、“新时代新作为”主题演讲、征文、辩论比赛等知识性的活动,更有各种球类竞赛、歌舞晚会等娱乐性活动。还可以举办“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我和我的祖国”以及“我们的节日”的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国庆节、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和纪念日的教育作用,使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通过情绪感染和情境体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5 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上网占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网络虚拟环境是校园环境的扩展和延申,校园网络文化是传统校园文化在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体现。职业学校学生年纪小、自制力弱,很容易网络成瘾,影响身心健康,同时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种价值观念、文化潮流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根据网络特点和学生在此环境中的思想和行为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隐性教育,使它成为网络显性德育公开课程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的有效补充。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官方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和微信群、德育博客、电子阅览室、电子公告板(BBS)等在虚拟环境中对学生开展隐性思想品德教育,将各种文明、健康的信息汇入网络,使网络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同时,学校要实施“绿网工程”,建立网络管理机制,过滤不良信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风清气正、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