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10年回溯及展望
——基于CiteSpace软件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

2020-03-13卢育强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献大学生研究

卢育强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 43007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文化自信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而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其文化自信的培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0年(2008—2019年)来CNKI中有关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回溯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演进历程,理清其发展脉络,同时结合重点文献分析,总结得失经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以期较为客观地反映这一研究领域的基本状况,为今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以CNKI数据库为样本数据来源,采用高级检索,按照“精确”匹配,检索篇名设置为“大学生”并含“文化自信”,时间设定为2008—2019年,共获得文献575篇(检索日期为2019年8月)。剔除会议通知、期刊目录、报告、征文等非研究性文献后,最后得到567篇文献作为有效样本数据,包含硕士学位论文54篇,会议论文6篇,期刊论文507篇。

(二)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是一款基于分析科学中蕴含的潜在知识,并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和信息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2]3。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文献数据可视化,形成“科学知识图谱”,直观地展现出某一知识领域在一定时间内的研究热点和演进趋势。本文将基于CiteSpace软件,对2008—2019年我国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数据量化及可视化分析,从而直观地显示出其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脉络。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计量数据分析结果

(一)总体研究趋势

图1是根据样本数据所绘制的折线图。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最早文献始于2008年,10年来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折线图所直观反映的内容并结合二次文献分析,可以将研究情况大致分为三个时期:一是2008—2012年,这一时期发文数量较少,增长速度十分缓慢,这是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萌芽时期。二是2013—2017年,这一时期发文数量逐年增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得益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文件强调要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随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指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4]这就将文化自信提高到文化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地位,掀起了文化自信研究的第一个热潮。三是2018年至今,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进入繁荣发展时期,学术界就“文化自信”相关的议题展开了深刻而广泛的研究。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并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使文化自信研究再次注入强劲活力。

图1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图

(二)文献来源期刊分布

文献来源期刊的分布情况可以客观地反映某一研究主题来源期刊的特点、水平和分布领域,并以此来判断该主题的研究集群和发展走向。以上述检索条件所筛选的507篇期刊论文作为数据来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刊物,以发文数量前10为依据,绘制图2:

图2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数量分布图

由图2可以直观看出有关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主要期刊来源。从期刊种类上看,大部分学者主要从教育、文化、思想教育等视角来展开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从期刊等级来看,高质量期刊和普通期刊均有分布,但是总体上核心期刊发文数量较少,这既说明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普遍化,学术界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日益重视,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深度不够,系统性不足,需要更多的高质量期刊对该领域予以关注。

(三)文献来源机构分析

图3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来源机构分布图

(四)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是对文章的高度总结和概括,能够反映文章研究的主题和内容。通过对10年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成果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可以探明该领域研究热点和演化趋势。本文使用CiteSpace软件将检索的507篇期刊文献生成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具体操作流程如下:把507篇期刊文献以Refwork格式导出CNKI,将数据处理后导入CiteSpace软件,建立一个新的工程(Project),在工程界面中将时间切片(Time Slicing)设置为2008—2019年,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为1年;术语源(Term Source)保持默认状态,术语类型(Term Type)设定为突现词(Burst Terms);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关键词(Keyword);在选择标准(Selection Criteria)中设置Top N=50,Top N%=30%,即在每个time slice中提取50个被引次数最高的文献,且将每个time slice中的被引文献按被引次数排序后,保留最高的30%作为节点;阈值赋值(Thresholds lnterpolation)c、cc、ccv分别设定为3、3、20,即反映出在关键词共现网络中,关键词呈现次数高于3次,共现次数高于3次,相似系数高于0.20;修剪(Pruning)方式采用寻径算法(Pathfinder),其余选项保持默认状态。参数设定好之后,运行CiteSpace软件,经过对图谱优化和调整后,得到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获得到关键词节点共计39个,关键词节点连线49条。

由于关键词大学生和文化自信与研究主题高度重叠,为了共现图谱的可读性和美观性,将其剔除,得到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如图4所示。

图谱说明:图4中“十字形”节点代表关键词,节点越大,表明关键词在文献来源中出现的频次(Frequency)越高;关键词字体大小代表中心度(Centrality),字体越大表示中心性越强,即研究热度越高;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连线越粗表明关联程度越高,连线颜色的深浅代表研究的年代,颜色越深表明关键词研究的热点年代越久远;图谱中深颜色粗线边的节点代表关键词在一段研究时间内的突现率,中心颜色越深表明突现率越大。

通过CiteSpace软件导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和中心度可以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从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分析研究热点。在研究主题中某一关键词出现频次越多,即为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利用CiteSpace可视化界面中Export功能选项中的Net Work Summary Table输出相应的关键词频数数据,选取前20位高频关键词,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信”这类和研究主题高度一致的高频关键词出现次数最多,属于核心关键词。其他高频关键词根据与研究主题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从“培育”“路径”“现状”高频关键词来看,10年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内容热点是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和提升路径的探讨;二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频关键词来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视角的多样化;三是从“文化自觉”“文化认同”高频关键词体现出与大学生文化自信生成的逻辑理路;四是从“新时代”“新媒体”高频关键词反映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具有与时俱进的特点。

