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面向产业链的专业链构建研究

2020-03-13刘尚明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产业链校企实训

刘尚明

(本溪市化学工业学校,辽宁 本溪 117000)

职业教育的属性决定了这种教育类型必须以直接服务社会为目标,其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要与服务对象的经济、技术发展保持较高的匹配度。因此,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该面向产业,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专业链融合产业链,形成专业链与产业链融合共生的生态形式。

1 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的关系——共生演进

1.1 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内涵

专业链是教育学中的一个研究方向。专业链是一门学科专业由课程研发形成到衍生出具有相互联系的分支领域、新的综合性专业、边缘性学科专业的派生系列”[1]。专业链的内涵是联系、共享和进化的。联系是专业之间的联系以及专业与产业之间的联系。这是专业链形成的外在表象。共享是专业链之间的资源重构和资源共享。这是专业链运行的内在特征。进化是专业链内各专业在专业衍生推动及相互激励以及外部产业链需求拉动下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专业链发展的动因。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同一产业部门或不同产业部门某一行业中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或其相关企业,以产品为纽带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和时空关系,联结成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链网式企业战略联盟[2]。产业链的本质是一个依靠产品、价值等联系起来的企业网络,他是产业链与专业链对接、融合的平台。

1.2 专业链与产业链之间联系的机理

专业链和产业链的关系是一种共生演进、有机融合的关系。从全局视角分析共生,专业链中各企业以及上下游的研发和服务与相关的专业链形成对应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专业与产业一致性的体现,是职业教育为产业服务的表现形式之一。专业链服务产业链的人才需求、产品研发、品牌树立等,因此带动产业的深化和拓展。产业链拉动专业链的专业布局、专业建设、资源供给等。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从局部视角分析共生,专业链中的重点专业与产业链中的节点企业对接,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等多层次、多角度联系,校企在人力开发、互教互育、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等方面互相支持帮助。专业链和产业链的演进分为对接、融入、融合三个阶段。在对接阶段,重点专业与节点企业满足对接的要求,教学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对接,学生评价标准与员工考核标准对接。在融入阶段,专业布局初步围绕产业布局调整,人才培养供给侧基本满足需求侧的要求,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风险共承、价值共建的形态。在融合阶段,产业链的发展极大促进专业链建设,专业链布局具有柔性,专业设置构建预警调整机制,可以随产业发展及时调整重构。随着专业建设的加强,专业研究的深化,促进了新的项目的生成,产业进一步发展,专业与产业互联互动,互融互通,形成良性生态的共同体。

2 专业链构建的途径——专业布局和平台与渠道

2.1 产业需求导向的专业布局与调整

专业链与产业链实质上是相互需求相互吸引的。在双方互动过程中,产业需求是占主导地位的决定因素。专业的布局和调整应根据产业需求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多方参与下有序进行。政府在充分调研和占有大量数据基础上根据产业需求进行整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行业为专业调整提供信息和技术的支持并承担评价的责任。这项工作可以由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完成。企业和学校具体进行人才需求预测、专业新建、调整与推出机制的构建及专业建设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参与各方责权利明晰、互相补充、协调、制约,实现专业设置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2.2 资源共享导向的平台搭建与交流

专业链的构建可以由一个或几个院校的相关专业组成,层次有中等专业学校专业,也需要高等职业学校和应用型本科专业。这些专业的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基础是掌握充分的外部信息和占有一定的资源。这些专业面向产业链中的不同企业形成资源交互共享的网络。学校根据产业布局主动搭建平台,承载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专业链构建最典型的平台就是以产教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为改革方向,以服务区域产业链需求为主旨,组建多类型、分区域的职教集团,实现职业院校之间、职业院校与节点企业之间抱团发展、协调发展[3]。职教集团容纳政府部门、职业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企业,健全运行机制,完善组织章程和管制制度,协调各方需求,通过专业链构建、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满足各方需求。

2.3 利益平衡导向的渠道建设与拓展

专业链和产业链由各个节点的专业和企业构成,在构建专业链过程中必然出现投入和产出,确保校企等各方利益均衡是渠道建设的保证。在建设中,专业链应尽可能覆盖产业链,创新办学体制,改革办学模式,开展以委托培养、订单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为载体的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多渠道、深层次的校企合作。

3 专业链构建的支撑——重点专业建设

3.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突出双元育人

在新形势下,企业和学校共同进行双元育人。学校以产业链中节点企业为依托,借鉴企业先进生产工艺、管理模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同向、并行。教学组织中,根据不同层次的专业教学特点,合理设置企业实践与学校学习的课时,明确企业和学校各自承担的教学任务:一般,学校负责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企业负责岗位知识、操作技能的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企业或学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双方共同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工匠精神等职业精神的培育。

3.2 课程体系建设突出特色品牌

课程体系的建设突出专业特色,体系成果应形成品牌效应。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在符合国家专业教学标准、顶岗实习标准等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制订出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且适应企业生产特点的方案。方案应包含开放的且可以根据技术发展、市场变化而进行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中的在校教学内容的制订应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在企教学内容可以由企业主导制订,学校辅助。课程的编制根据“1+X”教学改革的需要,以满足企业需要和学生需求为原则,设置必修和选修模块,根据学习需要自由选择。

3.3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突出校企结合

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学校采用引进、培训、企业实践、交流、研修等多种方式分层次培养教师,着力在师德师风培养和职业技能培训方面投入资源,满足专业教师在企业实践每5年达到6个月的要求。校企共同培养一批懂职业教育且能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企业教师。两类教师打破身份和资历的限制,实施动态调整,达到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目的。

3.4 教学资源建设突出开放共享

教学资源的开发应具有可复制、可借鉴、能被相关专业共享的特点,具体包括教材、信息化资源和实训基地等。教材应以校企合作开发为主,以活页、案例等形式体现,重心在技能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信息化项目,开发目标以产业链中典型工艺为蓝本,最大化的覆盖专业链相关企业工艺。实训基地建设,在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完成学生实训、企业员工进修、转岗培训和社会人员再就业培训等工作。总之,通过深入研究产业链和专业链之间的关系,构建服务产业链的专业链,可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助推产业链的优质高效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链校企实训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