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策略研究
2020-03-13李春易宋开贺佟保远梅思琦
李春易 李 烨 刘 晴 宋开贺 佟保远 梅思琦
(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价值引领,是为国育才的工作基础。中共教育部党组日前印发了《教育系统关于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工作方案》(教党〔2020〕11号)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了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2020年教育系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表明了新时代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力量,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与责任担当。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发展,高校辅导员应用好网络新媒体技术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为了当前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与技术依托。
1 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9年第44次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6月,在我国网民群体中,学生最多,占比为26.0%,20~29岁网民群体占网民整体的比例最高,达24.6%[1]。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已成为明显的“网生代”。由于网络突破了传统的地域空间障碍,使得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文化激烈碰撞,相互交错,使得大学生对非主流的意识形态文化出现判断模糊与选择障碍。
1.1 不良网络文化的传播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其自身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网络中多见的“灰色文化”“暴力文化”“色情文化”对生理成熟但未步入社会心理未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网络成为了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文化思潮酝酿的温床。净化网络文化,扫除不良思想观念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保障。
1.2 网络犯罪的多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网络犯罪特点和趋势》显示,四分之三的网络犯罪案件被告人年龄在20至40周岁之间,占比为76.96%。近些年来,非法的“校园贷”犯罪、网络电信诈骗犯罪、网络黑客犯罪等违法行为在高校内时有发生,可见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淡薄,法治精神缺失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法治精神,使学生牢牢守好法律底线。
1.3 网络文化对传统教育方式的冲击
青年“网生代”大学生使用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已成为他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以往传统的思政课程对于新时代下的大学生来说往往是缺乏新意,单纯地照本宣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不再接受传统的思政育人模式。在网络文化视域下,如何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易于学生接受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同样也成为了由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的重点变革环节。
2 网络新媒体时代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机遇
2.1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途径
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被网络线上课程所取代,但目前网络线上思政育人模式已经成为了“三全育人”的重要构成要素。网络新媒体平台的推广与使用,信息化由“单一抽象化”向“多元具体化”转变,成为了吸引大学生将注意力从线下转移至线上的主要原因。随着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及各类新媒体短视频平台提供的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闻热点、时事政治快讯自然地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爱国主义教育新途径,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情感的抒发、思想的交流,使“教与学”转变为“思与行”。
2.2 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随着网络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对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相关的时事热点问题的讨论,能够不断引发出有关于民族文化、社会道德、法律文化、历史文化等多方面多维度的思考与探讨[2]。新时代爱国主义交流已不再是单纯地强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心。资源的快速交流与共享使得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以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得以丰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从不同思维角度与行为方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快速更新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强对自己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的认识,扩充了爱国主义教育内涵。
2.3 更新爱国主义教育理念
网络文化思潮的变迁不单是影响着新时代青年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与特点,还影响着当前教育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从过去育人目的的“思想认同”到现在的“知行统一”,从思政育人模式的“大水漫灌”到“知、情、意、行”,深刻地体现了在网络时代影响下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完善与升华。开阔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视野让被动接受“思想灌输”的学生转变为“主动探索”,不断树立起具有先进的思想文化、高尚的道德品德、崇高的社会理想的科学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生对爱国主义学习的自发探索,不断将爱国主义精神厚植于学生内心。
3 辅导员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策略方法
3.1 激发学生兴趣
高校辅导员要善于把丰富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网络载体传播给学生,把握好学生兴趣的方向性与触动点。辅导员要善于应用感染力强、方向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给予学生受教的获得感、满足感与回味感。例如,通过重要纪念日节点开展好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线上讨论、主题班会、团日党日活动,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打造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情境,通过时事政治与社会热点评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形成正确的新时代爱国主义理想信念。凭借网络不受空间影响,能够以交互性,高密度、高质量地向学生传递易于接受的教育内容,增强学生兴趣。
3.2 开拓育人渠道
高校辅导员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就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交互平台。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微视、抖音等各类短视频媒体都是当前青年学生交流信息广泛应用的社交平台。辅导员要善于把握学生受教特点,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以生动的“讲故事”形式,通过新媒体平台带给学生[3]。辅导员要把枯燥乏味的理论宣教通过短视频、微课堂、微博问答等多样的渠道,拆分成一段段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寓教于乐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时,辅导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关注焦点,通过文字推送,热点网文的形式,使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新媒体的互动性优势,与学生共同唱响新时代爱国主义主旋律[4]。
3.3 构建网络育人思维
高校辅导员要结合新时代教育教学要求,注重自身网络育人思维体系的构建。辅导员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还需要跟随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进步,不断丰富完善自身的网络育人经验。利用网络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是激发青年一代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要求,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5]。因此,高校辅导员要把社会责任、法制观念、社会道德、使命担当等多方面新时代爱国主义育人要素融入到网络育人思维中去,将育人措施建立健全成一套完备的理论体系,落实运用成为一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行动。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研究实践,增强育人实效性,使网络新媒体成为爱国主义信念传播的重要思想阵地。
4 结语
爱国主义教育形式要随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不断自我革新。高校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不断探索与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与优势,创造爱国主义教育新语境。把爱国主义理论应用于新的社会实践,使高校辅导员在育人工作中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