其次,从关键词节点的中心度来分析研究热点。关键词节点的中心度是指该节点在整个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媒介”作用的大小,一般来说,中心度越强的关键词是研究者所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中心度大于0.1时说明此关键词为热门研究主题,如表2所示:

图4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1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关键词词频统计

表2 中心度≥0.1的关键词统计

结合表1和表2可以看出,关键词共现频次和中心度不具有严格意义上的正相关性,综合考虑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大小,可以得出“传统文化”“文化认同”“文化自信”“现状”“新媒体”为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回溯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演进历程

通过CiteSpace软件中的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可以看出各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及其第一次集中出现的时间,从而清晰地揭示出不同时间段某一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成果文献的关键词为节点,为了使时区图更加美观和具有可读性,体现关键词共现演进的科学性,将阈值赋值c、c、cv分别设定为4、3、20,其余参数与前文关键词共现分析数据保持一致,运行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后选择Time Zone View功能选项,经过最终优化后呈现出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如图5所示。

依据不同时间段关键词的共现情况,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领域热点主题的演进变化。根据图5并综合二次文献查证分析,总结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主旨脉络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早期探索阶段(2008—2012年)

热点关键词主要是“大学生、文化自信”,开始尝试对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有效路径的初步探讨。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处在知识和文化前沿地带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了新变化,部分大学生在政治信念、价值取向方面出现了偏差,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学者王景云提出从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和正视西方文化三个方面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6]。学者索秋萍认为要通过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方法、加强文化的对比与讨论以及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来不断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信[7]。这一阶段的研究处于大学生文化自信初步探索阶段,所提出的有关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路径为后继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和奠基作用。

图5 2008—2019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文献关键词共现时区图谱

(二)快速发展阶段(2013—2017年)

热点关键词主要包括“文化自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路径、培育、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将其与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并列为支持中国人民奋力前进的“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大学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生力量,如何有效地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这一阶段学者们重点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及成因,并从不同角度对提升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展开论述。具体而言,此阶段的研究热点可分为以下四点。

第一,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如:有学者认为部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其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认知不足、对西方外来文化认同盲目和对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关注不够。第二,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从宏观和微观、内在和外在等多个角度分析其缺失原因。例如:有学者从历史、现实、学校和社会等宏观因素以及个人、教育等微观因素分析了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而有些学者主要从大环境着手,指出开放环境对文化安全的挑战、市场经济对文化传统的冲击以及新兴媒体对文化权威的消解造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堪忧之状[8]。第三,梳理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逻辑理路。比如:有学者提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需要经历文化认知、文化感知、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自强五个阶段,并强调文化认同至关重要,是文化自信建立的前奏。第四,探索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多元路径。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分析:主要是从教育内容整合、教育理念转变、创新传播平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方面激发大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9]。二是从文化视角来分析:立足于传统文化,论述传统文化对于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及其相互关系,强调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支撑。此外,还从多元文化、大众文化、革命文化等不同文化视角阐释具体文化体系以寻求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三是从中国梦视角来分析:学者欧海燕认为中国梦与大学生文化自信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辅相成,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力量,中国梦又为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指明方向[10]。四是从价值观视角来分析:学者项久雨提出了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的辩证统一关系,要引导大学生认清当前价值观的先进性,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从而有效提升文化自信[11];而学者李国娟认为文化自信的核心和关键在于价值观自信,要通过大学生价值观自信教育来影响和带动全面的文化自信和全民族的文化自信[12]。

(三)突破爆发阶段(2018年至今)

关键词“新时代、新媒体、优秀传统文化、新时代大学生、校园文化、对策、民族文化、思政课、红色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文化建设的总纲领[1],并把文化自信写进新的党章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极大促进学术界对文化自信的热烈探讨。这一阶段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热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题词时代气息浓厚,紧随时代风向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赋予了大学生新的使命,在新时代境遇下,提升和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也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13]。二是依托网络新媒体探寻路径。大多学者分析了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利与弊两个方面作用,一方面分析了新媒体为文化传播及培育提供了便利,比如传播受众广泛、传播方式灵活以及传播渠道多样,另一方面又提出文化自信在新媒体时代受到了挑战,例如信息真伪难辨、多元文化交织、传播效果易偏差等。三是研究文化视角更加多元化。从传统历史文化、音乐文化、校园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音乐文化、茶文化等不同的文化视域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展开论述;此外,新闻传播学、语言学、艺术学、管理学以及体育学等学科的学者们也开始从各自的学科文化视角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研究,呈现出交叉学科、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论证态势。四是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来阐释。一方面有学者提出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主渠道,优化大学生涵养文化自信的学习路径,另一方面又有学者指出要重视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把它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课程,这也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得失总结与未来展望

