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3-13甘爱娟
甘爱娟
摘 要: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将教学过程定义为教的过程,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导致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较为被动,也最终导致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而现代教育理念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重视教学效果是否真正作用到每个学生身上。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落实“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其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理念、完善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积极完成数学知识的自主构建,进而使一个学生都能从数学学习活功中得到一定地发展。鉴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 教学观念具有滞后性
教师的观念对于教学设计、过程以及形式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观念上具有滞后性,应试思想的影响根较深,短期内无法有效地转变过来,在教学中仍以知识教学为主,将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标准。同时,以生为本的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大多采用讲授的传统方法,与学生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难以对学生本身的思维形成启发的作用,也无法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度,课堂氛围处于比较低沉的状态,教学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特别是对于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准确
教学目标对于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尽管当前教育工作者一再强调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还有部分教师、家长只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以至于教学过程得不到有效的转变。虽然有部分教师尝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等,但由于对教学目标把握得不够准确,使实际效果不理想,反而影响了课堂目标的达成。在新课标下,教师需要从核心素养出发,树立起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不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思维培养成为小学数学的重点,学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而数学的逻辑性、抽象性较强,是锻炼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知识学习对学生的作用是相对稳定的,而良好的思维能力却能够陪伴他们的一生,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起到有力的帮助。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培养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部分教师将目光集中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习题训练上,学生虽然能够记住课本内容,但对于深层次的数学思想方法缺乏了解,难以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规律,也不利于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 导入课堂提问
教学是教与学相互结合的过程,而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完成互动的场所,具有鲜明的互动和交流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开展探究式课堂,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体。因此,教师应当设计教学计划,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笔者在教授课程“角的初步认识”时,首先为学生讲解角的基本概念,如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织成的图形叫做角,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随后为学生展示带有不同角度的角的物体,让学生认识角的分类和现实生活中的角,如课桌、红旗、墙角、桌角等,以及角的分类,如锐角、直角、钝角等。最后笔者则在课堂上提问学生,在生活中还见过哪此角?应该怎样划分?以此来引导学生探究和分析数学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地积极参与到课堂提问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结合现代教具
随着科技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进入了千家万户,并且已经应用到不同领域,如教育、工业、娱乐、商务等。而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融合,无疑可以摆脱过去沉闷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再只是在课堂上讲授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原理,代之以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带来不样的新鲜体验,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
例如,笔者教授课程“认识图形”时,可以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各种有关的图片,如长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电脑屏幕、平行四边形的编织物、圆形的球等,将课本上各类形状的物品以三维立体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通过这此生动形象的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笔者再讲解这此图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应用。如图形指的是在二维空间中可以用轮廓划分出若干的空间形状,那么笔者就可以在多媒体上演示这此不同图形之间的动态变化场景,将变化步骤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图形变化之间的异同,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更丰富生动。
3. 重视操作活动
数学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必然伴随着操作活动的积极开展,尤其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各项认知都在初步发展对此,教师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不断引导学生开展操作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的感觉、思维、想象等认知同时参与,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得到锻炼,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功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认知结构得到不断地完善。
例如,在“图形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各种图形周长的长短,以此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首先通过学校校园绿化环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出示情境图,并提出问题:“每个花坛需要多长的护栏?”这一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测量护栏方法,进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并使学生初步理解了周长的含义。于是,笔者指导学生展开实际操作活动来探究求周长的策略。有的小组直接用尺子量,有的小组借助线绳进行测量。这样的实际操作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求图形周长的方法,并进步理解了周长的意义,此外,通过估计活动,也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可见,通过实际操作活动的积极开展,能够使学生在猜想、推测、交流中充分理解周长的含义,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目的,同时也使得每个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完善了其自身的数学认知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引导者,便需要分析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备课过程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效果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以此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洁.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浅论[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8,(8):28.
[2]张云凤.小学数学課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J].中外交流,2018,(8):174-175.