基于以上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和二次文献资料查证梳理,可以归纳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10年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为我们进一步深化和拓展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总结得失基础之上展望未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演进之路。

(一)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得失总结

1.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主要成就

总体而言,10年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从无到有,从早期探索到初成体系,取得了学术界一致认同的主要成就。第一,研究成果丰富。一方面体现在研究成果的数量丰富,10年来发表有关文献500余篇,尤其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有关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成果数量大幅激增,3年成果总量是2017年以前成果数量的7倍之多。另一方面表现为研究成果内容丰富。学术界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几乎涵盖了整个研究领域的各个方面,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现状、缺失原因、重要价值等都有一定的研究。第二,研究角度多样。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从多个角度出发,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到新媒体的运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到红色文化、校园文化、艺术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的挖掘;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到实现中国梦的新要求;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关注度日益高涨,其研究视角日益广阔。

2.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结合数据分析和文献资料整理可以发现,尽管10年来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成果颇丰,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从文献来源期刊来看,高质量研究成果不多。尽管10年来已经有了500余篇相关研究文献,并以爆炸式增长的高数量态势快速发展,但是从质量层面来分析,硕士论文占比约9.5%,还没有产出相关博士论文;CSSCI来源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占比约10.5%,这两项数值均偏低,反映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产出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是从文献机构来源分布来看,研究的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够。如前文所述,进入文献核心来源机构门槛只需2篇即可,而大部分机构仅有1篇相关的文献,反映出当前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程度尚浅,缺少具有足够影响力和代表性的领军科研机构,尚未形成科研机构集群模式。三是从研究内容来看,基础理论创新性不足。就样本文献分析来说,学术界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演进理路、时代意义分析不够丰富,基础理论百家争鸣的局面尚未形成,而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路径提升的培育则存在内容上的相近和重复,观点陈旧,同质化严重,最终导致研究价值的缺失。四是从研究视野来看,跨学科交叉研究不足。根据热点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研究角度多样,但从整体上来看多是围绕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领域,跨学科、多领域、交叉分析研究的态势尚未形成。五是从研究方法来看,多重理论演绎,实证调查研究不足。对收集的样本文献梳理得出,多数学者是从现象和基础理论研究入手对大学生文化自信进行逻辑理论的演绎推理,缺乏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实证调查研究。从所选取的567文献样本来看,实证调研类文章不足20篇,因此很难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未来展望

在全面回溯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10年来的演进历程,综合梳理其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之后,展望未来,需要从理论系统性、视域整体性、内容时代性和方法科学性四个维度,有效推动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

1.本固枝荣: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理论的系统性

理论系统性,主要是指要深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基础理论研究。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相关基本概念梳理入手,对其内涵、特征、本质、功能、价值,做系统的理论梳理和深入探讨,突出大学生群体的特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形成一套逻辑严密和较为系统的概念体系。正如一棵树苗,只有将根基栽好,强固树木主干,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大学生文化自信关注对象是当代大学生群体,应当深入发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的理论价值,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哲学、文化哲学等视角进一步深化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哲学基础的研究,奠定其理论基础。

2.博采众长:增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视域的整体性

所谓研究视域,即是研究主体基于跨文化视野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考察。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应侧重整体视域的建构。一方面,要增进学科间互动。开展跨学科研究,拓宽交叉学科视野,需要进一步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历史学等交叉学科视域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开拓新思路,进行新创造。另一方面,未来应有效整合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科研力量,形成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跨学科合作网络,充分发挥各方协同能力,以促进研究的实效,使文化自信研究更加深入,使各个学科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整体上推进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系统发展。

3.精益求精: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要突破以往研究侧重于文献资料梳理或重于理论思辨分析的局限性,运用定性与定量互为补充、逻辑与实证相得益彰、形象与抽象共同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一是要加强实证研究力度。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展开调查,深入大学生群体,以具体调查的形式深入了解他们当前文化自信的现状,开展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网络交流和群体座谈等来获得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的第一手资料,提升措施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二是要增强对比研究的方法,既要有中国视角,也要有世界视角。通过对比国内与国外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成果,学习和借鉴国外文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找出不足与差距,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文化自信提供科学方法。

4.与时俱进: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内容的时代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全面分析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机遇与挑战、优势与不足,探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是题中应有之义。一是要坚持问题导向,从社会现实出发,进一步深化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了解,对其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深入分析隐藏其后的原因。二是要坚持以“生”为本的价值主旨,把握文化的主体“人”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探究大学生文化自信路径和对策的创新,既要重视理论创新,也要满足大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只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才能真正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三是要满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把大学生文化自信与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相融合,不断探索与新时代大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文化自信培养路径与理念,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文献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